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陈明强:我的艺术创作实践,就是在寻找那种适合我的“尺度”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er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商业的推波助澜,在读书的时候,还在就读的学生就已经无数次地演练过作为创作者的思考,甚至能做出很完整看上去很美很成熟的作品,而我始终认为,演练就是演练,如同彩排就是彩排,多逼真都不是实战。这里面,最核心的点是,身份问题,这是你作为一个在校学生的身份之下进行的,而当你离开校园成为一个为生计奔波的艺术家时,可能所有的问题都会随处境改变,我常觉得,只有面对最真实的生存问题的时候,你所对应的创作的问题也才真实起来。曾经那些公式、技术才能慢慢地转化成属于你自己的“语言”。那反过来说,教育能教什么呢?
  第一次看到陈明强作品的时候,是在作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第一届毕业生的展览上,几年过去,陈明强留校任教一段时间了,在年轻艺术家聚集的黑桥,他也有一间不大的工作室,冬天在里面呆一会,就已经手脚冰凉,这差不多是去每一个黑桥艺术家的工作室的统一感受,学生—老师—职业艺术家,这几个身份他显然还不曾全然分辨清楚。他是中央美院最具教学雄心的系科出身,也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很多,而创作面对的挣扎是否能“教”给他的学生?艺术从没有任何快捷键,连我都时常在聊天中模糊了,问题是指向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年轻艺术家?
  向:你是吕胜中老师实验艺术系第一届学生,你觉得吕老师教学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对你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你们班级现在有差不多一半还在搞艺术,应该说这种教学对你们的推动还是挺大的,他是一种方法性的吗?
  陈:吕先生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教学上投入大量自己的精力,总是事必躬亲,精益求精。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术的,学院的,理性的”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我们要学会以理性严谨的工作方式来处理艺术和生活问题,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看书看展,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做一个学术型的艺术家。实验艺术与美院原有的造型专业在艺术创作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上,是有很大不同,它以有价值的命题作为表达的前提,寻求恰如其分的艺术法式或形式语言,最终完成艺术作品推向社会与公众的物质化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质疑,不仅思考的力度到位,而且呈现的结果也要到位。
  恩师如父。我容易急躁,吕先生总跟我说“沉住气”。他说,先不考虑做的是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怎么把一件事做好。先做一个合格的人,有责任感的人,再考虑做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对于“有价值的命题”,我个人理解是,从自身的角度看是“修身齐家”,从社会的角度看是“治国平天下”。也许我把“有价值的命题”想得太“高大上”了,艺术并没有这么大的能量。那我能做的就是先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吧。
  我们班被称为实验艺术的“先锋班”,确实有一大半以上的同学还揣着“艺术梦想”在进行艺术创作。学院的教育肯定是一种方法性的,实验艺术教学方法是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完善的。事实上,吕先生的教学热情和理念,燃起了我们大部分同学的艺术梦想……
  向:“有价值的命题”确实有点高大上,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我理解,在你们的很多创作过程和方法里,也许有对社会学的研究成分,和对民生社会的关照,但归结到艺术里,你觉得用艺术的方式能解决什么呢?能提供什么样的问题角度?比之社会学研究,和真实的在体制中的社会改造,作用于社会的点在哪里?
  陈:若以一种功利实效眼光来看,艺术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它与“第一生产力”距离太远,常常是无用的,并不会给人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带来多大改变。
  画饼不能充饥,可是却可以让人们在精神层面得到一点希望。它有时是问题的提出者,它是一个预言家,一个煽动者,一个导火索,甚至有时是问题的制造者。试图在僵化的已知的现实世界中打开一个孔,带来一点未知的气息。
  向:收集是一种方法,我看过一次吕老师和他带的班级共同创作的一个展览,感觉他像带着你们按照文献的方式建了个博物馆,注意到在你的创作里常会用到这种收集的概念/方法,你怎么理解这种收集的方式对于创作的作用?它的问题又在哪里?
