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之道的理论构建

来源 :孔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j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儒家典籍为资料,通过经学诠释,梳理儒家对尧舜之道的理论建构,包括尧舜之道的内涵、尧舜德行、尧舜道统、尧舜道德人格典范(孝悌、仁义、节俭)、治国平天下理想(天下为公、选贤任能、仁政、中道)等.后儒把尧舜之道作为修身的最高境界和治道的最高理想,经孔子及历代儒者的不断诠释和发挥,尧舜成为后世帝王效法的典范,尧舜之道成为儒家恒常之道,对儒学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儒家经典数量众多,从最初的“五经”扩展为“十三经”,这些经典的内容、体式和产生背景各不相同,在经与经之间也有着不一样的关联性.众多经典如何统一?经的排序问题,以及哪一部经更为重要、以谁为中心?还有各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升降沉浮所带来的变化等,这些在儒家经典演变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话题.围绕着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儒家经典的诠解与注释也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在历史上,其重心曾屡有迁移,这标志着儒家经典系统内部结构的调整,也是思想观念主动地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一种因应方式.
7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道教协会、新加坡道教总会主办,浙江省道教协会协办,金华市道教协会、义乌市城隍庙承办的2021年中国-东南亚道教城隍信仰文化活动在义乌举行.此次活动目的在于挖掘整合城隍信仰中的文化精髓,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心相通、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中国道教协会拓展道教对外工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期刊
一rn王庄天主教堂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是长江以北最早的哥特式天主教堂.1905年,德籍恩神父在天主教堂西侧山上建成圣母堂一座,并围绕天主教堂陆续开办了圣母医院、修女院、教友经堂、孤儿院、养老院等.礼堂为其主体建筑,长39.1米,宽17.1米,高26米,为圆形拱顶,14根青石柱支撑主体,总面积669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左右.
期刊
现代经学面临两个突出的挑战:第一个是如何处理经学内部长期存在的汉宋之争;第二个是如何回应西方科学方法的挑战.作为晚清民国之际江南地区著名的教育家和经学家,唐文治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创造性的回应.他的治经方法旨在超越汉宋之争而回归孔子,在“孔门家法”的旗帜下,他以孔子及孔门经说“大义”为归,既超越了汉宋,也会通了汉宋.面对西方科学的冲击,唐文治吸收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通过经义分类对经书展开专门研究,发掘经书中的专门知识以与西方科学展开对话.唐文治的治经方法不但旨在会通汉宋,而且试图会通中西.在这两个方面,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珍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清真寺”刻石.这是1970年元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在清理延安清真寺遗址时发现的.rn毛泽东同志为何要题写这样一块匾额,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深意呢?rn经过查阅大量资料,笔者从革命前辈的文献中找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这块刻石的题词过程以及延安清真寺的发展情况.
期刊
礼义是勾画荀子儒学的核心概念,王者之政制则是礼义之治的典范,君子通过修治礼义,不仅要给群居的人类带来和平与安全,而且要通过礼义的隆礼体系,建构起人伦的差序,实现“圣者尽伦,王者尽制”的王道政治理想.礼义作为客观的规范体系,建立在人伦本分的差序辨分基础之上,对人伦差序的辨分,要依赖于圣人“知分统类,以道观尽”的哲学智慧;礼义的核心要义在效法圣王;对既成礼义法度的执行与阐发,要依赖于君子的审慎裁量与推论.在“天下无道”的乱世,相对于道家的伦理虚无主义与政治虚无主义,礼义的政治哲学致思于贤贤之伦与尊尊之序有机联
古今学者皆以“中庸”为《中庸》一书之宗旨,尤其是朱子赋予“中”以“道之体”的崇高地位,极大地强化了这一看法.本文对此传统思路提出质疑,认为《中庸》一书内容层次分明,呈现出以修身为本、以至德为归的基本线索.不仅如此,《中庸》自第12章以来基本不再讲中庸,亦不以中庸为主旨.以中庸为全书宗旨,各部分内容不好贯通.联系先秦文献常不以书名反映宗旨,或可发现《中庸》一书的宗旨并非中庸,而是修身立德.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最后而不是开头部分来理解此书之主旨.前人之所以提出《中庸》并非一书而是两书,是因为无法用中庸贯通
在新时代,宗教学研究应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研究的雄厚积累、多学科人才汇聚的资源优势,立足国家民族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关切、放眼世界发展,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认识、分析、处理新时代宗教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与挑战提供智力支持.
志是现代心灵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传统儒家的重要概念之一.现代人常常将其视为一种精神活动.传统儒家认为,志乃是气质人心的一种活动,其活动载体是清气,活动形式是善行.志之所以为清气并产生善行,原因在于志与天理的关系.人们在相信圣人与苍天的同时,获得了普遍性的天理.人心与天理的相遇便是志的产生,因此志中有理.志的产生对于生存来说具有转折性意义.立志不仅将不可靠的自然人心转化为合理的道心、人的自然生存升格为具有普遍追求的人的生存,而且将相对的认知活动转变为合法的践行.这便是相对存在与绝对存在的结合,便是人类生存的
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开展宗教工作的主要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宗教问题的解决纳入革命斗争,逐步同宗教界建立统一战线,党的宗教政策初步形成并走向成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将基本宗教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积极推进宗教民主改革,坚持与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过拨乱反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逐渐形成,党的宗教政策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