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形象.暧间.现场纪实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第 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卢广拍摄的《中国河南艾滋病村》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对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烦恼也接踵而来,《非典时期的婚礼》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2004年10月18日,半年来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终于有了结果,武汉市中院做出终审判决,原告陈英获《武汉晚报》赔礼道歉及2万元精神赔偿。笔者不想就官司本身发表议论,但任何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或新闻研究人员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发生新闻摄影造假事件,原因何在?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再次探讨一下新闻摄影的特性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在笔者看来,造假新闻照片的出现除了创作作者带有急功近利的因素外,对新闻摄影的特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便于阐述新闻摄影的特性——形象新闻的现场瞬间纪实性,笔者将紧紧围绕其特性概念,从“新闻”、“形象”、“瞬间”、“现场纪实性”等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由于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形象新闻的现场瞬间纪实性”这个特性,所以它们绝非相互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
  一、“新闻”:追求新闻价值
   笔者把“新闻”放在第一的位置,是因为新闻摄影终究是凶种新闻形式,‘新闻”是它的内容,是它的本质属性。新闻照片的产生过程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按照新闻规律采摄的新闻照片就必然具有新闻的特性,追求新闻价值。所以,新闻摄影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是新闻摄影必须坚持的原则。所以我们反对一切事后补拍或摆拍,这是违反“新闻生命”的做法。
  报道事实要新。从时间概念上看,它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从思想内容上看,它是人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而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新闻照片必须具备这样一种属性,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做不到这一点,新闻摄影就成不了新闻照片。
  新闻摄影必须迅速及时。新闻的传播要快,延误时机就会成为旧闻,失去了新鲜感。新闻照片也必须以最快的手段传播出去。李永安摄的《攻克凉山》很能体现新闻摄影的这个特点。1979年2月,我军被迫对越南自卫还击。3月2日,胜利渡过了奇穷河,4日晨一举攻克了越南北方军事重镇凉山市并占领了凉山省府大楼。对此,越南矢口否认,先说奇穷河不可逾越,凉山固若金汤;后又说中国军队只到大凉山郊区,根本未曾攻进凉山。国际新闻界当时大多相信越南的宣传,不大相信我方的文字报道。新华社补发了李永安在我军占领凉山省府大楼时抓拍的现场照片《攻克凉山》。真实及时的照片彻底戳穿了越南散布的种种谎言,体现了较高的新闻价值。
  报道事实的重要性原则。世界摄影比赛获年度最佳奖作品很能说明这一点。1956年的《在匈牙利的报复行为》,1960年的《南非总理被刺》,1961年的《浅沼被刺》,1963年的《越南和尚自焚》、《南斯拉夫地震灾难》、《刺客被刺》,1980年的《葬礼上的骚乱》、《阿巴丹在燃烧》,1985年的《黑色星期三球迷闹事惨案》、《机长和劫机者》、懈救人质》以及2004年的《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天灾人祸、战争谋杀、政变侵略、种族争斗以及毒气泄漏、地震、干旱、病患等等,应有尽有。这些无一不体现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原则。
  二、“摄影”:追求形象价值
  新闻摄影是;以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直观的可视形象,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新闻摄影是以形象揭示事件的发生,发展与意义。重形象、重内涵方面,新闻摄影的功效有时是文字报道所不可及的。新闻照片的可视形象,给人的印象要比文字报道深刻强烈,有些生动的现场照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新闻摄影不能不讲究摄影构图,追求新闻照片的美。
  摄影构图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获得最佳的画面形式,二是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新闻摄影构图应该借鉴造型艺术的创作规律,诸如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从而使新闻照片:
  1.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且这个主题要有普遍性;2.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3.画面必须简洁,去掉一切与主体无关的东西。总之,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摄影构思、光线、色彩?影调、造型、角度等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美化新闻照片。“不能要求新闻摄影成为艺术图片,但又要提倡借鉴艺术摄影的某些技术,丰富新闻摄影作品的形象语言,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好的艺术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而有的好新闻照片则可以同时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①其实,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新闻照片和艺术的结合。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指出,谁在新闻和艺术的联系和渗透上下工夫,谁就会捷足先登!
  三、“瞬间”:追求典型价值
  新闻摄影中“典型”可以从事物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两种方式得以体现。首先,从空间上看,主要表现为选择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对象。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典型性的选择。如表现一个民工的艰难生活,可以选择形象典型的甲或乙。这和艺术典型“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人”不同,和艺术典型相比较,似乎是一种有限的典型法。从时间上看,摄影者总是选择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最美的一瞬。一个新闻事实在发生的全过程中,其情其景都在发生变化,例如,人物的表情、姿态、动作,参与者、场地、情节等因素在不同的时刻至少有一种要发生改变,因此,一个新闻事实中包含着无数个瞬间,而每一个瞬间场景严格说来都代表了不同的新闻事实,在这些新闻事实中必定有一个能揭示整个新闻事实的本质,此时的瞬间就是这个新闻发生过程中的典型瞬间。
  新闻摄影瞬间的充分是要求一个摄影瞬间要提供给读者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这是对新闻信息量的要求。由于新闻摄影只是截取新闻事实的一个瞬间,所以提供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肯定要少于整个新闻事实的信息量,这就要使此“典型瞬间”具有连接性,将前后联系起来,以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总之,“典型”体现了画面的表现力,“充分”体现了画面的整体性,“生动”体现了画面的生命力。报道瞬间最重要的一个创作任务,就是要选取这样的瞬间,而照相机也正应当为这样的瞬间按下快门、
  四、“现场纪实”:追求情感价值
  1928年德国沙乐门以摄影记者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现有光不千涉对象(抓拍)”的新闻摄影技法,并提出了新的摄影美学观念——给人看见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有价值。“现代意义的新闻摄影及新闻摄影观念,从此开始”。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于纪实性要求新闻摄影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真境,能给人以情感上的震撼。笔者认为摄影应包含有:一方面要表现对象本身富有感情,一方面摄影者要有充沛的感情,从而达到震撼读者情感的最终目的。中国获“荷赛”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第一人卢广,“带着自己的心,去观察、去了解和感受”,是他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新闻摄影的核心价值是新闻价值,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是其灵魂之所在。新闻摄影在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还应体现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即用“美”的规律去构图,增强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并应体现以典型、生动、充分为特点的典型价值和由“现场纪实”决定的情感价值,即“新闻”、“摄影”、“瞬间”、“现场纪实”构成了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形象的瞬间现场纪实性。
  从新闻摄影的特性可以得出:新闻摄影不应该“摆拍”或“补拍”。摆拍,事后补拍既然是为了特定的报道目的摆弄被摄对象的行为,那么,这和为了特定的目的摆弄新闻事实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了得到好评去摆拍“婚礼”,何异于自由撰稿人为特定目的杜撰李雪健病亡呢?
