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实训模式下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一年内的实训表现为研究内容,通过比较这种新型模式下的学习者和单纯课程实训模式下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论证了网络自主学习辅助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实训教学的可行性。基于调查问卷、考核记录和小组会议所采集的数据分析,提出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的实训模式,应当培训学习者的网络资源利用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和构筑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新型实训模式;元认知;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反馈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0)04-0069-04
Exploration on the New Practice Train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E Xing1,2
(1.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hu 241002, China)
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技术的应用,网络自主学习(Network-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NBAL)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娜敏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中有关CALL研究的论文,指出存在的问题之一:“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本科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明显缺失”。[1]通过对知网的搜索表明,目前涉及到高职英语学习层次的以CALL和网络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实证研究较少,而专业实训的研究则更为滞后。这一现状为在高职院校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充分借鉴CALL对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和元认知能力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积极开展了针对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在英语实训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结束。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自主学习论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20世纪八十年代由Holec提出的。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2]齐莫曼则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作为个体的学习者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元认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3]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职业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符合当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规则和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视和调节。[4]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评估和形成性评价,学习者会提升元认知水平,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和目标。
(三)建构主义理论
由皮亚杰(J.Piaget)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5]建构主义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得学习者能够在语言技能和实践技能操练中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交流和知识建构的能力,更好的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在基于项目开展的任务型实训教学中,研究学习者如何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完成高职英语专业实训要求;对比学习者在不同模式下的学习能力表现,包括学习任务安排和进度执行情况、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修正,实训实践效果的提高程度等。
(二)研究对象
我院2007级和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233人参加。按照平行班级成绩均衡分布原则抽取其中116人作为实验组,另117人作为对照组。
(三)实验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不同的设计实施实训教学。实验时间是各年级学生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实验共有两个年级的数据,最后合成计算。
实验组的设计是:每周安排4学时作为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时间,参照实训大纲要求,教师统筹安排实训框架,学生根据自我实训效果实时调整实训进度,完成开放式实训进度表和自我评估对照表,进行自我评价;每四人一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小组学习计划,控制时间,履行监督机制,组织小组内部定期交流。每两周由教师主持一次小组长会议,各组通报问题和实训情况,共同研讨;教师对相关任务进行指导,对实训完成情况作形成性评价,给予建议和其他必要的反馈信息。
对照组的设计是:每学期安排50学时进行集中实训操练,规范出勤情况。教师统一介绍实训任务和基本方法,现场指导答疑,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实训作业由教师打分,作终结性评价。
对所有学生的评估都采取一个标准,即参加每学期期末10学时的最终实训考核,以完成成绩水平测定。
(四)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国际贸易实验室系统和英语综合练习平台系统。此外还有实时更新的公共电子信箱储藏资源。国际贸易实验室系统给每位同学分配账号和密码,并作为期末实训系统和考核系统。纸质教学材料为校内实训参考书。
三、研究工具与结果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先后设计了2份问卷,并发放给学生实训进度表(开放式)和自我评估对照表。问卷采取单选或多选方式回答。第一次问卷调查在研究对象进入实验周期时进行,内容包括学习者的基本电脑操作技能,网络资源利用能力和对实训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第二份问卷在实验全部结束后,调查学习者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后的收获体会,对学习实践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实训效果的自我评价,对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模式的态度和意见。两次回收有效问卷均为233份。
(二) 数据与结果
第一份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学生电脑的操作技能基本能满足网络学习的需要。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较弱,多数人不了解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见图1,图2)
研究周期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者的第一学年期末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基本相同,见表2: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提高网络资源利用能力
新模式下影响学习者实训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其网络操作能力,对网络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直接关联着其操作熟练程度和实训进度安排。在执行新模式前增加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经验是一项必要的准备工作。Philip Hubbard认为:“有两种培训,一种是技术培训,目的是保证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计算机以及掌握相关的运用问题。另一种是方法培训,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实践或完成任务从而最终有效地完成语言学习目标。”[6]在实训伊始,针对前期调查结果,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训网络平台使用方法的指导和培训,对网络自主学习的任务框架、学习方法和策略及反馈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部分电脑操作技能较弱的学生集中组织学习,为顺利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元认知能力
1.自我监控与教师反馈的结合。调查表明实验组的学习者在自我监控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表1)。在实验组的小组会议上常常有类似的问题出现。由于缺乏集中实训过程中的监督约束机制,部分同学自控能力差,受网络其他内容干扰,容易偏离学习目标,无法完成既定计划。教师的反馈中除了对实训过程的关注和评价外,对学习者的心理波动、学习倦怠等问题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惰性,培养较好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到学习者长期形成的依赖性。Wright谈到自主学习时强调了学习者从依赖性学习过渡到自主学习的4个原则:(1)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会学习;(2)发展转移技能(学习、时间安排、人际交流);(3)积极安排学习:发展学习机会,合理使用策略;(4)参与互相交流,在交流中确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进展。[7]教师可以通过激励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减少依赖性,加强其自我监控能力。