  陈:2005年夏,我们刚进入实验艺术专业时,面对的第一个课程就是《公众家庭审美调查》,让我们在运用暑假时间进行十个家庭的审美现状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家庭收入,装修,装饰品,收藏品,影视喜好,服饰和发型等多个方面。这个过程我们运用了一些基本的田野调查方法—收集和分析。在这个课程基础上,我们集体创作了《家庭博古》这件作品,参加了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学生特展。
  收集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对于我们了解前人的研究现状,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弥补经验和学识的不足,无疑起到很好的作用。做很多事情,其实都少不了这个“收集”的方法,比如写论文前的文献资料收集,艺术创作时为达到理想程度而对一些材料的标本收集,开发某项产品前的市场消费需求程度的收集等。
  当然,一项收集工作,往往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沉溺于材料的多样性和数量上,变成为了收集而收集,陶醉于“占有欲”的满足中。在浩瀚的资料中,忘记了收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而且有的收集对象,比如不同时期的结婚证,契约、劳动工具等,不仅外在形态多样,而且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和历史特征的,它的可读性和象征性往往很强。当我们运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容易被牵着走。这时候,要学着怎么用这些资源来呈现问题,解决问题。
  向:你描述的收集中的迷失特别有意思,历史和事件本身太有质感和张力,在时间的作用下,已经非常具备艺术性,我们还能做什么?对创作而言,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大素材库,文学也好,艺术也好,中国当下社会丰富性和独特性,让艺术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材料,这样的创作只是“拿来”了“惊人的素材”?所以我对“有价值的命题”这个定义非常感兴趣,对怎么样转换这些素材的方法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从你自身的创作实践里,你的思考是什么?
  陈:现实世界确实是一个素材库,我们存在其中,并参与构建。因个体的性格、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差异,只有某些素材会触碰到各自的神经,这里面是一种选择。我对于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还很犹豫,说不清。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所呈现的恰恰是艺术创作者个体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这个需求,往往也会被个体认为是能够呈现自身“价值”所在。为了让这种价值得以呈现,每个人所选择的方式终将也是不一样的。
  如荷尔德林所说“有一件事坚定不移,无论是在正午还是夜到夜半,永远有一个尺度适合众生。而每个人也被各个指定,我们每个人走向和到达,我们所能到达之所。”我的艺术创作实践,就是在寻找那种适合我的“尺度”,在摸索中,犹豫中,走向和到达的那个未知的地方,那里应该是一个人灵魂的栖息地。
  向:和创作相关的收集里,肯定和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文化的历史有关,在个人创作中,你怎么找到在文化中的和自我相关的部分?
  陈:在与创作相关的收集对象中,确实与我们的文化历史有直接的关联,但它与我们每个个体也是有不可剥离的关系。比如我本科毕业论文《北京部分高校的厕所涂鸦现状考察》,以北京十一所高校的厕所涂鸦为考察对象,收集了大量的厕所涂鸦图像资料,讨论厕所涂鸦与大学生的性心理,性教育之间的关系。但这些考察源自我对厕所涂鸦的好奇,或者说是每一个“荷尔蒙过剩”的青春期少年所逃避不了的问题,它呈现了有知识有素质的大学生们,是如何解决性压抑问题,如何找到性发泄的途径。
  而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新中国的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收集了建国初期到现在的443种结婚证做为第一手研究资料,用田野调查和图像学的方法,来分析结婚证图像变化的根源,探讨婚姻关系的合法性与国家政治权威,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合法性之间的关联。从个人现实处境来看,我与爱人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确实在直接面对婚姻的问题,“婚姻”意味着什么吗?“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两个人的婚姻”与“两个家族”的关系……收集资料,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找答案的过程。并且对于“自我”在婚姻,在家庭中角色和位置的看法,会更有客观性。
  此外,实验艺术学院有门课程叫《自我表达》,通过每个学生对自己个人史的梳理和论述,探讨什么是“自我”,“自我”是如何形成的,重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配合着口头表达训练,绘画语言训练,综合表达训练,自我突破和自我证明等课程作业,来达到自我表达的有效性。
  向:你还有一类作品,是把日常的器物改造成异常的物品——艺术,《无敌冲锋枪》《有效延伸》,还有你有名的《爱甲》,这类作品能说说吗?
