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测评,高效诵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诵读、培养语感的过程。
   诵读,即出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在测评建议里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文章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看来,应按照《标准》的“建议”,尽快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诵读测评标准。用这个标准来指导学生的诵读,让诵读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试金石。
   但当前,诵读测评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单调。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诵读测评,尽管注意了积极性导向,但相对于学生来讲仍然是一种单调刺激。例如,“好”“读得不差”“真有感情”等积极性测评语,在同一学生身上及不同学生身上频繁使用,刺激过多,会使学生习以为常,从而使激励作用“贬值”。
   2.模糊。“好”“不错”等测评语本身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学生难以具体了解“好在哪里”。这就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思维优势的可延传性,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3.频繁。有一些教师喜欢就学生的某一闪光点加以频繁表扬,这样的表扬往往会造成“表扬廉价”,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4.夸大。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水平常常予以夸大,表扬过度。如,“你的诵读比倪萍还棒”,“你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播音员”,等等。这种表扬不利于学生对好的强化,反而会容易产生退缩、排斥心理,甚至认为教师也说谎。
   教师测评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诵读情况的认识。那么,怎样正确地进行朗诵测评呢?
   1.准确性测评。对学生的测评语言要准确而得体,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要有针对性地作出测评,使这些测评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从而收到理想的测评效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诵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这样的测评语,才是准确得体的测评语,才能使学生的诵读一次比一次好。
   2.个性化测评。其实,测评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测评。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朗诵的优点,让学生得到新的肯定,使鼓励的效果更好。
   3.赏识性测评。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和同学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赏的眼神、默许的点头等,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树立自信。
   4.机智性测评。学生的语感、诵读节奏感都需要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等,都是难免的。可有时学生的诵读错误百出,或是对诵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是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学生的表现与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教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测评学生,做到引而不发。和谐幽默,一语道破,这样的测评语,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5.生动性测评。对于诵读,大多测评主体习惯抽象测评,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等。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对被测评者与测评者都无益处。只有生动的测评,才能真正发挥测评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多元化测评。诵读测评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测评的机会有限。因此,要提倡测评主体的多元化,测评主体除了教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其他文献
魏书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我觉得班主任的爱与宽容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抚慰学生心灵的良药。   第一剂良药是送给心理或者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爱和尊重的需要,后进生也一样需要阳光和
期刊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
期刊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
期刊
我们讲得较多的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却忽视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其实生生互动同样很重要。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课堂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合作与竞争等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的课堂,生生互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我简单谈谈,生生互动的内容和怎样实现语文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期刊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学生读书“常读常新”,“新”的来源是常读、熟读、对基础问题有共同认识。如果基本问题内涵没有搞清楚,处于囫囵吞枣状态,就不可能有
期刊
现在的教学,课堂朗读被多数教师淡化,课堂里缺少琅琅的读书声。那么,如何让朗读声在课堂里响起来呢?   一、语文课堂中朗读的缺失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注重课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范读逐渐淡出课堂。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每篇课文都应该是教师先读给学生听,学生一边看着书,一边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当学生自
期刊
维财,也许真如其名,只维护其物质的财富,而忽略了精神。   娇宠惯了的孩子掐住了父母的软肋,一个离家出走就让父母妥协了,父母已然不是对手,这场拉锯战最终以孩子胜利而告终。维财,就是这千千万万个放纵的孩子之一。   这个小眯眯眼,虽其貌不扬,但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会怒目相向,拳脚相加。更有甚者,教师关心地看他一眼,他也会双眉倒竖,两眼圆睁,张口无声地叫骂,这多少都令人心寒。   他拒绝学习,拒
期刊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语文界对语文教育的学科属性看法不一,走过两段弯路。一是五六十年代,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人们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脱离课文,“挖掘”思想意义,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二是八十年代,《全日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重新阐明了中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于是在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分注重知识性的状况,使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课。   华中师大文学院
期刊
一、适度提示和有效探问——激活沉睡的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形,但是因为她的智慧理答换来的是破茧而出的美丽。   师:在这个故事里有“三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沉默,回答不出问题。)   师:这“三变”、“三打”、“三责”你读着觉得重复吗?   生:不重复。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三变”,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 
期刊
作文批改和讲评是评改学生的作业中最难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逐篇的精批细改,更存在着不少弊端。迄今为止,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上付出的劳动最大,但收效却甚微。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