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凸显特色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考,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民族学校(以下简称高田镇民族学校)再次取得佳绩,成绩综合评比在该县拔得头筹。该校校长覃卫忠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工努力创新、认真开展教研和特色教育的结果。
  2007年,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与支持下,阳朔县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将该县高田镇初中、高田镇小学合并,正式挂牌成立高田镇民族学校,成为该县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公办民族学校。7年来,该校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围绕“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特色求声誉”的办学方针,锐意改革,不断求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创新
  “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发展引领变化,用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用发展克服发展中出现的新困难。”这是高田镇民族学校历任校长信奉的一句话。
  高田镇是一个壮族聚居镇,2007年,高田镇初中、高田镇小学两校在校壮族学生占两校学生总人数的57%。还未合并之前,两校校园交叉,互相干扰。自治区教育厅时任厅长余益中、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原处长黄小鹏及桂林市教育局原局长邓建民等到阳朔县检查工作时,都提出了让两校合并的设想,认为两校合并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办学层次,也有利于学校管理。
  经过审核批准,一所新的学校——高田镇民族学校成立了。该校的成立,填补了阳朔县无民族学校的空白。然而,一系列办学难题也随即而来:办学方向与办学思路尚不明晰;留守儿童多,学生结构层次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仍需加大;等等。
  面对困难,该校时任领导班子明确了“打造民族品牌,争创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完善了促进学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规划并严抓落实。针对教师及学生住宿紧张、运动场欠缺、食堂急需扩建等一系列硬件建设问题,该校历任校长多方奔走,积极申请建设项目。如今,该校已建成一座具有壮族特色的校门,新建了3栋富有桂北民居特点的学生宿舍楼,同时建起了民族文化小广场,还用鹅卵石在围墙上镶嵌出一条文化长廊,并且正在建设综合实验大楼、运动场、食堂等,将来还要建设民族文化展览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生活环境。
  改革创新结硕果。如今,该校学生人数已由办学之初的1450人发展到2298人。曾在高田镇民族学校工作或就读过的人重回该校时,都忍不住啧啧称赞。该校校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莫维仁回到母校时忍不住感叹:“看到母校崭新的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心里真感动!”
  严抓教研
  为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今年5月14日至16日,高田镇民族学校开展了首届“教学大比武”活动。比赛中,参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问题预设、情境创设等进行了探究。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陆长明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教学魅力的机会,也为全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教学大比武”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激发了教师投身教研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覃干忠校长说:“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为此,该校开展了一系列教科研活动。
  作为自治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近年来,该校申报了区级课题《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双文”素养》《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市级课题《利用网络教研,促进集体有效备课的实践与研究》《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县级课题《初中生合作教育的研究》《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等,并积极开展研究。
  该校发挥“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作为县级“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及专家库成员,该校语文教研组大组长、年级备课组组长覃晓芸在语文教学科研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她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探讨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并配合学校抓好教学常规、师资培训等工作。
  该校抓实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等方式,打造高效课堂。该校特别设置了集体共享的电子备课室,教师们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相互学习,共同探讨。集体备课活动分单、双两周进行,数、理、化生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单周进行,语、英、政史地教研组的备课活动在双周进行。
  “推门听课”活动要求教师在听课时提出不足之处。在一节复习课的听课活动中,该校数学教师俸丽娟发现授课教师整节课都在讲复习题。下课后,她给授课教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这节课看似气氛活跃,作业也设计得有坡度,但当我与学生交流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会。”她的意见让该授课教师深受启发,在随后的教学中调整了上课思路。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该校还开展了“富脑工程”,组织教师参加县、市、自治区、国家级学习培训,如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杜郎口、桂林龙胜、梧州蒙山等地学习,全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10%。
  因教研成绩突出,该校多次被评为广西“小学数学新课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桂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多次荣获自治区“教研论文组织奖”。
  凸显特色
  “与非民族学校相比,民族学校应拥有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覃卫忠校长说。作为阳朔县唯一的民族学校,该校通过营造民族特色环境、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举办具有壮乡特色的文体活动等方式凸显民族学校特色。
  走进该校,一股浓郁的壮族风情扑面而来。该校的校门、民族文化长廊、民族文化广场都富有壮乡特色,校内宣传标语、警示牌、温馨提示牌等都用汉壮双语标示出来,学生们身穿着具有高田本地壮族特色的民族校服……
