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锻炼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主要原因是锻炼的动机、运动能力以及锻炼的整体氛围。通过认真探讨与梳理认为增加运动设备,改变教学模式,广纳体育教师人才,积极自我锻煉才能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帮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高校体育 自我锻炼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b)-0100-03
了解大学生自我锻炼现状,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好的提升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旨在更加客观地了解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锻炼状况, ,探索影响当前我国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网络搜索“中国核心期刊、维普网、池州学院图书馆”,系统查阅了有关大学生自我锻炼理论专著几十余篇,为本研究课题作理论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用Exeel 2003将文献资料进行初步分类,简单的数据用Exe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复杂的数据则用SPSS 12进行统计,问卷调查的数据均通过进行统计分析。
1.2.3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共发放问卷350份,随机抽取池州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男生146人,女生204人。回收率96%。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85%。问卷的效率,采用经验效度法,对问卷进行了可行性的审批、修改和补充。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现状
2.1.1 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活动项目的分布
总体来看,大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较多元,参与项目的总体比例分布不均。同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有较大的差异。男生以球类、健美为主,体现了男生对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对抗性的关注和兴趣,活动量大竞争较强的运动项目是他们的首选。女生则更加看中体型的塑造和健身的目的,倾向于运动负荷小,强度低的运动项目,如瑜伽、舞蹈等(表1)。
2.1.2 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活动场所
从表2中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是在校内运动场、馆进行自我锻炼,占调查总数的42.3%,由于学校内设有两个田径运动场、多个篮球场等球类场所,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体育活动空间,满足了学生锻炼的需求。此外,在健身会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也占据了总比重的23%,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健身器材和相关场所的设施和服务更加满足他们需求。
2.1.3 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活动频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进行自我锻炼中持续的时间在30min以下,约占总比例的50%,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自我锻炼持续时间意识较随意,运动强度低。
2.2 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因素
2.2.1 锻炼动机
从表4中不难看出,塑形、娱乐身心和强身健体这三个目的在自我锻炼目的中排到前三的位置,大部分同学认为长期运动可以全面发展自身体能,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又可以提高机能水平。然而大学生自我锻炼目的选项中兴趣(13.3%)和提升技能(16.7%)两个选项占比例相对较少。而兴趣无论是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上还是自我锻炼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访谈中也得出相关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偏内向的学生表示不愿在运动场地进行锻炼,他们害怕自己的动作做的不够到位引起他人嘲笑。个别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缺乏创新,忽略学生的感受,也容易使得学生对运动项目失去兴趣[1]。
2.2.2 运动能力
由于一些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体能等方面发展状况不良,因此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他们在自我锻炼中表现出来的总体能力较低。相反,一些运动能力较高的学生,他们无论是身体形态、素质、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都高于一般大学生,这使得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速度较快,获得良好的自我锻炼效果,形成成就感[2]。
2.2.3 锻炼氛围
良好的锻炼氛围,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改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认识[3]。学校对体育是否重视,对体育活动和比赛宣传的力度大小,直接的影响了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情况[4]。根据学生访谈及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发现池州学院的羽毛球运动项目开展水平较好,且池州学院老师也组建了羽毛球队,代表学校在当地进行各项比赛,多次获得各项奖项。
3 结论对策
3.1 结论
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类大学生自我锻炼发展尚处于初步以上阶段,发展条件待完善。
3.1.1 运动设备单一,需求得不到满足
池州学院体育设备少,项目设备种类单一,与学生对相关体育设备的日益增长需求产生矛盾。
3.1.2 教师教学思维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没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习惯,部分运动项目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学生可选择性少。
3.1.3 运动教练自身业务素养低,缺乏指导能力
市场上的一些运动教练教学水平较低,一方面需求者过快的追求效果,一方面运动教练指导能力低,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堪忧,极易导致健身者身体受到伤害。
3.2 建议
3.2.1 新建运动场地,增加运动设备
大力投资和新建满足学生需求的运动场馆,同时,也应投入更多学生喜爱、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器材给大学生。
3.2.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广纳体育人才
体育教师在平常授课中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性、基础性和实用性。[5]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体育的乐趣。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形特点、教师自身情况灵活多变,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3.2.3 积极主动进行自我锻炼
大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年级、班级或社团等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运动的基本常识,为更好、更科学地进行自我锻炼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彩虹.如何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3(16): 185.
[2] 陈伟.论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6,6(6):62-64.
[3] 康健.驻济高校大学生体育需求及其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 苏凤娥,张荷玲.山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52-55.