2. 自我评估、学习反思和小组讨论。根据实训内容和达标要求制作的学生自我评估对照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训的目的要求,通过实践和反思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目标,修正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对实训操练和学习效果更有信心,获得了更好的自我评价能力(表1)。相对而言,集中实训的学习者受制于内容安排,实践操作的反思时间不足,学生对实训案例理解程度层次不齐,理解慢的同学会主要依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拓展,等待评估,获知阶段性实训学习效果反馈不及时。影响实训总体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在实训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互相解释他们的观点和展示技能, 每一个人都成为积极地参与者,也是重要的资源提供者。领悟快的学习者向领悟慢的学习者解释对所讨论问题的看法时处于认知的阐述过程,他们也在巩固自己的理解。同样,领悟慢的学习者可以从他们正在努力解决同一问题的学习伙伴的辅导中获益”。[8]及时讨论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记忆,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参照,在了解自我水平的同时,确定了与他人进度的差距,[9]有利于实训进度的调节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修正和巩固元认知能力。
(三)构筑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系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是对一个教学阶段内教学效果的检验,起到“定性总结”的功能。这种评价容易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忽视学习潜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一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形成性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检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和获得成就感,以便调节教育过程,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10]在实训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教师反馈指导,能够对学习者作出持续的形成性评价,有效促进学习者及时认识自我取得的成绩,提高自信心、学习效率和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并在情感上改善实训过程中产生的倦怠感。通过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机制在实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娜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J].外语界, 2008, (1):52-63.
[2]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齐莫曼.自我调节学习[M].姚梅林,徐守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贾竑.元认知策略支持下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2): 239-240.
[5]冯忠良,姚梅林,伍新春,等.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Hubbard Philip. A review of subjective characterist
-ics in CALL research[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5, 18(5): 351-368.
[7]Wright Vicky. Independent learning [A]. In Coleman J & Klapper J (eds.).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odern Languages[C].Londo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4. 132-141.
[8]Kohonen Vilio. 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s cooperative learner education [A].In Nunan David (ed.). 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C].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14-38.
[9]刘延秀, 孔宪辉.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课堂的模式探索与学习者研究[J].外语界, 2008, (1):64-71.
[10]罗红.论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4): 73-74.
(责任编辑刘知国)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新型实训模式;元认知;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反馈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0)04-0069-04
Exploration on the New Practice Train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E Xing1,2
(1.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hu 241002, China)
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技术的应用,网络自主学习(Network-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NBAL)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娜敏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中有关CALL研究的论文,指出存在的问题之一:“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本科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明显缺失”。[1]通过对知网的搜索表明,目前涉及到高职英语学习层次的以CALL和网络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实证研究较少,而专业实训的研究则更为滞后。这一现状为在高职院校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充分借鉴CALL对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和元认知能力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积极开展了针对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在英语实训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结束。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自主学习论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20世纪八十年代由Holec提出的。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2]齐莫曼则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作为个体的学习者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元认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3]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职业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符合当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规则和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视和调节。[4]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评估和形成性评价,学习者会提升元认知水平,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和目标。
(三)建构主义理论
由皮亚杰(J.Piaget)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5]建构主义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得学习者能够在语言技能和实践技能操练中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交流和知识建构的能力,更好的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在基于项目开展的任务型实训教学中,研究学习者如何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完成高职英语专业实训要求;对比学习者在不同模式下的学习能力表现,包括学习任务安排和进度执行情况、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修正,实训实践效果的提高程度等。
(二)研究对象
我院2007级和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233人参加。按照平行班级成绩均衡分布原则抽取其中116人作为实验组,另117人作为对照组。
(三)实验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不同的设计实施实训教学。实验时间是各年级学生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实验共有两个年级的数据,最后合成计算。
