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地组建42年:极限水下长航,创造世界核潜艇一次长航时间新纪录;大深度极限深潜,检验了我国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作为一支重点建设作战部队,形成了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连续42年保持核安全纪录……
过山车上的“外科手术”
每一次挑战极限,都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没有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核潜艇官兵就不可能一次次直面生死、就不可能换来祖国大洋上的和平与安宁。
那是一次带着试验任务的远航训练,验证复杂海况条件下核潜艇新型通信天线的可靠性。
通信天线突发故障,指挥员果断决定:连夜浮起更换。经验丰富的艇长朱振国决定亲自带领突击队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朱艇长咬咬牙,嘴里蹦出两个字:“再上!”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粗大的绳子挂到了艇边的护栏上,建起了临时抢修的“通道”。
通信班长黄超带领6名艇员登上舰桥,用绳子把自己绑在艇舷上操作。3个小时之后,终于重新更换了通信天线。“嘀,嘀嘀嘀,嘀嘀……”一组组电文穿越万顷波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他们像核潜艇的外科医生,在高速运转的过山车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外科手术”。
“高压锅”里破美国长航纪录
那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悄驶出港口,一个“猛子”扎入深海,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日历一张张翻过,昼夜一次次轮回,第70天到了,已超过了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政委常宝林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艇员们选择“继续航行”。
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就是最昂贵的“奢侈品”。50天、60天、70天,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喝水是定量的,洗脸是奢望的。在这个“水下高压锅”里长时间生活,艇员们的体质明显下降,许多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腰腿疼痛、大腿根部溃疡等不适和症状,原来全艇人员一顿能吃几十斤米,现在连一半都吃不了。
忍受孤寂,克服枯燥,战胜恐惧!中国核潜艇圆满完成了水下长航,打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的长航纪录,创造了核潜艇一次水下航行时间最长的世界新纪录。不仅如此,公开报道显示,外军核潜艇极限长航归来,艇员许多是被担架抬下艇的。而我们的远航勇士凯旋时,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强挺立,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那年深冬时节,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海面上漂浮着大块大块的浮冰。此刻,时任艇长的杨苏在舰桥上,一手扶住舷杆,一手握住通话器,指挥核潜艇中修后的首次试航任务。寒风吹过,厚厚的棉衣抵不住刺骨的寒冷;大浪拍来,冰冷的海水劈头盖脸淋湿全身。当试验任务完成返回基地,官兵们发现杨艇长的大衣已经被寒冰牢牢粘在舰桥上,无法动弹,活脱脱一座冰雕。
为了一枚小螺丝忙碌了16天
一声不响地隐匿于黑暗的深海,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隐蔽的导弹基地。在充满未知的深海独自执行任务,核潜艇的动力还要依靠“暴躁”的核反应堆,官兵们随时都要面对生死的考验。
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核安全。某核潜艇一次小修后,核潜艇技术保障大队士官刘辉在对调节空压机等设备抽检时,发现一台机器少装了一个螺丝,一个小螺丝丢了,在核潜艇上是天大的事。大队领导安排技术骨干进舱开展地毯式检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终找到了那枚丢失的螺丝。打那以后,他们又多了一条“铁规”:新安装设备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排查。
科学地驾驭核潜艇这样高科技密集的武器装备,必须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他们在核潜艇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树起一个铁规矩:第一细,第二实,第三不能有说不清的问题。官兵始终以“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严格管理核潜艇,指挥严谨、工作细致、讲究科学,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基地副政委张武兵说:总之一句话,凡事追根溯源,事事较真实干。
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
从事与“核”打交道的高风险职业,对官兵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基地开创性地开展了核潜艇艇员心理训练,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一间黑黝黝的屋子,只有几盏昏暗的应急灯提供若有若无的照明。突然,四周警报骤响,一艘潜艇出现在墙上的大屏幕。
屏幕显示,液动机械无法操控,潜艇开始下沉!在巨大的水压下,艇壳发出“嘎吱嘎吱”的变形声。“舱室”里各色灯光频频闪烁,海水管恐怖的爆裂声、人员尖叫声、警报声响成一片。
面对这个场景,接受心理训练的官兵,却在各自的战位上,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项操作,丝毫不为身边的干扰所动。
那年4月,核潜艇在某海域向极限深潜发出了挑战。100米、200米,潜艇越潜越深,舱壁不时发出响声。“当时我看到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随着潜艇下潜而逐渐变形心里真的感觉很紧张。”参加深潜的老艇员王道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是,官兵们并没有退却,每个人都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12时10分52秒,深度计指针指到极限深度并略有超出,标志着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了!
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失事沉没,世界为之震惊。我们的官兵没有被“吓倒”,那些日子,红红火火的练兵活动没有停止,精彩纷呈的比武竞赛照样进行。不久后,基地组织某核潜艇出海训练,艇员队的动员会变成了请战会。“核潜艇的高风险人所共知,但我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艇员们纷纷请战。说起这件事,基地司令员高峰难抑激动:“官兵们的顽强战斗作风和军人血性是我们这支部队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带领他们出色完成任务,而且要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回来!”
