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学得很好,但一到了高中就学得吃力,考不及格,自暴自弃,心理受挫感很强。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学习理解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的问题,而是没有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把握初、高中教材、编写规律
初中化学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内容虽然涉及较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习能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的简单应用,而这些内容的掌握大多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教材着重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而高中的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知识间的关联以及化学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总之,是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
当然,虽然要求不同,但高中的知识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之上一步深化的。如:初中的“科学探究”深化到必修“从实验学化学”再到选修6《实验化学》。
初中简介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必修2中:从键能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化学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深入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有关计算及表示方法;化学能与电解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能设计原电池,掌握电解原理。又如初中简单介绍了“物质的构成奥秘”学生知道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粒子构成,必修2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总结组成物质的一些规律性和递变性以及不同类型微粒构成物质的不同方式,选修3《物质构成与性质》深入分析了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的内部结构(“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
在具体物质方面的深化更是举不胜举,总之,教师应认真地掌握初、高中教材编写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之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培养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让学生感觉化学中的规律性和递变性。
二、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意识与价值观”的三维能力。所以,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方法、规律都是学生从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和动手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所以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并且我们应该绝对相信,你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给你一个奇迹。
三、掌握好学生情况,对症下药
有些同学初中化学成绩很好,进入高中反而不能及格。这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心里的落差很大,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成绩的要求。高中一般很少有90分以上的情况。让学生明白不是自身的水平下降了,而是比较的参考标准不同了,周围的对手比以前更强了,应积极肯定自己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磨练,只要不断超越自己就能成功。还有一种现象是少部分学生初中的靠初三后阶段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所以也高三再突击一下就能上大学的心愿,这是很危险的想法。教师应一针见血的指出其错误,高中学习是知识内容更多、能力要求更高,靠突击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放松。
其次,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由记住“是什么”到多问“为什么”,由“死记硬背”转向“寻找规律”;正要多培养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深厚复习、能自己寻找“典型例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1、分类思维
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强调分类的思想,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必须一还专门介绍了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交叉分类)。因为好的分类实际是简化了知识,更有利于寻找规律和递变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归纳思想
化学始终贯穿一条主线“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3、守恒思想
质量守恒、元素守恒、能量守恒、电解守恒等。
4、辩证思想
事物存在矛盾的主次,如为什么NaHCO3溶液呈碱性而NaHSO3呈酸性,就要比较在溶液中水解和电离谁起了主要作用。
总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抓思想教育,多分析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把握初、高中教材、编写规律
初中化学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内容虽然涉及较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习能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的简单应用,而这些内容的掌握大多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教材着重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而高中的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知识间的关联以及化学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总之,是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
当然,虽然要求不同,但高中的知识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之上一步深化的。如:初中的“科学探究”深化到必修“从实验学化学”再到选修6《实验化学》。
初中简介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必修2中:从键能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化学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深入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有关计算及表示方法;化学能与电解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能设计原电池,掌握电解原理。又如初中简单介绍了“物质的构成奥秘”学生知道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粒子构成,必修2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总结组成物质的一些规律性和递变性以及不同类型微粒构成物质的不同方式,选修3《物质构成与性质》深入分析了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的内部结构(“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
在具体物质方面的深化更是举不胜举,总之,教师应认真地掌握初、高中教材编写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之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培养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让学生感觉化学中的规律性和递变性。
二、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意识与价值观”的三维能力。所以,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方法、规律都是学生从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和动手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所以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并且我们应该绝对相信,你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给你一个奇迹。
三、掌握好学生情况,对症下药
有些同学初中化学成绩很好,进入高中反而不能及格。这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心里的落差很大,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成绩的要求。高中一般很少有90分以上的情况。让学生明白不是自身的水平下降了,而是比较的参考标准不同了,周围的对手比以前更强了,应积极肯定自己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磨练,只要不断超越自己就能成功。还有一种现象是少部分学生初中的靠初三后阶段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所以也高三再突击一下就能上大学的心愿,这是很危险的想法。教师应一针见血的指出其错误,高中学习是知识内容更多、能力要求更高,靠突击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放松。
其次,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由记住“是什么”到多问“为什么”,由“死记硬背”转向“寻找规律”;正要多培养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深厚复习、能自己寻找“典型例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1、分类思维
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强调分类的思想,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必须一还专门介绍了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交叉分类)。因为好的分类实际是简化了知识,更有利于寻找规律和递变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归纳思想
化学始终贯穿一条主线“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3、守恒思想
质量守恒、元素守恒、能量守恒、电解守恒等。
4、辩证思想
事物存在矛盾的主次,如为什么NaHCO3溶液呈碱性而NaHSO3呈酸性,就要比较在溶液中水解和电离谁起了主要作用。
总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抓思想教育,多分析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