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传授语文的知识及技能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学还应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达到艺术化的境界,现代语文教学迫切需求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基于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简要探析,旨在能够为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些许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类特殊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审美活动来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当前的语文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应树立大语文观,将课堂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味文章中描述的形象、意境、语言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知,不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下面本文将根据笔者实践探索的经验,就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逐步探析。
  一、激发审美兴趣
  语文教材作为美的载体,其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美,其中有的是歌颂道德的高尚,有的是歌颂好人的善良,有的是歌颂人们的平凡,有的是歌颂人们的纯真。语文课本中这些精美的例文,就像文明思想的宝库,知识的源泉,如此美好的载体,想要充分发挥它的美感,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美、挖掘美。美好的事物大家都不会拒绝,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中语言的剖析,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的魅力,实践中可以采用教师剖析,学生朗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作者心理上的喜怒哀乐变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审美的语言魅力和情感魅力。文学作品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人或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描述的意境,让学生融入作者设计的角色中,以情感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审美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浓厚甚至忘我的学习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二、培养审美想象
  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敢于想,敢于说,教师需要基于文学作品建立能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比如在讲授四季中的春天,这个特定的情境时,可以播放与之相匹配的轻音乐,同时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听老师朗读描写春天的作品,伴着优美的旋律,在脑海里想象作品中所描述的春天画面,教师朗读结束后,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来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春天,同学们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说春天是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还有的同学说,春天是柳树发芽了,小河的冰融化了;也有学生说,春天是五颜六色的芬芳,空气里夹杂着各种美好的味道,蜜蜂在繁忙地采蜜,这样的互动便呈现出了一幅幅春天的图画,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陶冶审美情操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比较积极健康且具备思想激励和情感感染的,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帮助学生增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终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情趣。语文教学除了依托教材外,还应借助课外阅读书籍,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此时在课外书籍的选用上就需要教师进行规范,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使得学生的心灵得以不断的净化,使学生更好地积淀美的素养,让学生拥有更好的精神素养。另外,在语文教学实践的活动中,还结合户外实践活动来进行,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能够进入到美好的自然境界,通过不断的体验,使学生产生主观上的审美兴趣,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前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辅助语文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汲取优质的情感,讓学生感受到美的魅力,陶冶审美情操。
  四、养成审美习惯
  教师在每次授课前,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安排学生们选出较为优美的词语与句子,并进行反复的朗读。不断朗读优美的句子,不但能够实现预习的效果,与此同时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些优美的句子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意境和观点,作者通过美丽的辞藻歌颂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抑或是批评了什么丑恶的现象。通过每次课前的预习安排,学生们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课前预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无论将要学习什么样的作品,都能富有情感地去朗读,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设置问题与解决问题。实践中部分同学不但能完成预习,还能根据自身的理解,写出很好的读后感,更关键的是他们已经养成了审美习惯,大部分同学也因此开始关心生命,关注美好。
  五、结语
  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美好的事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由美感又引发爱心,驱动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以及成为美好的人。与此同时,美感还能促使学生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尊心、荣誉心和上进心。学生都希望自己是美好的人,一旦这种美好得到肯定,便会有一种保持与表现的欲望和力量。这种力量必将驱使学生们更好地去维护美好的形象,并且与生活中、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作斗争,这便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努力成为美的播种者,将美好的种子撒进学生那纯洁无瑕的心灵土壤里,让美好在学生的心灵净土上不断发芽成长。本文基于笔者的实践,对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同行的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雅”文化一般是在精神世界和人文内涵的层面上说的,它在古时候便已存在,直到现在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雅”文化对人们的熏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高雅的人生志趣、修养身心以及陶冶内心情操。将“雅”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从小培养高尚情操的体现,也表现了对学生全方面素养的重视。  【关键词】“雅”文化;文学素养;小学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
【摘要】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素养首先指向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会阅读、爱阅读的新型阅读者。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班级读书会是很好的补充形式。在班级读书会实行之前,要考虑到教师要素和书源要素,在班级读书会的实行过程中,一要扫清阅读字词障碍;二要通过复杂的思维来全面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已有的认知储备,找到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综合加工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精神实质;三
《新闻学苑》2002第5期发表王继平、郭存之的文章《零度新闻:媒体的平视艺术》文章指出,在我国传媒重视典型宣传的同时,另一种新闻现象也引入注目。就是“小人物报道”和“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深入进行,“微课”的运用进入课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尝试从创设情境、细化目标、成效提升等角度设计《涉江采芙蓉》的微课群,旨在帮助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诗歌,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关键词】微课;创设情境;细化目标;成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教学领域不断出现“用微课改变课堂”的呼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经常举行各种微课比赛,很
【摘要】快乐能够使人精神舒畅、心情愉悦,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阅读,这样课堂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本文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的快乐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有效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快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此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一方面是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特质比较显著的学科,情感教学符合学科特点;另一方面是小学生处于心理的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其对丰富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目前的语文教育当中,情感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时候渗透了情感教育,但是从整体大环境来讲,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还是偏
神州盼奥运,今朝梦成真。2001年7月13日夜晚,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喜讯传来,举国欢庆,世界瞩目,这是永载史册的一刻。7月14日早晨7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特别节目》
【摘要】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变迁的情况下,很多行业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是我国的软实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影响着国家兴旺与繁荣富强。在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引进言语沟通理论,开展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言语沟通理论的高中语文师生对话。  【关键词】语言沟通理论;
【摘要】小学语文写作在孩子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写作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语文写作作为一门基础学  科,它在培养孩子巧妙运用文字的同时也锻炼孩子大脑的活跃性,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形成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写作时都会感到“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