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学得很好,但一到了高中就学得吃力,考不及格,自暴自弃,心理受挫感很强。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学习理解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的问题,而是没有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把握初、高中教材、编写规律
  初中化学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内容虽然涉及较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习能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的简单应用,而这些内容的掌握大多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教材着重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而高中的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知识间的关联以及化学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总之,是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
  当然,虽然要求不同,但高中的知识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之上一步深化的。如:初中的“科学探究”深化到必修“从实验学化学”再到选修6《实验化学》。
  初中简介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必修2中:从键能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化学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深入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有关计算及表示方法;化学能与电解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能设计原电池,掌握电解原理。又如初中简单介绍了“物质的构成奥秘”学生知道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粒子构成,必修2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总结组成物质的一些规律性和递变性以及不同类型微粒构成物质的不同方式,选修3《物质构成与性质》深入分析了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的内部结构(“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
  在具体物质方面的深化更是举不胜举,总之,教师应认真地掌握初、高中教材编写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之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培养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让学生感觉化学中的规律性和递变性。
  二、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意识与价值观”的三维能力。所以,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方法、规律都是学生从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和动手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所以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并且我们应该绝对相信,你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给你一个奇迹。
  三、掌握好学生情况,对症下药
  有些同学初中化学成绩很好,进入高中反而不能及格。这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心里的落差很大,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成绩的要求。高中一般很少有90分以上的情况。让学生明白不是自身的水平下降了,而是比较的参考标准不同了,周围的对手比以前更强了,应积极肯定自己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磨练,只要不断超越自己就能成功。还有一种现象是少部分学生初中的靠初三后阶段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所以也高三再突击一下就能上大学的心愿,这是很危险的想法。教师应一针见血的指出其错误,高中学习是知识内容更多、能力要求更高,靠突击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放松。
  其次,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由记住“是什么”到多问“为什么”,由“死记硬背”转向“寻找规律”;正要多培养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深厚复习、能自己寻找“典型例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1、分类思维
  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强调分类的思想,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必须一还专门介绍了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交叉分类)。因为好的分类实际是简化了知识,更有利于寻找规律和递变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归纳思想
  化学始终贯穿一条主线“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3、守恒思想
  质量守恒、元素守恒、能量守恒、电解守恒等。
  4、辩证思想
  事物存在矛盾的主次,如为什么NaHCO3溶液呈碱性而NaHSO3呈酸性,就要比较在溶液中水解和电离谁起了主要作用。
  总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抓思想教育,多分析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在政治课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接受式学习占主导地位。这势必造成学生普遍感到政治课的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然,这一状况迫切需要改变。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主学习;现状及对策  作为一种应时代发展要求而诞生的新型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融合着现代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是我国教
期刊
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孩子老粗心,错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题目,都是不应该出错的地方……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针对孩子的粗心,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找到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造成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  医生给病人治病首先要找到病根,才能药到病除。因此,我们也要找到孩子的“病根”。  (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交际情境;教师素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尽管英语教
期刊
在目前实施的课改中,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为在教育教学中都要求教师以德育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思想意识方面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自我磨练和自我修养,它是教师人格特质、教育策略、科研意识和关心、热爱学生的本源,是教师的天职,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正如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我们
期刊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鉴别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已成为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地位的边缘化以及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引导机制的不足,导致整体教学效果欠佳,本文拟从当前教学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能有哪些有益的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大数据;课程评
期刊
新疆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爱好,拓展识字途径,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
期刊
小学班主任工作,思想、德育、安全工作最需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让他们不但对学习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要在思想意识上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关注。就此进行了探讨。厚德载物,德厚才能承载万物;德有问题,才也不会突显。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探究,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
期刊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差,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