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人物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换工范杰的婚事
  范杰在矿上当轮换工已经一年多了。
  轮换工的全称叫农民轮换工,这是一种特定的用工形式。矿上招收农民轮换工一般是在本地区招,一是为矿上组织生产骨干,二是帮助周边农村解决就业问题。农民轮换工到矿上后,基本的待遇和正式工一样,包括吃饭、住宿、领工资、发劳保、享受福利等。但有一条不一样,不转城镇户口,待达到一定工龄时,极少数优秀的可转为正式工,而大多数人就会被解除劳动合同。
  范杰所在的村子离大山近,村民的生活刚刚达到温饱水平。那一年,矿上到村上招轮换工时,范杰终于上班了。虽说是在煤矿下井,劳动强度大了些,可范杰不在乎这些。范杰尽管高中刚刚毕业,可农村的孩子上学放假期间就断不了下地劳动,所以他来到矿上并没有感到工作有多累。再说,煤矿现在都是现代化生产了,从地面到井下乘坐的是罐笼,就像电梯一样;从井筒底到工作面坐的是“猴车”,就和旅游景区的缆车差不多;工作面是大型的采煤设备,安全系数十分高……地面生活和农村相比更是没说的,食堂饭馆化,宿舍像宾馆一样。
  范杰到了矿上,整个人一下子都变了。人越来越干净了,口袋里的钱也明显多了。范杰的父亲在村上也算个精明人,他曾到矿上看过儿子,回村后逢人就夸:“矿上和城里一模一样,我儿子算是去对了。”
  范杰在村上的伙伴们面前,觉得自己就是煤矿工人了。他给大家发的烟要超过伙伴们一个档次,请大家吃饭喝的酒也要和城里人一样,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够份儿。
  范杰的父亲见自己的儿子确实和原来不一样了,自然对儿子的事另有打算。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为儿子解除婚约。范杰高中毕业回村后,范杰的父亲像很多农村的家长一样,想着儿子当了农民了,就要早早为儿子定下一门亲事,等媳妇一进门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按村上人的说法,这叫把儿子拉巴成人了。
  范杰上高中时,每天昏头昏脑的学习,一心为了上大学。大学没考上,回到了村里,父亲张罗着给他找对象,他也默认了。两家大人找了个媒人,一说合,这件事就算是公开了。他们村上的男女搞对象,不管是经人介绍还是自由恋爱,要想得到大家公认,必须得有媒人。哪怕那个媒人是个摆设,也必须有。
  范杰有了对象,高考失利的心情稍稍好了些。反正村上的伙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自己也不能特殊。高考后的半年多里,范杰除了下地干活,有时间便会到未来的老丈人家串门,也主动帮女方家干农活。
  世事无常,本来范杰也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了,范杰爹准备再过一年就为儿子完婚。可想不到半年之后范杰竟然到煤矿上了班,当了工人。
  一年的變化让精明的范杰父亲有点儿不甘心儿子的处境了。他想万一儿子在矿上干得好转了正,那就是公家正式人员了,哪还能娶个农村媳妇?“不行得想办法退婚。”老人对儿子的婚事要重打鼓,另开张。
  范杰在矿上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越来越精神。有人已经为他介绍对象了,那个女孩,范杰也偷偷看过几次,从外形上看还比较满意。范杰回到家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爹。范杰的父亲一听这个消息,更加坚定了退婚的决心。
