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的潮墩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潮墩在古盐民的生活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盐民称之为“救命墩”,现存在盐城境内的潮墩遗址很多,给盐城人民的影响也很深远。文章试着对潮墩的形成原因及修建者进行分析,以对故盐民生活略做了解。
  关键词:盐城;潮墩;灶户
  盐城境内以墩为名地方,近百处含两个镇(青墩镇、沟墩镇),21个行政村(以大小命名巨墩、大墩等,以位置命名前墩、墩北以数字命名头墩、八墩,以姓氏命名蔡墩、鲍墩以颜色命名青墩、金墩等),67个自然村(丰赐墩、砚台墩、仁范墩、碎磁墩、沙墩、沟湾墩、六份墩等,“盐城旧志”中提及的施家墩、顾家墩、陈家墩、倪家墩、洪家墩等均在范堤现已不存。)
  形成的原因可分两种情形,一是在旧海岸线上、范公堤以东,为防御海盗、潮患所筑;一是范公堤以西,大多为古墓所在或其他原因所筑。清乾隆十一年(1764)盐政吉庆在奏折中说“煎舍离场窎远,大潮猝至,煎丁奔走不及,即登墩避潮,名为避潮墩,以保生命”。本文主要对盐城潮墩形成进行分析。
  避潮墩又称“救命墩”,“济民墩”、“望潮墩”、“高宅基”等。百姓为避洪避潮而筑砌的高土台。盐城沿海一带,因多为低洼平原,再加防洪堤岸矮小,质量差,水患频仍。为了躲避洪潮,人们只能“择高阜而居”,或把房屋建在高处,或垒土为墩,即“救命墩”。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 (烽火墩)七十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 (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清人高岑题《范堤烟雨》诗曰:
  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
  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
  四围碧水空濛里,十里青芜杳霭中。
  踏遍芳龄一回首,朝暾红过大堤东。
  一、现存遗址简述
  (一)大丰万盈黄墩遗址
  该遗址位于大丰市万盈镇康宁村一组。墩高出地面4.5米,面积约100平方米。四周为庄稼地,环墩河滩无水,长满芦苇。古时此处为海滩。目前该遗址保存完好。
  (二)大丰新丰潮墩遗址
  该遗址位于新丰镇大团村二组(204国道边向新丰转弯北约100米)面积约200平方米,東临赤旗村,北靠斗龙港,西与大团村接壤,墩周围为农田。目前该遗址保存完好。
  (三)大丰王家舍墩遗址
  该遗址位于大丰市裕华镇南新村四组,墩成漫坡状,墩高约3米,墩西侧保持原状、东面被挖掘,出土许多碎贝壳,墩上时有人居住。目前该遗址保存较完整。
  (四)大丰三龙潮墩遗址
  该遗址位于三龙镇下坝村三组,约1500平方米,高出地面3米,地面多青蛤壳,地面仅采集到晚明青花瓷片。明以前这里是大海。
  二、形成原因分析
  盐城地区海岸线的变迁,北宋以前黄河长期在渤海湾入海,淮河的来沙不多,其一大支流泗水(又名清河)亦为水流较清的河道。故其时淮河口深阔,潮波可至盱眙以上。8世纪时(唐大历年间)在淮安、扬州间修筑了一条捍海堰,又名常丰堰。不久废圮。11世纪在范仲淹主持下,重修捍海堰,即今范公堤。可见自西汉至北宋,苏中海岸线长期稳定在范公堤以东不远处。1128年黄河南侵,以后的七百余年,黄河均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涌入淮河。但在最初几个世纪中,黄河分由颍、涡、睢、泗入淮,泥沙在沿程堆积,河口延伸并不迅速。16世纪中叶以后,全河夺泗、淮入海,尤其是1578年潘季驯治河,大筑堤防,堵塞决口,出现了由汴入泗、由泗入淮的固定河道,即今地图上之淤黄河。他采取“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海岸不断向外延伸。16世纪初黄河在云梯关(今江苏滨海县西南)外入海。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河口在十套以东约15公里的八滩以外。1711年(康熙五十年)云台山与海州之间渡口淤平,云台山与大陆相连。雍正时河口又移至八滩以外的王家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河口两岸又涨出新滩数十公里。河口在四洪子。1810年(嘉庆十五年)河口又抵六洪子。19世纪中叶河口已至今大淤尖。废黄河南岸苏中海岸可以盐城为例,唐宋时大海在城东不到1公里,15世纪在城东15公里,17世纪初在城东25公里,19世纪中叶在城东50公里。1855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此后苏北海岸线有不同程度的后退,最初废黄河口大约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后内缩。这样盐城滩涂就成了中国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滩涂、湿地。现今该区域面对黄海,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海岸线绵延582公里,其中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中国最长,滩涂面积达到683万亩。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20多位院士和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形成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江苏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且每年仍以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
