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探微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生命体之一,飞鸟意象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魏晋时期正始文学的杰出代表阮籍,更是在其《咏怀》八十二首中把这一意象的运用推向了高峰,体现了其愤世嫉俗、高蹈隐逸的志向。本文通过考察飞鸟意象自先秦至魏晋时期的流变过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进一步探究《咏怀》诗飞鸟意象背后的象征意蕴。
  关键词: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 飞鸟意象 象征意蕴 艺术表现方式
  一、飞鸟意象的流变
  研究阮籍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要结合和把握整个文学史的发展过程。飞鸟意象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诗经·秦风·黄鸟》 篇中有“交交黄鸟,止于棘”a的说法,意在控诉秦代人殉制度的罪恶。而到了《周南·葛覃》 中,黄鸟则成了出嫁女子思念父母的凭借,有了“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b的说法。至于屈原笔下的飞鸟意象,则更多的表达卓尔不凡抑或是怀才不遇的感情,《离骚》中的“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c,体现的是诗人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气节;再如《怀沙》 中的“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d,表达了抱负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愤懑。到了两汉时期,飞鸟开始与游子思妇的主题密切相关。《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e,“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f传递的都是相思伤别之情。到了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建安时代,“三曹”“七子”也开始在诗作中大量运用鳥意象。曹植的《蝙蝠赋》 《鹞雀赋》 《鹖赋》,以及《鹦鹉赋》更是通篇以鸟类为描写对象。鸟类诗歌到此时不管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已呈现出多样化、多角度、多层面的新特征。g首先,飞鸟不再是单纯的起兴对象,而是更多地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内涵趋于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无论是激昂慷慨还是苦闷彷徨,都体现了象征意义与浪漫色彩的统一。其次,这类诗歌在充分借鉴吸收《诗经》比兴手法以及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h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更加踵事增华。飞鸟不再作为独立的个体出现,而是与明月、孤木、秋风等意象迭用或构成意象群,塑造出更为壮阔的意境。这种继承基础上的新创对后世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时逢魏晋之交,阮籍也在他的《咏怀》八十二首中体现了对这一意象的继承与发展。据统计,在这八十二首诗中,与鸟类相关的有二十七首。其中,既有鸿鹄、凤凰这类志存高远、翱翔九天的形象,又不乏鹑鷃、乌鸢等卑浅鄙陋、为害致祸的形象。无论是具有象征意义还是诗人自喻,都较前代有了更大的突破。
  二、阮籍诗歌中飞鸟意象的象征意蕴
  根据这些飞鸟意象所承载的不同情感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奇鸟来比喻人格的高洁傲岸、不同凡响
  《咏怀》 其七十九中说: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i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灵异之鸟,代表着华贵、伟岸、进取、太平。诗人以凤凰自喻,借助其一系列的日常活动,如饮用甘甜的泉水,栖息在巍峨的山冈,响亮的鸣声震彻九州,伸长脖颈眺望四海八荒,展现了凤凰不堕尘俗,与众不同的品性。与《庄子·秋水》 中描写鹓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j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当萧瑟的秋风吹起,凤凰只得收敛了自己的羽翼,往西飞去,不知何时回还。恨就恨凤凰鸟处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只能怆然悲愤,黯自神伤。凤凰的遭遇,正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虽有不甘与无奈,却仍不能掩盖和磨灭远大的抱负。
  再如《咏怀》 其二十一中: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1
  黄侃评价此诗曰:“欲与玄鹤为俦,远举云中,不欲与凡禽同居局趣之地也。” ! 2云间玄鹤尖利的鸣声,也是作者内心的呼号,阮籍渴望一鸣惊人,不屑于与凡夫俗子同处一地,尽显其心有猛志、不苟世俗的情怀。
  阮籍与曹植等建安诗人一样,年少时也有过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夙愿。他“常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3这种抱负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倾泻,《咏怀》其三十九中说:
  壮士何忼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4
  在儒学的影响下,阮籍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奉为处世之道,渴望被统治者重用,即便为国身死,也在所不惜,只期盼流芳百世,为后世铭记。所以阮籍这一时期的作品,多高自标置,传达积极入世的思想,体现出慷慨刚劲的风格。
  (二)以孤鸟来体现内心的愁苦、悲愤
  《咏怀》 其一中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5