  范杰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厚着脸皮找到了媒人,说明了意图。不过他没有把真实情况说出来,而是找了其它的理由。那天,媒人把范杰狠狠数落了一通,又硬着头皮到女方家挑明了此事。女方一听男方要反悔,又是骂范杰一家人不通人性,又是骂媒人没能力。唉,媒人也倒霉,男女不成,双方家长都要骂。不过媒人也认了,他知道村上有句老话:成功的婚姻是媒人骂两家,不成功的婚姻是媒人被两家骂。
  婚事终于退了,范杰的父亲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鼓励儿子主动找那个女工,尽快把事定了,把将来的“根据地”扎在矿上。范杰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回矿后主动和那个女工联系。
  范杰在矿上谈起了恋爱,和村上原来的对象吹了。这个消息不几天就传遍了全村,那段时间,范杰回家也少了,他把业余时间更多地留在了矿上的马路上和公园里。
  范杰的父亲不管村上的人如何议论,自己是铁了心要为儿子的前途着想。儿子两个月没回来,也没捎个信。范杰的父亲沉不住气了,决定到矿上去看儿子。那天,他来到矿上坐在儿子的宿舍等了大半天,才见范杰无精打采地回来。范杰的父亲忙问怎么回事,追问了大半天范杰也不吭声,直到宿舍里没有其他人了,才说话。原来,这两个月里,范杰和那个女工相处的很好。有一个星期天,那个女工还领着他见了自己的父母。可想不到大前天,那个女工收到了范杰家乡的一封信,她才明白原来范杰是个轮换工。
  前一阵子,这个女工只注意到范杰不错,根本没有想到他是什么工。现在才搞清,原来他还不算正式工。女工的家长知道后,嫌闺女的对象是轮换工,硬逼着她和范杰中断关系。
  那个女工跟范杰说这话的时候哭了,哭得很痛心,让范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女孩告诉她,她非常愿意,可父母坚决不同意,只好和范杰分手了。她哭着请范杰原谅。
  父亲终于听明白了,一向精明的他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件事之后,村上的人见到范杰的时候少了。偶尔有人碰到范杰爹,问:“怎不见范杰回来?”
  老汉悻悻地说:“工作忙,回不来。”
  再后来,有伙伴到矿上见到过范杰才知道,范杰正复习功课,他要报考矿务局的职工大学。他告诉伙伴,自己想利用业余时间把工大本科读下来。等合同到期后就参加考试,如果能转成正式工人就在矿上好好干个技术工种。如果转不了正,他就回村上办个小型企业。
  新党员尹一的大事
  尹一要入党了,这对他来讲可是件大事。前期程序都已完成,只等上支部会议了。这几天,尹一心中非常高兴,连走路都情不自禁的唱歌。
  可就在“七一”前的一天晚上,尹一失眠了。
  这天晚上,尹一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保管员解严。为什么想到解严就让他睡不着了呢?事情是这样的,解严是队里的老保管员,办事认真,谁要是和他在工作上耍滑头,老头是六亲不认的,因此善意的人叫他“红管家”,但也有个别人称他是“铁公鸡”。年初的时候,尹一到仓库领工具,曾和解严发生了一次口角。那天,尹一到队保管室领东西,解严非要执行矿上的“交旧领新”制度,让尹一把用过的废旧的工具交回来,才给他发新工具。而尹一却粗心大意把废旧工具撂在井下老塘了,俩人便在保管室吵了起来。   “可以领新的,但你必须按制度交回旧的。”解严眼中射出一道毫不让步的目光,盯着尹一一字一句地说。
  尹一辩解:“旧的工具确实到期了,但让我随手扔了。井下老塘有水,你让我去哪里找?”
  解严还是不让步:“去哪里找,那是你的事。我要按制度办事。”
  尹一说:“你不让领工具,耽误了生产你负责!”