其他文献
送走金猴狂舞的激越昂扬,迎来气象更新的金鸡报晓,伴随着2005年的浓浓春意,《中原焦点》10周岁了。  2月20日,一个似乎与任何“吉祥”、“口彩”都没有联系的平凡日子。1995年的这一天,“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中原焦点》从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问世。    《中原焦点》生逢其时——  “九五”之初,变革之风再昌,民主氛围渐盛,卫星电视万人瞩目,新闻改革如箭在弦。央视《焦点访谈》开办半载余,
期刊
近日,2005年度报刊征订工作刚拉开序幕,笔者就从驻厦门某教导大队了解到,该部拨出专门经费订阅《新闻爱好者》杂志,保证了地处“两个一线”的官兵借助核心新闻杂志加速推进学习和来年新闻报道工作的需求。  据悉,抓好预定集训队订阅《新闻爱好者》等业务报刊是该大队党委教学预备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克服以往各临时集训队的官兵人员数量可变性大、往往不能及时看到《新闻爱好者》而带来学习和相应新闻报道工作上的不便
期刊
学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有个诗人叫李贺,平常出门,总要背一布袋,偶得佳句,便放置袋中,晚上回家整理出来,便是新诗一首。李贺的可贵之处在于比别人多一些积累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总有一些出神人化.的诗句从他的笔下流出来,成为诗坛的“鬼才”。  基层通讯员大多不是新闻科班出身,不仅缺乏新闻理论的根底,而且对新闻宣传容易产生误解;要想尽快进入角色,像李贺那样做些积累的工作,养成换角度思考的习惯,应该是
期刊
硬性新闻通常报道的都是严肃的、带有全局性的事物,容易在读者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加上枯燥的数字、呆板的叙述、烦琐的论证,容易给人造成空洞的印象。其实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到社会中的每个人,作用重大。它完全可以采用社会化的角度,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软化,使新闻紧板的面孔舒展开来,增强可读性。    一、选择最佳角度    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如选题角度:同一新闻事件和人物,从
期刊
2004年是中国的传媒年,在国家传媒业政策空间日益宽松的背景下,中国传媒资本乃至于商业资本的市场欲望得到空前增强。各地主流媒体跨地域办报,输出资本与管理,整合资源打造强势媒体品牌,各地报业市场在新锐报媒搅动下,掀起阵阵竞争狂潮。《新京报》在北京攻城略地快速上扬,《华商晨报》在西安锐意崛起,《重庆时报》在重庆横空出世,《第一财经日报》在上海亮丽登场,《山西青年报》在太原蓄势待发,《东方今报》、《文化
期刊
2004这一年,就《大河报》在上年的大型主题报道策划“从洛阳到‘洛阳’·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来说,是检验其延展效应和收获荣誉的年头。如果我们溯时而上撮其要点查看,所应该包括的有:  ——2004年11月18日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开幕前夕,主办地江西赣州订购了3000套包括《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的“客家文化研究丛书”第二版;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接到通知,“经编委会鉴定、指导委员会确认,《大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互联网,体育新闻报道与评论一直是语言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体育新闻工作者以其愈来愈高的语言文化素养,通过语言的活用和创新,展现汉语在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方面愈加强大的生命力,使人们在了解体育新闻信息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经历感情的悲喜。李承鹏、黄健翔、苏群、董路等是网民们非常熟悉的“铁嘴”,也是新浪网特约的体育评论员,读他们充满激情的评论,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
期刊
2004年12月8日,在北京冬季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年已88岁但依然精神矍铄的甘惜分先生在他的寓所接受了笔者的采访,他谈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与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的论争、延安整风运动对党报批评传统的影响,也谈到了自己对《新闻理论基础》一书的新思考等问题。    延安整风运动对党报批评传统的影响    问:甘老,您曾经从事过多年的新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又在潜心研究党史,可以说对新闻和我党的历
期刊
生产和出版文化精晶是党和群众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新闻出版工作的政治职责和历史使命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努力反映新时期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着力表现广大人民的英雄事迹、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激励人们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振奋民族精神,鼓励人们奋发向
期刊
米德尔霍夫开创的新贝塔斯曼    贝塔斯曼现在的LOGO下写着:全球传媒(media worldwide),这是从2001年7月开始采用的。这应该是米德尔霍夫心中的目标,在他4年的任职期间,始终没有放弃。1994年,米德尔霍夫还是一个小小的协调员,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董事会投资AOL,最终这笔投资为贝塔斯曼赢来了 67.5亿美元的现金。1999年,米德尔霍夫坐上CEO的位置没多久,开通了全球最具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