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且行教语文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速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的二圣湖养育了她的生命,也涵化了她质朴灵动的禀赋;家门口那一方荷塘带给她许多童年的乐趣,也濡染了她清新淡雅的气质。儿时的她痴迷故事,酷爱读书,常常是“听着故事入眠,枕着书籍入梦”。故事和书籍,使她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师范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语文,并且把它作为安身立命的幸福事业。二十多年来,她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一直快乐地耕耘于小学语文这方“半亩方塘”。在如诗如歌的岁月里,她用执着、勤勉和热忱收获着成长,享受着喜悦,形成了自己如荷般清新、雅致、质朴、灵动、含蓄、隽永的教学风格。如今,她已成为句容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镇江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句容市特级教师后备人员,曾先后在句容市、镇江市、江苏省和华东地区语文教学评优课中荣获一等奖。
  冰心曾说:“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朵花,不论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在世间万物中,她唯独钟爱荷花。她赏荷,画荷,写荷,更愿做一株独具魅力的香荷,亭亭玉立于句容实小这方教育的沃土。浏览她的个人网页“香荷斋”,阅读她的《香荷文集》,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对生活、对语文、对教育、对孩子的挚爱。与她近距离接触,你会被她浑身所散发出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淡雅纯朴气息所感染,淡幽中包孕着一种质洁,内敛中蕴含着一种大气,倘若不是书香的濡染,又何以会有这样的气质!她深知,读书是成就优秀语文教师的第一项修炼,中外名著,唐诗宋词,儿童文学成了她案头、枕边的“常客”,精心阅读是她工作之余的生活常态,在书籍的美丽风景中,她常常“沉醉不知归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江南水土的滋润下,在经典文化的濡染下,她摇曳着荷花特有的风情韵致,透露着一种娴静之美、淡定之美、从容之美、含蓄之美、大气之美、和谐之美,这种美铸就了她作为语文人的特有魅力,与语文之美浑然天成,让人感到她就是语文的化身。
  多年来,她执着于语文教学方法和艺术的潜心探索,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以及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努力追求意趣共生的语文教学境界。她把尊重儿童的生命意识放在教学的首位,用心倾听语文在儿童生命里绽放的声音,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两个注重”——注重兴趣培养,注重方法指导。先后进行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和“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如今正潜心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善人文化浸润下善学课堂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致力于打造“语言与情趣并重,质朴与灵动共生”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有意义的语文,学有意思的语文,在“意趣共生”中体验语文的价值,积累语文的素养。
  “因为喜爱,所以选择”,熊开玉怀着对语文教育的别样情怀,始终坚守在语文的家园里。她不慕浮华,不计名利,一以贯之地低调做人,谦逊为人,与世无争,宛如荷花安静地开,淡然地落,表现出一种安之若素,恬淡如水的心境。唯有做一名理想的语文教师是她始终不渝的追求。她心中的理想教师是: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语必动情,文必动心,旁征博引,驰骋古今;她的课堂因胸有成竹而从容自如,因学识渊博而妙语连珠,因睿智风趣而指点迷津,常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境;她不仅才华横溢,更有着荷一般的高风亮节。
  为了她所钟爱的语文,为了她所挚爱的学生,她正向着明亮那方出发、前行。
  【人物档案】
  熊开玉,句容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自主阅读,有效建构”的语文课堂教学思想和方法,形成了清新、雅致、质朴、灵动、含蓄、隽永的教学风格,多次在大型观摩研讨活动中上公开课,产生了广泛影响。数十篇反映其语文教学思想和实践探索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教学专著《香荷文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垂下眼睛熄了灯,回望这一段人生……张国荣的一曲《共同度过》响在耳畔,触动在心。回望自己来时的脚步与平凡的人生,虽波澜不惊,但却一直与语文相守至今。兜转徘徊已逾二十年,恍若一瞬间。与小语的耳鬓厮磨中有遗憾与艰辛的苦涩,也有感悟与温馨的甜蜜。没有关于语文的鸿篇巨作,只有漫步教海,撷取与收藏的点滴。
  ——题记
  记忆告诉我
  填报大学,儿子选择了一座海滨城市——十岁那年的一次旅游,他去过那里。从此,这座美丽的城市便驻进了他的记忆。
  很多人有这种感觉,小时候在吃上的记忆会决定你长大后的口味。我就至今爱吃锅巴和铁锅摊粑粑,爱吃的理由简单又温馨:小时候常吃——有“妈妈的味道”。
