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语言必须既符合科学性,又要具有艺术性。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以对教授内容的深入挖掘为基础,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为框架,以充满艺术性、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表现形式。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和授课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语文教师要把丰富的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充满艺术性的语言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艺术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
  
  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和授课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语文教师要把丰富的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充满艺术性的语言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艺术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同时,语文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教师那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又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身教”,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我认为趣味性、精确性和抒情性是更便于课堂使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
  
  一、趣味语言——巧妙生辉
  
  语言有趣味,才能使学生陶醉、忘我,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促成积极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将会使学生全神贯注,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把趣味比作教学语言的“味精”,这种“味精”的作用是让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指导学生习作夹叙夹议。其时已是上午第四节课,学生很疲劳。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然后,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
  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趣味性往往是靠幽默的语言来创造的,它决非庸俗的滑稽和浅薄的哗众取宠,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在用词的精当和巧妙上下功夫,创造一种幽默的氛围。
  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我要求自己用词造句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单纯地、孤立地用一字、造一句,而是力求前呼后应、血脉流通……这样,前面所说的,是为后面打埋伏,到时候就必有效果,使人发笑。”
  同时应该将谐趣和理趣结合起来,寓理趣于谐趣之中,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像品怪味豆——鲜中带辣,营养丰富;像嚼青橄榄——甜中含酸,回味无穷。
  
  二、精确语言——形神毕现
  
  语言要有修饰性,就是说要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教师如能口才生花,学生必能如浴春风,受到美的语言的感染,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
  极富美感的语言,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名著《背影》中的重点层次“望父买橘”时就设计了两个细节:一是他范读课文时,有意换掉了“蹒跚”、“攀”、“探”、“缩”等几个关键词。学生通过对比深悟用词之妙,品得津津有味,评得头头是道,充分感受到了“父亲”买橘的艰难、爱子的心切。二是陈老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表演再现“他(父亲)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情景,学生看了表演一下子体会到了“向左微倾”的准确生动。
  原来,“父亲”同常人一样攀爬时总是习惯性地先出右手,且力气用在右手上,身子当然就“向左微倾”了。一个重点语段,运用两个细节,现出两个亮点,达到了一个目的:学生通过咬字嚼文充分体会到了“怜子如何不丈夫”的真情所在。
  如此,不但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会牵动起学生仿学的兴趣。学生不但能学得课文中的知识,也会深为教师优美的语言所感染,进而能学得许多词语,学得优秀的表达方式,从而拓延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三、抒情语言——陶情冶志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不仅是用理性的光芒去照耀学生、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用情感的浪花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的大门。可以说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用理智所抱的信念,比由于畏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有力得多。”
  教学语言的情感表现为语言的抒情性。那来自于对课文深刻理解的极富抒情的语言,必然凝聚着深深的情感,而教学中这种充满了情感的“高级信息”必定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如我在讲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时,边导读边画出了一幅诗意图,学生眼观“婆娑的柳枝、青青的客舍、惜别的身影”之美景,口诵“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之佳句,自主悟出了真挚的友情、淡淡的离愁……真是此画无声胜有声啊!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抒情性语言使学生入情,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作品的情感所牵动,即所谓的“要使别人被感动,自己首先要被感动”。自己被感染了,成了“局内人”,把作者的情感化作自己不吐不快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一定会充满真实感情。
  语文教学是艺术,是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创造出的艺术,只有将语文教学艺术化,才能展现出语文课的个性来。
  艺术化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教师的修养,来自于丰富的知识。
  愿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真心地热爱生活、热爱学生,把深厚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与生动的语言连缀在一起,让科学性和艺术性在三尺讲台上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发挥各种潜力,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重要性,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通过活化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本文就如何使数学作业“活”起来进行了一个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
期刊
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教的文体,由于它在各方面都非常灵活自由,因而难以被学生掌握到位。很多习作都偏离了散文的方向,不是写成纯粹的记叙文就是前一半只记叙、后一半只抒情的“四不像”,再就是一种几乎完全架空的滥情呓语。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握好散文应有的分寸,这便是散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散文(特别是抒情类散文)的指导重点应放在“虚实结合”上。  这里所谓的“虚实结合”指的是在写实(叙述、描写现实生活的现象、场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客体,不是被动的学习者。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一个单元的新课结束后,接下来的就是单元复习课,关于如何组织好复习,又如何创新地让学生当“主角”上好复习课,我在自己的课改中经历了一些教学实践。    一、“三大步骤”上好单元复习课    为了使单元复习课上得高效而精彩,我思考出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在进行语文基础训练时,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一来能既“开源”又可“导流”。无论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还是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必须注重生活的“源头活水”,抓住作文的根本。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常常出现一种怪现象: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生活”当中,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作文时守着“生活”却没有生活可写,这便是不知道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罢了。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去留心“生活”、揣摩“生活”呢?我在教学中着
期刊
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视为畏途的题型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古诗的鉴赏要求进而掌握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作些简析。    一、高考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鉴赏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音乐与相关文化有着密
期刊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观点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
期刊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美称,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由于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尤其是会写。可在当今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下,相对而言广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多数语文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进行教学,学生最害怕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即便硬着头皮写,也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或思想浅薄,或思路闭塞,或一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多读精思。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可根据不同的文章,针对不同的任务,选取不同形式的读。要让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感知内容、加深理解、获得体验、受到熏陶。  关键词:以读为本积累促悟引思激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正如叶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