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电视媒体的健康传播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首例确诊病例在四川成都确诊。此次流感疫情是继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较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成都电视台作为本土主流媒体,其对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受众舆论、减少盲目恐慌、稳定社会等作用,对于各地方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示范性。所以,我们选取了内地首例病例前后一周,成都电视台五档新闻栏目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透视成都电视媒体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传播中的表现,并从中归纳成功传播的经验,探索地方电视媒体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策略。
  
  一、疫情前后电视媒体的危机传播
  
  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为成都电视台主档新闻节目“成视新闻”、“每日报道”、“成都全接触”、“平安成都”、“今晚800”,监测周期为5月4日至5月15日(即内地首例病例前后一周,双休日不计),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阶段“潜伏期和爆发期”,对成都电视台的健康传播策略进行梳理。
  潜伏期(5.4—5.9):国内外流感情况全方位报道,挖掘本埠人员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联系
  此阶段电视报道主要起预警和安抚民心的作用。甲型H1N1流感与受众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受众所投入的关注度非常高。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信息自主地采取一些行动来满足自身的某些切身需要,同时更聚焦于本埠人员和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关联度及相关报道。
  这一阶段,成都电视台主档新闻节目报道甲型H1N1流感总量是25条,与四川成都相关的是10条,所占百分比是40%,其他的主要是报道上海隔离观察情况、中国公民自墨西哥回国包机情况。根据统计分析,成都电视台在报道国内外流感情况的同时,充分挖掘了本埠人员和这一公共事件的联系。如“深夜快递”节目组派出报道小组奔赴上海采访,通过采访包机返蓉乘客的相关情况、入住宾馆的情况,扩展了媒体报道视野。“每日报道”以南航赴墨接游客包机取消为由头,重点关注成都游客在墨西哥的近况。“成都全接触”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成都做好准备》报道本地应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的积极措施,及时消除民众不安。
  爆发期(5.11—5.15):电视报道揭示真相、消除误解、稳定社会,协助解决危机
  
  ⒈信息及时公开,媒体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成都电视台以满足受众知情权为出发点,通过大篇幅的报道、及时公开了内地首例甲型流感确诊情况及相关新闻,满足受众求快心理。通过表格统计可以看出,在每档新闻节目中,流感报道的占比都接近一半,使受众充分接触和使用媒介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进入良性健康防治状态。而新闻媒介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是上情下达的通道,发挥好这一桥梁作用,有利于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根据统计可知(见表1),官方信息源形成的新闻报道条数在流感报道中的占比达36%,如“成都全接触”制作了以《关注“甲型(H1N1)流感”》为主题的多条新闻,及时报道有关新闻发布会和防控工作通报会的信息。可见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成都电视台充分搭建了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桥梁,其议程设置引起了受众重视,36%的报道出自政府信息,强化了信息的权威性,起到了消除恐慌、遏制谣言产生、稳定社会的效应。
  
  


  ⒉多维度专题报道。从5月11日成都首例流感确诊到5月15日整个公共卫生事件扩展期,成都电视台全程跟进确诊流感病人本人和其密切接触者的身体变化状况,对其流感来源、入院\隔离身体状况、病情发展或有出院可能等做了持续性的报道。此做法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治疗防控的流程和最新的疫情状况,为危机的解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报道中关注的包某病情的持续转好,强化了“甲型H1N1流感”的低致死性特征,有利于稳定民心;而新闻报道所反映的其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观察、身体状况良好、无新增疑似病例,更是消减了市民的恐慌之心。
  (1)从报道涉及的主体来看:既有政府方面的行动,如5月11日报道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和防控工作发布会;又有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如5月13日“每日报道”的《中药预防甲型H1N1 华西医院推出“华西一号”》;还有社会其他机构的配合情况,如5月13日“每日报道”中《双流国际机场启动红外线体温检测仪》,5月14日“成都全接触”的《6台仪器守通道 机场防疫不放松》《预防甲型H1N1流感 火车站做好应急准备》,反映出相关部门展开的有效防控举措。还有确认感染者和疑似病例的身体情况,如5月12日“每日报道”中成都今天无新增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成视新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好转》《甲型H1N1流感患者亲属状况良好 今日从医院转入集中隔离区》等。
  (2)从报道的视野来看:既涉及本地的疫情防控的情况,还兼具全国视野。如5月13日“成都全接触”集纳编排的《山东·济南甲型H1N1流感病例相关信息》《山西 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状况良好》《河南 8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全部隔离观察》等新闻,体现了较好的时效性与全局观,丰富了疫情报道的内容并深化了传播效果。
  (3)从报道的手法来看:采取了多样化的处理技巧。如5月11日“每日报道”播出的新闻内容集纳多种报道体裁,以多视角构筑立体信息,如通过演播室解说的《四川确认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现场报道的《医护人员搜集3U8882同机乘客》、专家评论的《专家称:甲型流感可能发生变异 警惕再次爆发》、关注民生的《患者情绪稳定 市民不必恐慌》、传递防控信息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双流机场“甩出”四连招》等,进一步强化信息权威性、满足市民知情权,有助于稳妥应对突发事件、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4)从报道的视点来说,采取了多方面切入的办法。前期报道中既有疫情发展情况,5月11日到15日的报道中都有涉及。还有疫情防控工作的展示,如上文的相关例子;后期的报道由报道重点防控转为对隔离者的人文关注,如5月14日“成都全接触”播出的《隔离观察第四天 隔离观察状态良好》《走近13名隔离医学观察医护人员》等;报道辐射范围也得以扩大,比如5月15日“每日报道”播出的《警惕假借“甲型H1N1”推销药物》,就以揭露虚假商业信息为切入点,提供权威信息曝光借“甲型H1N1”推销药物的不法商业行为,起到了警示民众的作用,从而推动疫情信息传播进入新的阶段。
  
