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Flipboard来到中国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美国之外的市场的拓展,”迈克·莫丘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很多硅谷的创业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会优先选择德国、法国和日本,但我们认为应该是中国。”
  在2010年底之前,Flipboard一度成为中国iPad最早期用户和开发者们最热衷的应用程序之一:它满足了人们对iPad作为一款阅读工具最贴切的想象。然而很快地,和大部分涉及到内容服务的海外产品一样,它变成了一款在中国无法连接的应用。
  为重新获得中国用户,从2011年年底开始Flipboard加快了步骤:它先是在既有的社交分享的模块中添加了新浪微博和人人网。即便在北美,这两款来自中国的社交产品也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用户。2012年3月,Flipboard推出专门针对中国内地用户的简体中文版—它只能在苹果中国地区的App Store下载,在社交分享工具上去掉了Facebook和Twitter等在中国内地使用不畅的选项,并在内容源上完全采用中国本地出版商和新闻网站的资讯,以期符合中国对内容提供商严格的监管要求。
  迈克·莫丘邀请了在硅谷和中国都有创业与投资经验的Robin Chan担任顾问,为Flipboard在中国本地版权伙伴、社交网络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建议,并拓展资源。
  Chan在美国长大,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是Twitter、Foursquare和Square等明星公司的早期天使投资者。他还曾创办社交游戏发行公司XPD Media。这家公司在2010年初被Zynga收购,成为Zynga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他还是小米科技背后的投资人之一。
  Flipboard任命1988年出生于香港的谢子阳担任Flipboard中国的业务负责人。谢子阳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是硅谷新一代青年创业圈中最活跃的华人之一。
  为了这个市场,Flipboard也没有固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模样:它用《时尚》替换《Vanity Fair》之类的选择—毕竟,除了“世界互联网”与“中国互联网”这两个不同概念之外,中文用户也更容易理解《时尚》这样的中文媒体。
  这样的“变通”意味着Flipboard对中国市场有更高的预期,但并不会使Flipboard偏离它的本质。
  “Flipboard是一款完全关于发现内容的产品,而包装这些内容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设计完成的,它最终是一种关于阅读的重新体验,”迈克·莫丘说。
  没有了“发现”和“包装”的Flipboard将不再是Flipboard。
  “发现”的含义在于,Flipboard重新创造了内容的组合秩序:它把分散在不同电子出版物、网站上的内容信息按照不同的主题聚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阅读不再是一种私密体验,它不再依赖某一个单独的媒体,包括iPad上Newsstand杂志架里陈列的各种杂志应用程序。社交网络上好友的分享和推荐决定了人们将从Flipboard上“发现”并阅读到些什么。
  “包装”则意味着:这些社交种子、支离破碎的新闻网页,以及电子杂志的断章,都被装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界面下,重新呈现出来。浏览这些碎片信息—无论是在iPad上划动屏幕“翻阅”到下一页,不同格式和界面的互联网数字内容被导入到Flipboard的框架内重新排列成纸质媒体一样的版面,还是图文搭配的方式,都与阅读一本杂志的体验十分接近。
  这款“重新体验阅读”的产品,是在加州帕洛阿图(Palo Alto)中心艾默生大街(Emerson Street)一座颇不起眼的平房里诞生并持续演进的:室内的墙上挂满了不同界面设计的线框图。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工作主要围绕Flipboard将呈现的版式布局(layout)与视觉(graphic)元素的设计和测试进行。
  而正如同“Flipboard”的名字那样,让“翻阅”一款数字杂志的体验变得更完美,是这款产品的出发点。迈克说,他希望保留人们阅读纸质杂志时那部分美好的体验,让它们同时发生在用户主动发现和分享内容、自己定制和“编辑”杂志的数字阅读上。
  最近,Flipboard添加了被纸质杂志视为门面的“封面故事”功能—根据每个用户的点击习惯、阅读兴趣、社交关系好友的强弱联系程度等,通过算法自动聚合最新推荐和用户订制的最重要内容。
  “在考虑未来出版业和媒体的时候,需要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在一些方面走得离书和纸质媒体太远,”苹果iOS平台上最大的数字图书出版商Inkling的创始人Matt Macinni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但它事实上掀起了阅读的革命。好莱坞男星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就曾惊呼“革命性”。在创立初期,库彻和Twitter及Square的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一起投资了Flipboard。它也曾让乔布斯“眼前一亮”,并成为苹果发布iPad第一年的年度推荐应用。
