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下的鲍西娅新形象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尼斯商人》第四幕被选入语文人教版教材,鲍西娅作为睿智的法官形象被广大师生学习,当前,学者对她普遍持肯定态度。有学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认为:“鲍西娅性格丰满,富有才智又温情宜人,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虽受制于男性,不甘心完全屈从,但又无法完全自主自立的充满矛盾的新形象。”有学者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认为:“鲍西娅的确光彩夺目。她温柔、聪颖、幽默、机智、谦虚、果断。”那么,鲍西娅女扮男装,利用契约的漏洞迫使夏洛克放弃契约,从法律的角度看,真的智慧吗?
  一、鲍西娅冒充法官犯罪
  鲍西娅女扮男装,假扮鲍尔萨泽博士,作为法官审理案件,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本身更是一种犯罪。首先,当时的社会禁止女性担任法官(这也是她不得不女扮男装的原因)。其次,鲍西亚没有担任法官的资质。英国1215年订立的《大宪章》规定:“除熟习本国法律而又志愿遵守者外,余等将不任命任何人为法官,巡察吏,执行吏或管家吏。”英国属于普通法系,其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二元司法体制、浩如烟海的案例,对于一个普通的民众而言无疑是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很难想象一个普通民众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本案如此复杂的案情进行审理。同时,英国对法官的程序要求也非常严格。鲍西娅既不是博士,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法律方面是个门外汉,也不是律师,没有任何法律实践的经验,更不具备法官的身份,由她担任法官无疑是一场闹剧。案件的审判过程和结果不公正、不专业从这一刻开始就可以预见。鲍西娅的这种行为,不仅不诚实,是个人道德的败坏,更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妨害了司法的公正,其实质是犯罪。
  鲍西娅冒充法官的目的也不是有些学者所说的维护法律公正,而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和私欲。作为巴萨尼奥的妻子、当事人的近亲属、一个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鲍西娅的立场是不可能公正的。鲍西娅根据巴萨尼奥单方面的叙述就断定:“所以在我想来,这位安东尼奥既然是我丈夫的心腹好友,他的为人一定很像我的丈夫。要是我的猜想果然不错,那么我把一个跟我的灵魂相仿的人从残暴的迫害下救赎出来,花了这一点儿代价,算得什么!”而这种论断的根据是:“因为凡是常在一块儿谈心游戏的朋友,彼此之间都有一重相互的友爱,他们在容貌上、风度上、习性上,也必定相去不远。”不得不说,鲍西娅这种意见的逻辑是极不科学的,属于主观臆断。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鲍西娅的这种不合逻辑的想法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安东尼奥试图牺牲自己以赢得巴萨尼奥的爱,可惜他失败了。鲍西娅击溃了夏洛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击溃了安东尼奥,因为她剥夺了他为爱情牺牲的机会。”
  在审判的过程中,鲍西娅三次退让,一步步引诱夏洛克上钩,确认契约的成立。她判决夏洛克拥有权利,可以割肉。但是在夏洛克即将割肉时,鲍西娅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这个要求其实是一种诡辩!按照逻辑的三段论来分析,鲍西娅的这个要求大前提是,如果割肉时流血,即为违反契约,因为契约并没有规定流血。小前提是,夏洛克割肉时一定会流血。得出的结论是,夏洛克一定会违反契约。
  但是,鲍西娅的逻辑关系存在巨大的错误:首先,其大前提是虚假的。肉是由皮肤、上面的汗毛、脂肪、血和血管等物质组成的,离开了这些物质,肉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如果割肉时不能流血,那是否也意味着不能割掉汗毛、皮肤、脂肪、血管呢?如果这些统统不能割,那割肉是指什么?割肉时流血是一个常识,是包含在割肉的概念之中的。既然可以割肉,也就意味着可以流血。契约里也没有规定不能流血,是鲍西娅硬加上去的。其次,其小前提也是虚假的。割肉必须由夏洛克进行吗?契约中可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夏洛克完全可以请专业的医生来割肉,用比如灼烧的刀子的方法,避免流血。既然鲍西娅的逻辑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虚假的,这个逻辑论断就是虚假的,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诡辩。夏洛克只是在鲍西娅的诡辩前措手不及,才败下阵来,如果有一个专业的律师在旁,契约完全可以履行。
  鲍西娅的判决结果更是充满疑点。一是用刑事的判决对民事案件的原告定罪。夏洛克只不过在寻找众人眼中威尼斯法律下他所能获得的东西,所以他不可能犯触犯另一部威尼斯法律的罪行。本案是一件关于借贷的民事诉讼,审判的结果只可能是民事的判决。即使原告夏洛克败诉,也只能判决借贷契约部分无效,巴萨尼奥偿还本金,夏洛克承担诉讼费用。结果债主夏洛克不仅没有获得债权,连本金都被没收了,生命权也被剥夺。一个民事案件最终以刑事定罪结束。
  二是该判决不公正。鲍西娅规定割肉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任何按重量进行的商品买卖,其分量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准确,这是事物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所以,贸易里面有数量或者质量的溢短装条款,一定幅度的多或者少是普遍接受的惯例,均不构成违约,鲍西娅的规定违背了基本的常识。三是鲍西娅要求夏洛克改信基督教。这条判决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
  二、鲍西亚曲解法律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借贷契约规定: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债,按期归还,如果违约,夏洛克可以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作为惩罚。按照现在的法律观点来看,该契约很可能会导致债务人的死亡,违背了公序良俗,是无效的。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400年前,按照当时的法律,契约里限制人身自由权的做法完全是合法的。
  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写于1594年,英国在摆脱中世纪宗教压迫后,正处在文艺复习时期,在法律、文学、哲学和艺术各方面积极向古罗马、古希腊学习。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夏洛克的合同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确实存在,一些案例认为这种合同有效。这份契约不仅得到了契约双方的同意签订了书面合同,还得到了政府公证人的公证,并且安东尼奥还因违反该契约而被威尼斯政府关押,这些都从侧面说明该契约的合法性。安东尼奥不仅在这份契约上签字,还在公证时表示同意,说明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份契约的真实用意,并且心甘情愿地遵守契约的条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夏洛克说出契约的条件以后,安东尼奥说:“好,夏洛克,我愿意签约。”夏洛克的目的并不只是金钱上的,而且安东尼奥默认了这一目的。
