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企业不良贷款处置机制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小企业团体不断壮大,数量越来越多,为满足经营所需,大部分小企业需要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来获取运营资金,因而,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逐渐占据银行的重要业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特性及市场原因,经营风险通常较高,常常导致银行形成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分析在小企业贷款中,容易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完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使得信贷业务风险可控。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小企业 不良贷款 处置机制
  小企业,顾名思义,是指资产规模较小、团队人数较少的企业,通常成立时间较短,尚未在市场站稳脚跟,大部分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其经营结果的成败对银行不良贷款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来说,小企业信贷业务数量较多,且单个数额不大,是银行重要业务内容。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在逐步提高,因此,如何形成合理的、富有成效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是当前各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银行内部因素、小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银行内部因素。首先,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收益,主要表现为利润获取。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由于利润率较其他业务而言并不高,且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对此业务失去信心和关注,有的银行甚至采取“回避”措施,因此,银行内部难以形成完善的处置机制,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缺乏重视。其次,除了银行内部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存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足的因素,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内部的放贷审查政策、贷后管理等方面较为陈旧传统,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和完善,导致其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小企业信贷业务,不管贷前审核,还是贷中管理,或是贷后处理,对风险的识别工作不到位,难以良好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对已经不良的贷款难以做好处置工作。总的来说,银行内部因素是导致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因素之一,其影响不容忽视。
  (二)小企业自身因素。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借款主体,其自身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等各方面原因,都将成为影响正常贷款变为不良贷款的关键因素。虽然各个企业由于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发展状况也不同,但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缺乏资金或财产实力;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企业涉及民间借贷。
  第一,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就目前小企业的队伍来看,不少小企业是从原来的个体工商户演变出来的,不管是行政部门、财务部门,还是销售部门,大都由亲朋好友构成重要人员,以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进行企业运作,基本上不存在实质上的合同关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元素,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第二,企业缺乏资金或财产实力。现阶段我国小企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其规模较小,大多缺少企业财产作为抵押物,或者资金实力不足,对抗风险的能力自然较弱,甚至难以与大型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但实际上,不少企业从一开始就严重缺乏资金,自然离不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这一途径,而一旦经济增长放缓速度,许多企业的资金链容易断裂,对抗风险的能力较为脆弱,资金及财产的缺乏导致小企业无能力偿还贷款,容易形成不良贷款。
  第三,财务制度不规范。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数少,财务工作甚至只有一名员工独立完成,而且有些小企业为了避税或其他目的,制作虚假的财务报表,甚至有些小企业制作多套财务报表,使得财务报表内容混乱,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
  第四,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主的能力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主由于管理经营不足,对市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不够,企业容易经营不善。同时,有些企业主目光短浅,未考虑长远利益,仅仅因为利润可观就基于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进行扩张,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第五,企业涉及民间借贷。由于小企业的资金不够充足,为达到经营目的,许多小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借贷来获得资金支持。而一些银行由于小企业偿债能力较低而对小企业借贷业务设定了严格的资质规定,于是,一些资质较低的小企业只能通过较容易实现的民间借贷获得资金。但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一旦经营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时,容易瞬间压垮小企业。
  (三)外部因素。第一,政策因素。初创企业是小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在银行信贷业务上加以干预,这就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盲目放贷,违背了谨慎开展业务的原则。政府作为第三方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干预,使得银行办理小企业信贷业务时加入了政治因素进行考量,这也是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宏观经济因素。由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增长红利越来越少,不管是银行还是小企业,均面临严重的经营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业务增速缓慢,且利润率不高,小企业的利润收益变差,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更加难以把控的风险,决策失误率较高,导致不良贷款发生率也变高。
  二、不良贷款的处置机制
  (一)企业方面
  首先,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建立现代化企业的意见。在当今时代,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特征,才能更加具有时代战斗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小企业应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完善企業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其次,企业主应当提升管理能力及经营能力,具有发展性战略眼光,立足于市场环境来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减少盲目决策,降低可控风险。再者,正确考虑民间借贷,理性决策,尽量减少民间借贷。
  (二)政府和监管机构方面
  第一,丰富融资渠道,打破传统融资限制。目前小企业大多依靠银行贷款获得借贷资金支持,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借贷渠道减少,因此,增加融资渠道,使渠道多元化,成为了重要的改善措施。例如,目前推行的IPO注册制度就是符合的拓展渠道需求的。   第二,完善抵押相关制度。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较小,许多企业缺少可作为抵押物的财产,有的企业的抵押物却因变现能力差或者市值较低而无法满足银行借贷抵押的要求,因此,需要政府完善对抵押物认定的办法,适当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使得小企业所有的抵押物可以获得商业银行认可,使得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财产,通过抵押获得流动资金支持。银行应根据小企业特点适当调整抵押物认定条件,逐渐增加给予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第三,监管、打击民间借贷。第三,监管、打击民间借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政府虽然对金融机构表示支持和鼓励,但是与此同时,也应当加强相应的监管和法律规制。例如,可以考虑将金融公司等涉及的借贷信息录入征信系统,有利于银行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负债情况,能够使银行更好地把控小企业信贷的风险。
