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体会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综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2-02
  
  笔者自2003年~2006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0~30岁2例,31~40岁15例,41岁~50岁50例,51~60岁10例,60岁以上23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38岁;有腰部外伤史者80例,无任何诱因者20例;单侧椎间盘突出70例,双侧椎间盘突出7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23例;单纯腰痛60例,腰腿痛皆有者40例,腰脊柱侧弯2例,跛行17例,前屈受限61例,后屈受限97例,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70例,感觉障碍者3例,肌力减退者12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7例。100例均行常规腰骶椎摄片及腰椎间盘CT扫描,97例可见有突膨出物压迫硬脊膜囊及神经根。3例CT检查未见椎间膨出者。行MRI检查,见有突膨出物压迫硬脊囊及神经根,其中L3~L4椎间盘突出者10例,L4~L5椎间盘突出者78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12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及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血瘀证60例,寒湿证20例,湿热证4例,肝肾亏虚证16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用:独活20g,山药、杜仲、茯苓各15g,山萸肉、牛膝、当归、白术各10g,桑寄生12g,黄芪60g,全蝎10g;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药用:独活20g,茯苓、杜仲各15g,白术、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牛膝、威灵仙、白芍各10g,川芎6g,红花10g,全蝎10g;寒湿证:治法:补肾活血,散寒除湿。药用:蓁艽、当归各15g,独活、羌活、桑寄生、赤芍、杜仲、牛膝、熟地、茯苓、白术、桂枝、白芍各10g,全蝎10g;湿热证:治法:补肾活血,清热除湿。药用:茯苓25,黄柏、生地、黄芩、牛膝、山药、苍术、茵陈、三棱、枸杞各10g,桑寄生、木瓜、当归各12g,杜仲15g,全蝎10g,乌梢蛇15g。每天1剂,分3次服,3周为1个疗程。
  2.2 针灸 针刺环跳、委中、殷门、肾俞、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穴,交替刺左、右侧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针刺3周。
  2.3 骨盆牵引行骨盆牵引,牵引重量20~25kg,每次30~60min,每天1次,连续牵引3周。
  2.4 推拿 采用以下步骤施行推拿治疗:①拍击法:患者俯卧,术者用掌根部拍击腰及双下肢,使肌肉放松,来回拍击6~8次。②牵抖法:患者俯卧,一助手把持患者双腋部,术者持紧患者双踝部,向上牵引并抖颤腰部二十余次,抖颤时躯体呈波浪式运动。③腰椎过伸法:患者卧位,术者用双手有节奏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再用双手大拇指重叠用力按压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同时两助手握着患者的小腿和双踝部用力向上抬举,使腰过伸,腰部离床约10cm,分别抬举3~4次。④屈膝屈髋旋腰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一助手按患者双肩,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部,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髋关节3~4周,后将下肢向下拨伸,待患者大腿与床面接近水平时,术者快速用力向下压,听到“喀哒”声响即可。⑤脊柱侧板法:有脊柱侧弯者施行此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抵住腰脊柱凸出的一侧。助手抱住双下肢向脊柱侧弯的反方向水平侧扳,反复2~3次,直至脊柱正直为止,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3周,手法宜轻柔。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优:自觉腰腿痛症状消失,活动正常,恢复全日工作。良:自觉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正常,能坚持工作。差:全部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00例中,优65例(其中41例为初发病),良28例,差7例,总有效率为93%。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是在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纤维环变脆的基础上,可因一次急性腰扭伤或长期反复损伤,导致椎间盘后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造成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到挤压,而出现神经根受压迫症状。突出物对周围软组织压迫刺激,造成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充血、水肿,更加重对神经根的压迫。中医辨证属本虚标实,治宜扶正祛邪,益气活血通络,补肾填精,标本同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骨盆牵引治疗作用机制是使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并使椎间孔扩大,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使椎间盘间隙产生负压,并使后纵韧带紧张,纤维环的张力发生变化、对突出部分髓核组织产生周边压力,使髓核有还纳趋势,有利于突出物部分还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由于椎间隙及椎间孔的扩大,消除神经根通道在椎间孔管部分的狭窄,解除了神经根内及其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使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作用。手法治疗可解除淤滞、调理筋骨、解除腰椎间关节紊乱。手法治疗可使突出的髓核变位、变形,即改变了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而不再压迫或减轻压迫神经根和硬脊膜。卧位休息与腰肌功能锻炼:早期主要强调卧床休息,减少应力对病变椎间盘的刺激、降低椎间盘的压力。待症状缓解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椎管外组织的稳定性,防止突出复发。笔者还强调症状消失后,继续卧床休息20~30天,以利椎间盘破裂口的恢复,降低复发率。
其他文献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鼻粘膜的过敏反应,中医学称为“鼻鼽”。分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发病于各种年龄,多见于青年,呈阵发性发作,病期短则几分钟,长则常年存在,花粉、烟尘、冷热风刺激是主要诱发因素。笔者自2002年至今的5年间,对该病患者采用加味玉屏风散中药治疗与服用西药进行治疗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通淋汤治疗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纯运用抗生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治疗组42例运用中药益气养阴通淋汤治疗,均治疗4周,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87.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关键词:小儿汗证;六味地黄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9-02    小儿汗证系小儿杂病之一,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或无故而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Ⅲ”。近年来,笔者对就诊汗证的50例患儿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汗证患儿均系
期刊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肌纤维疼痛综合征;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6-02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笔者自2004年8月~2007年3月运用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本病3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期刊
关键词:消风冲剂;慢性荨麻疹;风热犯表型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0-01    笔者运用消风冲剂治疗慢性荨麻疹4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皆来自于本院2006年9月~2007年4月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对
期刊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补气益肾化瘀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3-02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指发生在男性,与年龄增大和前列腺增大相关的,由于膀胱流出道梗阻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的“癃闭”、“精癃”范畴。笔者运用自拟补气益肾化瘀汤治疗该病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3-02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急,致残率及致死率高。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血肿周围继发性损害一脑缺血、脑水肿。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自2004年6月以来运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
期刊
关键词:口腔溃疡;三才封髓丹;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3-01    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若治疗不当致使病情迁延日久,溃疡面积逐渐扩大及反复发作。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三才封髓丹治疗口腔溃疡32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男15例,女17例;年龄2
期刊
关键词:银屑病;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5-0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易于复发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特征性皮损是红斑、丘疹,表面有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及四肢伸侧。祖国医学称为“白疕”、“疕风”、“干癣”。《医宗金鉴》:“白疕,色白而痒,搔
期刊
关键词:内耳性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08-01    1 临床资料    本组2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男31例,女93例;年龄19~68岁,平37.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8年。对照组124例,男25例,女99例;年龄17~73岁,平均40.1岁;病程最短2h,最长21年。临床表现为: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