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课堂“以问导学”的艺术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以问导学,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提倡“以问导趣,以问导思,以问导法,以问导成”的教学思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乐学、思学、会学和善学,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探索。
  1.以问导趣,让学生乐学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问题变得有趣一点呢?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可以结合着孩子很熟悉的很多事件和生活经验来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利用学生“过一个生日就长了一岁”的生活体验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明的爷爷某年2月29日过第19个生日,你们猜,当年小明的爷爷几岁?”很多学生从“过一个生日就长了一岁”的生活体验出发,脱口而出“19岁”。教师反问:“有19岁的老爷爷吗?19岁的人就能抱孙子了?”学生哈哈大笑。笑声激起了疑云:“难道过一个生日不是长一岁吗?”教师乘学生大疑大惑之际,展开了新知“闰年”的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地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问题,真正改变课堂里教师唱主角的局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小学教学第一册中,当教学“10的组成与分解”时,我利用学生爱做游戏的心理,采用变魔术的方法,要求两人一组到讲台上表演,其中一人背对同学们把10根小棒分成两组,然后转过身来让另一个人和同学们看,另外一个人按他的表演写在老师事先板书“10可以分成()和()”的括号里,台下的同学则当评委,看他们的表演是不是成功。一听说变魔术,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两名同学每变一次,都请其他同学用一句话说出魔术的结果。有时如果和前一组同学雷同了,我又适当启发:“还能不能变出更好的来?这种形式的提问,同学们在游戏中既动手,又动脑,还动口,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2.以问导思,让学生活学
  “以问导思”提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探索、思考,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因此,“以问导思”的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学得活学得深。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思考,来自于面对不解之谜”。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教师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例如:教“9+几”时,先让一个学生数出9根,再让同桌数出5根小棒,这时,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①想一想,两人一共有几根小棒?②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合作探究,边摆边说。③怎样摆小棒,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是14根?再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摆给大家看,边摆边说出思考过程。这三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在算法多样化的情况下,能较有意地引导学生用凑十法来帮助计算。
  3.以问导法,让学生会学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让学生会学。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引导学生会学?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的《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解答,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写得一种方法的,你已经合格了;写得两种方法的,说明你很了不起!学生非常活跃,探究的欲望也很浓。教师随机指名板演,最后指着用比例解答的算式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出比例式的?板演的学生回答:我是根据水费比吨数等于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来列的。这个学生说得很好,但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接下来的提问就十分重要了。这时教师反问:谁一定?(每吨水的价钱)继续追问:你是什么知道比值一定的?(水费除以吨数等于比值一定)再引问:也就是说,这道题中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经过这么一轮的问题,多个学生的回答补充,学生基本掌握了列比例的的方法步骤。所以说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让学生会学是关键。
  4.以问导成,让学生善学
  “以问导学”的核心是实现老师“导”和学生“学”的完美结合,只有老师善导,才有学生善学,只有老师导之有方,才有学生学之有方。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变“主演”为“导演”,而学生由“听众”变“主演”,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平均数》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導之下,已经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学生算出,甲队拍球的平均数是 14 个,乙队拍球的平均数是 12 个。这个时候算出来之后,怎么提问?问什么样的问题?老师这样问: 12 表示什么?你怎么认识 12 这个数?学生回答说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12 表示什么?我们看到,老师的这个问题就是就着学生的结果而出的。你不是一个队平均数是12,另一个队平均数是14吗?然后我就问你,12表示什么。你求完了,解决问题之后有一个结果,你得说说这个结果的意义是什么,孩子就说了,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然后老师继续问,你怎么认识 12 这个数?仍然是很具体的一个问题,咱们看第一个学生说什么,说我拍了13个,把多的一个给其他队员了。他拍了13个,13比12多一个,我把多的这一个给了其他队员了;第二个孩子回答说,我拍了14个,把多的两个给了拍8个的同学,他少好几个,我把我多的这俩给他了;然后第三个学生说什么,说我很高兴,本来我拍了8个,他们又给我增加4个。第三个孩子本来才拍8个,其他人又给他增加了4个,所以他挺高兴的。
  总之,“以问导学”是一项激趣、设疑、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师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古语亦云:学想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电影音乐和小号独奏曲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两种艺术形式,但通过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的二度创作,使这两种艺术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以中国电影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小号独奏曲的整理、分析,力图为读者全面介绍以电影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小号独奏曲,为演奏者正确解读这些作品提供参考和依据。
钢琴曲《百鸟朝凤》是以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民乐的成功典范,民乐《百鸟朝凤》原为唢呐演奏,经过钢琴改编后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在曲式结构上保留了东方风格,在演奏上更加流畅欢快,曲式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无痕,整首曲子节奏明朗,浑然天成,实现了民乐艺术与西洋乐器的有机融合。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钢琴曲《百鸟朝凤》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从而深入理解这首经典乐曲的艺术内涵。
观察·一所小学的田园神韵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校园内设仁山苑、智水苑、穗苑、耕苑、金花亭、耕读台、种植园、养殖园等田园建筑群,是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公办小学。就在这里,林建华校长根据学校的实际,整合并充分利用田园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田园、体验田园、热爱田园、创造田园、心向田园,走出了一条田园教育特色之路。    早就听说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是一所田园式校园,那里有着现代大气的校园设
期刊
《d小调幻想曲》(K397)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二首幻想曲,属于其中晚期作品,该作品结构自由,在音乐上极具戏剧性、抒情性和悲剧性。莫扎特所创作的“叹息动机”是此乐曲的特色之一,全曲以此动机为基础发展出新的音乐素材。本文通过对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进行简要分析,探索乐曲中不同音乐素材的踏板运用。
古筝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它以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欢。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古筝的演奏方式以及创作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古筝独奏曲《幻想曲》是现代古筝曲代表作之一。本文是对古筝独奏曲《幻想曲》演奏与情感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对其进行创新,并且去融入一些新元素,然后让古筝曲具有新时代的意义。
巴赫的钢琴音乐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巴赫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装饰音更是贯穿整个作品的脉络和情感。据此,本文将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装饰音的作用,并从倚音、回音、颤音三个角度对作品中装饰音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阐述。
期刊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由十二首标题性钢琴小品组成的,里面的每一首钢琴小品都很好地折射出了俄罗斯人民在当时的真实生活写照.本文从套曲中的第四首《四月—松雪草》的创作背景入手,结合对这首乐曲的音乐分析,挖掘柴可夫斯基在这首乐曲中,利用松雪草所象征的积极精神,把俄罗斯人民反抗命运时的坚定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呈现出来,并将自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感性地显现出来.
新课改犹如一列火车,校长好比火车头,如何让这列火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地运行是每个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的问题,探讨的问题。  ※认识上的定位:校长如何确定新课改推行的前提  校长应做新课改理念的诠释者、倡导者。作为校长,首先应深刻认识新课改为何要改?不改不行吗?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么多年来,素质教育之所以推行这么难、这么慢就是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改革没
期刊
在我国众多的歌曲作品中,诗词歌曲拥有独树一帜的地位。诗词歌曲不同于传统的流行歌曲,它以简单的语言、悠远的意境为听众构成一组听觉盛宴。例如琼瑶依托诗经写成的《在水一方》、陆在易依托诗人艾青的同名诗创作的《我爱这土地》,都是诗词歌曲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聚焦《我爱这土地》,通过对创作者及作品进行简单介绍,进而对《我在这土地》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技巧进行研究,从而让更多人认识诗词歌曲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