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勤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该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述高校中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薄弱环节;意见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2-013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已经成为高校常设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其课程主要分为实践学习和计算机理论学习两大部分,并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贯穿始末。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相关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现在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 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实现该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和素质的总体规划,是高校培养学生所需参与教学活动和相关教学任务管理的主要凭证。
1.1 学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设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时,对于该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认识不够到位,对于计算机专业需要大量实践性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直接导致高校在设计学生培养模式时,仍没有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依旧只是单纯地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如上机操作,相关实验设计等)。
1.2 针对学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建议
在培养学生方面,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牢笼,不能只把学生实践性学习当做理论课程之外的补充,需要完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培养方案。
例如,学校应对实践性学习采取考核制度,删除过于陈旧的技术训练内容,将学生平时实践性学习列入考核指标,并且不低于考核总成绩的50%。并制定一套符合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案,处理好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老师在教学时的根据,制作一套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大纲,可以确保计算机实践性学习能在计算机专业顺利开展。
2.1 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校的计算机实践学习,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专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依旧偏重于理论的传授,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太少,并且依附于理论之上。其尴尬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整体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验证性、演示性的技能实训。往往理论和实践各自为政,学生在上机操作中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2.2 针对教学大纲的意见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从其他传统教学大纲中剥离开来,在教学大纲中将每一项需要实践掌握的技能进行整合,并完善出制定一套符合计算机专业现状的考核标准,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
例如,学习C语言的时候,在理论方面,老师可以在授课结束之后进行小的随堂评测,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以此强化学生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编一套完整的程序,以程序质量的好坏作为实践学习的评估标准。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可以使学生不再成为行动的“矮人”
3 教材的使用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培养优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最基本保障,并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环节解决问题。
3.1 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材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尤其在计算机专业实训教材中,更是落后了现代计算机发展水平好几个档次。而当前许多高校所用到的计算机教材又太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涉及甚少。当下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几乎都没有配套的实践计划指导,直接使学生在计算机上机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达成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预期目标,从而使学生无法跟进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步伐。
3.2 针对相关教材的意见建议
高校应该将计算机专业的教材编修放入议事日程,对教材进行不断完善。例如,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参加新教材的编修,在教材编修中应注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学习。并且,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所以教师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编写周期,不宜过慢。且建材编写过程中应当理论实践一把抓,不应再有所偏颇。重点突出计算机专业特点,并在教材中加入符合自身情况的考核项目及要求。如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技术分析以及参考文献等。
4 “双向”老师
“双向”老师指的是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中均有任课的老师,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
4.1 “双向”老师的现状
就目前看来,“双向”老师的资源严重不足。有些老师既没有牢固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没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授课水平,对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障。而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十分强调实践操作的专业,高校计算机专业“双向”老师资源往往是十分紧缺的。“双向”老师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当前计算机专业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
4.2 对“双向”老师的意见建议
高校应加强“双向”老师的队伍培养工作。例如,采用竞争激励的政策,制定培养“双向”老师的一系列计划和政策,大力鼓励计算机专业老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评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根据相关证书的含金量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选择一些德才威望较高的老师参与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素养。更要从计算机行业第一线选拔出一些高水平老师,使其能成为手把手教育学生,确保学生同时拥有较高理论和动手水平的高级人才。
5 实践操作的环境条件
5.1 环境现状
囿于经济的限制以及学校领导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各大有计算机专业的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机房建设跟不上教学要求的现象,更不要说拥有专业的综合性机房和创新性机房。而且设备相对较为老化,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以及作品设计等。各高校机房同样也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设备老旧,利用率低下。
5.2 对于实践操作环境的意见建议
学习应该正视计算机专业的最基础要求,增加对计算机专业设备的投资力度。例如,学校领导需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分管机房的学校领导应该充分听取计算机专业学生与老师的意见,针对是否真的需要购买设备,买什么设备等问题开展研讨。并且建议学校对计算机专业每年的教学经费予以上调,与其他设备较好的专业开展资源共享等,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6 结束语
针对以上五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意见与建议。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再也不能按照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模式走下去。应当两头抓,才能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进入社会之后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姜贵平,时鑫,薛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66-69.