  解严对工作从来负责,现在尹一拿“耽误生产”吓唬自己,老头急了。本来,他已经从尹一的话中知道,小伙子确实是把工具丢了,而不是像有的人那样,故意把旧的私藏起来而领新的。解严想着让尹一写个情况说明,把旧的工具的编号写清楚,以免将来有人找到这把旧工具,以旧冒领新工具。可现在听到尹一让他为“耽误生产”负责,一下子就火了。
  解严的声音提高了许多:“少拿这一套吓唬我。矿上定下的制度,谁也甭想破坏。”
  尹一见解严火了,态度也硬起来了:“真是个铁公鸡,我找队长去。”
  后来,这件事让队长给协调解决了。可尹一却在心中结下了疙瘩。从此以后再见了解老头,总是不热不冷。以前,他本来是一口一个“解师傅”的称呼,自从那次领工具之后,他明显不想理老头了。
  这天夜里,尹一一下子想到了解老头,为什么睡不着呢?因为尹一把解严和自己入党的事联系在了一起。
  尹一所在的队本来有五个党员,因为工作调动走了两个,现在队里只有三个党员了。一个是支部书记,一个是队长,还有一个就是老解。偏偏在这个时候,队长的父亲得了重病,队长请假回老家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几天书记是党政工作一把抓,忙得他连听尹一汇报的时间都没有。
  明天就要开支部会议了。支部一共三个党员,尹一要通过表决,按规定要一半以上党员举手。可现在支部三个党员,只留下两个了。如果解严跟自己记仇不举手,那不就只剩支部书记一个人了吗?三个党员的一半以上,那怎么也得两个党员举手。想到这里,尹一能不着急吗?
  “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犯到了这个解老头手里。看来,这次无论如何也通不过了。”尹一越想越着急,越着急越睡不着。眼看天就要大亮,才眯瞪了一会儿。
  第二天,队支部会议按时召开了。尹一进去时,书记和解严已经坐在那里等候了。
  书记见尹一进来就说:“尹一,支部会议应到党员三人,实到二人。现在我们的程序已经进行到你个人陈述入党认识的议程了,你说吧。”
  尹一紧张地扫了一眼解严,见他谁也不看,只顧低头抽烟。
  尹一更紧张了,他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准备了好几天的话说了一遍。
  书记说:“你出去吧,我们要表决。”
  尹一从会议室出来,就站在楼道走廊里等会议结果。不一会儿会议就散了,第一个出来的是解严。尹一试想上去打个招呼,可老头连看他一眼都没有就径直下楼了。
  尹一又进了会议室,见书记正在写着什么,就悄悄地坐在一旁等。书记写完了抬起头,尹一用询问的目光看书记。书记笑了:“很好,尹一。想不到你在职工中的评价如此之高,刚才还没等我说话,解师傅就表扬了你一大堆。这不,我刚把支部决议写完,准备往矿党委组织部送呢!”
  支部书记站起来又说:“尹一,你没其他事吧,那我就去组织部了。”
  书记走了,尹一坐在会议室里,大半天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突然,尹一站了起来,此时此刻他非常想见见解师傅。
  退休工林贵的琐事
  林贵在五十七岁时就提前内退离岗了。上了几十年的班,每天按时下井,到点吃饭,早养成了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现在离岗了,一下子坐下来没有事干,心里反而没着没落的。
  刚接到退休通知的时候,林贵还没有太大的感觉。可在第二天办理退休手续时,林贵的心里有些酸楚,眼里好像也有点儿潮湿。
  林贵退休了,再不需要每天着急赶时间上下班。老伴安慰他说:“退下来了,就好好休息,享受享受生活吧。”林贵的“享受生活”首先从睡懒觉开始,到了以往起床的时间,他仍然继续躺着不起。可躺着归躺着,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林贵终于发现自己睡不了懒觉,虽然是躺在床上,但翻来覆去睡不着。懒了几天床以后,他还是像上班时那样每天早早就醒了,起来不是扫地,就是去买菜。本来这些事以前都是老伴干的,现在都让他抢去了。还有一次,林贵还突发奇想,趁老伴不在家时要帮老伴缝被子。本来林贵是想露一手,给老伴一个惊喜,可想不到细小的针线怎么也不听使唤,尽管林贵十分卖力,但留在被子上的针脚却是一针大一针小,针行一边宽一边窄。就这样,忙活了大半天的林贵浑身冒虚汗地准备检验自己的成绩时,发现被子怎么也离不开床,仔细一看,才发现被子和床单缝在一起了。林贵看着自己的“成绩”哑然失笑,无奈地摇起了头,心里感叹家务活儿也不可轻视。