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师的幕后生活,比你想象中还奇妙

来源 :大学·艺考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界,有一句话说得好,“画品即人品”。纵观我国近现代三位美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千秋画卷,无一不彰显着大师们不俗的审美志趣与非凡人格,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而他们三位的私生活也是故事性十足,充满乐趣,鼎鼎大名的美术大师,其实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小秘密”。
  齐白石,不爱珍馐爱白菜
  齐白石的名号在中国美术界可谓如雷贯耳,是我国近现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笔下最出名的就是“虾”了,寥寥几笔,虾的神态与动感便跃然纸上。看似无意实则精细的笔墨,或浓或淡,给予了虾蓬勃且旺盛的生命力。一只只鲜活灵动,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捉了它们,放进大锅里或清蒸或油焖(不好意思,跑题了)......齐白石老先生在创作它们时自然不会如我这样的俗人一般,对它们“心怀不轨”,齐老挚爱的佳肴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既不是海鲜盛宴也不是多汁红肉,而是那一颗颗朴实无华的大白菜!齐老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题句“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可见齐老对大白菜的珍惜怜爱,就连客人带着卤肉前来探望齐老先生,他也要吩咐家里人将包着卤肉的大白菜叶子洗洗切切,“用盐码上,大不了加点秋油,中午就粥吃。”
  其实齐白石老先生如此喜爱大白菜,也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齐白石老先生是个出生贫寒的农家孩子。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由于家里没有经济条件支持他的学业,他只在少时读书一年便辍学在家,帮着父母砍柴、务农、放牛。直到26岁都一直是一个普通木匠,靠着手艺吃饭,27岁开始拜师学诗作画,57岁那年终于为了梦想踏上高龄“北漂”之路。正是这样磕磕绊绊、穷困潦倒的前半生让齐老如此勤俭质朴,甚至有点小“抠门”。
  齐老有一个“黄金袋”,因为当年通货膨胀厉害,为了不让钱贬值,他便将一生的积蓄兑换成60根金条,装在一只长长的口袋中,终年挂在身上,直到去世时才卸下。此外他的腰间也总是挂着一大串差不多一斤重的钥匙,这些钥匙可都是齐老的宝贝,“恪尽职守”地保卫着齐老的“藏品”,别说家中值钱的东西了,就是一坛油、一桶米,他都会锁起来。每餐做饭,由齐老亲自开锁,以香烟筒计量取米,就连夫人偶尔抱怨一筒米不够时,也会换来齐老的一句小声嘀咕“吃这么多啊”。家中雇工因吃不饱而走人则是常事了。
  徐悲鸿,“草庐三请”好伯乐
  提到齐白石,便不得不谈谈齐白石老先生的莫逆之交,也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画界有两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而两人的关系也是亲密无间,如同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般的知音至交。
  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病逝,终年58岁,这时好友齐白石已经89岁高龄。齐白石得知这一噩耗时悲痛不已,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前去徐悲鸿灵前上香、磕头。旁人都说“使不得,你比徐悲鸿大那么多岁,不应该。”齐白石却说“徐悲鸿对我的知遇之恩,我磕多少个头都应该。”自然,齐白石能在中国画坛脱颖而出,确实靠着徐悲鸿的大力推荐。
  1929年9月,34岁的徐悲鸿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当时的北平画坛,保守势力相当顽固,作品以摹仿古人为优。而非科班出身的齐白石创新画法,在作品的主题与表达上屡出新意,极富突破,可惜得不到画界赏识。正是徐悲鸿发现了齐白石高妙无上的艺术造诣,一心聘请齐白石担任学院教授。
  由此而来的徐悲鸿“草庐三请”在艺坛奉为佳话。“一请”,徐悲鸿来到齐白石寓所,齐白石以“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婉言谢绝。“二请”,齐白石仍以年老为由拒绝了徐悲鸿,但徐悲鸿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认定了一件事就铆足劲做到底。
  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齐白石被第三次前来的徐伯乐打动了,但仍有顾虑:“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徐悲鸿却坚定地回答:“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并且承诺齐老先生,陪他一起上课,为他护驾。徐悲鸿还考虑到齐白石年事已高,给与齐老无微不至的照顾。
  正因如此,齐白石逐渐声名鹊起,让画界从“极似”的审美认知升华到了“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張大千,好一位“造假高手”
  论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必须提到艺术巨擘张大千。他与齐白石在绘画界合称“南张北齐”,也是徐悲鸿的多年挚友。他的画功可以说是海内无偶,被西方艺坛盛赞为"东方之笔",也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的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物。
  可是你绝对想不到这样一位艺术巨匠,竟是仿摹名作、绘制赝品的“造假高手”!
