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拖延”说再见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拖延;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57-04
  【作者简介】董林,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008)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年级学生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内部自控力又尚未发展起来,他们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缺乏时间观念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不少写作业滞后、做事拖拉的学生对待拖延已经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反应,就像应对所有的习惯一样自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拖延”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也给生活带来了困扰。
  本課从游戏“我是小闹钟”引入,通过认识拖延、寻找拖延、体会拖延、赶走拖延四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认识自身存在的拖延行为,学会接纳自身,分析原因,掌握克服拖延的方法,从而学会有效地规划时间、管理时间。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我是小闹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我是小闹钟”的游戏。将你们的右手伸出来当作时针,左手伸出来当分针。老师说几点的时候,你们就用手势来表示时间,老师说“丁零零……”时,大家全身抖动起来。明白了吗?
  教师“:早上6点该起床啦!”“中午12点了,该吃午饭啦!”“下午3点该上课了!”“晚上9点,该睡觉休息了!”……
  师生游戏。
  教师:一天当中,无论你快乐还是悲伤,失败还是成功,时间都会在不经意间溜走。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游戏,创设“时间不能倒流”的情境,为引入“拖延”的话题作铺垫。同时,拉近师生的距离,缓解学生的紧张感,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情景再现,认识“拖延”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可是有这么一个小伙伴,她不会把握时间,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想听听她的故事吗?
  播放动画片《哈瑞的日常》,学生观看。
  教师:你有什么话想对哈瑞说吗?
  学生1:如果你能抓紧时间,就不会开学前还没有完成作业。
  学生2:做事情要学会抓紧时间,不能拖拖拉拉。
  教师:是啊,哈瑞因为做事没有计划,处处喜欢拖延,直到开学了都没能完成作业,给自己带来了烦恼。你有过和哈瑞类似的经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哈瑞的故事引出本课的话题“拖延”,通过动画进行心理暗示,让学生在观看影片中感悟到,拖延就在我们身边,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困扰。
  三、自我审视,寻找“拖延”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用一个舒服的姿势,认真地想一想,你有过哪些类似的情况?当时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和困扰?(播放音乐《沉思》)
  学生1:写作业喜欢拖延,常常写到很晚,影响了睡眠。
  学生2:弹钢琴因为拖延没有能完成任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教师:同学们都列举了学习上喜欢拖拉给自己带来的困扰。那么,生活中大人们请你做事的时候,你有过拖延吗?
  学生:有一次爸爸上班忘记拿钥匙了,让我送到楼下,我拖拖拉拉耽误了爸爸的时间,害得爸爸上班迟到了!
  教师: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吗?
  教师扮演爸爸:小明,爸爸忘记带钥匙了,快点拿给爸爸!
  学生:等一下,等我看完这一页!
  教师扮演爸爸:看看你,让你拿个钥匙也拖拖拉拉的,害得我迟到了!
  教师:看来,“拖延”这个坏朋友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设计意图:此处安排迁移环节,让学生自我对照,寻找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拖延,并尝试还原生活经历,体会拖延带来的各种麻烦和困扰。设置情境便于学生体验真实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小组讨论,体会“拖延”
  教师:“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拖延只会让我们永远活在对明天的幻想中。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同学们进入了各行各业,想看看二十年后的你们吗?(出示教师、医生、农民、消防员等卡通职业形象)想想此时的你们如果有拖延症,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1:假如我是医生,有了拖延症,病人会失去生命。
  学生2:假如我是消防员,有了拖延症,就会让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命。
  教师:看来,无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做事都不能拖拉。要掌握好时间就应该从掌握每一秒、每一分开始。那么,一分钟可以在自己身上发生哪些精彩的事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金60秒”。
  学生分组,各自按兴趣选择体验项目,包括60秒跳绳、口算、鼓掌……(大屏计时)
  教师:能告诉大家你一分钟跳了多少下绳吗?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吗?
  学生:要掌握跳绳的技巧,还要抓住每一秒钟,断了就立即再开始。
  教师:真不简单,给他掌声!原来一分钟可以呈现这么多的精彩。看来你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千万不要让拖延偷走你的时间哦。
  设计意图:选择有代表性的职业,让学生想象工作后一直带着“拖延”这个坏朋友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让学生深刻感悟做事拖延的危害,从而体会把握时间的重要性。通过体验“黄金60秒”,激发学生自我展现的欲望,让他们明白:抓住时间不拖延,我能做到。
  五、寻找对策,赶走“拖延”
  教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赶走“拖延”,乘上“高效”这列火车呢?曾有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针对做事拖延的毛病,提出了18种有效缓解的方法,请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说说做什么事情可以用到此方法来帮助你赶走拖延。
  PPT出示:(1)承认拖延;(2)接受挑战;(3)列出所有拖延的借口、拖延的后果;(4)纠正自己,避免说“等到……”之类的话;(5)把设定每项工作的最后期限视为一种生活方式;(6)逐步完成,分步完成;(7)把一些不必要的任务忽略或者分配给别人去做;(8)保持桌面整洁有序;(9)不要过分追求十全十美,不要做过多不必要的准备工作;(10)做决定果断坚决;(11)按照优先顺序分配工作;(12)注意自己的精力周期,将最不喜欢做的工作放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13)将你的计划和想法告诉其他人,让旁人督促你完成;(14)果断迈出第一步;(15)一次只处理一个问题;(16)不要三心二意;(17)每完成一件工作就奖励自己一下;(18)不能轻易做完的事情不要随意开始,一旦开始,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完。   学生:我最喜欢“不要三心二意”,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能写一会儿玩一会,要做到一心一意。
  教师:要赶走“拖延”,还要学会管理时间,科学制定“今日计划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按照书本提示,将任务具体到每个小时,为自己制定“今日计划表”吧!
