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信联合惩戒中“失信”之含义

来源 :天府新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技术,失信联合惩戒饱受泛化与滥用的质疑.厘清失信的内涵是正确适用失信联合惩戒的前提,但学理上对失信内涵之艰难探索,仍然无法揭开失信之“面纱”.目之所及,“违法说”存在逻辑错误,违法并非失信的充分条件;“违约说”“丧失民事名誉说”“负面信誉评价说”未能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边界;“失德说”“违背道德诚信说”未能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逃避社会责任说”受制于“社会责任”只是一种倡导性而非强制性规定.为了避免公权介入私权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失信必定是违法,但必须剔除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在此基础上,失信可视为违法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法政治学而言,国家推行失信联合惩戒的政策意图是强化重点领域的法律实效.失信是一个富有政策性的概念,失信具体包括哪些违法种类,取决于国家治理的需要,并随政策的调整而动态变化.
其他文献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机器问题有着详细分析和深入论证,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科学的机器观.机器作为工具的历史样态,在资本主义社会正式出场,经由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通过劳动资料革命,促成“自动的机器体系”出现,激发了强劲的财富创造力.“自动的机器体系”本身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组成,却在资本的控场中被形塑为“固定资本”,将劳动要素的外部差异转化为资本内部的质的差别.以价值为中心的增殖逻辑同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体系之间的矛盾内含资本主义社会的时间悖论,时间节约与时间浪费交织.自动机
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难教、大学生厌学和教学低效的现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载体的话语体系,其内容要素是否科学、逻辑结构是否严密和表达方式是否亲和,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亲和力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教师的价值引导性、内容科学性和方法多样性等摄服力方面,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方式等感染力方面,以及对教师个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等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沟通方面语调平淡,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不足,或是非语
在整体论的思路下,对《蒂迈欧》的解读不能像传统的解释那样只集中在《蒂迈欧》关于宇宙创生的讲辞上,而尤其要重视开场部分与宇宙论部分的关联.这种关联突出地表现在:开场部分克里蒂亚对古雅典历史的讲“述”和宇宙论部分蒂迈欧对宇宙生成数学诗的创“作”之间有诸多针锋相对的对应.因为这种对应关系的存在,所以对《蒂迈欧》的解读就不能只从克里蒂亚的发言计划所声称的合作视角出发,在表面的合作下实质是克里蒂亚和蒂迈欧的竞争,他们事实上呈现了两种相当不同的对人和城邦秩序的构想.前者凭借记忆带着虚荣悖谬地讲“述”他“听”来的理想城
Faktizit(a)t从词源上可追溯到拉丁词factum,包含“人为”和“自然”两种事实.其演进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前者对后者的胜出.从最初费希特对Faktizit(a)t的使用到海德格尔对它的阐发,该词逐渐演化出一种“生命(活)事实”的意义.海德格尔首先就在作为实际生活的意义上使用Faktizit(a)t.但该词在他那里的演进也是明显的,从实际生活到此在的存在状态,不仅在内涵上有变化,而且产生了一些矛盾.如何统一这种矛盾事关对该词在时间性意义上的确切理解.对该词的合理理解才使得对Faktizit(a)
“双减”政策创新性地将校内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联合治理,形成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减负”思路,代表了党和国家在学生“减负”问题上的治理创新.“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承认伦理是对人格、尊严、权利和价值的伦理确认.儒家通过"仁"建立起的"道德联结"显示了承认伦理的基本要义与特征;通过"义"和"礼"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结"展现了承认伦理的价值内容;将伦理运用于国家政治而建立起的伦理性"政治联结"促使承认伦理实现了政治转化.在儒家承认伦理中,蕴涵着"仁爱忠恕,和谐有度"的美德正义;"重礼执礼,安民济众"的制度正义;"制民以产,盖均无贫"的分配正义;"王道仁政,选贤与能"的政治正义.儒家承认伦理之承转,开出了社会正义的可能路径:促进心性修养与制度正义的有效对接、保持个体性与群体
梅洛-庞蒂哲学以"含混性"著称,如果说《知觉现象学》致力于模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界限而弥合被撕裂的存在,那么,《人道主义与恐怖》旨在超越所谓的苏联极权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纷争而缝合被撕裂的历史.对两个极端理论作模糊化处理就是要站在第三方立场来超越相互对立的片面观点.科斯勒的小说《正午的黑暗》以莫斯科审判为背景,揭露了斯大林政权对党内反对派乃至广大苏联人民实施暴力迫害而撕裂存在、撕裂历史的严重问题.针对东西方阵营对《正午的黑暗》所作的不同程度的误读,梅洛-庞蒂以"人道主义与恐怖"为论题,既批评西方自由主义者们
对20世纪有关“家国同构论”各种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是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中家国关系的关键,也是重建以“家”为方法的现代中国国家理论的根本.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以家国关系为根本问题,以中国周代国家理论构建为核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亲亲与尊尊的张力,思考家国文化如何通过调和亲亲与尊尊维系中华政治文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现代中国国家理论构建如何返古开新.作为宗法意义上的“家”体现了以亲亲为本、以尊尊损益亲亲的“齐家”文化.从“宗统”到“君统”体现了以尊尊为本、以家拟国的治国文化.“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医学化”意指“非医学问题被界定为医学意义上的疾病问题或障碍问题并加以治疗的过程”,它的提出和发展是对现代科技理性的反思,哈贝马斯的技术批判思想、福柯的权力谱系学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均是其思想基础.医学化研究强调疾病的社会建构,聚焦对科学主义、自由市场以及国家权力的批判.然而,针对医学化的批判未能澄清疾病边界,同时忽视了地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性.本文强调不同地方文化中的身体观和疾病观差异导致了医学多元主义,同时从医生—患者互动、社会集体内部互动、个体—国家互动三个层面揭示疾病界定与医疗选择的社
基于敬天、敬祖信念,周人早有历史政治意识.周革殷命之后,周公获得殷商史官及其所保存之大量档案文献,历史知识得到极大扩展;面对严峻政治危机,周公运用“监”于历史之政治思考方法,详尽地考察、比较、思考夏、商两代兴盛衰亡之机理,提出诸多重大政治观念命题,进而制礼作乐.中国特有的历史政治理性至周公臻于成熟,并构成此后中国政治与历史学共享之价值取向和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