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想象类”习作教材简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图画已成了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苏教版三至六年级习作教材,可以说是无图不成文。习作里的图画具有生活化、儿童化、游戏化等三个特性,形象鲜明、惟妙惟肖,与习作文字相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图画,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激发求知欲等方面大有裨益。这些绘画从形式上看,有单幅、多幅和有故事情节的连环图;从图画描绘的形象看,有自我、同学到生活中的他人,还有猴子、燕子、猫等儿童喜欢的小动物。本文着重探讨习作绘画的语言形态与功用。
  
  一、 装饰形态绘画——赏心悦目
  
  装饰形态的绘画是指以增加习作教材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视觉兴趣为主要目的而插入的符号或图像。这类绘画与教材的内容联系虽然不大,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影响习作内容的前提下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比如,六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习作6》“介绍一位家乡名人”、《习作7》“写一两个语文书里的故事”,六年级下册《习作2》以后的6篇习作里的绘画,尽管与习作内容有一些联系,但最主要还是起到装饰的作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学习兴趣方面,图文并茂的习作教材明显优于纯文字的习作教材,它增加了教科书的视觉效果,满足了读图时代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 认知形态绘画——印证内容
  
  认知形态的绘画主要是指以认知习作内容为目的而编辑插入的图像。这一类图像服务于教材的文字内容,或从教材内容延伸开,能起到印证内容的作用,即对课文内容作呈现、展示、解释或延伸。如果能在文字符号以外,再配以图像、音乐,使各种形式的教材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同时发挥作用,教学的效果将更为显著。”如,四年级上册《习作6》中的孙悟空、哪吒等6幅卡通图片,有助于学生对“卡通人物”一词的理解。五年级上册《习作2》“描写一种动物”的绘画插图,很容易起到对学生观察一种动物的指向作用。四年级下册《习作2》“推荐‘雏鹰争章’的同学”里的“阅读、表演、保健、礼仪”四幅奖章图,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奖章有哪些,是什么样的?在同册的《习作6》中,要求学生围绕四个“话题”讨论,然后写下来。在话题的后面配上了相应的四幅插图:手拿废旧电池的小男孩、钻进玉米地里的野猪、武松打虎、吃野味,不仅是对习作内容的直观展示与延伸,也提高了学生阅读习作素材的兴致。
  这一类绘画与习作教材文字有极大的相关性,是理解习作意旨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习作审题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三、 启思形态绘画——启迪思维
  
  启思形态的绘画主要是指为启迪学生的思维而编辑插入的图像,如,三年级下册《习作6》文后——小学生端坐桌前想象“卖青蛙”的插图,为选择某件可供发表看法的事件打开了思维的通道。五年级上册习作5中四幅神情各异的表情图,较易触发学生对亲身经历往事的回忆,或喜、或怒、或悲、或伤,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方面娓娓道来即可成文。
  有学者谈到图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时,指出:图像“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特殊凭借和手段。”这种观点很能代表人们对绘画思维训练价值的理解,绘画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优秀资源。
  
