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构造MM的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应从理解实际问题、抽象分析和运用数学工具、通过实践验证结果三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使学生能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模型(MM) 实际问题 数学抽象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ling)简称MM。在当今高校,以培养大学生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为目的的数学建模培训与竞赛非常热门,围绕构建MM开展的数学改革与教学试验成为教改的核心内容。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构造MM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从事实际工作时,能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一、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对所研究的实际问题即现实问题,要分析其对象与关系结构的本质属性,以便确定其MM的类别。其次,要确定所研究的系统,为使用MM方法,须考察问题所属系统,如电力系统、生态系统、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系统等等,在确定系统的过程中有时还须从大系统中分离出子系统来。例如,研究潮汐摩擦问题时,须确定月——地系统,这个系统须从太阳系(大系统)中分离出来。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分支领域的知识,要掌握好这些领域中的定律、法则和规律,才能有助于提高有关领域的数学建模的实际工作能力。再次,为建立MM还必须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变量或量的关系进行考察,即要抓住主要因素,因为MM所反映的应该是主要因素间的关系结构。实际问题中众多因素之间有主次之分,如果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模型就会非常复杂,不易求解。因此可通过合理假设将问题理想化、简单化、清晰化,抓住主要因素,暂不考虑次要因素,在相对简单的情况下,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进行数学描述。
  
  二、抽象分析和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要进行数学抽象,即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和方法,对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分清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恰当地抛弃次要因素,提出合理的假设,并用数字、图表或者公式、符号表示出来。如果遇到现成的数学工具不够用时,则还需要大胆创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去表示MM。要求学生学习各门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多做些应用题,比如应多做些微积分、微分方程及概率等方面的应用题,这对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方法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此外,还要多接触实际问题,有时还需要深入到实际具体的部门中去,才能培养善于洞察问题关键的能力。
  整个数学建模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从实际到数学的过程。分析问题,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模型设计。有时,同一个问题所采用解题的数学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因此其数学模型的形式也不是唯一的。
  
  三、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的能力
  
  对模型的求解结果返回到现实中去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确实回答了实际问题。包括:从实际角度出发研究其可行性以及合理性;放宽建模的约束条件,研究其应用的广泛性;波动参数,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即一个好的模型,其结果不应该由于原始数据或参数的微小波动而有很大的变化;统计性检验和误差分析,即模型的求解不会因算法的不同而有大的差异;修改假设条件后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实际可行性检验等。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实例对数学建模的过程进行一个粗略的介绍。
  例:设物体置于24℃的空气中,在时刻t=0时,物体温度为u0=150℃,经过10分钟后物体温度变为u1=100℃。试确定物体温度u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
  分析:这是关于物体冷却过程的物理问题。解题思路如下图:
  


  解:温度u应是时间变量t的连续函数,设u=u(t),对初始温度u0,温差为uo-ua(ua为空气温度),即物体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为微分方程:
  du/dt=-k(u-ua)(k为常数,在具体的问题里可确定)
  解微分方程:∫d(u-ua)/u-ua=-k∫dt=-kt+c
  即ln(u-u0)=-kt+c,则u-u0=Ae-kt(A为常数)。
  初始条件t=0,u=u(0)=u0,故得u0-ua=Ae0=A,即有u-ua=(u0-ua)e-kt或u =(u0-ua)e-kt+ua。
  这便是所寻求的方程解,它是冷却过程数学模型的现实形式。有了上述一般的MM后,只需把实际问题里的具体数据代入即可得出:100=(150-24)e-10k+24,由此确定 k≈0.051。
  因此针对具体问题的特殊模型为:u=24+126e-0.051t。最后我们把实际问题的初始条件带入上式可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总之,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行各业大量需要的。大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类似问题会有很多,具备运用和驾驭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建模求解的能力,也应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就围绕如何提高语文活动课的质量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发现在活动课程中运用交往原则对学生的“学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从理论认识、实践探索、功能作用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交往原则在活动课中运用的理论认识    活动课的本质就是“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认识”,这里的“做”和“实践”是指具体的教与学的活动。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普遍处于自身与他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    1、要让学生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以后就开始锻炼一部分
期刊
在教改的大背景下,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接通文言文与时代的源头活水,架设文言文与学生生活的立交桥,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与欲望下积累、整理、思考、探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了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根据学生的需求,从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指导,活动化文言文课堂的共性、注意点、形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理论篇
期刊
一、为什么要开设语文阅读课    1、开设语文阅读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满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靠教科书或老师给提供的几篇课外阅读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要增加阅读量,要开设语文阅读课。    2、开设语文
期刊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智能提高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艺术课程的评价也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下的艺术教育应如何评
期刊
小学生初学作文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但学生觉得难写,就连老师也觉得难教。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写作文时,觉得无处下手,大脑中一片空白。即使写了,很多也是乱七八糟,很令人失望。为此广大教师们都在寻找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现在我把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初学作文的关键介绍给大家,以求与同仁们共勉。    一、留心观察,厚积薄发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写好
期刊
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了吗?似乎不尽然,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1、教经典  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期刊
培养语文能力,其中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阅读课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阅读课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选择与课文内容相近或相似的文章,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1、对比阅读  把课外选文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训练阅读水平。在这种结合中可选取体裁、内容、主题基本相同的课外选文,比较其与课内范文的异同点。如学习了《苏州园林》选《普祠》做对比阅读,比
期刊
长久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新课程地不断推进,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些都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其实,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作文契机,抓住了它,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闪现灵感的火花,轻松作文。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六年级上学
期刊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学习中的动机是学习的直接原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效果,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动机,我试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索。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