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指向鲜明,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19项政策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制定明确的路线图。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有序复工复产,让民众实现稳定增收是最好、最稳妥的促进消费举措,而在全国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下,各地发放的消费券也在孜孜“劝动”消费者行动起来。领券在手的人们不由得关心,被视为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并步入企稳轨道重要因素的消费提振将有何表现与效果。
“四两拨千斤”妙用
对于发放消费券的功用,正如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所言,“消费券是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的政策,非常有必要、很及时,对启动整个消费市场、稳定服务业的就业,特别是恢复正常秩序的初期,起到一个良好的引领作用、撬动作用和预期的良好的推动作用。”中泰证券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看法也偏向于此,“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见效更快。因为消费与投资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存在差异,投资力度更强,但投资往往需要半年或至少3-5个月才能见效,而消费拉动经济更为直接和快速,尤其是消费券等‘非常规’手段,能够迅速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并且消化过剩产品,实现厂商和流通环节回笼资金。”
2009年时杭州、成都、广州等地采用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刺激居民消费,尤其是杭州以9.1亿元的消费券换来1:1.3的拉动效应让人记忆深刻,本次消费券的发放情形与当年相比有了较大不同。自3月2日济南首开今年的消费券发放先例之后,浙江、辽宁、广东、四川、江苏、湖北、广西、河南等地及所辖诸多城市纷纷开始发放消费券,数值和所涉领域均较以往有所突破,旅游消费券、餐饮消费券、图书消费券、家电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多以电子形式为主,需要通过手机APP申领和使用,各种消费券中餐饮类消费券最受欢迎,广西推出的“螺蛳粉”消费券一度登上热搜。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的总结,“从以往经验来看,消费补贴政策一般在短期内都会带动消费增长,甚至出现消费新高。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短期内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局面。”
消费者可能是相当务实的群体,他们所表达的心声有忧虑更有理性色彩,“就算没有消费券,只要商家的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我也会去消费。如果优惠的金额更高,我可能会买得更多一些。”央行所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时段内的存款总额增加了8万亿,居民部门增加了6.47万亿,国人的企稳心理可见一斑。诚然,无论有没有消费券,消费额都不会为零,但消费意愿有多强烈,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无人可以给出精确作答。对此,正如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所指出的,“疫情对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的促进消费回补释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会逐步恢复。疫情期间,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疫情使我国市场和流通经受了一场严峻的大考,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
“量力而行”为根本
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助推器”,消费券通过补贴方式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让受疫情影響深重的市场为之振奋,而且,消费券并不具有普惠性,而是哪里需要补哪里,对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发放消费券可促使其更快恢复。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特定领域的终端消费得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势必会带动生产端的扩张,从而实现‘刺激终端消费-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企业用工增加-居民收入提升-进一步增加消费’这一良性循环,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轨。同时,也可以为中长期政策的落地争取时间,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次各地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和领域仍存些许差别,量力而行和精准覆盖是发券各方共同的考量,公平原则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证,以发放范围广泛、所针对需求多元的南京为例,南京市信息中心主任翁晓泳表示,“我们采用区块链技术,对消费券的预约发放消费兑现等,全过程的环节进行一个监管,能够做到每一笔消费全程的可回溯,确保发放公平、用得放心。”
经济学家认同发放消费券比直接面向民众“分红”“撒钱”更能直接转化为消费行为,也对本次可能带动消费额外上升20%报以较大信心。但是,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仅发放消费券只是举措之一种且应只是非常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各方要做的尚有很多。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详细解读了消费券发放的利弊点,“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消费券政策应配合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当前供给侧的冲击或许更大,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意味着单纯依靠消费券政策是不够的,提振需求之外,供给侧也应当跟上。如不顾供给侧的情况而发放消费券,理论上存在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的风险。政策设计不应忽视对实施细节的考量。消费券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其能够真正被用于消费。如1999年日本‘地域振兴券’因有些地方印制得过于精美,造成民众争相收集而不拿去消费,反而变相增加了居民储蓄。全面派发消费券不现实,应关注特定地区、行业、人群。消费券发放规模应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透支。例如,应考虑向重点地区(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特定人群(如中低收入与收入不稳定人群)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