  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盐民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影响,(1)海堤的修建成了难题,海岸线的不断东移,海堤却不能不断向东修建(成本巨大)。(2)两淮盐民对卤水及新生滩涂的刚性需求。“两淮灶丁制盐,其制法:海盐有煎有晒”。两淮盐民产盐主要有煎盐和晒盐,两种。煎盐需要大量柴薪,晒盐需要大量平整的土地。范公堤以东大量的新生滩涂就为盐民提供了很完美的生活资料,滩涂上的芦苇,和芦苇收割后的土地。以及就近取卤降低生产成本,盐民不断东迁。
  在每天的生产过程中,灶户最担心的就是天气情况。从洪武到嘉靖十八年,有记载的较大的潮灾就有六次,海潮来临淹没庐舍和亭场,损坏盘铁并造成数百上千灶丁的死亡,最严重的一次溺死盐丁三万人。康熙四年(1665)年 七月四日 狂风大作,折木拔树,涌起海潮高数丈,漂没亭场庐舍,淹死灶丁男女老幼几万人。雍正二年(1724 年)七月十八、十九日,飓风骤起滔天海潮,冲破范公堤,两淮二十九场,除莞渎场无灾外,溺死泰州分司所属小海、丁溪、草堰、何垛等1O 盐场男女灶丁33435 人;淮属白驹、刘庄、伍佑等6 盐场男女灶1445 人。为抵御随着黄、淮造陆,大海东徙,“海水渐远于堤,各场灶在堤内者少,在堤外者多。海潮一发,人定受伤,灶舍亦荡”。于是灶丁、亭民自造潮墩以避潮。一遇大潮猝至,煎丁奔走不及,即登墩避潮,故名为“避潮墩”。   三、潮墩的修筑
  潮墩修筑有民修、官修、商修三种。修筑潮墩,起初只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应该是先民在盐业生产过程中发现并推广的。
  (一)民修
  东台麻墩遗址传说就是最好的证明,该遗址位于东台市海丰领双坝村。麻墩周长100米,约1.2亩,平均高出地面2.8米最高出地面3米。相传北宋初期,盐民常被海潮吞没,后有一位姓麻的盐民发现了这块自然形成的土墩能当海潮,每当大潮到来,首先奔向此墩。此后白天扯旗,晚上挂灯,以此召集众人到此避潮。目前麻墩上有百龄古树十棵,上有一寺庙,为村民自发建成,香火不断。目前该遗址保存完好。范公堤西的墩现多为墓室,汉以前范公堤西至盐城龙岗一带为海滩,故多为先民先做潮墩,后做墓室。亭湖陈家墩遗址位于便倉思源村(原湾河村,位于范公堤西1公里处),墩南北长75米,东西宽45米,高出地面50公分,有唐宋时期的棺木出土,地表有唐宋元实用其残片。应该能做一说明。
  (二)官修
  仅民修“筑墩自救,顾其数有限”,“人力不齐,海水变易,而多寡兴废亦因之靡定”, 这样就远不能满足灶民潮灾来临时逃命的需要,于是便有了明清两代官府兴筑潮墩之举。为抵御风暴潮的入侵,保护和发展盐业生产,唐宋元等都曾修建过海堤,至明,因黄河夺淮,至海势东迁,加之海堤损坏严重,以致嘉靖潮变时淹没人口很多。御史齐宗道上奏“节年议修(范公堤),因循未果”,“虽筑有墩台,以济一时,计非经久。”由此可见,明时官修潮墩,只是议修范公堤未成的权宜之计。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大潮灾之后御史吴梯、运使郑漳议修海堤未成,创避潮墩于各场团。这就是沿海筑墩的开始,嘉靖十九年(1540)年巡盐御史焦琦巡视各盐场时,结合修范公堤大规模修筑潮墩计220座。此后政府在无力修海堤的情况下,都比较重视沿海盐区筑墩避灾。
  (三)商修
  盐商“以盐从灶产,灶赖丁煎,商与灶丁实有休戚相关之谊,情愿公捐工费,无烦动项”,盐商助建避潮墩。乾隆十一年三月,盐政吉庆查明,通、泰分司所属实在必需修建的避潮墩共143座,估需土方银9200余两,“即饬商人分司其事,兴修坚固,以垂永久”。五月,“复又续添五座,各商俱已修筑完固,委员覆勘无异”。乾隆十二年十二月,通、泰二分司所属议请增建潮墩85座,估需土方银4360余两,“通河商众闻风踊跃公捐”。有的盐商除了捐资助官增建避潮墩外,有的还率民独建避潮墩。如业盐新兴场的郑世勋因“海啸,灶民溺死无算”,而“相高阜,筑大墩十余座,为避潮之所。自是岁遇风潮,安睹如故”。清中晚期,清政府财力困顿,潮墩年久失修坍塌较多,新滩无新墩避潮,灶民多有伤亡。光绪九年(1883)运司孙翼谋报请左宗棠批准,在通泰灶户屋后修潮墩,泰州公司共修潮墩2570座。商建潮墩达到顶峰。此后潮墩的修建也渐渐变成有盐商、敝主、灶户共同承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进行捐助,筑墩方式也有一次成型,变成不停修建,形体也变大。有的可以筑成高一丈八尺,顶端长宽2长的方台。
  民修、官修加上商修到清末基本上能达到每三户就有一潮墩(大小各异),据不完全统计清初两淮共有灶丁6.6万左右、后经过加编灶丁盐户,总数增至60.6 万,增加了将近十倍这样盐城城地区的潮墩将以十万计。由于解放前废灶兴垦,潮墩开始减少。解放后盐业生产改革,盐民基本不需要潮墩的避险,再加上海岸线不断东移,潮墩就不断消失。然而潮墩的修筑给盐城盐民带来了影响依然存在,现在以墩命名的地方在盐城仍以百计。则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1] 王定安.光绪《重修两淮盐法志 》卷123《食货四·盐法》光绪31 年(1905 年) 刊本.
