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我来过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间,他给一百多位临终者送去了人世间的最后一份礼物。他撰写了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她们知道我来过》。临终者的心态,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和有人情味……他叫张大诺,曾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他说:“我有一个信念:有一天,凡临终者,皆可被关怀。”
  “开心辞典”,创造小小幸福
  2002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时任《黑龙江广播电视报》记者的张大诺,随一名医生走进了黑龙江省肿瘤医院的一间病房。患者是一个年仅18岁的男孩,患有血癌。见有陌生人来,孩子父亲有些紧张,母亲则紧抓住儿子的手,不松开,仿佛来的是死神,要从他们手里抢走孩子……
  张大诺是肿瘤医院在社会上招募的临终关怀志愿者,今天是他第一次走访患者。来之前,医生说:“孩子剩下的时日不多了。”
  进门后,医生先给孩子做了一下身体检查,又把张大诺介绍给孩子的父母。四目相对时,张大诺的心头一震,这是怎样的眼神呀,满是惶恐、凄苦和无助。孩子父亲手指贴在胸前,轻轻摇了摇头,意思是别说出来。
  病床边,一个大男孩轻声问:“你会做填空题吗?”张大诺轻声回答:“会!”其实他不会,也不知道男孩要做的是什么题,可这是一次接近孩子的机会,不能错过。走近时,他看清了,孩子做的是《开心辞典》上的填空题。
  床边一角,还放着一把吉他,上面盖着一份曲谱。孩子父亲轻声说:“孩子喜欢王小丫,说等病好了,想去北京参加比赛!”话没说完,眼圈已经红了。
  男孩等不及了,问:“请选择,《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1.曹雪芹2.笑笑生3.蒲松龄4.施耐庵。”张大诺脱口而出:“蒲松龄。”答对了,男孩在题上打了个勾。一连答了六七道题,他答对的,男孩就打上勾;说不准的,两人一起翻书找答案。
  孩子的父母坐在一边,静静听着、看着。转眼,15分钟到了,怕影响病人休息,张大诺起身告辞。孩子父母极力挽留:“再留会吧,今天孩子兴致高……”
  “下次,还有下次呢!”张大诺安慰说。这是个悬念,对临终者来说,是还活着;对志愿者来说,是希望下次还能见到。第一次走访临终者,张大诺被接纳了。
  此后一连几个周末,他都来病房陪孩子答题。可突然间,一大部分题他都不会答了,孩子很失望。张大诺借机说,不做了,唱一首歌吧,听说你唱歌非常好听。
  一听弹吉他唱歌,孩子果然来了兴趣。调音、拨弦、清嗓子,然后坐在椅子上,非常投入地唱了起来。孩子父母不时地抹眼泪,又会心地冲张大诺报以感激的微笑。
  一曲唱毕,张大诺故意说:“唱得真好,不如进录音棚比划一下!”说着,用眼睛看着孩子。交往一段时间了,他已经和这个大男孩有了很深的感情,离开前,他想给孩子留下点什么……听说可以去录制碟片,男孩兴奋异常。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问:“需要多少钱?”
  张大诺知道,为给孩子治病,孩子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他连忙说:“是朋友开的录音棚,不花钱!”其实,他打听好了,使用两小时,可以录制十首歌,费用两百元,这笔钱,他决定自己出。
  十几天后,张大诺被请到男孩的家里。进了门,只见桌子上摆放着一台影碟机,边上放着音箱,一块绒布上放着一张碟片。男孩一脸兴奋,坐在床上等着他。显然,这是一个盛大的仪式,他是特邀嘉宾,被请来观看精彩表演的。
  音乐声响起,男孩的声音传了出来,有点沙哑,有点喘息。围在桌子旁,张大诺和孩子父母闭眼听着,这是最动听的天簌。听到后来,张大诺和孩子的父母都站起来,一齐鼓掌。
  十天后,孩子的生命戛然而止。见到他时,孩子的父母语调缓和:“其实,在心里,我们早已把你当成我们的另一个孩子了,你来医院时,我们就觉得是哥哥来看弟弟了……”
  那一刻,张大诺暗下决心,临终关怀,自己要一辈子做下去。
  裸辞,为了神圣的庄严感
  2004年9月,张大诺应聘为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和爱人亓昕一起来到北京。工作之余,张大诺再一次做起了临终关怀志愿者。
  从家到松堂医院,单程需要两小时。一天上午,张大诺来到了这里。
  想让自己平静,可一见面,张大诺的心还是哆嗦了一下。病床上,一个面容憔悴却很漂亮的女人,冷淡却又不失礼貌地冲他笑了一下。护士介绍说,是骨癌,已经扩散了。张大诺轻轻喊了一声:“大姐好!”大姐姓李,40岁,未婚,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妹妹。想再说点什么,病床上的女人抱歉似的回一句:“有点累,改天吧!”
