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容、敏锐的心。
  对于情感教育,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
  一个人的情感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怎样在中学语文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新课程高中的1至5册的语文必修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烛之武退秦师》、《离骚》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陈情表》;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等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学生对说教式的大道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的事例。如;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看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的而言其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简言之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明白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热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的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下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的态度上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这种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
其他文献
2015的新年比以往推迟了许多,年味还未褪去,开学的钟声已经敲响。有限的假期里许多平日里无暇顾及的事还没来得及做,许多感念的人还未来得及拜访,计划不得不再次搁浅,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毕业的学生前来探望,看到学成归来那日渐成熟的脸,一张张腼腆与羞涩的面庞在心底陡然浮现,好似当初那个见到老师害羞而低下头的自己,如今的我却不及孩子一丝半缕。早已不记得上一次探望老师是什么时候,可脑海里那眼角深深的皱纹,分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方面的思想,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带来一片明朗的天。小学生写作,要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倾吐,让他们兴之所致地写。事实确实如此,学生自由地写作,才会畅所欲言,才会快乐地表达,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  一、写作中加强片段练习  课堂教学中,常有些突发事件。捕捉突发事件练习写作,既是现成的好题材,又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积累习惯的好办法。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呢?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保持师生良好的课堂心态以及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这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心情舒畅自由,能高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沟通。师生、生生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和谐互动,共同成长,一个好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乐于且善于引领学生开辟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那么,就可能会促进学生在“为人”方面实现真正的成长。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善待出现的人文教育契机,实现这一目标呢?  先来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语文课上,S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辩论赛,辩题是“为了国家和他人的尊严,你跪还是不跪”。多元的思考,更加凸显学生出
期刊
中学语文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导入方法选得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高效率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略谈几种导入语的设置。   一、选用诗文等名句导入   设计课堂导入语时,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文等名言警句,可以营造出较浓的文学氛围,使他们沉浸其中,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如教《春》这一课时,就可先让学生背诵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
期刊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就九年级语文复习课的设计、组织与方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语文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  我根据不少老师和自己长期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认为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目的,以精讲巧精、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
期刊
如果说过去的20世纪属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正在进行着的21世纪则属于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知识经济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传统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成为人们的追求,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知识的应用,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想不辱使命地培养一代新人以
期刊
其实,中学文言文教学就是为学生搭建好一个与古人、古代语言艺术、古代文化对话的平台,让文本作者的过去“视界”与领会者主体现在的“视界”相融合。其中,一个‘突破口’,一个‘聚焦点’是组织好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关键问题。(钱梦龙)笔者认为古文教学中对“古”的认识和赏析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如何让其文化底韵渗透给学生加以咀嚼、消化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文言文教学要有意识
期刊
互动式作文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作文,把写作过程变成是师与生、生与生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对此,我经常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情景训练审题能力,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互动情景审题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变换训练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过去课堂作文都是老师讲审题,学
期刊
新课改实施以来,占据语文试卷半壁江山的作文,一直就是新课改的焦点。相关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命题的方式,对作文的命题形式、写作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实践,以期来推动中学作文教学。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的推动作文教学,笔者特以作文的命题与写作为切入点,依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来谈谈我的思考。  一、从唯重技法向重视人文积淀转变  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