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马洪线”上的才召村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麦克马洪线”边上的村庄,才召村家家户户都挂着五星红旗,村里还有民兵巡逻队,其重要的职责就是盘查陌生人,防止间谍渗入。
  纽布身披红色毛毯,一边舞刀,一边念诵咒语。据说,在法事的最后,老虎尸体突然一颤,虎头一歪,这才标志着老虎的灵魂最终原谅了猎人。
  珞巴族服饰很吸引人,但在十几年前却经历了一场濒临消失的危机,当时米林全县拥有完整的男、女珞巴服饰已不足10套,几近失传……

  在珞巴语中,“才召”是“森林”的意思,而珞巴人生活了几千年的才召沟,则意为“森林生长的地方”。穿过一条长达2公里多的羊肠泥道,我们进入才召沟的森林湿地之中,但见青冈、云杉、桦树、柏木等高大参天、翠绿幽深;淡黄色寄生植物松萝,从高高的树枝间垂下,轻柔若纱,恍如仙女飘逸的裙裾……森林中,我们不时看到珞巴人居住过的原始木屋,在风雨的侵蚀下,这些由竹子和树皮搭成的木屋早已残破不堪。不过,在屋内还可以看见珞巴人使用过的火塘,火塘里布满深深浅浅的痕迹,似乎仍在诉说着这个部族悠久的传统。
  在才召沟最深处的天边牧场上,牧草茵茵,牛马悠闲漫步其间,几座牧人小屋点缀其中,小屋周围奇树林立,相映成趣。既然被称作“天边牧场”,也就意味着这里是才召沟的“尽头”,从这里可近观喜马拉雅山脉中那些绵延起伏的雪峰,而在雪山的那头,就是那条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麦克马洪线”了。
  1914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会议,强行划定中印边境线,并以当时的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马洪线”,这条边境线将属于中国的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了印度和缅甸。虽然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但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却一直存在。1962年后,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上拉起了军事隔离铁丝网,生活在当地的珞巴人便被硬生生地一分为二,许多家族被迫分隔两边,致使亲人失散、骨肉分离。据调查,有超过60万珞巴人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度非法侵占区,而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珞巴族人口实际上仅有3100多人,其中米林县有1800多人。

  布隆达果告诉我们:事实上,这头老虎为意外丧生。20世纪70年代,布隆达果与当时著名的猎手布隆达玛一起到南伊河边的牧场捕猎。在传统的珞巴族社会里,达玛是“高骨头”(即博嘎尔部落中血统最为高贵的人),而达果则为达玛的奴隶。两位年轻人身披牛皮坎肩,腰挎长刀,走在雾气湿重的丛林里。突然,一种厄运临头的感觉压在了两人的心里:地面上有一排老虎留下的脚印,这些脚印一路向前,一直延伸到他们布置在牧场边缘的大型兽夹……果然不出所料,当他们走到布置的兽夹前,发现一只身材魁梧的老虎卡在原本用来猎熊的兽夹上,已经死去两天了。   对于博嘎尔人来说,这无异于重大的灾难降临。因此他们必须举行一场盛大的法事来祭拜老虎,向其鬼魂道歉。这场法事由达玛的妻子主持,她是博嘎尔部落的“纽布”(即巫师)。村子内设置了虎灵堂,并宰杀了一头牛和一头猪作为祭品,祭拜时,纽布身披红色毛毯,一边舞刀,一边念诵咒语,乞求老虎原谅。据说,在法事的最后,老虎的尸体突然一颤,虎头一歪,这才标志着老虎的灵魂最终原谅了猎人。

  就像弓和箭一样,箭毒同样也由猎手亲自制作。箭毒提炼于“一支蒿”“过江龙”等有毒植物。要采集这些有毒植物,猎手只能前往深山,采集前还要向山神献祭,直到听到山涧有了回音,方可开始挖掘。从这些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箭毒剧毒无比,大型野兽被射中之后,往往逃跑不过百步就会倒地。一位名叫扎西的老猎人就不幸被自己埋设的毒箭射中过大腿,为了防止毒素扩散,他硬是用刀将伤口周围的肉挖出,至今他的腿上还留有箭痕。
  几近失传的珞巴服装“珍馐美馔”石锅鸡
  在村口的珞巴织布工坊里,我们见到了正在等待我们的3位年轻的“织娘”——雅达儿、雅觉和雅娘。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她们却没有丝毫生分,笑容满面地迎接了我们。