  陈:在艺术史中,对于现成品的使用并不少见。如德加《跳芭蕾的女孩》的雕塑使用了真的裙子,毕加索用自行车把做的《牛头》,以及确立了“现成品艺术”概念的杜尚,使用小便器做的经典作品《泉》,博依斯带有自传色彩的毛毡,以及达达派,波普艺术和贫穷艺术作品中都大量运用现成品。现成品作为人工制品(区别于自然物),其本身在世俗生活中有约定俗成的具体功能和属性。作为一种“素材”,不仅具有物理属性,更具有世俗功能和丰富的社会语义。为此,实验艺术学院有一门课叫《现成品的艺术表达》,目的就是了解现成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脉络,以及现成品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现成品,它就在那里,当符合我的表达需要的时候,就会选择它来构成我的作品。《有效延伸》是我将螺丝刀,剪刀,菜刀,钢锉,老虎钳,针管,挂锁等日常工具的使用部分,通过金属加工的方式拉长。表面上是增强了其使用的功能,而实际使用的有效性却下降了。工具的功能部分往往暗示着权力欲望的所在,对这些功能部分的拉长放大,既象征着对权力的追求,而功能部分的放大,却明显带来了丧失实际用途的结果,追求权力和获取权力之间出现了剧烈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后来我以工业设计图的方式,绘制了《国挺制造图谱》,呈现的是一批具有超级功能的产品。同样,它们的功能复杂,貌似强悍却不实用,成了摆设。
  《爱甲》创作的起因是我和爱人要拍婚纱照,而当下婚纱摄影主题大部分是模式化,千篇一律,很没劲。更为要命的是,婚纱店里的衣服很少有合身的。于是我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一套。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锅碗瓢盆等现成品为基本材料,毕竟这些东西是婚姻生活中最经常接触到的器具,两个人的婚姻也如这些器物一样,会因日常柴米油盐的琐事而磕磕碰碰。但感情也如这些器物一般,经过岁月的包浆,而更加醇厚。
  向:还有一类作品,好像解释起来更模糊,但好像和你个人体验更密切,比如你的那些行为、《爱你一万年》《空核》《金枝》,这些作品都和你学习的那些方法不同,尤其和文化的背负关系不大,既有仪式感,又能在里面感觉到你的生命能量,它们的线索又是什么?
  陈:这些作品使用的材料和呈现的艺术形式上各有不同,都是我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体验,一些小感受小尝试。如果非要梳理一条线索的话,我想这些应该是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个人存在价值,命运,信仰等问题的焦虑而引发的。生活总是如此无常和悖论,充满艰难和痛苦。有生命就有欲望,当陷入欲望中,如性,爱情,名誉,甚至是高尚的理想和信仰时,都无法避免挫败。苦难由此产生,生命是如此昏谬,焦虑而又不可避免。并非有了工作,有了家庭,就能缓解这种焦虑。这种不安,它来自寻求安身立命的存在之实感。
  最近创作的《金枝》,也是这种焦虑的呈现,生命的“灵魂”如何获得和守护。我逐渐意识到,艺术中的观念过于冰冷,智力的炫耀和视网膜的愉悦又是如此浅薄。我试图以一种乏思状积淀式的劳作方式,将个人的身体能量消耗在作品制作中,从而化解内心的焦虑,使作品散发出自我救赎的能量。如果,艺术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至少可以“修身”吧!
  向:学习—教学—创作,对你来说好像有很明显的联系线索,但又各自慢慢地建立着系统,没有完全成形,每个人创作的时候是无依无靠的,所以很理解你所说的焦虑和自我救赎的概念,你会怀疑自己作品方案里那些丰富全面的阐述文字吗?那是你创作时确实需要的依照的思索路线吗?你的工作习惯?还是你作为给别人看的一种形式?如同你做学生时,需要向老师交代的作业?
  陈:能参与学院教学是幸运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反复琢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真理?我们能做什么等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又是这么的让人琢磨不透,充满诱惑。   我很钦佩那些个人艺术创作脉络很清晰的艺术家,因为我一直在试图去澄清这条脉络,包括这次和您的交谈,也是一次梳理。可是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好像注定是坎坷多变的,就如您所说的“无依无靠”。寻找这条脉络,和追寻个人存在的“价值”,与那个明知徒劳,却还不知疲惫追寻的“真理”一样,注定是只能永远的接近它,却无法得到它。
  作品方案里的文字,其实是为了梳理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试图去找到,这个事情里,是什么让我为之亢奋为之纠结?我对于自己作品方案里的文字,时而那么坚信,时而那么纠结,在这种“拉锯战”式的过程中,去找到自己作品里到底想要呈现的是什么?但是,一旦我认为自己找到了这个表达的核心,那么我就会全力以赴的去完成它。这种行为方式的形成,应该是和我的性格,家庭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影响形成的。
  向:做老师,有很多分析的成分,要把知识变成可拆解可吸收的东西,而创作更多来自于分析之前的直觉性,你有这些困扰吗?
  陈:艺术世界中,确实有一批艺术创作者,并没有经过理性的逐步分析,而直接的敏锐地捕捉到或意识到某种认识,并以某种艺术方式完美地呈现。很多“灵感”往往都是由这种直觉性引发的。那么,这种“直觉性”是否可以获得?“直觉性”是如何获得的呢?靠“天赐”?靠“运气”? “直觉性”是否可以训练出来呢?
