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结合了物理规律,从规律教学的类型、基本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教学思路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规律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1-01
物理规律对是各种自然现象一定条件下发生和变化的规律性总结,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为了提高物理规律教学的效率,在对其他人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提高规律教学的有效方法,内容如下: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物理中的规律可以分为理想规律、实验规律、理论规律三种,其中理想规律指的是一些物理规律不能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但有可以在数学方法或者其它方法上得到严谨的证明和推论,通过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其在理想的状况下所发送的物理现象,由此总结出来的规律就称为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的条件,但也可以在数学中以及想象中得到验证。实验规律指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现象,然后对这些物理现象通过分析归纳得到的规律,就称为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1]。理论规律指的是以已经存在或者验证的物理的规律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数学推理得到的,就称为理论规律,如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可以推导得到动能定理。不同的物理规律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内容如下:
1.理想规律。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理和想象而得到的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应用合理推理的方法,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一次只改变一个实验的条件,例如让斜面的表面变的越来越光滑,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改变斜面和水平面的夹角,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结果会发现平面和水平面的夹角越大、表面越光滑,小车就会滑得越远。如果假定存在一个平面保持光滑状态,小车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会永远的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此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2.实验规律。(1)验证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规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再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然后分析实验现象,使物理规律得到验证。如在教授力的合成方法这一课时时,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就能够验证物理结论,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探索试验法是根据物理规律的特点来设计针对性的实验,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得到物理规律,如在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实验中可以得到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到牛顿第二定律。(3)演示实验法是通过设计演示实验,然后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到的物理规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需要确定电阻R和通电时间t、热量Q和电流强度I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电流和时间不变时,研究热量Q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电阻和时间不变时,研究热量Q与时间t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际实验的结果找到Q与I、R和t的关系。可以由实验中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当t与I固定不变时,Q 随着R的变大而变大;当t与R固定不变时,Q 随着I的变大而变大;当R与I固定不变时,Q 随着t的变大而变大,由此就可以得到焦耳定律[3]。
3.理论规律。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到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假定存在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其速度V1在经过时间T后变为V2,要求学生运用已经所学的物理规律,找到外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物理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就可以得到动能定理的物理表达式。
二、学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习题,通过适量训练,找到利用物理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進一步的熟悉和掌握物理规律。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知识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程度,测验是对教学效果反馈的一种良好途径。
2.在学生熟练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习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上,可以由力F求加速度a;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惯性与质量之间的关系[4]。对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相针对的例题,指导学生用相应的定律来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物理教学的认识,对物理规律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总结了教学中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大胆改革、敢于试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努力探索,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提高物理规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沈小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0(25): 182-182.
[3]詹玉华.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好中学物理[J].中学教学参考,2009(35): 80-81.
[4]袁文权.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J].软件:教学,2013(01): 5-5.
作者简介:
普兆贵,男,彝族,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规律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1-01
物理规律对是各种自然现象一定条件下发生和变化的规律性总结,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为了提高物理规律教学的效率,在对其他人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提高规律教学的有效方法,内容如下: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物理中的规律可以分为理想规律、实验规律、理论规律三种,其中理想规律指的是一些物理规律不能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但有可以在数学方法或者其它方法上得到严谨的证明和推论,通过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其在理想的状况下所发送的物理现象,由此总结出来的规律就称为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的条件,但也可以在数学中以及想象中得到验证。实验规律指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现象,然后对这些物理现象通过分析归纳得到的规律,就称为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1]。理论规律指的是以已经存在或者验证的物理的规律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数学推理得到的,就称为理论规律,如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可以推导得到动能定理。不同的物理规律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内容如下:
1.理想规律。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理和想象而得到的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应用合理推理的方法,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一次只改变一个实验的条件,例如让斜面的表面变的越来越光滑,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改变斜面和水平面的夹角,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结果会发现平面和水平面的夹角越大、表面越光滑,小车就会滑得越远。如果假定存在一个平面保持光滑状态,小车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会永远的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此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2.实验规律。(1)验证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规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再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然后分析实验现象,使物理规律得到验证。如在教授力的合成方法这一课时时,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就能够验证物理结论,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探索试验法是根据物理规律的特点来设计针对性的实验,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得到物理规律,如在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实验中可以得到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到牛顿第二定律。(3)演示实验法是通过设计演示实验,然后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到的物理规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需要确定电阻R和通电时间t、热量Q和电流强度I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电流和时间不变时,研究热量Q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电阻和时间不变时,研究热量Q与时间t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际实验的结果找到Q与I、R和t的关系。可以由实验中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当t与I固定不变时,Q 随着R的变大而变大;当t与R固定不变时,Q 随着I的变大而变大;当R与I固定不变时,Q 随着t的变大而变大,由此就可以得到焦耳定律[3]。
3.理论规律。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到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假定存在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其速度V1在经过时间T后变为V2,要求学生运用已经所学的物理规律,找到外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物理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就可以得到动能定理的物理表达式。
二、学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习题,通过适量训练,找到利用物理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進一步的熟悉和掌握物理规律。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知识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程度,测验是对教学效果反馈的一种良好途径。
2.在学生熟练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习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上,可以由力F求加速度a;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惯性与质量之间的关系[4]。对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相针对的例题,指导学生用相应的定律来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物理教学的认识,对物理规律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总结了教学中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大胆改革、敢于试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努力探索,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提高物理规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沈小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0(25): 182-182.
[3]詹玉华.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好中学物理[J].中学教学参考,2009(35): 80-81.
[4]袁文权.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J].软件:教学,2013(01): 5-5.
作者简介:
普兆贵,男,彝族,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