老伴回家看到床上的被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那一段时间,老伴变着花样为他改善伙食,有时还陪着他喝上二两。半上午和半下午,林贵就到矿区的中心广场和一帮早已退休的老工人闲坐。这些老汉们很有意思,有人竟然笑称自己是“等死队”。林贵第一次来到他们中间时,就有人大声对林贵说:“老林你也退啦,我们这儿又多了一名队员。我代表我们这些老家伙热烈欢迎你加入‘等死队’的行列。”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鼓掌。老工人们闲坐,除了晒太阳打瞌睡,就是回忆过去上班时的工作情况,或吹嘘自己年轻时的酒量有多大,或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无话可谈了就评论那些从面前走过的人。这个是哪个队的工人,那个是谁家的儿媳妇等等。但有一点,只要有人挑头提起过去下井采煤掘进的事,这些老汉们立马就来了精神。一个个争先恐后、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生怕别人小瞧了当年的自己。
  在林贵退休三四个月的一天,农村老家的亲戚托人捎信说要给孩子办喜事,请他和老伴回去喝喜酒。以往,老家的人办事林贵回去的时候不是太多,不是倒不开班就是交通不方便,往往是捎个礼就算了。现在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再说还能借机看一看老宅,会一会老友,于是林贵决定这一次必须回去。   那天,林贵和老伴倒了两次车,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才回到村里。对于林贵的到来,亲戚家十分高兴,把他老两口安排在了正房的席位。村里人总是对在外面工作的人高看一眼,而不管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多年不见面的老邻居、老伙伴纷纷过来给林贵敬酒。此时此刻,林贵感慨万分,兴奋得喝了比平时多很多的酒,他边喝边说:“还是老家人亲哪!”直到回到自己的那个老屋,差不多喝醉了的林贵仍然口中念念有词:“乡亲们好啊!乡亲们好啊!”接下来的几天,林贵的老屋里人来人往,大凡村上和他认识的人基本都来看他老两口。林贵紧着招呼客人,一旁的老伴忙着端茶倒水。林贵被乡亲们的热情感染,每送走一个客人时总要说上一句:“村上的人实在!”这样过了几天,该来的人都来过了,林贵的老屋显得安静起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林贵和老伴就一家一家回访,可往往是吃闭门羹,不是这人去地里干农活了,就是那个外出打工了。在村上再待下去,林贵也觉得有些寂寞了,就和老伴商量回到了矿上。
  林贵又加入到矿区中心广场的聊天队伍中,他紧着把回老家的见闻一次又一次地给老伙计说。那一段时间,林贵觉得比较悠闲自在,他自认为找到了退休生活的感觉。然而,有一天林贵又突然感到这样的日子太平淡了。
  一天下午林贵去洗澡,他眯着眼睛泡在水池里胡思乱想,两只手慢慢地在身上搓着。林贵上班时洗澡是非常快的,从井下上来,三下五除二就完事儿。退休后,他洗澡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一方面是洗澡的地点从生产澡塘改在了福利澡塘,另一方面洗澡的人基本是上了年纪的或提前退休的。在福利塘洗澡的人都比较清闲,一般情况下是边洗边消磨时光。突然林贵听见其他人哄堂大笑,他不知怎么回事,就睁开了眼睛。旁边有人笑着给他讲,一个装有假眼的老工人使劲搓脸,把假眼搓得掉进了下水道,到处在找。林贵听到这里,再也撑不住放声大笑,这一笑不要紧,他的假牙掉进了水里。这时,全澡塘的人又一次笑得前仰后合。林贵忙捂着嘴去水里找牙,刚才那个丢假眼的人反而不再找眼,也站在那里幸灾乐祸地傻笑。林贵终于在池子里摸到了假牙,到水龙头处洗了洗安在了嘴里。他突然间有些感伤,觉得自己真的老了。穿衣服的时候,他甚至对一起退休的老伙计们开玩笑地说:“这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然后就晒太阳的日子,有什么意思,真就好像加入了‘等死队’一样。”
  一段时间,林贵又对在矿区散步有了兴趣,他不愿意一直和那些老头扯闲话、唠家常。在散步中,林贵才发现待了三十多年的矿区竟然还有不少自己陌生的地方。林贵饶有兴趣地到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转悠,仔细体会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前,他忙着上下班,每天是家里、井下、食堂三点一线。此时此刻他突然觉得,矿区还有这么多陌生而又可爱的景色。林貴每天上午出去散步遛圈儿,下午休息。那几天,他几乎把矿区转了好几遍。
