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重在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技能。从情境导入、自学感知、目标提问、精讲精练等方面,分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4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也获得了一定成效。反观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究式成为主流,但还不够系统。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来看,通过情境激趣引入主题,组织学生自学后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师生互动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更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本文就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作简要分析。
一、巧妙借助情境,激趣导入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不能只从教师角度来思考探究活动的设计,而要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在导入环节中,更要注重以情境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参与探究活动,否则,学生兴趣丧失,哪怕探究活动再缜密,探究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创设情境,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展开,需要让学生从生活素材中去了解、感知地理知识,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中,以学生居住地近三年的人口数据启发学生思考,按照这样的速度,今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阶段、特点及分布情况是如何的,这样也就自然过渡到了对人口增长的问题探究中。在地理教学中以情境导入,情境要丰富且要注重引导学生转入探究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情境花哨而忽视了过渡。
二、预留时间自学,初步感知
实施探究式,以情境导入新的主题后,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地理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境导入主题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目标,然后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自学为例,在自学环节,对于基础知识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尝试理解,可不做硬性要求。但对于教材内容、结构安排、涉及案例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可用问题、导学案等对学生进行提问,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结合目标提问,组织探究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初步了解了内容,形成了初步感知,那么,接下来就要结合目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但在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要紧扣目标展开,要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不能脱离目标盲目提问。否则,课堂中问题太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只能疲于去应付问题。当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和学生及时形成互动,通过互动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的构建。
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为例,该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教学中结合自学情况先引导学生合作辨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基本概念(围绕定义、区别和联系展开交流活动),结合教材以案例(如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判断形式巩固两个概念,利用人口迁移图,组织学生就不同时期(15—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口迁移路线、特点展开讨论活动,接着交流“这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何不同”,“影响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结合阅读材料对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展开分析。如此,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其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四、教师主导课堂,精讲点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很多教师容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错,就如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交流,而没有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监控,学生交流后也没有进行指导,结果学生交流后无法得到结论。其实不然,当组织学生探究后,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点拨,针对重点和难点,依然要以精讲的方式让学生把握重点。
在实践中,一是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学生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二是要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教学重点,及时点拨。如《城市空间结构》中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原因,在组织学生讨论后,要先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再总结,并结合案例进行精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探究式教学是系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随意而为之,实践中要充分结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来安排课堂流程,形成师生间的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4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也获得了一定成效。反观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究式成为主流,但还不够系统。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来看,通过情境激趣引入主题,组织学生自学后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师生互动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更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本文就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作简要分析。
一、巧妙借助情境,激趣导入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不能只从教师角度来思考探究活动的设计,而要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在导入环节中,更要注重以情境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参与探究活动,否则,学生兴趣丧失,哪怕探究活动再缜密,探究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创设情境,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展开,需要让学生从生活素材中去了解、感知地理知识,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中,以学生居住地近三年的人口数据启发学生思考,按照这样的速度,今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阶段、特点及分布情况是如何的,这样也就自然过渡到了对人口增长的问题探究中。在地理教学中以情境导入,情境要丰富且要注重引导学生转入探究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情境花哨而忽视了过渡。
二、预留时间自学,初步感知
实施探究式,以情境导入新的主题后,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地理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境导入主题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目标,然后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自学为例,在自学环节,对于基础知识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尝试理解,可不做硬性要求。但对于教材内容、结构安排、涉及案例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可用问题、导学案等对学生进行提问,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结合目标提问,组织探究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初步了解了内容,形成了初步感知,那么,接下来就要结合目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但在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要紧扣目标展开,要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不能脱离目标盲目提问。否则,课堂中问题太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只能疲于去应付问题。当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和学生及时形成互动,通过互动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的构建。
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为例,该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教学中结合自学情况先引导学生合作辨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基本概念(围绕定义、区别和联系展开交流活动),结合教材以案例(如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判断形式巩固两个概念,利用人口迁移图,组织学生就不同时期(15—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口迁移路线、特点展开讨论活动,接着交流“这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何不同”,“影响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结合阅读材料对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展开分析。如此,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其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四、教师主导课堂,精讲点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很多教师容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错,就如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交流,而没有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监控,学生交流后也没有进行指导,结果学生交流后无法得到结论。其实不然,当组织学生探究后,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点拨,针对重点和难点,依然要以精讲的方式让学生把握重点。
在实践中,一是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学生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二是要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教学重点,及时点拨。如《城市空间结构》中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原因,在组织学生讨论后,要先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再总结,并结合案例进行精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探究式教学是系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随意而为之,实践中要充分结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来安排课堂流程,形成师生间的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