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为何要在朱日和?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场盛大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举行。
  “八一”阅兵为何要在朱日和?
  朱日和这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
  朱日和基地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朱日和镇,隶属北部战区,前身是1957年组建的师一级的战术演习场。1997年它被扩编为全军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面积达1066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亚洲最大的训练基地。
  这曾是一个高度保密的地点,过去只能用“华北某地”“华北某演习场”等称呼来代替。随着中国军事透明度的提高,这个神秘的地方于2003年开始对外开放。
  “朱日和”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这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心脏”,也有“勇气”之意,正契合对军队“勇武”的要求。
  在北京阅兵,影响大,宣传效果好,但也有一些不便之处。
  一是对首都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干扰,受阅部队要开进北京市中心,要彩排,路面要加固,天上地下都要进行管制。
  二是在北京阅兵无法表现部队的真实战斗力,我们所熟悉的阅兵更像是仪仗队式的展示,至于部队如何运用装备,战斗素质如何,是无法加以表现的。
  三是参阅部队不能成建制参加,为了保证在北京举行的阅兵有最佳观赏性,参加阅兵的军人都是从不同部队经过严格挑选而来,好则好矣,但不能成建制参阅,多少是有些遗憾的。
  四是北京高楼林立,飞机不能低空飞行。
  朱日和閱兵中,我们看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阵势——
  部队以各自的建制参加,飞机能低空飞行;歼- 11B放出了干扰弹;空中突击部队的直升机排成密集队形,进行了机降展示;基地也没有居民,自然也就不会有扰民的问题。
  40%的装备第一次对外亮相,全部作战兵力按实战编组,在这充满实战气息的“巍巍战阵”当中,不少动态引起了中外观察家们的注意。
  在此次大阅兵当中引领陆地作战集群的是一群运载着机降劲旅的空中轻骑。
  这群由8架直10型武装直升机护卫的18架直8B型运输直升机,宣告着中国陆军飞行化转型的关键一步,中国已经拥有了形成战斗力的第一支空中突击部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陆军已经拥有了整建制跨域地形阻碍的突击能力。
  当三架银灰色涂装的歼- 20战机以超低空编队掠过广场后,中国空军正式向世界宣告:我们已经迈入了“四代机时代”。
  在压轴出场的战略打击群方队当中,一款越野能力强大的八轮导弹发射车不禁令人眼前一亮,这就是略显神秘的东风- 31AG型洲际核弹道导弹。其硕大的发射底座标志着这款导弹可以适应更为宽泛的发射阵地,而最新更换的越野承载底盘则赋予了该导弹更加强大的越野越障能力,国之重剑的出鞘剑法无疑将更加灵动。
  ……
  此次朱日和军演与1981年的华北大演习十分相似!不仅磨练各兵种间协同作战的能力,还集中展示了许多新的装备。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句箴言不仅适用于一个战士,更适用于一支军队!
  朱日和阅兵,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军近年来崭新的建设成果,使得本次阅兵必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选自2017-07-31《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科技水平、制造准备、通力协作、科学调度,是本次朱日和沙场点兵的主要着眼点。朱日和阅兵,更贴近“军队”的本来面貌,更接近“阅兵”的本质意义,我们由此看到“雄壮”背后的大国底蕴,更应该藉此契机凝心聚力,报效我们的祖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荐评/郭瑞炜)
其他文献
【课文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真是一篇好文章,让人百读不厌:“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里,作者要去访问的“朋友”,竟然是山中那些不说话的朋友。请看这一段: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期刊
我出生、成长在皖北平原,五月麦收忙,感受极深。  接近端午,气温就一下子飙升起来,甚至接近40℃。阳光灼人刺目,满眼麦浪翻腾,一股股热烘烘、略带甜香的气息围着你、裹住你。伫立麦垅旁,你能听到一片沙沙麦穗的响动,在报告今年丰收的喜讯。  也许此刻,你会吟诵起描写麦子的诗句,诸如——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代《古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缫丝行》)  清明未雨下秧难,
期刊
【考题回放】  请看此份名卷的课外阅读题《父亲和他的稻田》——  父亲和他的稻田  文/余长江  ①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②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
期刊
看著不知什么时候创办起来的书屋,我不由地走了进去。书屋的内饰属于仿古风,书架和地板是木制的,窗帘有的是纱制的,但更多的是珠帘,最特别的是作书籍分类的牌子,是一块块造型古老的木牌。  书屋的管理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我不知他从前是什么人,每次看到他总觉得一阵威严的气势扑面而来。  一日,我来到书屋看书。正当我面对种类繁多的书籍,不知如何是好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这个年纪还是看点四大名著吧,《
期刊
故乡的兄弟们  这一天  你们一定成群结伴  欢欣雀跃地  徜徉在故乡的山水里  登高望远,佩插茱萸  饮酒作诗  故乡的兄弟们  这一天  你们一定注意到了  在欢聚的人群中  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故乡的兄弟们啊  请给我捎坛故乡的菊花酒吧  饮了它  不管醉倒在异乡的哪个角落  每天每夜,每夜每天  我都会在梦中  和你们一起  脑洞不如行动:  即日起,本栏目有奖竞猜环节与“传统文化修炼升级
期刊
……  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这些马从事了牛的工作,而使自己沦于平凡。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这是世世代代的遗传使然。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
期刊
提到作家,很多人脑海中总是浮现这样的画面:夜阑深处,星光点点,整个城市都陷入沉睡的时刻,还有一个孤单的身影伏案写作。由于我们的思维定式,“颓废”“孤独”“作息紊乱”,这些标签被贴在诸多作家身上,仿佛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熬夜,没有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就无法写出传世的经典作品。  然而——  写出《变形记》《城堡》等經典作品的卡夫卡,是个彻底的素食主义者。他的生活方式非常健康,炎炎夏日里,他每天要在摩尔
期刊
有人问,乡愁会有季节吗?当然,乡愁本没有季节,游子离乡,便有了思乡的愁绪。  余光中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席慕容把“乡愁”比作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每当读到这些与乡愁有关的诗句时,字里行间总是渗透出淡淡的忧伤之情,让人不禁有一丝凄凉之感。而这样一种感觉或许只有秋天,尤其是深秋才会给人相同的体会吧。  《说文》:“愁,忧也”,愁从心,秋声。“愁”与“秋”读音相近,愁是心字底
期刊
以前,听过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省略语》,里面描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运用乱象:如,把“上海吊车厂”省略成“上吊”,把“怀化轮胎厂”省略成“怀胎”,都是生活中滥用省略现象的艺术提炼,听了叫人捧腹。可实际生活中,滥用省略闹出的笑话和造成的后果却令人忧思。  不仅如此,环顾周边,乱用成语、篡改成语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店铺的门牌,采用一些与大家熟悉的成语谐音的字。比如,咱们常见的广告,就有这样的现象—
期刊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先天弱智,他的人生之路似乎一开始就注定艰难。阿甘的母亲鼓励他:“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此后,无论遇上什么样的挫折与迷茫,阿甘从未放弃过奔跑在路上。生命不止,奔跑不息,阿甘在奔跑的道路上成為了橄榄球巨星、战场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他跑出了阴霾,跑出了崭新的人生。  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写道:“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