  ⒊报道内容议程设置的相对一致,构建舆论引导的公共领域空间。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代表,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基于此理论,成都电视台积极利用媒体平台,设置健康“议题”。笔者通过对成都电视台5档新闻节目5月11日和12日期间,29条报道中新闻标题和内容强调“防控”“冷静对待、应对”字眼的统计,占总条数比例的38%。根据统计,针对成都发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情况,成都电视媒体在公共空间的话语内容和舆论指向上都体现了一致性。报道内容基本上体现的是此次疫情在成都市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防控,营造了安全氛围,达到了消除市民忧虑,鼓励市民从容应对,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地方电视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往往采取持续报道本地情况,发布地域公共资讯的策略,贴近本地受众的心理需求,达到媒体的传播观点在公共领域中有效传播,扩大媒体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
  
  ⒋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的合理取舍。在5月12日的报道中,成都电视台各栏目集中报道了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纪念盛况,把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上。相比较5月12日前后,这一天,关于疫情的报道比例是最低的。这是5月12日成都各大电视台新闻栏目呈现出的一大特色。笔者对各档新闻节目的新闻标题做了统计,发现了以下特征:“成都全接触”特地制作了长达五个小时多的特别直播节目,综观此次包含51条新闻的节目,涉及到流感的报道仅四条。“每日报道”共15条新闻,13条是关于地震的报道,而关于流感的报道仅两条。在“成视新闻”中地震报道与流感报道的比例是11:2。“平安成都”则全部是关于“5·12”地震的周年报道。成都电视台为了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考虑,减少了对流感的报道,通过对抗震救灾的全方面回顾,缅怀死者,祝福生者,向受众传达了四川人民在灾难面前的英勇精神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帮助灾后重建成果。巧妙地把公共话语的焦点转向了地震周年纪念,并创造了浓厚的纪念氛围。而反观流感疫情,虽然在5月11日成为了社会焦点,但是在政府和成都电视台的良好互动下,这一突发事件并未酿成像“非典”似的社会恐慌。所以,成都电视台在5月12日的新闻取舍上偏向了地震周年的报道,对疫情的报道采取了“冷处理”和“缓冲处理”。
  
  二、公共卫生事件中电视媒体的传播策略
  
  地方电视媒体不仅覆盖面广、速度快、资源利用率与传播效率高,且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官方机构)的代言者,是授权发布的信息发布平台,更关注区域民生,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健康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强势传播,起到了上通下达、社会预警、心理干预的作用,在重大公共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结合成都电视台此次甲型H1N1流感事件的报道情况,归纳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媒体的传播策略。
  
  ⒈传播诉求贴近受众需求。地方电视台应发挥其区域性优势,聚焦本埠人员和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关联度及相关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理性报道。同时,合理进行议程设置,积极引导舆论。突出强调全面“防控”、“冷静应对”等,有效实行心理干预,有利于削减市民恐慌情绪,促进社会稳定。此策略在公共卫生事件的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和消退期皆适用。
  
  ⒉信息公开有效实现舆论引导。第一,地方电视台不能“捂新闻”,要与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及时沟通,让疫情报道公开透明,以揭示真相、消除误解,稳定民心。第二,统一报道口径,引导受众解读信息。电视媒体之间要在公共空间的话语内容和目标指向达成一致,创造强势传播氛围,使媒体在公共领域得到最大的传播效应,让大多数受众对其传播的内容达成舆论统一,使其传播观点得到有效传播。第三,与当前重大事件报道冲突时,做好新闻报道的取舍判断。从“5·12”这个特例来说,在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跟踪报道时,可能在某个时段遇到比突发事件更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闻。这就要求媒体在采编上具有良好的取舍判断力和处理技巧。
  