  作者忧愤填胸,深夜难眠,只得起坐抚琴。明月透过窗子映照在床幔上,清风拂动着自己的衣襟。离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鸣,飞翔盘旋的鸟在北方的树林里啼叫。作者徘徊踱步,但却没有任何作用,只能徒增自己的伤心。这孤鸿翔鸟的悲泣是如此凄清,以至于前文的清风明月,飘飘衣襟和飒飒古琴,都在这无法直言的孤独和痛苦中黯然失色。! 6此外,《咏怀》其十七中也写道: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7
  诗人无论是独坐,出门还是登高,见到的都是一片凄怆。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倾诉对象,只有孤独的飞鸟和离群的野兽为伴。诗人只好用自言自语代替与亲友的交谈来寄托思念了。
  阮籍生活的时代是魏晋之交,当时,汉代所建立的以儒学为核心的大一统文化体系正遭受动摇和破坏,日趋崩塌。司马氏集团篡夺政权,展开一系列残酷的政治屠杀,社会动荡不堪。阮籍入世报国无门,内心颇为苦闷。再加上统治者对文人士子的控制愈发严密,他为保全自身,又不得不隐晦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深深的矛盾中,阮籍便开始在诗作中吐露抑郁寡欢之情,从孤鸟身上寻觅自己的影子了。
其他文献
摘要:赵秉文批判继承了汉唐以来的儒学传统,以韩欧相标榜,承周程理学之余绪,是金代儒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受道统、政统观念的影响,杨云翼、元好问等人极力推崇赵秉文“一代儒宗”的身份和地位。但通过《滏水集》及相关佛教诗文作品的挖掘和分析,笔者发现赵秉文在生活中崇信佛教,推崇赞美佛教,劝导他人学佛,时常表现出归隐寺院的强烈愿望。虽然其宗教信仰多限于个人生活层面,最终没有走上佞佛抑儒的极端,但显然,赵秉文的
“温州抹灰哥小石”的快手視频在网络上蹿红,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赞:“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而后短视频收获1万余个点赞,点击量高达130万次,留言700多条。这位蹿红网络的“温州抹灰哥小石”就是90后的小伙石建国,在温州干了5年粉刷抹灰,业余爱好才是写字画画。  原来,从2008年开始,18岁的来自河南濮阳白罡乡的石建国就背上行囊,前往各地打工,去过云南、新疆、山东还有上海,他修过车建设过桥梁也在船厂做
我认识小哥费玉清已经20多年了,喜欢他的声音却超过了30年。  如此说来,我其实是小哥的粉丝?是的!  從费玉清早期的歌曲听起,一直听到他与《中国好歌曲》的霍尊合唱的《卷珠帘》为止,你会有种感觉,那就是费玉清根本没进步!你听他几十年前录制的歌曲,感觉好像昨天才录好的一样,没进步!呵呵,没进步的原因是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进步,从一开始他的声音就已经完美无瑕,是“被上帝摸过嗓子的唱歌机器”(这句话过去是赞
摘 要: 大学教育注重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也有助于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等了解目前大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阅读占比非常低,所以大学思政教育应正视经典阅读所体现出的重要价值与作用,以创新思维和模式制定相关策略促使大学生主动阅读经典书籍,在经典文化熏陶下促进个人思维体系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阅读经
多数的招聘启事里,都会设置一道年龄分水岭,来隔绝大龄求职者。而在很多场景下,这条冷酷的分界线,会划在35岁。35岁还在找工作,在不少人眼里要么意味着落魄,要么意味着折腾。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认知里,35岁应该是逐渐安分的年纪:青春已成过往,躁动渐渐平息,生活凝固,人生的可塑性降低,在一天天的重复中休整心态,准备迎接中年的到来。  相比于年轻人的活跃和中老年的稳健,刚刚迈过35岁的人,更像是一个透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喜欢说从前了,语气里都是怀恋。从前慢,从前好……反正从前的一切都是浪漫和诗意的。  从前真的那么美吗?恐怕未必。时光真的是一位高明的诗人,把过去的时光谱写成一首长长的抒情诗,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吟诵。不过仔细想想,我们当初经历之时,有没有觉得那段时光那么美,那么值得铭记?  此刻我们经历的时光,将来都会变成从前。“而那过去了的,都将成为亲切的怀恋。”时光如落花,盛开时我们
摘 要:在全球化与地域化不断进展的21世纪,对欧洲文明的去中心化成为变动的趋势,由此也必然带来学问范式的转化,故而“推进多样文明的比较研究,探明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文明学科建立起来。《比较文明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个案》一书即是日本学者站在欧洲以外的立场对比较文明所做的总括性研究,不仅包括了以往研究中的理论、方法和个案解析,还提出了在未来建立一个与地球等大文明的构想。  关键词:比较文明 文化研
摘 要:《天鹅》是徐小斌长篇爱情小说新作。这部小说试图找到作为女性个体的救赎之路,设定个体是与外部世界所隔绝的,尝试用重建的“爱情”来达到个体与世界的对接与沟通。但在此过程中,又呈现出矛盾与模糊。最终爱情并未达到救赎个体的目的,作者也并未找到其他救赎之法。这部小说反映了作者的爱情观以及个体存在的意义何在。  关键词:爱情 个体 外部世界 救赎  《天鹅》是一部很典型的爱情小说,然而又异于同类型的创
1.挂科就像是挂号,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总之早晚都要挂。  2.不以拿到毕业证书为目的大学生活,跟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一样,基本上是在耍流氓。  3.我就是不相信,4年的大学生活,我增长不了知识,难道连体重也增长不了?  4.是哪个没文化的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上大学花了我家一麻袋的钱,等到毕业的时候,那一麻袋的书竟然换不来买一只麻袋的钱。  5.学妹,用不着整天对着人家怒目相向吧!都说恋爱
【人物小传】单田芳,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