  记忆告诉我,经历很重要,而这经历如果是儿时的,那就更加弥足珍贵,因为,它也许会影响你的一生。
  教语文,其实就是在带领着孩子们进行一场童年的旅游,这旅游不返程,只能一直往前。可以想象,倘若旅途中风景优美,心情愉悦,加之三五好友相伴,朝闻晨钟,夕听暮鼓,自然乐而忘返。可如果旅途中景色单调,内容枯燥,或险象环生,哪还有往前的心情?若老师再像一监工般从旁吆喝且鞭挞不停,学生恐怕只会轻呼:要命!哪里还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童年的经历和记忆,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心中播下未来的种子,这种子能否发芽并长大,除了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外,播种的人自身也很关键。语文老师,就是一个在学生心中播种的人,既要播种快乐,也要孕育精神。
  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文化程度不高,擅长讲故事,写得一手好字。每天的语文课,他总是以故事导入,每每讲到荡气回肠的紧要处,我们正听得沉醉入迷、欲罢不能时,他却来个急刹车: “结局如何?下节课再说。”于是,对下节语文课充满期盼且会迫不及待,几个胆大而又耐不住的,便追到老师办公室,嬉笑着把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跟老师叙说一遍,末了,试探性地问上一句:“对吧?”老师却不置可否,只说一句:“别影响办公,上课再说!”   儿时的语文课成了我最快乐的记忆。
  除了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外,我还特别喜欢听老师读书,老师的读不光顺溜,还有一种特别的、有别于孩子的成熟和稳健,能让你很自然地进入文本情境。现在想来,人的语言学习并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当我们在入神阅读时其实是在入神地倾听;而那些奋笔疾书的人,其实是在口若悬河。最好的文字不是诉诸眼睛和头脑的,而是诉诸耳朵与心灵的。”(看云)
  做了语文老师以后,我做得最多的是讲给或读给我的学生听。我知道,当学生们随着我诵读时声音的波动而颠倒沉醉时,便也进入了学习母语的最佳境界。我在说与读的过程中,不仅借助母语的脐带,把学生引入了从宇宙汲取生命能量的最好途径,也悄悄在他们的心田撒播下一颗喜爱语文的种子。
  喜爱,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喜爱语文,倘若自己不爱,又怎能要求学生去爱?
  做回你自己
  在现实中,教语文的我们,时常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迷失方向,丢失自己。我的体会是,与其风中凌乱,莫如把脉现状,认准方向,找到你想去的那方。先问问,我所应做和能做的在什么地方。找准方向,那就是弄清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把握最根本的任务和目标。语文,最根本的路径就是读与写。读是吸纳,写是输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通这进与出的管道。
  我没啥特别的强项,作为语文老师,所能派上用场的是喜欢读书、写作、讲故事。我常在想语文老师该是怎样的形象。说不清是何原因,在校园里,我经常一看人的面相,就能够猜出他(她)是教语文的,还是教数学的。也许是因为我能捕捉他们身上的学科气质吧。这气质,是学科和他自身的有机交融。语文是浪漫的,也是气象万千,蔚为壮观的。语文教师应是提笔能写,语必动人,胸怀浪漫,能够旁征博引,驰骋古今之人。我向往的语文课堂是如荷花一般,荷,风姿绰约,清新宜人,其叶碧绿紧凑,又分明有序,层次分配恰到好处,无凌乱之感,又错落有致。其花色泽洁净,姿态亭亭玉立。荷的花叶相映,风韵、气度皆出,使人观之舒心欢畅,清清爽爽,韵味深长。
  曾记得,我的一位语文老师给我们上《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蕴涵着浓浓深情的诗歌,而我的这位语文老师恰恰也是一位富有激情,善于朗读之人。于是,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和问答,有的只是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他右手执书,身体微侧,声音洪亮,激情昂扬。读到动情处,我忍不住偷眼观察读书之人,发现老师的眼角竟满含泪水。很多同学都察觉了老师的“异样”,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低头,掩面窃笑。老师发现了我们的“反常”,很生气,一番痛批之后,又开始投入诗中,动情朗读。这一回,我们不再调皮,而是专心致志,进入到了老师用朗读烘托的压抑而悲凉的氛围里。
  很多年后,我一回忆起那天的情形,就情不自禁地想笑。直到我也当上了语文老师,我开始理解我的老师,心中渐渐升起对他的敬意。现在想来,我的这位语文老师,贵在他的教学个性。有个性的语文教学会成为颇为有趣的课堂风景。
  我的课堂平平常常,但却是自己思想的“跑马场”,不枝不蔓,清清爽爽。循着那份清新、雅致、灵动和含蓄,专家和同行们这样评说:
  她摇曳着荷花特有的风情,透露着一种娴静之美、淡定之美、从容之美、含蓄之美。宛如荷花安静地开放,那么清雅,默默地绽放在属于她自己的荷塘之中,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
  听过她的课的老师都觉得犹如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荷花国画,既有写意般简练飘洒,又有工笔般细腻深刻;亦如漫步于清香四溢的荷塘之畔,既有赏心悦目的美感,又有神清气爽的惬意……(句容市小语教研员王辉)
  我兴奋,因为,教语文,我可以做回我自己。
  我清醒,因为,教语文,我还有太多的空间要提升,他们的话语是对我的鼓励,更是我今后想要抵达的目的地。
  美丽的“意外”
  语文的课堂可以有行云流水般的舒畅,也需要偶遇阻隔,掀起平湖投石般的波浪,那激起的水花往往更让人情绪振奋。