  “现在,很多人买iPad就因为它有Flipboard,”莫丘强调—虽然听上去有点过分自信。但Flipboard正在走出苹果专属应用的影子:宣布将推出Android版本。
  在3月底接受《第一财经周刊》专访时,莫丘表示从长期看,Flipboard将兼容多平台,但短期上对这家不到60人的公司来说,包括Android在内任何一个平台的持续开发都意味着编程语言、架构设计、视觉质量和多种设备兼容测试等各个层次重新开发和检视的压力。
  目前Flipboard的全球用户数大约在850万左右—在早期的疯狂增长后,正在经历一个相对波澜不惊的成长期,但它仍是美国社交阅读市场的领导者。
  为了增长,Flipboard希望彻底本地化的中文版能带来500万的注册用户。这意味着它希望未来中国用户数量能与美国本土用户数接近。
  500万也许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数字—即便在只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到1/10的苹果和Android用户当中,也仅仅相当于它的一个零头。但在这个市场里,莫丘必须要面对更多的模仿者—它们可能比他更了解这个市场。
  不过莫丘认为,保证Flipboard始终比本土抄袭者领先的方式在于专注产品的设计,以及版本递进的速度。而未来中文版在版式和设计上的更新,与产品开发的进度,将完全与全球版本同步。
  对他而言,幸运的是中国的这些Flipboard模仿者还远未成气候:被认为全面模仿Flipboard的中文阅读工具Zaker,其用户规模不过在数十万的级别。
  不久前,Flipboard中文版在首页上以迈克·莫丘的名义发布的致用户的中文信《Flipboard的所有精彩,尽纳于您小小的口袋》也赢得了不少人的期许。如果你把它与社交工具Path至今错漏百出且坚持不做修正的中文界面翻译做个对比,似乎不难体察到它研磨中国市场和用户的努力。
  这远远不够。无论中国还是其他任何地方—特别是中国—纸质媒体和新闻网站的瓦解遥遥无期。
  iPad的诞生激发了Flipborad创意,也激活了传统媒体电子杂志应用程序的开发。它们也通过“翻页”在iPad上提供媲美杂志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们致力于维护的仍是一本杂志从品牌到内容的完整性—这些正是Flipboard将要摧毁的。
  迈克·莫丘却认为Flipboard并无意成为传统媒体形态的终结者,他认为大家都可以是赢家。
  他说,Flipboard的呈现方式会更方便用户发现更多内容,也会顾及广告商、内容来源出版商和Flipboard的各方利益—比如坚持将广告内容呈现在单独的页面上,而不与正文混杂在一起。用户也可以把它当做独立的订阅工具。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Flipboard的“杂志”界面切换到出版商或内容来源的网站上直接阅读,只不过“read on web”的按钮被隐藏在右下角一个非常不显眼的位置上。
  听上去真是一个美好新世界。但可能真的只是听上去,至少现在,在中国这个市场里,他所描绘的还有点遥远。
  在Flipboard中文版的界面上,用户们可能不得不更频繁地“read on web”—很多内容并不能完整地在Flipboard的“页面”上被轻易翻阅,它只节选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其余部分必须通过网页的形式全文阅读。这是由于Flipboard的版权规则—在美国和全球,Flipboard与70多家媒体出版商和新闻网站逐一达成了版权协议,被授权将这些媒体的内容导入到Flipboard的平台上。而对那些未达成协议的内容源,Flipboard只导入一小段内容,旋即给出“在网页上阅读全文”的提示。
  对Flipboard强调的“杂志体验”来说,这显然是一种破坏。由于刚起步,Flipboard与大部分中文内容源尚未签署版权协议。但如Zaker,已开始逐一与媒体和新闻机构洽商版权。对此Flipboard并不能视而不见。
  目前,Flipboard已经与包括时尚集团在内的诸多媒体出版商开始接触,探讨版权合作,以及将它们的内容网页转化为版式的可能性。
  这是每一个试图“重新定义”阅读和媒体出版业的玩家都必须做的功课。特别是一些玩家正在观望,一些已经退出的时候。Flipboard选择了进入—至少这里有它瞄准的500万潜在用户。
  联系编辑:yangxiaoyu@yicai.com
其他文献
如何为高档装修的房子选择一款高档的厨房电器,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选择上的难题。目前,厨电市场上常规的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几乎是千篇一律。而欧琳最新推出的厨电套系CEO首席执行官系列(下简称CEO系列),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此套系,除了配备强大的内在功能外,还具备与CEO气质浑然相成的外观,真正体现“厨房中的CEO”所应具备的大气风范,将CEO理念进厨房!  独具领导者气质的外观  欧琳CE
期刊
