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有这样一位不恋朝堂的逍遥文人:他年纪轻轻便辞去官府要职,躲在自家园林中任性地过了五十多年的隱居生活,他就是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的诗人——袁枚。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都学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袁枚。
和老师一起考上秀才
在发现自己的“吃货”属性之前,袁枚是个百分之百的学霸,七岁上私塾,十二岁时就与私塾先生同时考上了秀才。天资聪颖的袁枚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官员的赏识,他被举荐到“公费学校”学习,并在二十四岁时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替皇帝起草诏书。
虽然翰林院的工作收入不菲,但是“定期考试”这件事儿可愁坏了袁枚。既然是学霸,为何会害怕考试?原来,朝廷要求翰林院官员必须学习满文,而掌握一门文字像蝌蚪一样的语言并非易事。考砸了的袁枚只好离开翰林院,调职到江苏南京一带当县令。不过,被贬的袁枚很想得开,为何不能潇洒地度过后半生呢?
袁枚真的不想上班
担任县令期间,袁枚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他还曾收到过一件象征民意的绣有全城百姓姓名的“万民衣”。然而,袁枚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倒不是嫌弃这芝麻大小的七品官职,作为一个放纵不羁、热爱自由的人,每天日夜颠倒的工作以及那些繁复的官场规矩让他苦不堪言。三十三岁这一年,他果断放弃了官职晋升的机会,借口回家侍奉年迈的母亲,头也不回地辞了官。
存钱买下“大观园”
辞了工作,袁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没了收入。他才不想过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的苦日子,他开始实施自己绝妙的攒钱计划……
袁枚仰仗自己的才情,与众多“文艺界”名流来往,靠着这份好人缘儿,他给人题字,撰写序、跋,甚至是墓志铭,挣了不少“卖字钱”。
袁枚用攒的钱买下了一处荒废的园林,它早先的主人属曹雪芹家族。没错,这座园林正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袁枚给它重新起了个名字——随园。
没有围墙的随园
买下随园只是袁枚计划的第一步,他听取了意大利传教士的意见,对随园进行改造,西式建筑与江南园林的景观设计相映成趣。他还命人拆掉了园子的外墙,写了副对联表明心意:“放鹤去寻山里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百姓口口相传,随园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纷纷前来“打卡”,据说乾隆皇帝也曾计划到此一游,可惜最终未能成行。
袁枚的这一番精彩“操作”,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朋友圈,光是写书、卖书,就足够解决随园的日常开销了。有闲有钱的袁枚更不缺雅兴,他以随园所在的“小仓山”为题,写下了《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尺牍》《随园诗话》等众多诗文集。在“随园”系列中,有一本十分特别的散文集——《随园食单》,袁枚为今人熟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食谱”。
吃喝亦有道
《随园食单》辑录了江浙一带富有特色的食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素菜、茶酒、点心无所不包,同时记载了众多名厨的烹饪技法。
这本书的看点不仅是三百多道美食,还有详尽的“须知单”和“戒单”。不但从技巧层面介绍了采买、烹饪的诸多注意事项,还提到了健康的饮食理念,比如“戒耳餐”“戒目食”,意思是不必觉得价钱贵的食材就是最好的,也不要贪图食物的“极大丰盛”,无论贵贱,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值得被珍视。
袁枚从不缺朋友,但他唯独对其中一位重视有加,还花大价钱将其请到随园长住,这位朋友就是名厨王小余。作为南京第一“吃货”的袁枚,怎么能不把达官贵人纷纷争抢的人气厨师“据为己有”呢?