[2]白青海.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方案的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1-41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薄弱环节;意见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2-013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已经成为高校常设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其课程主要分为实践学习和计算机理论学习两大部分,并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贯穿始末。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相关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现在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 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实现该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和素质的总体规划,是高校培养学生所需参与教学活动和相关教学任务管理的主要凭证。
1.1 学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设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时,对于该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认识不够到位,对于计算机专业需要大量实践性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直接导致高校在设计学生培养模式时,仍没有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依旧只是单纯地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如上机操作,相关实验设计等)。
1.2 针对学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建议
在培养学生方面,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牢笼,不能只把学生实践性学习当做理论课程之外的补充,需要完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培养方案。
例如,学校应对实践性学习采取考核制度,删除过于陈旧的技术训练内容,将学生平时实践性学习列入考核指标,并且不低于考核总成绩的50%。并制定一套符合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案,处理好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老师在教学时的根据,制作一套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大纲,可以确保计算机实践性学习能在计算机专业顺利开展。
2.1 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校的计算机实践学习,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专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依旧偏重于理论的传授,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太少,并且依附于理论之上。其尴尬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整体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验证性、演示性的技能实训。往往理论和实践各自为政,学生在上机操作中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2.2 针对教学大纲的意见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从其他传统教学大纲中剥离开来,在教学大纲中将每一项需要实践掌握的技能进行整合,并完善出制定一套符合计算机专业现状的考核标准,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
例如,学习C语言的时候,在理论方面,老师可以在授课结束之后进行小的随堂评测,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以此强化学生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编一套完整的程序,以程序质量的好坏作为实践学习的评估标准。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可以使学生不再成为行动的“矮人”
3 教材的使用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培养优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最基本保障,并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环节解决问题。
3.1 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材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尤其在计算机专业实训教材中,更是落后了现代计算机发展水平好几个档次。而当前许多高校所用到的计算机教材又太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涉及甚少。当下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几乎都没有配套的实践计划指导,直接使学生在计算机上机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达成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预期目标,从而使学生无法跟进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步伐。
3.2 针对相关教材的意见建议
高校应该将计算机专业的教材编修放入议事日程,对教材进行不断完善。例如,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参加新教材的编修,在教材编修中应注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学习。并且,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所以教师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编写周期,不宜过慢。且建材编写过程中应当理论实践一把抓,不应再有所偏颇。重点突出计算机专业特点,并在教材中加入符合自身情况的考核项目及要求。如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技术分析以及参考文献等。
4 “双向”老师
“双向”老师指的是在理论与实践操作中均有任课的老师,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
4.1 “双向”老师的现状
就目前看来,“双向”老师的资源严重不足。有些老师既没有牢固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没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授课水平,对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障。而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十分强调实践操作的专业,高校计算机专业“双向”老师资源往往是十分紧缺的。“双向”老师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当前计算机专业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
4.2 对“双向”老师的意见建议
高校应加强“双向”老师的队伍培养工作。例如,采用竞争激励的政策,制定培养“双向”老师的一系列计划和政策,大力鼓励计算机专业老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评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根据相关证书的含金量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选择一些德才威望较高的老师参与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素养。更要从计算机行业第一线选拔出一些高水平老师,使其能成为手把手教育学生,确保学生同时拥有较高理论和动手水平的高级人才。
5 实践操作的环境条件
5.1 环境现状
囿于经济的限制以及学校领导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各大有计算机专业的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机房建设跟不上教学要求的现象,更不要说拥有专业的综合性机房和创新性机房。而且设备相对较为老化,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以及作品设计等。各高校机房同样也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设备老旧,利用率低下。
5.2 对于实践操作环境的意见建议
学习应该正视计算机专业的最基础要求,增加对计算机专业设备的投资力度。例如,学校领导需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分管机房的学校领导应该充分听取计算机专业学生与老师的意见,针对是否真的需要购买设备,买什么设备等问题开展研讨。并且建议学校对计算机专业每年的教学经费予以上调,与其他设备较好的专业开展资源共享等,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6 结束语
针对以上五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意见与建议。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再也不能按照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模式走下去。应当两头抓,才能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进入社会之后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姜贵平,时鑫,薛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66-69.
[2]白青海.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方案的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