  《麻雀》是人教版的一篇课文。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一阵风吹来,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看见了,想吃掉小麻雀。正在这时,老麻雀从树上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的面前。猎狗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往后退。潜意识里一直把老麻雀当成“母亲”的化身,坚信文本诠释的就是伟大的母爱,这爱不求回报,义无反顾。
  那天走进教室,和学生们一起阅读《麻雀》。课堂在我的“经营”下,闪耀着“母性”的光芒。有道是“有情总被无情恼”,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突然举手:“老师,老麻雀也有可能是公的。父爱,也可以?”后面一句他是弯着腰说的,一副父爱如山、重任在肩的架势。
  细思量,发现学生所言还真是不无道理。《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文本诠释的其实就是爱的力量,爱的伟大。有趣的是,在后来的教参里,还真将“母爱”改为了“爱”。
  《祁黄羊》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那一天,我在教学《祁黄羊》: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的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生:祁黄羊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他不仅知道杀父仇人解狐能胜任中军尉之职,还知道自己的儿子祁午也是合适人选。
  ……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祁黄羊和解狐同朝为官,为什么不知道解狐病了?   学生开始议论,显然是受到了启发,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他可能早就知道解狐病了,故意举荐他,好让悼公觉得他胸怀宽广,以国为重。
  生:祁黄羊很清楚,如果不主动辞职,晋悼公看到他体弱多病,迟早也会叫他让位,于是主动辞去了中军尉之职,这样下台显得很体面。
  生:也许祁黄羊早就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做中军尉,但怕别人说闲话,直到解狐病了才提出辞职。
  生:也许他是想让解狐战死沙场,以报杀父之仇。祁黄羊其实是个阴险狡诈之人……
  我没有批评提出质疑的学生,而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依据。我认为,文本深厚的人文内涵和读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相互碰撞,势必会产生五彩缤纷的火花。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上述教学片断确实体现了“多元阅读”,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但“多元”“独特”不是思维的混乱和认识的偏离。一个承载着厚重人文色彩的晋国良将祁黄羊,在学生的“解读”中由“忠”变“奸”,变“褒”为“贬”,这恐怕不是编者和文本的初衷。品读课文,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祁黄羊唯贤是举的博大胸怀。“想了想”“郑重地说”,寥寥数语,若细细品味,便可深切感受其荐贤时谨慎的态度和中肯的话语。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因此,在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差的时候,我积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遵从编者和文本以“扬善”为主旨的原则,及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不让学生的思想“游荡在空中”,更不“放弃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让思想失去语言的根基。”这不是文本解读上的“霸权”主义,更不是让学生“臣服”教师和教材,而是对“多元解读”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半路插一杠子的学生。他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认真思索,思索你所讲的话,思索课文所写的内容,最为可贵的是他能读出自己,不人云亦云。我有时特别期待课堂的“节外生枝”,因为我坚信学生的感受和认识成人无法代替。我把这样的情形称为意外的“美丽”,一如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教教材”。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人类知识及其他精神产品的精华,也是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在发挥教材学习媒介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人格素养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求同存异的健康心理。
  我喜欢邂逅意外的美丽。
  授课如裁衣