我们对突然发现自己的日常食物中竟然包含某种离奇元素这种事情已然不感到奇怪了。要是不练就百毒不侵的神功,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话虽如此,人们难免比以往更加在乎自己的健康。如果你也觉得往返于医院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那不妨在家中配备几个随时检测健康状况的仪器。   01  Skin Ball  日本欧姆电机推出的Skin Ball,配备了单色背光显示屏和扬声器,它外形就像一只小圆球,但其实是一个
期刊
据说,桃江路是上海最浪漫的一条路。春末夏初的美好天气里,你能看到这条已经99岁的小马路最美的一面—梧桐婆娑下,石子铺就的弹硌路边,老洋房默默诉说着显赫的传奇。  那些沉静低调的建筑曾是各路豪门政要、富商巨贾的宅邸,比如45号的宋庆龄故居、曾是白崇禧故居的白公馆、宋子文居住过的红砖洋房、蒋介石的“爱庐”、解放前中央银行行长席德懿的席家花园……  现在,在这些被时间凝固的艺术品中,又多了一座新的殿堂。
期刊
4月20日,承载国人集体记忆、备受万众期待的“国车”红旗,在钓鱼台国宾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历史与未来的交融中,红旗向世人展现了其英姿勃发的新风貌。依托于传统,融合于时代,在传承与创新之间,以“大气、尊贵、经典、科技”为核心内涵的全新红旗让人们看到了真正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实力和希望,深藏于国人心底的自豪感随之迸发。  艰难探索—品牌与市场的博弈  红旗作为我国第一款高级轿车,结束了中华民族不能
期刊
4月开始,每晚20点左右,王迅雷和杭洲在“饭东西”打烊之后都要打“另外一份工”。  作为这家连锁餐馆的两位创始人,他们要在江苏太仓五洋广场分店旁边的一个20多平方米的铺位里装修后厨,直到23点收工。作为团队里有两位设计师的餐饮品牌,这是“饭东西”统一品牌形象和店面设计的开始。  “饭东西”是王迅雷和杭洲在2010年开始创办的中式简餐连锁品牌,提供中式简餐和中西点心。五洋广场店是他们在江苏太仓开的第
期刊
在互联网的生意圈里,成功往往快得让人难以理解,但失败有可能来得更快。  新浪前CTO程炳皓创立开心网的第一年就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在2008年3月推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开心网就达到了近3000万注册用户。2004年2月上线的Facebook则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达到500万用户。上班族对“朋友买卖”、“争车位”和“偷菜”等游戏组件的热衷甚至把开心网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用户、广告商、VC都在追逐这个
期刊
百事最近又有了一个接近年轻人的计划,这个计划变成了一个网站。3月22日,一个名为“百事淘宝”的网站在天猫平台正式上线。  最初,它看起来有很多功能,不纯粹是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进入主页,顶部banner显示,百事设定了有关购物、美食、玩乐、潮流等几大内容。依次点击,你会在“购物天地”里看到惠普笔记本电脑、ESPRIT女式长袖衬衫、新光项链吊坠,以及箱包、内衣、LED灯具等与百事毫不相干的品牌和产品
期刊
“企业家”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初的法语。1815年,法国哲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尝试对企业家进行定义:“将所有生产资料集中在一起,并对他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所支付的工资价值、利息和租金,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利润进行重新安排。”  在其后的100多年里,萨伊的定义被一再地引用。到了1942年,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又在萨伊的定义上添了精巧的一笔。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
期刊
换工作不到半年,杨剑青还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每周一清晨7点50分,杨剑青都会准时出现在上海飞往珠海的第一班航班上,这是他一周的开始。2011年9月,荷兰泰高集团在珠海收购了一家农业公司,刚入职担任亚洲区IM/ IT经理的杨剑青,接下了为珠海公司实施泰高ERP解决方案的项目。  在珠海的时间充斥着各种会议,从公司CEO到仓库负责出入库的工人都需要沟通,还要在欧洲时间跟集团总部的同事开会讨论进展和
期刊
即便不是万科的投资者,当你听到王石在股东大会上说“大家要做好准备,万科可能会为了质量沦为老二老三”,也会感到颇为遗憾。  这家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本来有希望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当我们提到这样的字眼,总是会想起日本的索尼、美国的微软—在中国,这样的公司屈指可数。但现在,万科正陷在各种各样的麻烦之中,似乎正在远离这个期待。  就在最近两三个月内,有关它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新闻不断冒出来,万科先是被曝大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