[5] 张圆.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运动, 2015(10):91-92.
关键词:高校体育 自我锻炼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b)-0100-03
了解大学生自我锻炼现状,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好的提升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旨在更加客观地了解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锻炼状况, ,探索影响当前我国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网络搜索“中国核心期刊、维普网、池州学院图书馆”,系统查阅了有关大学生自我锻炼理论专著几十余篇,为本研究课题作理论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用Exeel 2003将文献资料进行初步分类,简单的数据用Exe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复杂的数据则用SPSS 12进行统计,问卷调查的数据均通过进行统计分析。
1.2.3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共发放问卷350份,随机抽取池州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男生146人,女生204人。回收率96%。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85%。问卷的效率,采用经验效度法,对问卷进行了可行性的审批、修改和补充。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现状
2.1.1 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活动项目的分布
总体来看,大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较多元,参与项目的总体比例分布不均。同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有较大的差异。男生以球类、健美为主,体现了男生对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对抗性的关注和兴趣,活动量大竞争较强的运动项目是他们的首选。女生则更加看中体型的塑造和健身的目的,倾向于运动负荷小,强度低的运动项目,如瑜伽、舞蹈等(表1)。
2.1.2 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活动场所
从表2中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是在校内运动场、馆进行自我锻炼,占调查总数的42.3%,由于学校内设有两个田径运动场、多个篮球场等球类场所,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体育活动空间,满足了学生锻炼的需求。此外,在健身会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也占据了总比重的23%,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健身器材和相关场所的设施和服务更加满足他们需求。
2.1.3 大学生参与自我锻炼活动频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进行自我锻炼中持续的时间在30min以下,约占总比例的50%,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自我锻炼持续时间意识较随意,运动强度低。
2.2 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因素
2.2.1 锻炼动机
从表4中不难看出,塑形、娱乐身心和强身健体这三个目的在自我锻炼目的中排到前三的位置,大部分同学认为长期运动可以全面发展自身体能,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又可以提高机能水平。然而大学生自我锻炼目的选项中兴趣(13.3%)和提升技能(16.7%)两个选项占比例相对较少。而兴趣无论是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上还是自我锻炼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访谈中也得出相关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偏内向的学生表示不愿在运动场地进行锻炼,他们害怕自己的动作做的不够到位引起他人嘲笑。个别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缺乏创新,忽略学生的感受,也容易使得学生对运动项目失去兴趣[1]。
2.2.2 运动能力
由于一些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体能等方面发展状况不良,因此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他们在自我锻炼中表现出来的总体能力较低。相反,一些运动能力较高的学生,他们无论是身体形态、素质、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都高于一般大学生,这使得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速度较快,获得良好的自我锻炼效果,形成成就感[2]。
2.2.3 锻炼氛围
良好的锻炼氛围,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改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认识[3]。学校对体育是否重视,对体育活动和比赛宣传的力度大小,直接的影响了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情况[4]。根据学生访谈及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发现池州学院的羽毛球运动项目开展水平较好,且池州学院老师也组建了羽毛球队,代表学校在当地进行各项比赛,多次获得各项奖项。
3 结论对策
3.1 结论
池州学院非体育专业类大学生自我锻炼发展尚处于初步以上阶段,发展条件待完善。
3.1.1 运动设备单一,需求得不到满足
池州学院体育设备少,项目设备种类单一,与学生对相关体育设备的日益增长需求产生矛盾。
3.1.2 教师教学思维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没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习惯,部分运动项目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学生可选择性少。
3.1.3 运动教练自身业务素养低,缺乏指导能力
市场上的一些运动教练教学水平较低,一方面需求者过快的追求效果,一方面运动教练指导能力低,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堪忧,极易导致健身者身体受到伤害。
3.2 建议
3.2.1 新建运动场地,增加运动设备
大力投资和新建满足学生需求的运动场馆,同时,也应投入更多学生喜爱、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器材给大学生。
3.2.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广纳体育人才
体育教师在平常授课中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性、基础性和实用性。[5]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体育的乐趣。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形特点、教师自身情况灵活多变,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3.2.3 积极主动进行自我锻炼
大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年级、班级或社团等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运动的基本常识,为更好、更科学地进行自我锻炼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彩虹.如何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3(16): 185.
[2] 陈伟.论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6,6(6):62-64.
[3] 康健.驻济高校大学生体育需求及其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 苏凤娥,张荷玲.山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4):52-55.
[5] 张圆.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运动, 2015(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