  张大千最拿手的临摹是模仿明末清初的大画家石涛的画作,从题材、构图和笔法,号称比石涛更石涛。张大千曾向当时业界公认的鉴赏石涛的权威黄宾虹,求借一幅石涛精品,被黄先生拒绝了。于是张大千不服气,仿摹了石涛一幅手卷,放在老师曾农髯那里。有一天黄宾虹去探望曾农髯,在曾农髯的画案上发现了这幅仿石涛画,竟以为是真迹,爱不释手,求着曾农髯将画卖给他。曾农髯便安排张大千和自己一同与黄宾虹谈价格,张大千也不好意思用假画骗黄宾虹的钱,便提出了用这幅画换上次借的画,黄宾虹爽快答应。就这样张大千拿自己的假画换了黄宾虹的真石涛画。除了黄宾虹这样的鉴赏名家上过他的当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一等一的艺术机构也都高价买了不少他的山寨作品。
  当然了,作为一个登顶艺术殿堂的“造假高手”,张大千模仿的范围可不止明清两代,宋代和元代的山水大师也没被“幸免”。张大千这样的一比一顶级复刻的本事可谓旷古神绝,只可惜了一个又一个为他的“画骗”前赴后继、络绎不绝的收藏家们啊。
  张大千还有段人生经历也是让人瞠目结舌。他在重庆求精中学读书时,17岁那年的暑假在返乡途中竟被土匪掳走。土匪们看张大千有文化,便强迫他留下当土匪窝的师爷。后来土匪窝被围剿,张大千才结束了长达三个月的土匪生活。也是从那时起,张大千身上便篆刻上了一股洒脱不羁的江湖气。
其他文献
谈到时装,大家自然而然会想起时装设计师,但未必能想到有专门研究布料或服装图案的设计师。受身为裁缝师的奶奶的薰陶,自小对设计及裁缝深感兴趣的练佩仪,现在是时装平面设计师,认识近千种布料的特性、重量,对于不同季度流行哪种布料也了如指掌,可以说是一个“布料活字典”。  很多人都不清楚“时装平面设计师”与“时装设计师”的分别。佩仪说,布料是设计的基础,她认为从事设计这一行业就必须对布料有一定了解。合适的布
期刊
我们常常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用一堆数字翻来覆去组合得到另外一堆数字,这样的过程实在是有些无聊,但其实数学也有一些好玩的梗,比如数字黑洞。数字黑洞的意思是指由某些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字串,经过一定规律的演算之后,都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果,这就是数字黑洞的概念。和宇宙的黑洞类似,数字黑洞的存在表明,任何形式的数字经过变化演算之后,都不可避免会走向同一个数字列,因此有人说,数字黑洞的存在体现了数字所具有的魔
期刊
(微博@千年老锦鲤)   说起“CP”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炒CP的营销模式逐渐成熟的今天,真情实感粉CP的观众也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在CP这个词刚刚流传开来的时候,那些火爆一时的热门情侣,都是我们的“初心”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二次元CP吧!   毛利兰&工藤新s出自《名侦探柯南》   说起“新兰”这对CP,最近还真的是喜事临门。   自从上世纪末《名侦探
期刊
轻轻地,你走进一座森林,高大的乔木郁郁葱葱,遮蔽了阳光的底层里开着美丽的花,地面上交错着枯枝和各色落叶,森林里悄无声息,不见虫鸣鸟动。你鼻头忽然一痒,打了个喷嚏,身子前倾,差点摔倒。这一下,森林“活”过来了,地面上的“落叶”有的扑棱着翅膀跑了起来,有的飞了起来,开得正艳的“兰花”滑走了,树上的“枯枝”也纷纷开始逃跑。你被吓了一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还没完,当你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又看见一条“蛇
期刊
《一拳超人》中的琦玉老师曾说:“我秃了,可是我变得更强大了。”强没强大不知道,但“秃”确实成为了许多人的烦恼。爱豆们在采访中频频表达对发量的担忧,尤其是在演唱会热情舞动、挥洒汗水时,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出不断上移的发际线;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也爱上了随身携带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同时还为风吹过头顶时传来的丝丝凉意颤抖;来自英国的乔治小王子萌倒了很多人,可人们已经在担心他长大之后的发量......一切都在说明
期刊
如今小鲜肉当道,动不动便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估计除了这一句,其他也就只会说“哇塞,好帅!”“舔屏!”“撩动了老夫的少女心!”都是读书人,能不能有点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来学学古人是怎么形容美男的。  01  TERMS  风神秀逸,面如冠玉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冠是帽子的意思,冠玉就是帽子上面的玉。过去的人习惯在帽子
期刊
3月是香港的艺术月,每年都会有诸多国际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盛會前来巡演。期间最重磅的活动之一当属香港艺术节,今年的香港艺术节已来到第47个年头,以“一步一舞台”为主题,举办了一场为期32天的艺术盛会,总共带来了166场歌剧、音乐、戏剧及舞蹈演出,其中包括15个新作及16个亚洲首演。艺术没有国界,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当国外戏剧融入中国元素,当中国传说与西方美声融合,当西方经典在东方舞台上演,艺术碰撞而来的
期刊
“五米开外,六亲不认;十米以外,人畜不分。”没了眼镜就失去了全世界。戴框架眼镜吧,吃一碗热食就模糊了镜片;戴隐形眼镜吧,又担心伤了视力;想着做个手术一劳永逸吧,要是老了真有什么后遗症实在伤不起。这怕是当代近视眼患者日常的真实写照了吧。那么问题来了,书中常道古人为求功名,凿壁偷光、挑灯夜读,难道他们就不会近视吗?  古人到底会不会近视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近视也不是什么现代病,自然是从古就有的。
期刊
前段时间大热的《惊奇队长》大家都看了吗?漫威史上首部猫片,萌宠小猫咪化身“噬元兽”,呆萌的外表下实则战斗力MAX。可萌可御,全场最佳。  好吧,毕竟是科幻电影,现实生活中的小猫咪是不可能突然张开血盆大口,从嘴里伸出多头触须把我们吞掉的。嗯......应该是不会吧?(突然地心虚是怎么回事)  尽管如此,喵星人们还是有着非比寻常的独特技能:它们真的可以变成液体。什么?这只是网上的搞笑梗,不足为信?如果
期刊
提起印度,我们大多数人会用“神奇”两个字来概括。在这里一辆摩托车都有着杂技演员的灵魂,两轮之上就能让一家人整整齐齐四世同堂,顺路还能捎带两只羊;这里的火车就像一列人肉磁铁,不仅有站票,还有挂票,只要你挂得够稳,到哪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此外,这里的电影也同样有着让人目瞪口呆的特效——一言不合就尬舞,大到战争胜利,小到“再来一瓶”,如果不载歌载舞一曲,从主演到群演的演技都会一刹那掉线,就像过年没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