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在这其中,心理素养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教师教育心理素养,旨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教师 教育心理素养 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一名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那么他将难以胜任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职位,也不会在教育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行创新教育。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概念
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点。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五大部分,正是这五大要素,决定和支配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那么这五大要素分别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5.教育表现力——灵活机智的基础。
(二)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可见,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传递给学生无限的正能量,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影响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因素
(一)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不仅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教育负责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责任。学生离开了父母,走进校园,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就相当于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要像学生的父母那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更像是一名“大家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当着学生的好朋友这一角色,教师有必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还需要经常性的和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交流。这样的多重身份转换,极有可能造成教师的心理冲突,从而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超负荷的工作生活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竞争。在教书之余,他们还要不断的学习,以强大自己。他们就像拧紧了发条的机器,不断超负荷地运转,得不到应有的休息。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
(三)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
当前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正是因为对学生过分的关注,使得现代社会各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多人只看到了学生的需求,却没有听到教师的心声,再加上当前心理服务机构的不健全,造成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治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心理素养
(一)学习当代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心理训练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首先就要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应该积极地通过理智、代偿、升华、合理化等心理训练,来不断地舒缓压力,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放松自己。
(二)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对学校教学工作而言,教师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动机、意志以及价值取向等心理状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自信心、人际关系、课堂的氛围等。教师要想有效地、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就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业绩。因此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引导他们不因为别人或社会的评价而有所动摇。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教育心理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和学校环境对教师教育心理素养的培养只是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教师自己要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要使发展成为自己内在的追求,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课堂语言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汲取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学会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晋德.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机制[J]. 广西教育,2008(10).
[2]徐学俊,吕莉. 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关键词】教师 教育心理素养 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一名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那么他将难以胜任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职位,也不会在教育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行创新教育。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概念
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点。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五大部分,正是这五大要素,决定和支配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那么这五大要素分别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5.教育表现力——灵活机智的基础。
(二)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可见,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传递给学生无限的正能量,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影响教师教育心理素质的因素
(一)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不仅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教育负责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责任。学生离开了父母,走进校园,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就相当于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要像学生的父母那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更像是一名“大家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当着学生的好朋友这一角色,教师有必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还需要经常性的和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交流。这样的多重身份转换,极有可能造成教师的心理冲突,从而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超负荷的工作生活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竞争。在教书之余,他们还要不断的学习,以强大自己。他们就像拧紧了发条的机器,不断超负荷地运转,得不到应有的休息。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
(三)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
当前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正是因为对学生过分的关注,使得现代社会各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多人只看到了学生的需求,却没有听到教师的心声,再加上当前心理服务机构的不健全,造成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治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心理素养
(一)学习当代心理学知识,自觉运用心理训练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首先就要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应该积极地通过理智、代偿、升华、合理化等心理训练,来不断地舒缓压力,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放松自己。
(二)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对学校教学工作而言,教师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动机、意志以及价值取向等心理状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自信心、人际关系、课堂的氛围等。教师要想有效地、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教学,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就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业绩。因此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引导他们不因为别人或社会的评价而有所动摇。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教育心理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和学校环境对教师教育心理素养的培养只是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教师自己要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要使发展成为自己内在的追求,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课堂语言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汲取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学会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晋德.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机制[J]. 广西教育,2008(10).
[2]徐学俊,吕莉. 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