  张大诺退了出去,他前后来了三次,都是这结果,对方想封闭自己,这是临终者的一种心态。她的妹妹过意不去,人家志愿者图什么呀,自己带饭来,挨冷脸?张大诺不介意,会有机会的。一天中午,见病人的妹妹正端着一碗馄饨上楼。张大诺走上前,把馄饨接过来:“我来!”说着,推开门走了进去。见是他,病人想要说什么,张大诺先开口了:“你妹妹在接电话,让我帮着送来!”
  这样说,李姐接受了:“她呀,总是忙。”说着坐起身,准备吃馄饨。
  床头上,一幅色彩鲜艳的国画引起了张大诺的注意。画面上,一颗鲜艳的桃子,翠润欲滴。听李姐妹妹说,李姐喜欢国画,虽在病中,还想着去写生。以画为媒?张大诺有了主意,他明知故问:“李姐,这颗桃子,寓意什么呀?”
  病人来了兴致:“桃嘛,代表长寿呀!”张大诺明白了,病人热爱生活,渴望活下去。紧接着,他似懂非懂地又问了几句,只见病人的面孔,由冷变热,脸上竟浮起了笑意。这天中午,病人给他上了一节国画课,到后来,病人主动说:“再来时,我给你说色彩!”
  第二天,张大诺再来时,病人昏睡未醒。在窗下,张大诺捡了块树皮,拿起石子,在上面刻了一张笑脸。这也是一幅画,是他画的,名字叫《祝福》。画完后,他走上楼,轻轻推开病人的房间,把这幅树皮画摆在了病人的床头……
  几天后,张大诺再来时,病人的床已经空了,护工告诉他说:“走之前,李姐问,小张来了吗?”   回去后,张大诺把这句话记在了日记里。见他眼里有泪,妻子心动了:“不行就辞职做吧,我养你!”见妻子支持,2009年10月初,张大诺辞职成为一名专职的临终关怀志愿者。同时,他开始整理写作病中关怀笔记。一个个已经离开的身影,又在他的笔下复活……
  心灵银行,她们知道我来过
  不知不觉,张大诺已做了十多年的临终关怀志愿者,送走了上百位临终者。老人中,有“俄语奶奶”、“不服气大爷”、“佛奶奶”等。这些老人九十多岁了,天禄圆满,走得安心。2015年年初,记录这部分经历的《她们知道我来过》出版了,这是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可最让他心痛的,是那些年轻的临终者,让他放不下……
  2015年3月底,病床上,一个眉目清秀、年龄不到10岁的小女孩冲他笑了一下。张大诺的心猛一哆嗦,情不自禁站住了。他不敢相信,才这么小的孩子,会是一个临终病人,看她笑得多天真多灿烂啊!
  现实是,女孩患的是恶性肉瘤,发烧不退,因为家境贫困,才住了几天医院就回家了。医生说,孩子病势凶险。
  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摆着布娃娃和几本童话书。墙壁上,还画着一幅《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水粉画,这就是女孩的家。虽然简陋,可看上去非常温馨。年轻的爸爸和女儿手握手,妈妈则坐在一边,给女儿揉脚。
  这一幕,看得张大诺心里好温暖。一家三口,苦点难点无所谓,只要人在,就是完美的。不一会,脚揉完了,妈妈给女儿准备吃的去了,年轻的爸爸也急着去打工挣钱。屋子里只剩下张大诺和女孩了。他拿起书,开始给女孩读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读完了,看一眼,女孩还睁着眼睛,根本没睡,显得有心事。他想问她哪儿不舒服,女孩直接拉着他的手坐了起来,轻声说:“如果我没了,你劝劝他们,不要吵架了……”
  他们,指的是女孩的爸爸妈妈。小小年龄,却藏着这样的心事,生活中,女孩一定是听多了爸妈之间的争吵,在心里留下了阴影。张大诺的心一阵难受,说出这话,女孩是不是感觉自己快要离去了在说最后的心愿?
  张大诺强忍住泪,保证说:“一定劝,你放心好了,以后你爸你妈再也不会吵架了!”可张大诺心里想的是:失去孩子,这个家还有以后吗?他不敢再想下去。见他答应了,女孩安心了,闭上眼睛,安然进入梦乡。
  从女孩家出来,张大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听人说过一句话,黄泉路上无老少。懂事的女孩,让人的心疼得慌呀!他心里有个愿望,如果可能,请老天赐给女孩一个奇迹,一夜间所有的病痛全消失了,让女孩快乐地活着;或者,让女孩快点走,少遭罪,别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太多的痛苦,走时,最好别让他知道……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大诺多次看望小女孩。五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张大诺又来到女孩住的小区,几天不见,女孩怎么样了?不知不觉中,女孩已成了他的牵挂。
  大门口有几个臂戴黑纱的人,面色凝重,眼睛红红的,正在商量着什么。疑惑之时,女孩的爸爸走出来,看见张大诺,上前紧搂住他的肩膀,哽咽着说:“孩子上午10点多……走了!”
  张大诺心一沉,走了?拉住年轻父亲的手,张大诺一时语塞,好久,才忍住眼泪,把女孩的话,重复给年轻的父亲听:“孩子的心愿是,爸爸妈妈以后不要再吵架了!”