  学生分别制定“计划表”,教师择一展示。
  教师:你觉得他的计划怎么样?
  学生1:这个计划完整、周密,将任务细致地分到了每一个时间段。
  教师:能给他一点建议吗?
  学生2:可以再美化一下,去掉每天必做的。
  学生3:还可以加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师:下面请和同桌交换“今日计划表”,互相监督每一天的计划完成情况。
  教师小结:今日事,今日毕!希望同学们学会及时行动,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寻找拖延、体会拖延两个环节的铺垫下,学生已经深刻意识到拖延的危害性。引入管理学大师的18种有效缓解做事拖延的方法,进而让学生设计“今日计划表”,帮助学生找到战胜拖延的方法。
  六、分享收获,感悟升华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交流,相信你有很多的收获,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拖拉,要珍惜时间。
  教师:希望我们都能做时间的主人,从现在起,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养成做事不拖延的好习惯。最后,请同学们快速收拾好学习用品,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下课。(播放《明日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分享真实想法,创造和谐相容的心理氛围。最后要求学生下课时快速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也是学习本课后最简单有效的积极体验。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拖延是一个已经知晓但朦胧的话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着重从感受、体验、感悟三个方面设计团体辅导活动,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或游戏,引发学生对“拖延”这一坏习惯的全方位思考,促使学生有完善自我的认知需要。
  从实际课堂效果来看,抓住了课堂中的“点”,即每个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得到尊重,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抓住了课堂中的“线”,即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家在交流中分享内在体验,产生心灵碰撞;抓住了课堂中的“面”,即把握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归纳课堂成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课堂氛围宽松、自然、真实,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同课堂内容并内化于心。

【点评】


  《和“拖延”说再见》一课以“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服务”为出发点,通过团体辅导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体验拖延,并完成学习迁移,指导学生的生活。回顾本节课,课例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教学目标“明”:教师对辅导主题的理解精准而深刻。一是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富有层次,教学环节的设置能紧扣教学目标,做到“从一而终”。二是活动层次分明,各环节逐层递进,由表及里,可操作性强,符合三年級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教学设计“新”:教学设计内容贴切饱满有新意,具有一定的“心理味”。考虑到学生主体的需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巧妙设计小而精的活动,再通过游戏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内化,最终实现自我接纳。
  教学形式“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活动载体。课上运用与主题相关的暖身游戏、播放动画、音乐放松、场景还原、职业想象、一分钟体验等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较好地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学氛围“浓”:课堂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民主平等。教师努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师生互动和谐、默契,学生肯说、会说、能说,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点评嘉宾:于海琴,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院教研员)
其他文献
【关键词】认识生命;探索生命;感悟生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2-0070-04  【作者简介】杜佳,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南京,210029)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进行生命相关知识的讲授和活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件、解决问题,并最终自我实现;同时引
【关键词】高中;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中生受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有时担心自己不受他人欢迎,缺乏自信;有时过于自我、忽略他人,容易产生人际矛盾。他们渴望成为受欢迎的人,但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做。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此阶段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在人际交
【摘要】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意境美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追求意境美往往是中国艺术家艺术创作关注的热点。在这些艺术门类中,意境美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基于意境美视角这一前提:只有充满意境美的作品,才会散发着无尽的艺术魅力令人心驰神往,才能使得山水与自我融为一体。北宋全景式山水就充分体现了画家对客观自然的主观情思,无论是历
【摘要】宋代孟子升格运动将《孟子》上升为经部,宋代成为了孟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中,王安石可谓是推动孟学发展的关键人物,并且在《孟子》官学化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孟子对于王安石其人及其诗文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安石将孟子视为学习楷模与改革知音。王安石诗歌中将孔孟并举,王诗还经常化用孟子语,通过用字、用词、用事三方面对《孟子》一书进行接受。在宋代升格运动的境域下王安石对
【关键词】压力反应;认知调节;解压策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4-0044-04  【作者简介】王诚俊,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210005)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压力是由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压力源:考试、成绩排名、自我的要求、家长的期待、与
【关键词】高中生;目标;假期综合征;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70-03  【作者简介】吴宁,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新学期开始,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假期综合征”。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时光”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
【关键词】追星;自我同一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8-0066-03   【作者简介】周燕,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江苏扬州,225001)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的未来”等问题,渴望发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问
【关键词】高中生;标签效应;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0-0072-04  【作者简介】1.邓毅,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第五中学(湖南株洲,412100)教师,二级教师;2.文利辉,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株洲,412100)心理健康教研员,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
抗战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全国军民的抗日浪潮中“救死扶伤,博爱恤兵”,成为战场救护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战局变化,中国红十字会(简称“红会”)成立了抗战时期唯一的、规模最大的“专负军事救护之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简称“救护总队”),培养、组织了大量优秀的医护人员,派遣了100多个医疗队,奔赴各大战区进行战地医护服务,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红会这段永载史册
一  伟大的五四运动之后,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先进青年有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这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得以创建的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的组织条件是1920年前后进步青年社组织的发展变化。以五四时期进步社团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于1918年发起组织的革命团体)为例。1921年1月1日至3日,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文化书社集会,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