  ⒊全面多元报道引领公众舆论。一是专题化、持续性、多维度报道。二是全程跟进、持续报道,披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过程。地方媒体通过全程跟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不仅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消除了流言传播的可能,同时以持续报道说明疫情发展状况,有效实现媒体危机传播。
  (作者王炎龙系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万幸、李朵系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视产业化、集团企业化的进程加快,许多省市电视台转变办台理念,吸引了不少挑剔的受众群,使原本处于我国电视媒体最薄弱的县级电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电视新闻是每个县(市)级电视台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许多百姓认为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不好看,没有可看性。笔者在深入调研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视台的具体情况后,对提高当地电视新闻的内
期刊
从传播学角度讲,非语言符号主要指的是除语言文字之外的,各种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①在人际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符号必不可少的补充。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分析,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7%凭借语调,38%出自声音,55%来自表情。如果说“声音”指的主要是音节语言的话(其实还包括辅助语言),其他两项相加就占量的60%以上。②  基于人际传播的娱乐性脱口秀,
期刊
在新疆地区,伴随着大学生群体对媒体接触与应用愈加广泛,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亦愈加深远,媒介素养也日渐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除了调查新疆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以外,亦希望借助已有研究比较东西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异同及其原因。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12月走访了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6所北疆高校,在自
期刊
本刊讯2009年12月26日,由中国新闻人网、陕西省传播学会、今传媒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暨中国新闻人网开通八周年庆典在西安举行。来自各主办单位,以及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陕西省作协、陕西日报社、华商报社、陕西终南学社近30家媒体的编辑记者等传播界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家和业界同仁约70多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中国新闻人网,关注新闻人和有新闻的人和事,开通于2001年12月25日,是国
期刊
最近,网上不断热传一个爆笑段子《千万别惹姓孙的!》:  日前,上海“钓鱼”执法惹了孙中界,结果浦东新区道歉,数不清的“钩子”失业;  数年前,广州收容打死了孙志刚,结果多人被判刑,“收容”制度被废除;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惹了孙悟空,结果天宫被搅得一团糟;  百年前,清王朝惹了孙中山,结果清朝被推翻;  数十年前,前苏联在珍宝岛惹了孙玉国,结果……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庞涓惹了孙膑,结果…
期刊
20多年前,我曾经提出过一个“红烧鱼理论”:如果我是一道红烧鱼的菜肴,那就必须是那条红烧鱼,而不去做鱼上的那几根香菜和胡萝卜丝——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在一个单位、地方、行业,做事、生活、吃饭,那么就要以自己的努力、实际的劳动和成效,来表明自己的存在。就是说要“有影响”。  我这里说的“有影响”,既指作品也指作者,大致通过这么几个渠道、途径、方式反映出来:一、作品的发表和被
期刊
朱勇观点:  ●发行本身不产生利润,它的效益体现在广告环节。  ●发行是根,埋在土里;广告是果,挂在树上。所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喜人的果实。  ●执行就是做事,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把现实的事做好。  ●领导的坏习惯是下属养成的,下属的坏习惯是领导纵容的。  ●被对手打败还有机会,被自己打败就没有机会了。  ●金融危机下做发行,坚守就意味着发展。    5月的重庆,风和日丽,气候宜人。记者来到重
期刊
在每年开春之初举行的南宁市“两会”上,市政府都会公布当年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由于这些项目密切关系到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哪些项目会被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南宁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2008年11月初,南宁市以通告的形式,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市民可通过向市政府办公厅写书面材料、拨打“12345”市长热线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市民广泛公开征集
期刊
2009年4月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继2003年“非典”之后全球又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2003年对“非典”事件的报道相比,我国媒体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地,公众在此次疫情面前也表现得相较于“非典”疫情时更加理性和镇定,社会秩序也更加稳定,这不仅得益于相关部门较早地启动应急预案及进行信息公开,也归功于媒体成功的舆论引导和自觉的责任担当。  2009年4月,墨西哥、美国等
期刊
传媒是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而解读一座城市,在定位了历史的坐标、时代的角度以外,还需要一种切入的方式,否则这种解读不但漫无边际,还会使被解读者迷失在主观的世界里而失去它本真的面目。连续两届的“魅力城市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和途径。第一届评选以策应央视魅力城市评选为动机,第二届则结合市委所倡导的“让人们的心灵与城市一起变美” 主题活动,充分展示“温情徐州”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