  在开展壮族文化教育方面,该校开设了民族常识课,每单周周五第六节课,相关的教师会给学生讲解民族乐器、民族歌曲、民族服饰、民族饮食习惯、民族节日等民族文化知识。该校教务处副主任、壮语教师陆仙发说,目前学校正在编写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编印出来后,将更有利于民族常识课的教学。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射箭项目铜牌获得者李文全是阳朔县高田镇人,当年在该镇上学时就喜爱射箭,为日后的训练与参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民族体育优秀传统,该校开设了抛绣球、竹竿舞、滚铁环、扁担舞、板鞋竞技、走高跷、射弩等壮族传统运动项目,并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训练。该校体育教师陆长乾告诉记者,作为县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该校每次参加桂林市少数民族运动会均取得较好成绩。此外,该校手工刺绣、民族绘画等兴趣班也办得卓有成效,学生们亲手绣制的绣球、香包、鞋垫、壮锦画等,常被当作礼品赠送给来校访问的客人,让壮乡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2013年5月,该校成为桂林市唯一的县级“华文教育”基地学校。该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夏令营等多种联谊交流形式,先后多次接待泰国等国家和澳门等地区的教育代表团参观访问,让学生升华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成为该县对外交流的窗口。
  凭借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该校经常受邀参加演出,其中学生舞蹈《小小刘三姐》多次在县里的大型活动中演出,2012年代表阳朔县参加桂林市的“百姓大舞台”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民族文体活动及特色教育的开展,为学校增添了民族的魅力。2009年,中央巡回检查组到该校检查,对该校的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高田镇民族学校注重在学习和实践两个环节上下功夫,注重抓住壮乡特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得非常出色。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这句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赠送给高田镇民族学校的题词,如今被镌刻在该校教学楼的墙壁上,见证着该校的发展。经过7年的求索奋进,该校培育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覃卫忠校长说,我们将会继续改革创新,让“高田镇民族学校”这几个大字更为闪亮。
  (责编 欧金昌)
其他文献
编者按:新课改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此理念指导下,桂林中学于2001年开始进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改革和实验,现已形成较成熟的操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进步和学生的发展。2011年张弥特级教师工作坊成立后,该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并得以在桂林市全面推广;2012年我区普通高中实施
期刊
2012年8月底,钦州市钦南区关工委成员、钦州市文昌社区居委会干部在钦州市钦南区文昌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在教坛耕耘50余载、退休后还继续发光发热的老同志张传桢举办了一场“张传桢从教50周年座谈会”。十几位张传桢的学生闻讯赶来,讲述了张传桢以前对自己的教诲。座谈会上,张传桢感动得热泪盈眶。座谈会吸引了不少文昌社区居民的目光,他们坐在活动中心门口,不时为这位在教坛耕耘五十载的老人鼓掌。  扎根山区艰苦
期刊
本刊讯 最近,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启动仪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出席仪式并讲话,她要求参训学员抓住机遇,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据悉,该计划主要用来帮助高校新进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创
期刊
又是一个平凡的放学傍晚,陆秀美认真打理好内宿生的晚餐后,便系上那双有点破旧的鞋,拿上手电筒出门了。她步履匆匆,因为她要赶在晚上九点之前走访完外宿生的家庭,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并详细记录学生放学后的活动。  “每天晚上,只要看见山道上那束手电筒的亮光,村民就知道是陆老师来了。”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忠良中心小学)校长温福华感慨地说,“夏天晚上,山里虫蛇多,就连男人也不
期刊
葛维春曾以“流萤”自喻,他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只不过是一颗微小的沙粒;对于永远的教育事业,我做不了灯塔和山峰,但我要做一只星空下闪烁的流萤,永远发光。”  这一富有哲理的话令人深思。“流萤”者,甘愿平凡,甘守寂寞,自由而不失灵动,黑夜中闪闪发光。这是葛维春的追求,也是他的写照。  作为安徽省的语文名师,葛维春近年来主持完成过多项省市及全国教育科研课题,发表教研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十余部,多
期刊
“小眼睛!”“亮晶晶!”口号一起,学生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到了黑板上。杨老师温和的声音响起:“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植树问题。现在,一个工程队要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能种几棵树?”“4棵”“5棵”,学生们纷纷抢答。“同学们真棒!可是,有那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现在由你们来做设计师,为工程队设计植树方案,好吗?”课堂随即陷入“混乱”状态,各小组成员开始进行激烈的讨论。
期刊
一个人,一个教学点。他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学校里坚守了二十多年。在深山瑶寨,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  他,就是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堪爱小学丈鸡教学点的老师蕉生定。  因为有爱,所以坚守  丈鸡屯,坐落在中越边境的公母山半山腰,是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的一个偏远的瑶族小村寨。寨子里的瑶胞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蕉生定从小就生长在这里。  1990年7月,
期刊
走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各地的集市上,随处可看到独具民族特色的妇女背包,背包上绣着的学前教育的各种宣传标语让人眼睛一亮。“除了发放、张贴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和宣传画,我们还借助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来宣传学前教育,这是我们隆林的特色之一。”该县教育局局长范再彪说。  受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制约,隆林的学前教育一度落后。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逐年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宣传力度,使该县的学前教育有了突
期刊
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三塘镇中心小学),精美的铜鼓、别致的绣球映入眼帘;师生创作的壮族手工艺品点缀着教室、走廊,学生们身着该校自主设计的民族校服……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壮族文化气息。  “和谐、先进的校园民族文化对小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和品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校校长滕开华说。三塘镇中心小学位于壮族人口占比82%的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近年来,该校以“传承壮族文
期刊
“同学们,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游览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请你们看这些图片。”在执教《山海关》一课时,河池市天峨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天峨二小)语文老师黄丽仙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课堂上,黄老师除了讲解相关知识点,还融入德育元素,通过展示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数学课上,教师结合环保知识,教育学生要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教师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关注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