  《履园丛话》卷12中有一“量体裁衣”的故事:古代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问主人之性情、年龄、状貌并何时得科举,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举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举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腰窄。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裁衣,在一般人眼中,是那样普通、简单。可是在这位“成衣者”眼里 ,却有如此丰富的哲理,不能不令人感叹。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量体裁衣”,要精心揣摩和把握。因为人之秉性不同,文本样式各异,所谓“此一人非彼一人,此一时非彼一时,此一事非彼一事。”千差万别的事物、千差万别的人、千差万别的形式,构成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任何事情的解决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语文教学当同此理,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也是“年年花开花不同”,教者应该“看菜吃饭”“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田园诗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这样的课文,要达成的目标有三:
  一是读懂“景语”,使学生走进文本描述的景,读出诗情画意。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做,而且要做扎实。如何做?一是读,读中感悟;二是品,品词析句,揣摩表情达意的手法;三是联,要勾连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在感性中步入理性,从而有效地升华和实现自我建构。
  二是悟出“情语”,要领悟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散文素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悟出情,其实也是抓住了“神”。本文的“神”其实都汇聚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中了。作者完全可以说“这就是荷兰”,何来“真正”二字?细品味,有向往之情,有赞美之意,更有陶醉之态。昔日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因而“误入藕花深处”,今天,作者也是“陶醉不知何处”,猛惊醒,再追问,方知这就是荷兰,荷兰就是这样如诗如画,舒适安逸。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景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不同的情,教学中,抓住言语品读,通过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让学生由文及人,知人论世,自会领悟情为何物。
  三是要了解情如何抒发。要读出作者的言语智慧,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味最浓的地方。当然,解构作者的言语密码是十分专业的工作,需要精深的语文素养和专业知识。
  读一段文,赏一幅画,悟一种情。这是我教学《田园诗情》的基本思路。诗意的田园是心灵的栖居地,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不能只停留在文字里,也应该注入到每个读到它的人的心田里。作者用美好的语言,借助美好的意境进行了诗意的表达,这样的美好情感,领悟和感受它,首先要创设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入文本的美好意境,在诗意的田园里徜徉,自然能呼吸到情感的芬芳。其次是抓住文中意境的描述,细细地读出文字背后想为读者传达的情绪和感觉。它不是一个荷兰风光的介绍,它是在借助荷兰田园牧场的美好意境表述作者内心的一种渴望和向往,要读懂作者的心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其实,是荷兰留给作者的感觉:如诗如画,静谧美好、舒适安逸。这样的地方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堂,是我想要的“诗一样美好的地方”。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童话故事。骄傲的小蜗牛可爱又可笑,它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不思进取。后来,“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它“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故事充满童趣,读之忍俊不禁。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离童话有多远,离文化就有多远;一个国家离童话有多远,离文明就有多远。”阅读童话,教学童话,永远是孩子和老师必经的一条花园香径。教学这样的童话故事时,我主张“童话教学,用童心观照”,因为童心可贵,想象价高!它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它给所有的东西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性化,因此,它是感性的。它源于幻想但却基于现实,描摹大胆新奇而又饶有童趣,它又是趣味横生的。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教师要避免理性的探究,应从感性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童话中的人和事,让孩子们在童话营造的世界里流连徜徉,呼吸芬芳,悄然成长。   很喜欢这样的童话课堂: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
  师: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它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哎!……”它接着会说什么呢?
