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力量滋养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担当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中华传统民族文化 中学語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29-02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许多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过的是洋节。更可怕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这些现象如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
  一、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
  我们的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日本皇太子其乐融融的的长女取名:爱子,称号:敬宫,其“爱”和“敬”出典于中国古籍“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一句。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一脉相承至今,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俄罗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性格,没有国民风貌,就不是生动活泼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实验标本。”我们为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也主张乐学,把获得知识的乐趣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正如孔子所指出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则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戏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自进不能已。”(《阳明全书》)他认为人的天性是“乐嬉戏而惮拘检”的,教育应该使之愉悦,如此,学习才会不断进步。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学习民族文化的强烈动机,进而会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语文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族文化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上的有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三、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例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先秦诸子散文等等。这些文章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和课前五分钟时间,饱览这些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如让学生读《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而理解孔子的“礼治”,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如让学生读《劝学》和《师说》,让学生感受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让学生潜移默化得到教育。还有读《陈情表》,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还有读《苏武传》,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难,因此,我们通过让学生诵读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委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每一个节日是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每年的两个学期中,有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加之,我国近年又开始对一些传统节日进行了放假安排,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清明节与端午节,引导学生去查询资料,找寻渊源,真正弄明白其文化内涵。通过实践,使学生明白了清明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端午节不仅与几年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娱乐节”和“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饮雄黄酒等。教师可趁此给学生布置以“节日有感”为题的作文。
  五、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时语文教学开发利用的宝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民间故事、打油诗、山歌、风俗文化、历史古迹等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仔细收集,善于开发,就能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眼光去审视各种文化,以开阔的视野,在比较撞击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委他们建构在民族文化精神和世界多元文化熏陶下的独立思想和人格”。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教师应扩大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组织学生集体过节,参观文化古迹,收集民间文学,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参与,敢于交流,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味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琼浆玉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阳光雨露。因此,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使命任重道远,还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究。
其他文献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系统已经被政府机构和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IT管理背景知识和关键技术,通过分析IT管理模型提
现有的近邻查询在查询相同或相近目标时,会得到相同的行驶路线,从而导致大量用户聚集到该区域,造成二次拥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支配关系监控算法。该算法采用实时交通信
秦朝颁布的《挟书律》对我国出版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朝的出版业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意义,对比秦朝和宋朝统治者对出版业的监管,有助于洞察封建社会出版业与社会的
零度层亮带(ML)是降水性层状云的一个首要特征,它对雷达定量估计区域降水有很大影响,如何减小这种影响是雷达气象探测非常关心的科学问题。双偏振雷达能够提供双偏振参数信息,在云降水粒子相态识别、粒子尺度分布等方面有优势,并且能够提供与降水粒子相态、尺寸与介电常数等相关的有用信息,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特点能够更好地识别零度层亮带,以及对亮带的垂直结构特征以及微物理特征与变化过程进行更全面的分析研究。本
为研究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生物回波的雷达物理量特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雷达生物回波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上海南汇WSR-88D双偏振天气雷达2018年3月至11月上旬的观测数据进行生物回波的识别与分析。从双偏振雷达电磁波散射理论入手讨论了生物回波的反射率因子Z、等效反射率因子Ze、双程差分相位ΦDP、0延迟相关系数ρHV等雷达物理量与气象回波的差异。生物回波识别算法程序设计上,用Python语言编写天气
旋转导向钻井底部钻具组合由于导向力的存在,使其受力更加复杂,钻具损坏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论文在研究钻柱动态力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捷联式旋转导向钻井底部钻具组
钻具的横向振动破坏性极大,造成钻具偏磨和疲劳断裂等,易引起井下事故,增加钻时和钻井成本。目前国内外没有形成对大位移、多接触点、开放式系统的钻柱动力学模拟机制。因此
以NiCoCrAlY作为粘结层、8wt%Y2O3稳定的ZrO2(8YSZ)为陶瓷层,利用等离子喷涂(PS)技术制备2种在陶瓷层及陶瓷层/粘结层界面处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热障涂层(TBCs),研究TBCs的热循
为了探明草莓高效生产的水肥耦合模式,本研究以“新明星”草莓为试材,通过连续2年的大棚试验,设置灌溉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2个因素,灌溉施肥方式分别为:微润灌溉施肥方式(M_I)和滴灌施肥模式(D_I)。4个施肥水平分别为:高肥(F_H)、中肥(F_M)、低肥(F_L)、无肥(F_N)。采用完全组合设计,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主要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草莓营养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级哺乳动物细胞膜是一个由蛋白质、脂质、胆固醇、糖类组成的复杂体,其中各组分因膜种类的不同,含量也有很大差异。细胞膜具有高度非对称性,各种组分在膜上的分布也具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