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是对生活现实的总结和概括。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增强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并且缺乏针对学生的实用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无关。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动机和热情很低,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小学教师当前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本文讨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基于生活方式的教学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终身学习;小学数学;生活化
面向生命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它强调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其中的许多知识都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此外,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探索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1.創造生活化数学课堂导入情境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导入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信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化的导入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放松神经,自愿参加学习活动,积极探索知识并提高个人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素材用到情境导入环节,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数学探究情境,将无聊的数学课变成快乐的生活探索课,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探究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如:
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使用漫画向学生展示农民一天的活动,以供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评估。同时,老师鼓励学生想象:“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能够从指出四张图片中的东、西、北、南吗?请告诉我你们的答案。”该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对于方向区分的兴趣,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融入到了对该问题的探究之中,这为学生们获得关于方向区分问题的深入化、个性化理解奠定了基础。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采莲曲”诗歌,以便学生可以体验数学知识的不同方面。在对诗歌的吟诵中,学生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这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方向探究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始于学生的兴趣点。引入生活情境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的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2.在新的知识讲解中创造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准确、严谨和抽象的事物。在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生活经验来解释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现有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的过程。然而,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也没有数学知识学习经验,因此不能直观地创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只有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融合。因此,在教授数学时,教师可以使用有趣和生动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重视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习数学内容的“圆”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和其他几何的形状。老师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首先,教师问要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的车轮吗?他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时,学生会充满信心地说,“他们的轮子是圆的。”然后,老师给学生看了一些照片,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轮子必须是圆形的?如果轮子的形状是正方形、三角形的会怎样?请考虑什么样的轮子转转得更快?是有原因导致的呢?”看到有些轮子是三角形或正方形,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了,他们都想知道哪个圆圈更快。最后,老师会向学生解释这个圆轮转的更快的原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学习活动,接受知识并加强记忆知识。
3.在生活问题中创造生活情境
由于年龄小,小学生的心理认知不完善,对数学的相关原理无法通过看数学课本直接学习。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教师会创建以真实示例和主题为基础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真实案例是数学的有趣示例,这便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并增强自身的知识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学内容《初步理解分数》时,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生活问题:“现在班上有5个学生过生日,学校为大家准备了一块蛋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相同数量的蛋糕,考虑如何分配蛋糕最合适。这样学生们便在讨论生活化的分蛋糕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与探究任务,提升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再如,在“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老师将生活案例设计成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一位老师问学生:学生,现在学校想买糖果。每个班级有24个孩子,每个孩子需要分配8个糖果。想想学校需要买多少糖果?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很多学生使用加法计算来进行回答。但是,在计算中,学生们得到了错误的结果。于是,老师告诉学生用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式运算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极强的知识探究兴趣,并更好的理解“乘法是简化的加法”这一数学知识点。
4.通过进行巩固练习来解决生活问题
巩固练习是培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必须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的现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以考试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执着于用“不断的做题”来巩固教学成果,并习惯以数量代替质量,让学生重复性和机械性的进行知识点应用训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巩固练习应是形式多样而丰富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问题解决情境,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
例如,为检查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数学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对圆柱体基本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深入,教师通过日常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例如,老师指示学生:“同学们,你们做得很好。你们自己发现了圆柱体的基本特性。现在我们分小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小组相互讨论情况,制作一个圆柱体。相较于单调的练习方式,生活中的情境练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关键阶段。此阶段的教学质量将影响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引入课堂,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来解释新课程,在生活问题中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数学练习活动,来达到寓数学于生活的目的,允许学生重返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融入生活的理性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J]。2007(5):49-50.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吉林省教育学院报》[J]。2010(2):12-14.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坎北街道果林小学
关键词:终身学习;小学数学;生活化
面向生命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它强调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其中的许多知识都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此外,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探索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1.創造生活化数学课堂导入情境
课堂导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导入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信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化的导入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放松神经,自愿参加学习活动,积极探索知识并提高个人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素材用到情境导入环节,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数学探究情境,将无聊的数学课变成快乐的生活探索课,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探究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如:
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使用漫画向学生展示农民一天的活动,以供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评估。同时,老师鼓励学生想象:“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能够从指出四张图片中的东、西、北、南吗?请告诉我你们的答案。”该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对于方向区分的兴趣,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融入到了对该问题的探究之中,这为学生们获得关于方向区分问题的深入化、个性化理解奠定了基础。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采莲曲”诗歌,以便学生可以体验数学知识的不同方面。在对诗歌的吟诵中,学生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这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方向探究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始于学生的兴趣点。引入生活情境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的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2.在新的知识讲解中创造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准确、严谨和抽象的事物。在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生活经验来解释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现有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的过程。然而,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也没有数学知识学习经验,因此不能直观地创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只有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融合。因此,在教授数学时,教师可以使用有趣和生动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重视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习数学内容的“圆”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和其他几何的形状。老师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首先,教师问要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的车轮吗?他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时,学生会充满信心地说,“他们的轮子是圆的。”然后,老师给学生看了一些照片,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轮子必须是圆形的?如果轮子的形状是正方形、三角形的会怎样?请考虑什么样的轮子转转得更快?是有原因导致的呢?”看到有些轮子是三角形或正方形,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了,他们都想知道哪个圆圈更快。最后,老师会向学生解释这个圆轮转的更快的原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学习活动,接受知识并加强记忆知识。
3.在生活问题中创造生活情境
由于年龄小,小学生的心理认知不完善,对数学的相关原理无法通过看数学课本直接学习。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教师会创建以真实示例和主题为基础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真实案例是数学的有趣示例,这便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并增强自身的知识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学内容《初步理解分数》时,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生活问题:“现在班上有5个学生过生日,学校为大家准备了一块蛋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相同数量的蛋糕,考虑如何分配蛋糕最合适。这样学生们便在讨论生活化的分蛋糕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与探究任务,提升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再如,在“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老师将生活案例设计成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一位老师问学生:学生,现在学校想买糖果。每个班级有24个孩子,每个孩子需要分配8个糖果。想想学校需要买多少糖果?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很多学生使用加法计算来进行回答。但是,在计算中,学生们得到了错误的结果。于是,老师告诉学生用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式运算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极强的知识探究兴趣,并更好的理解“乘法是简化的加法”这一数学知识点。
4.通过进行巩固练习来解决生活问题
巩固练习是培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必须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的现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以考试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执着于用“不断的做题”来巩固教学成果,并习惯以数量代替质量,让学生重复性和机械性的进行知识点应用训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巩固练习应是形式多样而丰富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问题解决情境,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
例如,为检查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数学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对圆柱体基本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深入,教师通过日常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例如,老师指示学生:“同学们,你们做得很好。你们自己发现了圆柱体的基本特性。现在我们分小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小组相互讨论情况,制作一个圆柱体。相较于单调的练习方式,生活中的情境练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关键阶段。此阶段的教学质量将影响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引入课堂,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来解释新课程,在生活问题中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创建以生活为导向的数学练习活动,来达到寓数学于生活的目的,允许学生重返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融入生活的理性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J]。2007(5):49-50.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吉林省教育学院报》[J]。2010(2):12-14.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坎北街道果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