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卒中纳入心血管风险预测工具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声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aob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目前美国针对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以及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指南声明均使用绝对风险估计值来识别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以及可从特定干预措施中获益的患者。然而,这些指南并未明确地包括卒中患者。本指南对现有证据和争论进行概述以支持:(1)将卒中(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病绝对风险增高的患者群体;(2)将卒中纳入血管性疾病风险预测工具的转归预测因素。方法和结果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联合主席基于先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提名,并得到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以及文稿监督委员会的批准。作者采用系统文献回顾(覆盖198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文献)并参考以往公布的指南、个人资料以及专家观点,以归纳现有证据,提出当前知识的不足,并根据AHA标准对适当的问题制定推荐意见。所有写作组成员均有机会对推荐意见进行评论并批准了最终版本。经广泛的AHA内部同行评议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阶层和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的审阅后,最终获得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的批准。将卒中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纳入冠状动脉和心血管病绝对高危人群的原因如下。首先,有证据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绝对风险增高,10年绝对风险≥20%,这一风险阈值已被一些指南用于定义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等危症。其次,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原因与纳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原因相同,尽管尚缺乏在所有人群或患者中风险增高的统一证据。再次,缺血性卒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与其他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同。将卒中纳入高危因素将导致高危人群的数量扩大约10%。然而,由于卒中的异质性,尚不确定其他卒中亚型,包括出血性卒中以及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型,是否应被视为具有相同水平的风险,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卒中对残疾和死亡的影响、卒中与其他血管性疾病预防措施的相似性以及卒中在某些人群中较冠状动脉疾病更高的重要性,将卒中、心肌梗死和猝死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工具的转归预测因素是合适的。美国以外的指南常常将卒中患者纳入心血管高危人群,并将卒中作为心脏终点的一个相关转归事件。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应被纳入会进一步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高危患者(10年≥20%)。是否应纳入非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亚型尚不确定。对于一级预防,缺血性卒中应被纳入绝对风险评估方案的心血管疾病转归事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作为一个高危因素或者更宽泛地将缺血性卒中视作一种转归事件纳入,可能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被评定为高危风险的患者数量将大幅增加。

其他文献
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弹簧圈栓塞或手术夹闭的理想时机尚不清楚。在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中,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DorhoutMees等对不同治疗时机之间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和临床转归的差异进行了评估。
据推测,吃鱼可降低卒中风险。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Larsson等进行了一项剂量反应汇总分析,对有关鱼类摄入量与卒中风险之间联系的前瞻性研究证据进行了总结。
高血压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是血压的基本特性之一,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活动、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在卒中的发生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卒中防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的Yaemsiri等在绝经后女性中对膳食脂肪摄人量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Keapl—Nrt2-ARE通路在抗肿瘤、抗应激、抗凋亡、抗炎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细胞保护功能。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Keapl—Nrf2-ARE通路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室外空气污染与卒中发病率相关的证据有限。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卫生及相关研究学院的Maheswaran等进行了一项侧重于中老年人的人群研究,旨在探讨室外空气污染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病率的影响。采用小区域水平的生态学研究设计,建立卒中注册系统以获取发生在伦敦南部一个界定的地理区域内(948人口普查区)所有首次卒中的发病病例,此处的道路交通造成了空气污染的空间变化。采用20米分辨率的室外NO2和PM10浓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8只。采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Notre-Dame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Gioia等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发生首次缺血性卒中的年轻成人患者中确定无症状缺血性病变(silent ischemic lesions,SILs)与复发性卒中之间的联系。
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全面推荐意见。方法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正式的文献检索(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使用证据表对资料进行综合。写作组成员通过电话会议讨论根据文献资料得出的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制定的证据级别分类标准对每一条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腔隙性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主要由脑小血管疾病引起。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腔隙性梗死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尚未确定。美国皮质下小卒中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试验研究组进行了~项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纳入经M砌确诊的3020例近期有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325mg/d)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接受氯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