  四、 表达形态绘画——训练写作
  
  表达形态绘画主要是指用来进行习作的“绘画”,即我们常说的“看图作文”中的“图画”。学生通过读图,把绘画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
  1.表达形态绘画的一般形态
  (1) 补画作文。如,三年级上册习作3“写图中的景物和动物”,图中有景而并没有任何动物,残缺的画面需要学生涂画或张贴上去。这种需要学生动脑又动手的“添画”,比较容易激发儿童的补美心理。学生添画的过程,也是其构思与琢磨描写对象的过程,无疑是趣味写作的开始。五年级上册《习作6》所给的2幅图没有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留给学生一个想象与构思的空间,这就给学生再造了第三幅画——“从燕窝掉下来的小燕子”的结局。尽管没有要求学生接着画图,但在学生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个预知的结果:小燕子或被救下,或被吃掉,或与猫友好相处,学生很喜欢创编这样的故事。
  (2) 看图作文。教师常常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它是以直观的图片为媒介,要求学生把画面中的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利用直观的图片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经验”模块,以此来训练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静止的画面成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载体。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开始由观察到说话,再到写句(段),最后写完整的文章,螺旋上升,步步推进。苏教版小语教材从二年级上册《练习3》开始看图写一个句子,到了二年级下册开始写几句话,而到了三年级上册《练习2》与《练习3》,则要求根据画的“自画像”和景色图片写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之前,往往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进行写作,这符合学生的习作转换心理。学生看图写话的过程正是根据图画内容,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心理流程。
  (3) 画后作文与习作后画画。画画后写作与习作后配上画是很有意思的。三年级上册习作2要求,“先给自己画一张像,画好以后,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写一篇习作”。学生画画的过程就是他细微观察所写对象的过程。习作后再画上画,不属于“表达形态绘画”的范畴,在此可以顺带讲一下。如,三年级上册习作5,要求把设计的动物名片连同图片一起贴在习作簿上,请老师看一看。四年级下册《习作1》,在文末建议学生“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所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游览时的照片”……这样做的目的,我想有两个:其一,让学生知道写作是有用的,作文除了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外,还体现了它的应用价值;其二,起到美化习作簿的作用。
  2.表达形态绘画的新走向
  (1) 对象:向“任选”发展。看图作文中的“图画”,这个要写作的“图片”对象,不再是学生唯一的指定写作对象。苏教版小语教材的9篇看图写作中,有4篇允许学生任选多幅图中的一幅或另选教材外的内容,如三下《习作8》,“请你也编一个童话故事读给小朋友听,使他们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下面的几幅图供你选用”;又如三下《习作1》,“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任选一组写一篇习作,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不仅仅是看图作文,苏教版小语教材其他形式的习作指向,也是开放性的,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比如五年级上册《习作7》,提供了4个题目,学生选择其一写作即可,在“要求”里还有一个建议:“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写作内容,也可以不用这几个题目”。我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始写作的目标要求,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强调学生写作的情感培养。
  (2) 内容:向“叙事性”拓展。从三至六年级9篇看图作文中,只有4篇没有故事情节,其他各幅皆有故事叙述的要素——人物,或人与动物, 为儿童编写故事提供了思维的线索,也使得儿童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不再感到静止的图片是干巴巴的写作对象。
  (3) 观念:向“习作材料”转化。长期以来,看图作文教学强调“观图方法、弄清图画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抓住画面主题”。其指导理念是要把“绘画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并不得有半点疏漏与差错。把学生的思维圈定在“画图”的圈圈里,否则不叫看图作文。此思想是受低年级看图说话练习的影响,当学生迈入中高年级后,在看图习作的指向上,应有所转变。“画图”仅是我们激发学生习作思维的切入点,它起到点燃思维火花的作用,带有思维的指向性、习作的定向性,不必面面俱到地把图片说个明白,说个透彻。因此说“画图”,是习作材料的“引子”而非习作内容的“全部”。
  (4) 能力:向“媒介语言”方向培养。从语文教学上来讲,媒介语言包括在媒体中使用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当今,在以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与繁荣为主要特征的“读图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方式上的变革给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观念、取向、内容、方法上的一系列挑战。语文习作教材的“图文”课程中,顺应了“图文化课程文本”的要求。图以文生辉,文凭图增色,两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既能丰富课程文本的内涵和阅读方式,又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媒介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核心要素则是“视觉素养”的培养。实际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母语教育中关注了学生视觉能力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
  在大众传媒时代,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增强学生的视觉素养显得尤为必要。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习作部分有意培养透过图片中的“可见”部分,探究图片中“不可见”的意义,开启了在语文教育中养成读图能力、培养视觉素养的大门。
  (宋运来,特级教师,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根据笔者的实践,让习作课堂充满情趣,顺应学情见机指导,是实施有效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投学生所好。呈现情趣    在现实生活中,看动画片是学生们的最爱,其夸张可爱的人物形象、丰富鲜艳的色彩、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动画片几乎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童年伙伴。既然动画片对学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那么,我们何不投其所好,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将观察场景、描摹状态、恰当表达等能力
期刊
师:小朋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看图学词学句第12课。我们先看图学词,看图要仔细,学字词要认真。老师先带着你们学一个词儿,然后就要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学习。(映出幻灯片),画面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图上画的是什么呢?  【点评】一上课,王老师就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学,使学生学有方向。  生:图上画的是太阳。  师:(另一个学生举手)你要说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早晨,太阳刚刚从
期刊
《维生紊C的故事》,寓“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人体的作用于有情有趣的故事之中。笔者紧扣课文特点,开展“读故事、讲感受、练表达”三步连环教学活动,启开“读、说、写”自主习练空间,有效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一、读故事。自扫“拦路虎”    本课的生字词生熟不一,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识字的重点、难点,选用拼音、查字典或查资料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的同学编顺口溜,辨析易混、
期刊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助借具体课文渗透习作指导。  师:学到这儿,张老师还有一些问题要考考大家?济南有七十二泉,为什么只写了其中四泉?  生:如果把七十二泉都一一写下来,可能要写几十页,这样的文章太长了,不利于我们学习。  生: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写。  师:对,那为什么不选择写其他四泉,偏偏写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呢?能从课文第1自
期刊
“民以食为天”,吃为我们生活需求之首,所以,我首先拟议的就是将语文教学与“吃”进行融合,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品出些滋味。    一、为什么要“吃”?    如果把小语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看作一顿精神大餐,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一餐,学生为什么要“吃”?其中有哪些“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之一——黄金搭档  从阅读借助的媒介来看,第一学段是“读物中的图画”,第二学段是“字典、词典和生活积
期刊
诗人张旭曾经在诗中问人也是问己,“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好一个“洞在清溪何处边?”也许,就在眼前,他一直在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的寻找。不久前,一次普通的习作教学实现了我的诗意寻找。  四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从迷人的风光或是古老的风俗这两个方面,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家乡。应该说,这篇习作学生写起来并不太困难。首先,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我特意安排了书信体例文,让学
期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1》,要求如下: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  相当一部分学生纠结在纯孩子理想状态的吃喝玩乐想象中,写着天真烂漫的有意思的习作。学生程远兮写了一篇名为《禁酒节》的有意义的习作,而当时恰逢社会上不断出现醉酒驾车、夺人性命的交通事故。文从字顺,加上立意深刻,这篇优秀习作立即在全班范读评议。  程远兮交上习作得到肯定,准确日期是2009年9月7日,
期刊
近几年来,笔者就学生立足文本,进行课外阅读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进步!    一、永恒经典与学生心连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人了一些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但是由于教材容量有限,往往只能够节选名著中很少的一个章节,如入选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学生们读起来非常感兴趣,他们渴望知道关于林冲的身世来历,柴进是何许人等问题的答案,但是,因为篇幅的限制,
期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第2自然段生动再现了北大荒天空的“一碧如洗”。然而,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天空的清澈明净,而是以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了晚霞的绮丽多变,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一碧如洗”呢?  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一画你觉得写得美的句子。  (学生自由练读。画句子)  生: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我知道了这些流云的颜色非常美丽、神
期刊
阅读教学总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到了“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可是,在课堂观察和教学研究中,对这些“读”的追问却很少: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2010年的“凤凰视点”中,我们将分两期对阅读教学中的“读”进行专题研讨。我们希望,以“论坛”为平台,推动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寻求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反思与解释,尝试对本组关键词作出“教学论”意义上的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