“闷罐子”里的生活虽苦犹甜
核潜艇潜入大海,就远离了世间的喧嚣繁华,甚至连阳光都没有。在密闭的狭小空间里,官兵们周而复始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任艇外时光流转,日月更替,艇里的一切似乎已经与世隔绝。长期在核潜艇中工作,官兵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从外表上看,威武雄壮的核潜艇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但它留给战士们生活的空间却很小。艇上的人员住舱设置,官兵们戏称为“钻空子”,也就是钻机器设备的空子。狭窄的内部空间,安装着各种设备、管路和武器系统,余下的地方再通过合理利用,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艇员们睡觉的床铺不能固定到人,只能是三人两铺,其中一个人值更,两个人在休息,值更的回来,下一个去接替他,艇员们管这叫“热铺”。床铺大小与火车卧铺差不多,但上下铺之间的距离却要低得多,睡觉时只能侧着身钻进去,既不能坐起来,也没法翻身。不仅如此,部分大个子艇员,只能在工作舱室机器设备旁边“加铺”,耳朵边上就是设备,要伴着一刻不停的噪音入睡。
储物柜里,艇员们的衣物从短袖到棉衣非常齐全。潜艇出海后,舱室温度会随海水温度不断变化,艇员们要不断增减衣服。与此同时,艇内各舱室的温差也非常大,正所谓“一艇有四季”,动力舱内的官兵需要穿短袖,而十几米外的舱室,却需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御寒。
走进艇上的会议室,某核潜艇艇长刘云海介绍说,这个房间有三大功能,一是平时开会用,二是作为艇员吃饭的小餐厅,同时还是一个小型外科手术室,配备了无影灯等手术消毒设备。
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个24小时制的时钟。因为在完全封闭的核潜艇中,没有自然光射入,官兵们在潜艇里体会不到时间的变化,所以每个舱内都配备的是24小时制的钟表,艇员们只有从这里才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近些年,每次长达40天的远航任务已成为常态。远航时间久了,舱室的空气已经被反复循环。长时间在封闭的艇内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容易发生紊乱,艇员们在饮食上对肉和油水也不怎么感兴趣了,偏爱绿色蔬菜。为了增加储藏期,艇上对蔬菜采取充氮密封的方法,可以保证40-50天保持新鲜。
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海军核潜艇官兵在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条件下,用生命践行使命,创下了一项项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是名副其实的水下先锋!
过山车上的“外科手术”
每一次挑战极限,都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没有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核潜艇官兵就不可能一次次直面生死、就不可能换来祖国大洋上的和平与安宁。
那是一次带着试验任务的远航训练,验证复杂海况条件下核潜艇新型通信天线的可靠性。
通信天线突发故障,指挥员果断决定:连夜浮起更换。经验丰富的艇长朱振国决定亲自带领突击队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朱艇长咬咬牙,嘴里蹦出两个字:“再上!”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粗大的绳子挂到了艇边的护栏上,建起了临时抢修的“通道”。
通信班长黄超带领6名艇员登上舰桥,用绳子把自己绑在艇舷上操作。3个小时之后,终于重新更换了通信天线。“嘀,嘀嘀嘀,嘀嘀……”一组组电文穿越万顷波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他们像核潜艇的外科医生,在高速运转的过山车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外科手术”。
“高压锅”里破美国长航纪录
那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悄驶出港口,一个“猛子”扎入深海,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日历一张张翻过,昼夜一次次轮回,第70天到了,已超过了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政委常宝林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艇员们选择“继续航行”。
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就是最昂贵的“奢侈品”。50天、60天、70天,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喝水是定量的,洗脸是奢望的。在这个“水下高压锅”里长时间生活,艇员们的体质明显下降,许多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腰腿疼痛、大腿根部溃疡等不适和症状,原来全艇人员一顿能吃几十斤米,现在连一半都吃不了。
忍受孤寂,克服枯燥,战胜恐惧!中国核潜艇圆满完成了水下长航,打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的长航纪录,创造了核潜艇一次水下航行时间最长的世界新纪录。不仅如此,公开报道显示,外军核潜艇极限长航归来,艇员许多是被担架抬下艇的。而我们的远航勇士凯旋时,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强挺立,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那年深冬时节,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海面上漂浮着大块大块的浮冰。此刻,时任艇长的杨苏在舰桥上,一手扶住舷杆,一手握住通话器,指挥核潜艇中修后的首次试航任务。寒风吹过,厚厚的棉衣抵不住刺骨的寒冷;大浪拍来,冰冷的海水劈头盖脸淋湿全身。当试验任务完成返回基地,官兵们发现杨艇长的大衣已经被寒冰牢牢粘在舰桥上,无法动弹,活脱脱一座冰雕。
为了一枚小螺丝忙碌了16天
一声不响地隐匿于黑暗的深海,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隐蔽的导弹基地。在充满未知的深海独自执行任务,核潜艇的动力还要依靠“暴躁”的核反应堆,官兵们随时都要面对生死的考验。
