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鹿鸣书店“老店新开”谋多元发展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蜚声海内外学人的鹿鸣书店16日在复旦大学南区新址重新开张。
  郁郁葱葱的百竿翠竹,圈出数百平米的独立空间,仿佛能听见呦呦鹿鸣之声。当天,书店特邀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傅杰共谈“书与书店的过去和未来”,作为新店开业庆祝活动。
  手摇书架推到一边,幻灯荧幕缓缓放下,不大的店堂内居然也辟出可观的空间坐进百余人。傅杰回顾说,受网络冲击,复旦周围的书店从最多时的七八家到如今几乎绝迹。书店的消失如同剥夺了读书人的“湿地”。在他看来,书店是读书人闲时落脚的适宜之所,他们在此可以比较各种版本,与同好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这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
  “我们这代人是电子的移民,下一代是电子的原住民。”徐俊幽默的话语,引起现场读者会心的笑声。他表示,希望实体书店能借助数字时代的各种优势,通过新手段构建学术氛围,实现书店的再发展。傅杰则建议通过系列文化讲座活动,将实体书店构建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据书店老板顾振涛介绍,此次老店新开,将考虑到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在保证学术型定位的前提下,转型成一个独特的人文空间,继续用专业眼光选取纯粹的学术图书,并计划创办电子杂志、微信公众账号等,为新书发布、学术活动等服务,以建立鹿鸣自己的品牌,而不是简单效仿“书+咖啡”的“诚品模式”。
  “鹿鸣书汇”每半月将邀请复旦文史哲名师品读经典国学书籍。
  思考
  新媒体无法取代实体空间,营造独特现场体验成为公共文化场域的发展趋势。城市社会学认为,特定的城市空间在塑造人的认知和互动模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们会根据空间形态及其所含内容的提示来调整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对于像城市独立书店这样文化意象鲜明的公共空间而言,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体验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模式。新媒体使阅读更趋向电子化和个人化,物理形态的书籍不再是书店和图书馆的优势,书店将更多地成为知识和文化得到系统有效发展的空间——网络环境下讨论的无序性和分散性时常使得个人思考的疑惑更难得到真正有用的探讨。由此,未来的独立书店的分众化发展也会更明显,无论是“诚品模式”还是“鹿鸣模式”,都服务于特定文化偏好的人群,其他城市公共文化场域的建设也需谨慎对待“大众”和“分众”的分层设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文化服务是不合理的,毕竟很多时候空间的大门已经让一个人知道他该进去还是离开。
其他文献
印象主义作曲家把转瞬即逝的美丽幻影通过色彩斑斓的和声及音响色彩凝固于乐曲中,勾画出一个奇妙无穷的音画世界。  19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发展的时期。1870年的普法战争与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以大震荡的形式使得法国弥漫着“世纪末”情绪。世纪交替之际,人们对新世纪的来临产生了迷茫,叛逆,颓唐甚至失望的消极情绪,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贫富分化……一系列弊病使动荡的社会危机四伏,旧的思想、观念、艺术品味开
期刊
经典雕塑足以代表一座城市,它是城市文化的高度浓缩,使我们产生与城市精神、民族文化、美好生活的自觉融合。  对城市艺术空间来说,雕塑景观堪称社会公共环境的灵魂。自上海开埠以来,每座雕塑都有与上海息息相关的故事。近30多年,上海各界构筑城市雕塑的热情高涨,而部分城市雕塑作品却不尽如人意。近日《上海艺术家》杂志记者采访了沪上著名艺术家周加华。在他看来,一件优秀雕塑作品的构筑不仅是雕塑家的专业,更需要文化
期刊
艺术与人文的创造力决定了城市的活力。人们用城市雕塑记录现实,记载历史,歌颂理想,使城市性格具有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城市雕塑还是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是30余年来流行于中国雕塑界的一个“大词”。说它是“大词”,是因为城市雕塑发展的30年,正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30年。“城市雕塑”的背后关联着城市文化、时代进步的各种情感。同时也因为这个词几乎统治了中国雕塑家多年来的艺术生态。哪个雕塑家敢说自己这
期刊
一张题为“水上音乐会”的现代写实摄影在“尼康在中国2013·视界摄影活动”中获银奖, 著名摄影文化大家沈志文教授在作品中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右下方小型音乐会人头攒动,落日余晖与船头甲板的灯光交织相映成辉,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工的光影,让读者跟随进入梦幻与现实穿越的时空中,这种摄取现实与理想的高度吻合瞬间的功力,给人以印象深刻,  作为多个国际教育项目的领导者,沈教授每年以上海、巴黎、纽约为轴心,走访各
期刊
看起来像山,  那是因为我把它们拍得像山;  看起来又像是一堆土,  其实它们本来就是一堆土。  读着这段话,也许会想到另一段: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十年多来,朱锋在两个既相同又不同的摄影道路上探索,一路走来,既像是对摄影的抽象思考,也仿佛是借由摄影来思考和表达人生。  一、从《新建设》到《上海零度》  《上海零度》系列的拍摄始于《新建设》,它们体现了
期刊
自Photoshop掀起大规模的影像革命以来,先锋摄影首先打破了摄影作为『美』和『证明』的窠臼,在某种程度上,先锋摄影就是行为艺术的视觉描述:借助影像,个体存在感得到宣泄,时代观念随之喧嚣起来了,关于永恒与智性的人文思索却寥寥无几。在音乐、舞蹈、诗歌都在传统文化中重溯根系的时候,摄影与母体文化的沟通越来越不充分——古典文化的哲学内涵被遗忘了。文化断裂处,摄影仅仅用来制造证人、商人和批判者。  似乎
期刊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最初在葡萄牙语中指形状怪异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奇特、古怪和变形的含义。这枚怪异的珍珠在17世纪下半叶散发夺人的光芒,迅速让整个欧洲为它疯狂。  在文艺复兴之后发展起来的巴洛克艺术,一反严谨、理性、肃穆的艺术形态,追求宏伟、热烈、奔放的艺术效果,奢华、激情、不规则成为它的显著特色。如果将文艺复兴艺术比喻成直线,那么巴洛克艺术就是充满想象的曲线,它有着无数的变化,充满着艺
期刊
多媒体技术,指的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覆盖面非常广,为什么我在辅导此次毕业设计中选择了Flash Professional CC作为工具来实现手机游戏的设计制作呢?  一、为何选择Flash和手游  首先来说一
期刊
(2012-2013年)  编者按:  2012-2013年是中国文化发展与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总结全国年度文化工作时指出,这一年在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艺创作、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这一总结既展现了全国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形貌,同时也揭示出随着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结构的复杂性也日益显现:文化内涵与外延的
期刊
法国最大的文化产品销售联盟弗纳克(Fnac)大力推进“去介质化”音乐产业,近日启动了流媒体音乐付费收听业务。弗纳克将提供无限制、无广告、无须注册会员的在线音乐收听服务。这几年,随着去介质化信息传播越来越便利,传统的那种依赖物质媒介的音乐产品销售日益疲惫。弗纳克的这一新业务将使其音乐产品销售方式更加完整,  这一播放业务给出两种订阅方式。一种是每月支付2欧元,可以在电脑上在线收听200条曲目;另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