  生:……
  没有贴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标签,而是将童真和理趣自然融入于故事之中。
  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
  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
  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
  这样的一首题为《春天》的小诗,充盈着美丽的灵感和活泼的童趣。有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冰雪为什么融化,你们知道吗?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明白“春天到了,天气暖了,所以冰雪融化了,而不是真的有什么春姑娘在对冰雪说话,这是拟人的写法”。教学《小露珠》,有教师问学生“小露珠的身体为什么越来越轻,最后不见了呢?”——原来,是太阳出来了,温度升高了,小露珠蒸发了。对此,朱自强先生认为是教师“被知识至上主义蒙住了文学审美的眼睛”“运用的是科学理性的思维,而否定了文学的想象和情感的逻辑”。因此,不必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与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来解读童话和进行教学,要关注童话的文体特征与儿童的心理特点。让孩子走进童话,放飞想象,课堂便会还你灵动与诗意:
  春天对青蛙说了什么,青蛙那么听话,都醒了。
  春天对桃花说了什么,桃花那么听话,都红了。
  春天对杨柳说了什么,杨柳那么听话,都跳舞了。
  春天对燕子妈妈说了什么,燕子妈妈那么听话,都忙着垒窝了……
  想起了别林斯基的话:“让他们的耳朵习惯于俄罗斯语言的和谐音响,让他们的心灵充满美感;让诗歌像音乐一样不经过头脑,而径直通过他们的心灵来打动他们,因为头脑的启迪会自有其时,也自有其序。”童话教学,亦是如此。
  书写至此,意犹未尽。关乎语文,关乎自身,不觉间,字已多,情未央。语文教学,我且思且行。我在意寻找的结果,也享受这过程中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撑一支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熊开玉,句容市实验小学,2124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苏州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始终秉承“让每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的办园理念。创造性开展“快乐有约”活动,该活动完全打破班级与年级界限,鼓励幼儿在全园范围内自由结伴、自主
上海同济大学21层科教综合楼为钢框架结构,其柱为钢管混凝土,其中900mm×900mm大截面柱就有36根。通过钢管混凝土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法比较,采用了工期短、造价低的高抛振捣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了具体的乡村振兴行动目标,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利用当地依山伴水的
11月28日,“感恩有你,大溪地群岛”媒体旅业答谢会在北京举办,大溪地旅游局携手大溪地旅游集团以及大溪地肮空公司共同出席答谢会,正式宣布2020春节大溪地直飞包机的出发曰期
随着建筑市场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建材企业应提升其自身财务控制能力,积极主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利因素,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张军  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培养人选,淮安市第三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十项全能标兵,淮安市优秀青年教师标兵,淮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多篇。  18:30,夜色迟暮,清冽的气息透过蓝黑色的夜幕,然而学校的电教室内却是一派灯火通明,来自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与我们济济一堂,会场中间不时传来质疑声和回应声,即使短暂的宁静,内心与思维也在波涛起伏…
我不善交际,常叹朋友甚少。有幸参与“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立马多了一大群被称为“培养对象”的朋友。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给这群朋友们一些影响,我感受到的是这群朋友的确影响了我,拓展了我的视野和胸怀,丰富了我对教育家的认识与理解,也给了我青春活力和生命智慧的感染。  回顾以前我所接触的,多是书本中的教育家,是由文字诠释的概念化了的教育家,是完成了的安睡在历史中的教育家,是几无争议的教育家,是一群具有高大形
幼儿园建园于2004年9月,占地面积4536平方米,园所环境优美,花香怡人。郁郁葱葱,高高低低的竹林与刻有“竹韵怡园”的景石相得益彰;错落有致的山坡与跷跷板、梅花桩有机组合。围栏
分手,是结束,还是开始?分手,是始料未及的打击,还是改头煥面的醒悟?在人生必经的某些breakup时刻,该如何转身,与过去,与某一部分的自己告别?又该如何重新出发?十月中旬,潘婷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系统整体。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贯穿一节课的始终。课堂提问和思维发展无法彼此分离,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思维中学习,并且也在学习中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程度是衡量数学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  精彩的提问是师生间思维交流的纽带,是传递学与教信息的重要途径。精彩的提问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知识掌握,点亮学生智慧,提高课堂效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找出能诱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