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核安全。某核潜艇一次小修后,核潜艇技术保障大队士官刘辉在对调节空压机等设备抽检时,发现一台机器少装了一个螺丝,一个小螺丝丢了,在核潜艇上是天大的事。大队领导安排技术骨干进舱开展地毯式检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终找到了那枚丢失的螺丝。打那以后,他们又多了一条“铁规”:新安装设备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排查。
科学地驾驭核潜艇这样高科技密集的武器装备,必须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他们在核潜艇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树起一个铁规矩:第一细,第二实,第三不能有说不清的问题。官兵始终以“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严格管理核潜艇,指挥严谨、工作细致、讲究科学,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基地副政委张武兵说:总之一句话,凡事追根溯源,事事较真实干。
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
从事与“核”打交道的高风险职业,对官兵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基地开创性地开展了核潜艇艇员心理训练,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一间黑黝黝的屋子,只有几盏昏暗的应急灯提供若有若无的照明。突然,四周警报骤响,一艘潜艇出现在墙上的大屏幕。
屏幕显示,液动机械无法操控,潜艇开始下沉!在巨大的水压下,艇壳发出“嘎吱嘎吱”的变形声。“舱室”里各色灯光频频闪烁,海水管恐怖的爆裂声、人员尖叫声、警报声响成一片。
面对这个场景,接受心理训练的官兵,却在各自的战位上,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项操作,丝毫不为身边的干扰所动。
那年4月,核潜艇在某海域向极限深潜发出了挑战。100米、200米,潜艇越潜越深,舱壁不时发出响声。“当时我看到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随着潜艇下潜而逐渐变形心里真的感觉很紧张。”参加深潜的老艇员王道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是,官兵们并没有退却,每个人都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12时10分52秒,深度计指针指到极限深度并略有超出,标志着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了!
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失事沉没,世界为之震惊。我们的官兵没有被“吓倒”,那些日子,红红火火的练兵活动没有停止,精彩纷呈的比武竞赛照样进行。不久后,基地组织某核潜艇出海训练,艇员队的动员会变成了请战会。“核潜艇的高风险人所共知,但我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艇员们纷纷请战。说起这件事,基地司令员高峰难抑激动:“官兵们的顽强战斗作风和军人血性是我们这支部队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带领他们出色完成任务,而且要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回来!”
“闷罐子”里的生活虽苦犹甜
核潜艇潜入大海,就远离了世间的喧嚣繁华,甚至连阳光都没有。在密闭的狭小空间里,官兵们周而复始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任艇外时光流转,日月更替,艇里的一切似乎已经与世隔绝。长期在核潜艇中工作,官兵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从外表上看,威武雄壮的核潜艇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但它留给战士们生活的空间却很小。艇上的人员住舱设置,官兵们戏称为“钻空子”,也就是钻机器设备的空子。狭窄的内部空间,安装着各种设备、管路和武器系统,余下的地方再通过合理利用,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艇员们睡觉的床铺不能固定到人,只能是三人两铺,其中一个人值更,两个人在休息,值更的回来,下一个去接替他,艇员们管这叫“热铺”。床铺大小与火车卧铺差不多,但上下铺之间的距离却要低得多,睡觉时只能侧着身钻进去,既不能坐起来,也没法翻身。不仅如此,部分大个子艇员,只能在工作舱室机器设备旁边“加铺”,耳朵边上就是设备,要伴着一刻不停的噪音入睡。
储物柜里,艇员们的衣物从短袖到棉衣非常齐全。潜艇出海后,舱室温度会随海水温度不断变化,艇员们要不断增减衣服。与此同时,艇内各舱室的温差也非常大,正所谓“一艇有四季”,动力舱内的官兵需要穿短袖,而十几米外的舱室,却需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御寒。
走进艇上的会议室,某核潜艇艇长刘云海介绍说,这个房间有三大功能,一是平时开会用,二是作为艇员吃饭的小餐厅,同时还是一个小型外科手术室,配备了无影灯等手术消毒设备。
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个24小时制的时钟。因为在完全封闭的核潜艇中,没有自然光射入,官兵们在潜艇里体会不到时间的变化,所以每个舱内都配备的是24小时制的钟表,艇员们只有从这里才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近些年,每次长达40天的远航任务已成为常态。远航时间久了,舱室的空气已经被反复循环。长时间在封闭的艇内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容易发生紊乱,艇员们在饮食上对肉和油水也不怎么感兴趣了,偏爱绿色蔬菜。为了增加储藏期,艇上对蔬菜采取充氮密封的方法,可以保证40-50天保持新鲜。
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海军核潜艇官兵在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条件下,用生命践行使命,创下了一项项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是名副其实的水下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