  教学中运用分析的方法是为了“授之以渔”,试图让学生学会自己找问题,解决问题,学着通过表象看到本质。客观地说,在教学中,老师即不能靠“直觉”来教学,学生也不能依赖“直觉”完成学业,将来更不可能靠“直觉”工作,因为“直觉”具有太多的偶然性。
  事实上,我认为“直觉”的产生,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里不仅有感觉部分,也有内省部分。当直觉性判断出现后,学会运用理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更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向:看了你在黑桥的工作状态,其实挺感动的,可以感到你内心的涌动,很多的矛盾冲突,和那种年轻状态的消耗,我是说充满激情与躁动的体力消耗,铁的选择好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你会选择铁,虽然你有很多的解释了,但我还是觉得和你个人气质里面哪些地方有联系,这可能是在可解释的东西之外的什么……
  陈:面对现状,我能做的,就是以积极的行动去面对。除此之外,我还没找到更好的方式。
  铁是最常见,最平民化的金属,它不高贵,很有力量感,冰冷僵硬的外壳,却是由烈火试炼,是我认为最具有“男性气质”的金属。我觉得,只要认真地投入地做一件作品,那么这个作品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能量场。这能量的形成,是需要创作者的精力介入的,包括体能和情感的消耗。而对于铁这种金属材料的使用,体能的消耗是直接的。尤其是以电焊的方式进行时,特别消耗精力。电焊在瞬间产生的光和热,就如多巴胺,会让我有种莫名的亢奋,会让我觉得每一刻都是充满能量,充满希望。
  向:最后问个轻松的问题,你的爱人为你给她做的最特别的婚纱骄傲吗?你们婚礼穿了吗?
  陈:我刚问她了,她说,她很骄傲。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这是专门为她做的。我想,是真的。
  我们在拍婚纱照和婚庆视频的时候,穿了这套婚纱。结婚典礼的现场没有穿,原因是这套婚礼服装是纯金属打造,每套服装都有四五十斤,太重。要坚持几个小时的结婚典礼,体力根本是吃不消的。
其他文献
对外投资国客新名单的公布,表明了中国在加强中东、欧洲等油气投资之外,也将非洲更多地区圈入了中国海外投资地区之列。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在北宋时期,全国上下最为风靡的运动就是蹴鞠,就连高俅都是靠着蹴鞠平步青云.但是说到盛世唐朝,最为风靡的运动,那一定非马球莫属.唐朝上层社会的
期刊
期刊
对于艺术家的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单向度的观看总会缺失掉很多更广维度解读的可能性。而对于陈源初的作品,表象上的叠加和意义指向性的不明确,则更增加了普通人对于其作品的解读难度。  该如何解读陈源初的作品和艺术轨迹?以编者的角度来看,单篇文章的论述总是略显单薄的,而不同的批评家与学者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切入到对于艺术家独特的观看与解读之中。在本期的“封面人物”栏目中,我们暂时舍弃了以单篇文章为主的叙述惯
期刊
很多人会认为,既然是要补充随年龄逐渐降低的睾酮水平,那为什么不采用养生的方法,吃一些补品呢?rn说到这儿各种鞭就出现了,殊不知传说中认为富含雄性激素的食物,只会让身体状
期刊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对中评协2006年11月4日召开的部门副主任以上干部座谈会的综述作出重要批示:“很好。协会自三代会以来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卓有成效,特别是在落实三代会精神,‘把评估行业办成深受社会尊重、享有诚信声望、无愧于市场经济的行业’目标上,大家集思广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都很有价值。秘书长班子要立志于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专长,每个人都努力工作。这样,评估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座谈
最近,小赵为了公司的资金问题抓破了头rn两年前,程序员出身的他决定和朋友一起创业rn如今眼见新技术就要成型,启动资金却见了底rn想去银行贷款,又接连被拒rn小赵实在不甘心就
期刊
在惠州建立国家级石油石化卢品质检中心,有利于应对境外检验机构的竞争,促进惠州市石化卢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石油石化产业是广东省惠州市近年来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
静止状态下的异响rn线管异响rn多数原因与长度有关,至于线管长度我们会单独开一文,这里先简单地说一下异响的产生与解决方案.rn转动车把线管异响rn原因分析:线管长短不合适导
期刊
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已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来,大家为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1995年,人事部和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并于1996年开始举行了全国首次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撤销,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改由财政部管理。此后,人事部和财政部又陆续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