  说不清什么原因,林贵心里又烦闷了。那两天,他不仅没有了户外散步的心情,而且连老伴做的饭菜也开始挑三拣四了。他突然十分想念井下的班中餐,那时候在井下干上三四个小时后,端起矿上免费供应的班中餐,吃起来狼吞虎咽,那个香哟。每到吃班中餐时,就连井下的小老鼠都会闻到香味跑出来,小眼睛一转不转地盯着他们。可有一天,当林贵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却遭到了老伴的白眼。老伴戗他说:“算了吧,现在说这样的话。你忘了吧,那时候不是你三天两头埋怨班中餐花样少、没有家里的饭好吃吗?”老伴的一顿抢白,把林贵后面的话全堵了回去。
  就这样,退休后的林贵经常觉得找不见生活的北,他的心情三天两头不是很好。每逢他和老伴唠叨时,遇到老伴高兴时,还能安慰他几句,否则就会遭到更多的埋怨。
  林贵想不通,本打算退休后高高兴兴和老伴过几天无忧无虑的日子,可谁知道这退休后没有了工作压力,却无缘无故的心情烦闷。想不通的林贵找到了队里原来的支部书记,书记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哥,这太正常了。几十年的生活工作方式一下子改变了,肯定马上适应不了。我有一天,也会像你一样的。”
  林贵疑惑地看着在他心目中永远没有难事的书记,连连摇头说:“你不会和我一样的,你是书记哩。”
  书记摆摆手:“都是人,都一样。也怪我工作不仔细,你退休后还没有主动找你谈过话。这样吧,我建议你多到老年活动室活动活动,抽空和老伴出去旅游旅游,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就像以前一样来队里找我。”
  从队里出来,林贵边走路边琢磨着书记的话,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他想,这个道理回去后还得和老伴好好讲一讲,当然更要和那些老伙计们唠一唠。
  郭安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三垂冈》等多部文学作品。
其他文献
自从调到选煤厂,我多少次想去看看选矸楼,都没能如愿,今天终于有时间重游故地了。跟随着记忆的脚步,我来了,这里却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三两只流浪猫狗在此流浪,已经是人去楼空巢也傾了!  矿井已封闭了,选矸楼还在,我小心翼翼的沿着旧铁梯拾阶而上,这里景色依旧,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能清楚听到我砰砰的心跳,接近选矸楼我有找到答案的狂喜,也有沧海变桑田的万般感慨!毕竟我在这工作将近五年(差一个月),这五年却
期刊
一本装帧美观大方、飘着墨香的《书人书事》捧在手里,这是平朔矿区工会原主席、著名作家黄树芳刚刚出版的新书。书人、书事、书情、书味,书香流淌在初秋的季节里。  这本书写的是读书人的读书事,我同样爱书、买书、读书,便就格外挂心。古诗里说,春天读书,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读书,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天读书,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读书,数点梅花天地心。书的事儿,总是世间风雅之事呢。  因书结友,友情就像潺潺的小溪,
期刊
让爱随风  真是这样?一旦开过就要凋零  我曾经在无数个日夜里欣喜  像我这样,躲在角落里的花儿竟然也能遇见你  春风,你俯身凝视我的那一刻  我羞红了脸儿  于是,蓝天暖阳  于是,馨香盛开  于是,我忘记了秋  温暖的气息还弥漫在我胸口  你却戴上了秋的面具,冷酷到我花叶飘零  我终于知道  爱已化作秋叶枯黄……  那好  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如果我从你的世界消失了  也许,你不会知道吧  倘
期刊