  [2] [明]朱廷立.盐政志(卷一)[A].续修四库全书(史部839册)[C].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吴克嘉.吴盐如花皎白雪[EB/OL].话说历史悠久的泰州盐文:http://ywh.suse.edu.cn/.
  [4] [嘉庆]东台县志·卷一一·水利.
  [5]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二八·场灶二.
  [6] [民国]阜宁县新志·卷九·水工志·避潮墩.
  [7] [乾隆]两淮盐法志·卷二二·附烟墩潮墩.
  [8]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二八·场灶二.
  [9]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四四·人物二·才略.
  [10] 王定安.光绪《重修两淮盐法志》卷27《 灶丁》光绪31 年(1905 年)刊本.
其他文献
一、背景介绍  某社区地处龙港镇西北部,因驻象湖南而得名,宋淳化年间已成村落,宋嘉定年间形成街道。在这片渊源深厚的沃土上涌现出了一批能人志士,远有吴宝秀,近有吴第、朱秀三等。  某社区成立于2012年5月,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东河、西桥、杨家宅、长连屋、朱家站、李庄站、汇龙、双龙等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730户1710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566人,占总人口15%。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
期刊
摘 要:文章借鉴企业CIS战略对城市CIS战略的理念进行分析,并结合保山市隆阳区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从城市旅游理念识别、城市旅游行为识别和城市旅游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探讨了隆阳区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并提出了策划方案。  关键词:CIS;形象定位;形象塑造  城市形象代表了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历程以及未来发展的个性,它本身是一种生产力,可以成为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的整合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可以使本
期刊
香烟是“欲望之烟”、雪茄是“精神之烟”、烟斗是“理性之烟”,有人如此形容男人酷爱的这三种烟。  冷静、沉稳、内敛、谦让,这似乎是烟斗的另一个名词解释。衔一支上好的烟斗,甚至不用开口,特属于男人的精致和内敛就如飘散的薄烟般,无形间真切显露。  一支上好的烟斗,必定有着不菲的身价,其设计和谐的斗身斗柄造型,流畅的曲线,美妙的木纹,让烟斗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品。无论是衔在口中,拿在手上,都能营造一种特别男
期刊
摘 要:城市改造 ( urban redevelopment ),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城中村”是我国城乡改造的主要对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大量村庄存在于城市建成区内,但这种村庄仍旧实行农村管理体制,真正意义上并未融入城市
期刊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在基层建设用地规划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农村经济基层的建设用地规划上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基层建设用地规划中的矛盾,将会大大延缓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制约农村经济建设的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开始重视农村基层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部分地方开展了城乡基层建设用地规划增减试点,这对统筹城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让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评价优化;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
期刊
摘 要:从我国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属于比较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外商贸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路上丝绸之路的一天重要海上经贸通道,最早史料记载在汉代已经开始通过海路进行对外贸易,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泉州作为我国当时重要的出海港口,见证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泉州
期刊
摘 要:“十二五”期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面贯彻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对相关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类、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探索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实践平台  “十二五”期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
期刊
摘 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GIS如今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地理教学也形成了挑战。文章主要介绍GIS的概念以及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在地理教学中GIS的体现于运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地理教学  地理学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为特性。信息时代的地理学,对地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浙江省临海市城市旅游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阐析城市环境、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临海文化视野下的城市旅游开发思路,对临海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旅游;临海文化;空间环境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居住空间环境产生了聚落、乡镇和城市,城市空间环境是人类居住的主要载体。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由于地域、气候、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