  剧中的其他人物对于这份契约的合法有效性也都表示认可。公爵:“现在你虽然坚持着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到了那时候,你不但愿意放弃这一种处罚,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豁免他一部分的欠款。”鲍西娅:“你这场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鲍西娅用谋害公民的罪名没收夏洛克的财产,是对该契约的曲解。
  三、鲍西娅实为枉法的悍妇
  一个言辞狡辩、为了独霸丈夫而曲解法律的悍妇,却受到世人的赞扬;一个充满偏见、毫无资质、不懂审判程序、判决严重歪曲法律的直接利益关系人士冒充法官,却受到认可和歌颂。法律、宗教、罪恶、美貌这些外观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的事物,世人却被表面的装饰所欺骗。这是作者对英国司法制度的讽刺,也是作者对社会各种表里不一情况的讽刺。《威尼斯商人》的法律層面从一定角度来讲是荒谬的,而且那场审判,因为其中的冒名顶替以及技术细节,几乎可以作为对法律和律师的讽刺,尽管它并没有给人以讽刺的感觉。看看400年来无数人对鲍西娅的赞颂,还真是被莎翁言中了。枉法的悍妇,才是莎翁描写的真正的鲍西娅。
  (1.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政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东西方经典戏剧中的法律思源研究”(项目编号:17XJR01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均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我国大学图书馆尤为突出。图书馆应如何面对严峻的挑战,这不得不引发学校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有学者指出,大学图书馆正逐渐失去其以往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的地位而日渐陷入无足轻重的境地。为此,笔者借鉴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剖析了我国大学图书馆边缘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改进措施,以期我国大学图书馆边缘化这一局面得以好转。  
本文介绍了利用机翼形风量计测量风量及由它所组成的燃油锅炉送风串级自动调节系统,并详细地介绍了调整方法和经验。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se of airfoil airfoil to
期刊
隐性课程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广域性、持久性的特点,思想政治隐性课程的价值定位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特色文化为内涵,开放大学视野下要从师德师风、教学过程、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隐性课程建设。  成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  由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以丰富灵活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成为不同群体进行继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黑王子》自面世以来饱受赞誉,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除了主体部分外,小说有附有书中人物的四篇后记,而四篇后记更像是对于主体部分的完全否定,使得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对小说的主体部分持有一个更理性的看法。本文将通过对比小说主体部分与“书中人物后记四篇”部分,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对《黑王子》进行简要的分析。  英国小说家、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被誉为“英国最聪明的女人”,她一生创作了26部
期刊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学生干部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其作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在国家政策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等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需要从政府主导型向院校自主发展型转变;从规模发展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从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转变。  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现状  自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高职院校在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教学”,该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真实问题情境为诱导或借助多媒体技术虚拟出与当前内容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架设好“学校英语”与“生活英语”之间的桥梁,这类真实的问题就是“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问题即“抛锚”。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与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不谋而合。下面笔者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中职)英语第三册Unit
现代大学在践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孰为核心,孰更为本原?是困扰不少大学发展的问题。最近读了青年学者张学文所著的《大学理性研究》一书,颇有些心得与感悟
● 1636年9月8日,哈佛大学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立,原名坎布里奇学院。  ● 1810年9月29日,德国柏林大学正式创立。  ● 1901年9月1日,菲律宾师范大学创建。  ● 1902年9月2日,东京专门学校改名称为早稻田大学。  ● 1942年9月,日本为了鼓动学生参战,把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日期重新改为9月。  ● 1948年9月18日,日本全国学生自治会总联合成立。  ● 1958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