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视阀下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整合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信息社会条件下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把由原来的向学生灌输数学转向了引导学生用数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活动中的信息要求也由原来的课堂信息传送变成以课堂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的全方位的信息载入,数学信息素养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要素。通过对数学信息素养的诠释,提出了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体系架构及基本要求,并就整合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数学 信息素养 培养模式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7-089-03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信息高速公路及因特网的出现,人类社会不可阻挡地脱离工业化并向信息化社会转换。信息社会的到来,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现有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活动迅速扩大。培养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评估素质教育诸要素之中重要的评估要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技术研究所所长罗伯特·麦克林托克教授在其专著《教育的未来》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编织着一个覆盖全球的教育网络,而一场静悄悄的、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正在席卷全世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这种难以想象的宽广,学习情境又是那么“无边界”,它将大容量的信息置于学生的数学活动中,为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这极大拓展了的数学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同时也将学生数学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到了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一、数学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提出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后现代课程理论提倡者多尔(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一个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确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总是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正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运用信息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2、数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
   数学信息素养是在数学活动领域内,运用信息工具,获取数学信息、处理数学信息、生成数学信息、创造数学信息、发挥数学信息的效益以及把相对独立的数学信息形成信息体系的能力和素质。它表现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够对诸多数学信息的理解与鉴别。数学信息素养教育指的是将信息素养有意识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从而达到信息素养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结合当前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数学信息素养的构成应当含有以下几个基本层次: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基本的数学技能,形成自身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是学生赖以在数学和其他方面获得发展的基础。
   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独立完成数学学习,理解、应用相关的一些数学基本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
  对事物作出逻辑推理和数学判断的能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体系架构及基本要求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信息实践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呢?
   1、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体系架构
   数学信息素养本身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且创造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把影响数学信息素养的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等八个要素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架构,相互之间要形成相互联系,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中学生数学信息培养的生态链结构(如图)。
  


   在这八个基本要素之间,各个要素均有自身的内涵和功能:信息工具是开展信息交流的手段,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是培养中学生数学信息素质的基本前提;获取信息要求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处理信息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生成信息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并使之趋向于数学学习目标;创造信息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运用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为学习数学服务的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发挥信息的作用是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信息协作是使信息活动的双方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的价值进行交流,使之发挥最大作用,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问题的过程;信息免疫是因为信息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等。
   基于信息社会的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体系架构,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并且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要求。数学信息素养不是学生对教师传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出来的。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的学习,提高了对信息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信息的积极态度。
   2、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2.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主要包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对信息的内在需求以及对信息所具有的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对中学生群体而言,信息意识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信息社会中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和拥有大量信息的特殊意义;二是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中学生除了自身具有对信息的内在需求外,还应善于将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需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的信息需求;三是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看来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2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在信息社会里,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成为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基本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不会利用网络资源的解决学习过程遇到和难题,对于如何查找需要信息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选择从网络获取需要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了防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迷航”和“认知超载”,教师应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查找网络资源。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中数学切截立方体的相关数学问题时,由于在切截面的理解方面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课堂教学时又没有演示的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进入“中国几何画板专题网站”http://www.gspinchina.com/Html/jhhbkj/gzbs2/59190424907.html,通过网络上的几何画板课件,学生拉动该课件的“F”,“G”点,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切截立方体的变化。这样,通过获取网络信息,学生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2.3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指学生在掌握电脑及互联网知识、技能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复杂性,中学生在网络(互联网和校园网)上的言行缺乏足够的监督,学生的失德言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相反会得到心理的满足。再者,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性太大,而学生的好奇心太强、自控力较弱。所以对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应时刻掌握先机,掌握主动。平时学生上网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还有些学生在网上留下一串串的脏话或是在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一系列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因此,在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服务于自身的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对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正确和健康的使用网络。
  
   三、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资源整合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因此,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资源整合主要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数学学科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两者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
   1.体现数学教学特点的原则。数学属于逻辑经验科学,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它们的应用问题组成,数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认知环境,让他们经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思维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这就要求为数学教学服务所构建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学的特征、数学教学的特点、原则以及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整合的实践中要注重数学教学的特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造数字化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数学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强大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数学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建立数学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加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全面整合,逐步建立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交流的平台和认知工具,这是“整合”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从当前情况看,各种教育网站与其他各类网站为数众多,然而它们提供的资料素材往往是过繁过深,能完全适合学生直接上网学习与应用,必须开发重组,构建具有一定校本特色的数学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这样开发的网站资源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能支持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需求。
   3.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学得更充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革,也提出了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环境并推进学生心智发展,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水平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开展,大部分教师在设计、制作、收集、改编教学软件或教学媒体等方面力不从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要想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顺利进行,必须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徐径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媒介,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容量的信息进入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网络或相关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成为中学生数学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探索中学生数学信息素养培养的模式,成为信息社会条件下,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孙亚刚.中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2]陈光全.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3]沈学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8).
其他文献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人大建立了促进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三项工作机制,椎进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典型示范机制。镇人大
摘 要: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工作模式已从原先的“教育管理”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和引导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提出,要求学生工作从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以及学生工作开展的方法上实现转变,并从各个层面来强化服务和引导功能。  关键词:学生工作 服务 引导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目的:利用前期已构建WFDC2基因稳定低表达的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转移特点的变化。方法:选择前期构建的稳定株进行体内实验。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3-01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已波及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6-01    传统教学中总是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考虑比较多,教学目标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师在备课中只注重备教材,而忽略备方法和备学生,这样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上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着重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着眼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更好”。这样在
摘 要:“少慢差费”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我们急需要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兴趣。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才能使“百草园”的天真纯朴和智慧灵光尽情流露。语文教学要彻底摆脱“文本位”的束缚,健全“开放型”教学模式。淡化教师的表演欲,强化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以此为动力,开拓出一条创造性的自学之路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7-01    推行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指导思想,就必须认识“主导”与“主体”的
王志江是吉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前卫校区后勤服务中心东荣大厦变电室值班员。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献爱心、做好事,他用每月节约下来的
方中华,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党委书记。30年前的方林村,是出了名的借贷村,村民人均收入仅147元,住的是矮木屋,走的是烂泥路。方中华1983年当选村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88-01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传统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禁锢了现代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因此只有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