  第四,完善人员管理体制。政府应积极与银行合作,共同建立起信贷人员准入原则、人员管理体制等,落实信贷工作人员工作自责,加强岗位培训,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降低信贷人员道德风险。此外,政府还应当控制政策,尽量减少行政因素的影响。
  (三)银行方面。对于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是其资金借贷的重要来源,不良贷款发生时也是冲击最严重的主体。因此,银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小企业贷款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第一,完善信贷风控工作。通常来说,商业银行在决定发放小企业信用贷款之前,必须走严格的审批流程。贷前调查是把控贷款的关键一步,其质量决定了批贷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商业银行因建立起完整的约束体制,对贷前调查设置真实性要求。但是,贷前调查的真实性并不能完全保证企业贷款优良,且能完全顺利退出。因此,在贷后阶段,也应当建立起贷后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发生时,应积极寻找根本原因,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严格规范信贷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应按照信贷正常严格执行工作任务,不论是贷前、贷中,还是贷后,都必须遵循工作要求,每一环节、每一规定动作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再者,还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支独立、中立的审批队伍,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切实起到监督工作的作用。
  第二,培养优质信贷人员。在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工作中,信贷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业务效果。因此,应当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加强对行业的了解,建立起优秀的信贷工作队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小企业信贷业务仍然是不容取替的,因此,完善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要结合现实的市场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针对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政府、银行、小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改善,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减少商业银行业务风險。
  【参考文献】
  [1] 郭锡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机制分析[J].辽宁经济,2004(2):61-61.
  [2] 郭仁芳.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机制[J].中外企业家,2017(31).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我们认真执行QHSE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培训,不断提升全员素质;狠抓危害识别,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用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专业化管理的目标。职工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一、塑造安全主观意识,提高全员安全能动性。  认知不清,意识不强是安全管理的最大隐患。针对当前施工任务重,油区周边交通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实际
期刊
【摘 要】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市场供求机制的由初级买方市场逐渐发展为卖方市场,呈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进行,又逐步转为买方市场。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得出买方市场和产能过剩两个阶段的成因、特点和影响。  【关键词】 供求机制 买方市场 产能过剩  一、前言  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都将反映在供给与需求的增长上,这是因为:市场的经济增长不仅受供给力和供给量的影响,同时还收到生产性以及生活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及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互联网+”也对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了新影响,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传统媒体管理者必须认清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动适应“互联网+”,在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环节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关键词】 绩效评价 新闻采编 媒体融合  新闻舆论传播新格局
期刊
【摘 要】 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在这之后我国的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使用信用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当然刺激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但同时商业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手机市场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促销决策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但部分企业在促销策略上常常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运用各种正确的方式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达不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从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有效的竞争力。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得益于大量的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在重庆落
期刊
【摘 要】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立这一体系并且对其进一步的完善,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因为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有效降低外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的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把控,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建立 完善  引 言  行政事业单位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对流域水环境的管理也应该相应升级,实行精细化管理。本文将探述在河长制时代如何实行水环境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河长制 流域水环境 精细化管理 理念 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许多河道干涸、许多湖泊枯萎;许多江河流域不断发生重特大污染。——为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自此,“治理”取代“管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我国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列入重要论述,并从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等六个方面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指明了探索目标和实践方向。  社区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机理分析,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缓冲之间的关系,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在资产证券化稳健发展的现阶段,也要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盈利性和安全性的最大统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 流动性风险 风险管
期刊
【摘 要】 国内外学者对 “股市暴涨暴跌”和“股市过度波动”的研究,集中在界定和检测方面,并且研究也已经非常深入。但是,大部分研究使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法,重点强调“是什么”,虽然这对证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暴涨暴跌(或过度波动)现象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也有助于我们找到股市暴涨暴跌(或过度波动)的原因。但这些研究成果普遍的弱点是没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回答“该怎么办”上。  【关键词】 股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