实验组的设计是:每周安排4学时作为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时间,参照实训大纲要求,教师统筹安排实训框架,学生根据自我实训效果实时调整实训进度,完成开放式实训进度表和自我评估对照表,进行自我评价;每四人一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小组学习计划,控制时间,履行监督机制,组织小组内部定期交流。每两周由教师主持一次小组长会议,各组通报问题和实训情况,共同研讨;教师对相关任务进行指导,对实训完成情况作形成性评价,给予建议和其他必要的反馈信息。
对照组的设计是:每学期安排50学时进行集中实训操练,规范出勤情况。教师统一介绍实训任务和基本方法,现场指导答疑,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实训作业由教师打分,作终结性评价。
对所有学生的评估都采取一个标准,即参加每学期期末10学时的最终实训考核,以完成成绩水平测定。
(四)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国际贸易实验室系统和英语综合练习平台系统。此外还有实时更新的公共电子信箱储藏资源。国际贸易实验室系统给每位同学分配账号和密码,并作为期末实训系统和考核系统。纸质教学材料为校内实训参考书。
三、研究工具与结果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先后设计了2份问卷,并发放给学生实训进度表(开放式)和自我评估对照表。问卷采取单选或多选方式回答。第一次问卷调查在研究对象进入实验周期时进行,内容包括学习者的基本电脑操作技能,网络资源利用能力和对实训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第二份问卷在实验全部结束后,调查学习者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后的收获体会,对学习实践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实训效果的自我评价,对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反馈指导相结合模式的态度和意见。两次回收有效问卷均为233份。
(二) 数据与结果
第一份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学生电脑的操作技能基本能满足网络学习的需要。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较弱,多数人不了解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见图1,图2)
研究周期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者的第一学年期末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基本相同,见表2: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提高网络资源利用能力
新模式下影响学习者实训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其网络操作能力,对网络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直接关联着其操作熟练程度和实训进度安排。在执行新模式前增加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经验是一项必要的准备工作。Philip Hubbard认为:“有两种培训,一种是技术培训,目的是保证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计算机以及掌握相关的运用问题。另一种是方法培训,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实践或完成任务从而最终有效地完成语言学习目标。”[6]在实训伊始,针对前期调查结果,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训网络平台使用方法的指导和培训,对网络自主学习的任务框架、学习方法和策略及反馈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部分电脑操作技能较弱的学生集中组织学习,为顺利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元认知能力
1.自我监控与教师反馈的结合。调查表明实验组的学习者在自我监控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表1)。在实验组的小组会议上常常有类似的问题出现。由于缺乏集中实训过程中的监督约束机制,部分同学自控能力差,受网络其他内容干扰,容易偏离学习目标,无法完成既定计划。教师的反馈中除了对实训过程的关注和评价外,对学习者的心理波动、学习倦怠等问题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惰性,培养较好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到学习者长期形成的依赖性。Wright谈到自主学习时强调了学习者从依赖性学习过渡到自主学习的4个原则:(1)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会学习;(2)发展转移技能(学习、时间安排、人际交流);(3)积极安排学习:发展学习机会,合理使用策略;(4)参与互相交流,在交流中确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进展。[7]教师可以通过激励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减少依赖性,加强其自我监控能力。
2. 自我评估、学习反思和小组讨论。根据实训内容和达标要求制作的学生自我评估对照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训的目的要求,通过实践和反思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目标,修正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对实训操练和学习效果更有信心,获得了更好的自我评价能力(表1)。相对而言,集中实训的学习者受制于内容安排,实践操作的反思时间不足,学生对实训案例理解程度层次不齐,理解慢的同学会主要依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拓展,等待评估,获知阶段性实训学习效果反馈不及时。影响实训总体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在实训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互相解释他们的观点和展示技能, 每一个人都成为积极地参与者,也是重要的资源提供者。领悟快的学习者向领悟慢的学习者解释对所讨论问题的看法时处于认知的阐述过程,他们也在巩固自己的理解。同样,领悟慢的学习者可以从他们正在努力解决同一问题的学习伙伴的辅导中获益”。[8]及时讨论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记忆,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参照,在了解自我水平的同时,确定了与他人进度的差距,[9]有利于实训进度的调节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修正和巩固元认知能力。
(三)构筑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系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是对一个教学阶段内教学效果的检验,起到“定性总结”的功能。这种评价容易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忽视学习潜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一重要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形成性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检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和获得成就感,以便调节教育过程,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10]在实训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教师反馈指导,能够对学习者作出持续的形成性评价,有效促进学习者及时认识自我取得的成绩,提高自信心、学习效率和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并在情感上改善实训过程中产生的倦怠感。通过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机制在实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娜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J].外语界, 2008, (1):52-63.
[2]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齐莫曼.自我调节学习[M].姚梅林,徐守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贾竑.元认知策略支持下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2): 239-240.
[5]冯忠良,姚梅林,伍新春,等.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Hubbard Philip. A review of subjective characterist
-ics in CALL research[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5, 18(5): 351-368.
[7]Wright Vicky. Independent learning [A]. In Coleman J & Klapper J (eds.).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odern Languages[C].Londo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4. 132-141.
[8]Kohonen Vilio. 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s cooperative learner education [A].In Nunan David (ed.). 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C].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14-38.
[9]刘延秀, 孔宪辉.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课堂的模式探索与学习者研究[J].外语界, 2008, (1):64-71.
[10]罗红.论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4): 73-74.
(责任编辑刘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