一  一棵老榆树,守住了屯子的多少秘密,没人能说得清!  我们西山堡屯有十来棵榆树。其中一棵榆树,一半儿夹在我同学陈景文家的栅栏里,另一半儿对着屯中的岔道口。它的根部粗大,三个半大小子手拉手搂不过来。这棵树,老过屯子里所有的人,最高寿的长辈也弄不清它的年龄。树到了没人知道它的树龄、靠猜测和量胸围来估算或伐倒后数年轮做判断时,才有资格称得上老树。  老榆树是屯子最早的根基。在屯儿还没出现前,就站在这
期刊
刘庆邦的乡土小说中具有丰富的风景书写特质,是自然风景书写与人文风景书写的结合。自然风景是人文风景的承载物,人文风景依托自然风景而生成。一方面,风景是作家视线投注的对象或者说是“可视之物”,另一方面,风景客观上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存在。哪些外在的客体可以进入视线,或者以什么方式进入视线,进而通过主体的想象性投射,成为文化再现的对象,都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人们记忆的筛选和过滤。具体到作
期刊
二○二○年四月四日,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三个清明节,本来打算回老家祭拜扫墓,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至今未能成行。于是,我把对父亲的思念诉诸笔端,遥寄给远在天堂的父亲,以表哀思。  三年前的十月二十一日,出差途中的我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返回老家,冲进了皖北煤电总医院。那时的父亲已呈昏迷状态,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绝望的我站立在ICU病房外,不论如何努力,甚至哀求,都无法进入病房,更别说到病床前看父
期刊
最近,笔者网购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已故剧作家颂扬(1926—1996)的话剧剧本《地下的春天》(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2月),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徐迅同志赠送了一本《颂扬电视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6月),笔者又查询了颂扬的有关资料,把《地下的春天》剧本看了两遍,写下了此文。  话剧《地下的春天》最初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1955年5月出版,仅印1000册。该剧曾由鸡西文工团、辽宁人民艺术
期刊
二十年多年前的早春,作为农民工的我,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江边的旧书摊上,看到了泰戈尔的《飞鸟集》,就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回到远在郊区的出租屋的当晚,我如饥似渴地读起这本书来,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从《飞鸟集》开始,我在做搬运工的间隙,开始搜寻各种文学书籍阅读,在烟盒、废纸上面写诗。诗歌给了我不一样的精神世界,那些被激情烧得灼热的诗句,倔气包举,激荡着对命运的冲动质问。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人生际遇不断
期刊
真 相  洗耳泉中  一团无人认领的白雾  缓缓升起在水中  我这一生,最大的过错  就是听到的太多  但是在太行山中  却什么也听不见  在这深幽的泉水里  我凝视过的那些面孔  重又浮现……  在这水声中,人间沉默  我和我  其实从未遇见  火与铁  在又深又冷的石头里  那些铁,是怎样发出呼啸声  一个从不会低頭的人  即使身在太行山中  也不在乎,自己与人世的隔膜  越来越深。  当我看
期刊
那些倒地的老树  在天目山中行走 茂密的森林中  常常遇见一些倒地的老树  树龄总在百年甚至几百年  弯曲的石砌小路 笔直的参天大树  而苔藓在树干上 潮湿地翠绿着  风吹过枯干的枝条已不再有一丝回音  经历了数百年的生命  再也不能够耸立在这高山上  巨大的身躯 依旧给人久久的震撼  我不知道 如果我年过半百的手掌  抚摸一下它们残破的皮肤  会不会触摸到岁月深处的那種倔强  对面的山  对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