  不过,就在十几年前,珞巴服饰经历了一场濒临消失的危机,当时米林全县拥有完整的男、女珞巴服饰不足10套,几近失传。2006年,珞巴织布工坊的老师雅一一家从山里搬到才召村居住,但雅一仍然保持着自己织布做衣的传统。搬下山不久,米林县文化部门的人就找到了她,希望她能教村里的年轻人织布,传承珞巴族织布和服饰制作技艺,在当时,雅一共收了10余个女徒弟,但最后坚持学下来的,只有雅达儿等3人。
  晚饭时,村民把飘香的珞巴石锅鸡端上桌,这碗石锅鸡除了松茸外,并没有什么特殊佐料,但鸡汤浓香扑鼻,鸡肉入口不塞牙,吃起来非常鲜嫩。石锅用南迦巴瓦峰下的皂石雕制而成,其质地绵软,传热与散热都很慢,所以用其烧制的饭菜味道浓郁、可口。不过,珞巴石锅鸡之所以如此美味,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当地的土鸡本身。在才召村,珞巴人相信,从鸡肝的脉络纹路可以判断吉凶,因此,家家户户都养了很多鸡,以备不时之需。这些鸡生长在海拔两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上,常年在野外环境放养,频频啄食当地的虫草、红景天、当归、雪莲等名贵药材,因此不仅肉质特别细嫩,还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堪称“珍馐美馔”。
其他文献
这是个令人向往之地:碧绿的湖水,清新的空气,植物的乐园,中世纪古镇……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就开始在湖畔休生养息,享受别具一格的生活——从自家的房间窗口抛出鱼线悠然垂钓。近几百年来,文艺大师们光临之后总会灵感大发,感慨良多,而那优雅的湖光山色,也频频出现在银幕上——这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意大利北部的科莫湖区。  在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南麓,点缀着一连串明镜般的湖泊,形成了意大利
“一个罐罐,装些饭饭,不吃饭饭,要吃罐罐。”这是流行在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广大农村的一个通俗谜语,谜底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在山坡野地的小果子——刺梨子。不过,它的名字虽然带了个“梨”字,但实际上跟梨并没有关系,它是一种蔷薇科植物的果实,又名“送春归”、“文先果”等,是一种滋补健身的天然营养珍果。  刺梨子得名于其独特的外观。这种扁圆球形的果子体型较小,一般直径只有2~4厘米,比成人大拇指稍大。成熟之前
2017年7月7日上午,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仪式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举行,阳光、音乐、彩旗、礼炮,一切都恰如其分。仪式现场人头攒动,众多工作人员和国内外媒体见证了这一荣光时刻。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的消息一出,顿时轰动海内外,引来万众瞩目。  谁能想到,在尚未正式贯通前,港珠澳大桥曾遭到各界人士严重质疑。时隔5个多月,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曾经的质
上海话,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方言,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之一。和众多吴语系方言一样,上海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因素,老派上海话有入声、有濁音,拥有强迫性的规则连续变调等。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租界后,移民的涌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吴语区发展最快的语言,形成多种吴语方言共存的新上海话。  同时,上海租界设立后,对外贸易蒸蒸日上,为了与外商打交道,商人竞相学习英语,英语与上海话结合的“洋泾浜英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近年来,海南成为许多人过年旅游的首选地。人们往往选择到海边,与大海相拥,听海风低语。但其实,除了与海洋亲密接触,感受当地黎族独特的新年习俗,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聚居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乐东、琼中、白沙、陵水、昌江等地,其中以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和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黎族人擅歌舞,新年的娱乐活动繁多,舂米舞粗犷有趣,竹竿舞热情欢
大西洋海域上的法羅群岛靠近北极圈,海岸线非常曲折,有着让人惊异的美,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群岛时而低沉温柔,时而遗世独立。
椰子蟹属十足目,陆寄居蟹科,椰子蟹属,无亚种分化,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岛屿上,不同岛屿的椰子蟹色彩也大不相同,其外壳呈现出紫蓝色或是橙红色。  很多动物家族中都有一类“怪胎”,比如不会飞行只会奔跑的鸵鸟,不仅会打洞还会滑翔的飞鼠……而在水陆两栖的螃蟹家族中,也有一群生来就与众不同的族类——椰子蟹。这种螃蟹不善水性,却擅长爬树;不爱横行,却可以直线行走;不喜欢鱼虾等美食,却偏爱果壳坚硬的
对于体型娇小的毛毛虫来说,伪装手段十分重要——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它们凭借巧妙的伪装而频频逃脱捕猎,因此它们的长相是其生存的关键。  2014年5月3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丹尼尔·詹森在哥斯达黎加进行科研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外形奇怪的毛毛虫。起初他还误认为这是一条蛇,经过仔细观察后才发现真相:原来此“蛇”非彼“蛇”,而是一条货真价实的毛毛虫。  这种毛毛虫其实是天蛾科的一种飞蛾幼虫,主
1287年的一天,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成都。当他推开驿站窗户时,看到了一幅令他震撼的景象:安顺廊桥如长龙一样游荡在800米宽的南河上,红色的廊屋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桥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桥下是穿梭往来的船舶,一座廊桥尽显天府锦绣。即使在遍布桥梁的水城威尼斯,他也不曾见到如此气势恢弘的桥梁。这个游历世界的旅行家对安顺廊桥终身难忘,把它记录在了《马可·波罗游记》之中。 
仪式由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参加祭祀的人身穿长衫、头戴礼帽,遵照古仪唱祭歌、行省视礼、盥洗礼和焚香礼,最后还要高声诵读《祭文》。  宏泰坊栩栩如生的人物蠟像,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青楼内“醉生梦死、夜夜笙歌”的场景,展示着中国几千年来倡寮文化的生长与消亡。  据称,上甘棠村的步瀛桥曾受神仙铁拐李的点化,每从桥上掉下一块石头,就预示着村里会出一名大官,从建成至今桥上共落下101块石头,村里果真出现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