王小余厨艺超群,调味从不用试,手一捏,勺一颠,分毫不差。他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洗磨自己那三十多件专用厨具,称得上是一种职业怪癖了。最让袁枚欣赏的是王小余对食材要求苛刻以及不求名贵只求鲜的美食理念。他把王小余视为自己重要的朋友,因此在王小余去世之后,袁枚专门为其作传,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哪位厨师能拥有自己的传记。
看完这些,可能你觉得袁枚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你可曾知道他在文学领域的建树?下期我们接着聊。
和老师一起考上秀才
在发现自己的“吃货”属性之前,袁枚是个百分之百的学霸,七岁上私塾,十二岁时就与私塾先生同时考上了秀才。天资聪颖的袁枚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官员的赏识,他被举荐到“公费学校”学习,并在二十四岁时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替皇帝起草诏书。
虽然翰林院的工作收入不菲,但是“定期考试”这件事儿可愁坏了袁枚。既然是学霸,为何会害怕考试?原来,朝廷要求翰林院官员必须学习满文,而掌握一门文字像蝌蚪一样的语言并非易事。考砸了的袁枚只好离开翰林院,调职到江苏南京一带当县令。不过,被贬的袁枚很想得开,为何不能潇洒地度过后半生呢?
袁枚真的不想上班
担任县令期间,袁枚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他还曾收到过一件象征民意的绣有全城百姓姓名的“万民衣”。然而,袁枚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倒不是嫌弃这芝麻大小的七品官职,作为一个放纵不羁、热爱自由的人,每天日夜颠倒的工作以及那些繁复的官场规矩让他苦不堪言。三十三岁这一年,他果断放弃了官职晋升的机会,借口回家侍奉年迈的母亲,头也不回地辞了官。
存钱买下“大观园”
辞了工作,袁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没了收入。他才不想过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的苦日子,他开始实施自己绝妙的攒钱计划……
袁枚仰仗自己的才情,与众多“文艺界”名流来往,靠着这份好人缘儿,他给人题字,撰写序、跋,甚至是墓志铭,挣了不少“卖字钱”。
袁枚用攒的钱买下了一处荒废的园林,它早先的主人属曹雪芹家族。没错,这座园林正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袁枚给它重新起了个名字——随园。
没有围墙的随园
买下随园只是袁枚计划的第一步,他听取了意大利传教士的意见,对随园进行改造,西式建筑与江南园林的景观设计相映成趣。他还命人拆掉了园子的外墙,写了副对联表明心意:“放鹤去寻山里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百姓口口相传,随园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纷纷前来“打卡”,据说乾隆皇帝也曾计划到此一游,可惜最终未能成行。
袁枚的这一番精彩“操作”,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朋友圈,光是写书、卖书,就足够解决随园的日常开销了。有闲有钱的袁枚更不缺雅兴,他以随园所在的“小仓山”为题,写下了《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尺牍》《随园诗话》等众多诗文集。在“随园”系列中,有一本十分特别的散文集——《随园食单》,袁枚为今人熟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食谱”。
吃喝亦有道
《随园食单》辑录了江浙一带富有特色的食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素菜、茶酒、点心无所不包,同时记载了众多名厨的烹饪技法。
这本书的看点不仅是三百多道美食,还有详尽的“须知单”和“戒单”。不但从技巧层面介绍了采买、烹饪的诸多注意事项,还提到了健康的饮食理念,比如“戒耳餐”“戒目食”,意思是不必觉得价钱贵的食材就是最好的,也不要贪图食物的“极大丰盛”,无论贵贱,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值得被珍视。
袁枚从不缺朋友,但他唯独对其中一位重视有加,还花大价钱将其请到随园长住,这位朋友就是名厨王小余。作为南京第一“吃货”的袁枚,怎么能不把达官贵人纷纷争抢的人气厨师“据为己有”呢?
王小余厨艺超群,调味从不用试,手一捏,勺一颠,分毫不差。他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洗磨自己那三十多件专用厨具,称得上是一种职业怪癖了。最让袁枚欣赏的是王小余对食材要求苛刻以及不求名贵只求鲜的美食理念。他把王小余视为自己重要的朋友,因此在王小余去世之后,袁枚专门为其作传,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哪位厨师能拥有自己的传记。
看完这些,可能你觉得袁枚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你可曾知道他在文学领域的建树?下期我们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