  闻听,孩子的父亲哭出声:“不吵了,再也不吵了!”张大诺怕自己流泪,快速逃离了女孩住的小区……
  在路上走了好久,张大诺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是,一个临终关怀志愿者,必须有一副“铁石心肠”。 晚上,坐在书房里,他写下了一行字给自己:“别担心,到那个时候,会有人帮助你的,他是一个临终关怀志愿者……”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陈陟
其他文献
我喜欢过安稳日子,没有太多世人推崇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加上多年生活、工作环境从校园到校园,我甚至成了一个有些拘谨的人,为人处世有自己固定的方式和原则,不愿意有什么改变。  不曾想,那年年末,我被调到校报编辑部,负责校报编辑工作。朋友们都为我高兴,觉得这个工作比站讲台更适合我,我自己明白,虽然是中文专业毕业,教了多年语文课,但要说做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到中年,经历如此改变,需要一些勇气和自信。 
期刊
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进行过一个人的旅行了,当一个人坐上到成都的飞机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单漂”两个字。  背上行囊,开始一段单身旅行。光是显示一个人旅行的精采的流行歌曲、文章,就看过不少。一个背囊,一个单反相机,一辆单骑走天下;夕阳斜,野草花,古井波,孤烟直,黑红的笑脸,破旧的古庙,磨旧的牛仔装,对了,最好能关上手机,远离寒暄、敬酒、伪装、会议……可以睡到自然醒,也可以天不亮就兴致勃勃地看红日喷
期刊
沈宏非的事业基础都构筑在嘴上,写美食专栏成美食家;参加饭局,谈笑风生成社交家……后由美味而风月,写专栏剖析情感,他笑称自己是“馋嘴大师”。  馋嘴大师养成之路  和别人开玩笑的时候,沈宏非自称“馋嘴大师”,其余时候,他喜欢以“吃货”自居:“美食家是别人说的,面子是别人给的,但如果我也以那个名头自居的话,脸就是自己丢的了。”沈宏非这么描述自己: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其低下的执行能力之间挣扎的人。  
期刊
这是一个注定要和中国核电一起写入历史的名字,他是我国第一座军用生产核反应堆的总设计师,打破了美苏在核反应堆上的技术垄断;他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成的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结束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他还是中国援建巴基斯坦核电站的总设计师,该电站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出口项目,为中国提升了全球范围的科技竞争力。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中国核电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  历史记住了那个时刻  当年,从莫斯科动力
期刊
溱湖旅游景区位于全国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系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湿地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素有“水乡明珠”之称,并形成了以溱湖为核心,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潼古镇、泰州华侨城、农业生态园四大景区为主体,融湿地观光、古镇旅游、温泉度假、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休闲娱乐、拓展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乐,溱潼之趣  古镇溱潼位于泰州、盐城、南通三市交界处,自古有“
期刊
2015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称,60%的中国富豪有过海外医疗旅游经历。男性富豪主要看重海外医疗旅游的体检功能,女性富豪则关注其美容功效,每次旅游仅医疗消费至少达二三十万元/人,高的则上百万元/人。  实际上,不仅是富豪阶层,近几年来,海外医疗旅游风在我国已经渗透到中产家庭、职场精英、公司白领甚至退休老人等群体,海外医疗旅游中介机构可谓遍地开花,原本离普通老百姓生活很远的海
期刊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第一道关卡也许不是模式,不是融资,而是如何搞掂第一批用户。  2012年9月,滴滴打车上线,有五百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但是上线的人数只有16个。为了保住这16个人,没有订单,滴滴就找人去打车。创始人程维专门招了一个人,每天给他四百块钱,让他绕着北京三环打车,当时还特意嘱咐:“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  滴滴的地推团队除了到各个公司去推广,还设立了线下服务点,分布在北京
期刊
去年夏天,偶得一幅苏绣荷花画,便对荷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闲还专程赏荷、拍荷。记得是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远远望去,肥大的荷叶,绿汪汪一片,托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如绿纱托着红缎,漂浮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更为意外的是拍得一张荷花与蜗牛的得意佳作,并赋诗一首:“波间露叶暗浮动,一枝小荷吐红旭;未知叶底是谁酣?闲牛戏娇窥蟾语。”今已请大师画裱,挂于客厅每日欣赏。  秋天我专门买了一株荷花,种在了宅前的荷花
期刊
垃圾桶藏了大麻烦  2013年9月9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某装修公司老板李国庆收到了某客户预付的38500元的现金装修款,李国庆决定将钱暂时放在家里。  为了防止被小偷发现,李国庆和妻子将钱藏在了卫生间马桶边的垃圾桶里。李国庆用黑色垃圾袋将现金包好,还在上面盖了一些用过的便纸。  9月10日一大早,夫妻俩外去晨练,住在李家的侄女起床后开始打扫卫生,忙完后,就将打扫出来的垃圾连同马桶旁垃圾桶里的垃圾袋
期刊
好多人喜欢讲生活质量,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有生活质量了。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 “为了追求生活质量,为了讲究生活质量” 。那么,生活和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质量,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质量,而穷人就没有生活质量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