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票价上浮理在何处?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经济规律,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必须考虑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春运期间的铁路客运作为一种商业性服务,缺乏弹性或者弹性明显较小,价格上浮对旅客量的调节作用不说无效,至少是效果不明显。火车票价上浮实质上就是一种垄断行为。
  关键词:春运 票价 上浮 垄断
  
  四年前,河北某律师曾以春运期间火车客票价格上浮侵犯其财产权为由状告铁路部门,要求撤消票价上浮决定。受理此案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原告提起的行政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被告作出的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价格上浮决定是经过市场调查、方案拟定、上报批准的,程序未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为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该律师败诉后,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结果差不多以同样理由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这一案例似乎说明,铁路部门上浮春运客票价格具有合法性,人们无可非议。
  然而,现实中有些事情合法并不等于完全合理。铁路春运票价上浮就属于这类事情。自从铁路春运票价实行上浮以来,乘客作为买方就一直有所不满。数年过去了,这种不满并未消除,甚至更加强烈了。当今年铁路春运高峰到来时,照例是硬座上浮15%,其他席别上浮20%。社会上议论不少,特别是乘客意见很大。尽管这不能改变现状,但是辩论票价上浮的合理性想必也不违法。
  按照目前的行政法规,铁路部门上浮春运期间的客票价格的确是合法的(已有上述案例为证)。每年春运期间,铁路和其他交通部门为安全及时运送数以亿计的旅客,付出了自己的辛劳。对此,包括旅客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充分肯定的。铁路部门上浮票价的理由之一是调节春运期间的旅客流量,缓解运输压力。但是,按照经济规律,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必须考虑需求弹性。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明显变化,即富有弹性,价格变化对需求的调节就比较有效;否则就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春运期间的铁路客运作为一种商业性服务,缺乏弹性或者弹性明显较小,价格上浮对旅客量的调节作用不说无效,至少是效果不明显。这是因为,第一,我国春节是最受百姓重视的传统节日,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在外地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广大民工,辛劳一年,要求回家与亲人团聚,票价上浮几乎不可能改变他们回家过年的习惯。用现在时髦的“以人为本”的观点来分析,试图通过票价上浮来阻止一部分人回家过年也不尽人情。第二,铁路作为长途客运方式的替代运输工具较少。有些路线没有汽车、民航、船舶等替代工具,火车票价上浮后,普通乘客特别是民工别无他途,只能承受票价上浮的负担;有些线路虽然有替代工具,但这些替代工具也实行价格上浮,或者取消平时实行的价格折扣,结果乘客也只能走铁路。所以,尽管每年票价上浮,旅客仍然有增无减。据预测,今年节前15天广东省发送旅客将达到550万人,同比增加18.4万人,增长3.4%。(羊城晚报2005-1-13)这至少说明票价上浮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通过提价来调节供求关系,还应当考虑供给弹性。如果一种商品富有供给弹性,价格上调后能够引起供给明显增加,那么对供给就会产生有效调节作用,最终使供给增加,价格回落。春运期间的铁路运力显然没有这种特征,短期供给基本无弹性。由于铁路具有垄断性质,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短期价格上浮根本不能吸引投资来提高运力。况且,也不能仅仅根据春运需求来多修铁路扩大运力,因为那样会造成平时运力的闲置。当然,铁路部门可以调整春节期间客运和货运比例,通过减少货运来相应增加客运。事实上这样做的确大大增加了短期客运容量。但这毕竟是改变运输结构的结果,并没有提高总体运输能力,因此并不意味着票价上浮增加了运输总供给。所以,年复一年,春运仍然紧张。
  不妨打个比方:某餐厅看见中午吃饭的人特别多,拥挤不堪,厨师和服务员非常忙碌和劳累,于是决定将中午的饭菜价格上浮15%-20%,试图调节吃饭的供求关系。除非这家餐厅具有垄断地位,否则将失去生意;当存在垄断时,人们就只能表示不满,而饭还是要吃的,就象千千万万外出人员春节要回家一样。火车票价上浮实质上就是一种垄断行为。
  据铁路部门解释,票价上浮的另一条理由是为增加春节期间的客运而减少了货运,经济损失很大,要通过客运票价上浮予以弥补。这里涉及客货运服务的目标取向、运输结构和效益比较问题。第一,我国铁路运输服务必须兼顾客货运两个方面,保持合理的运输结构,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应当以客运优先。第二,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运营,客运和货运价格都应当有一定盈利,并且效益相当,在春节期间减少货运所减少的收入可以通过增加客运所增加的正常收入(不上浮票价)得到补偿,不存在什么额外损失。第三,如果通过某种垄断行为使平时货运收益高于客运收益,那样减少货运增加客运就会减少铁路部门的总收入,但这意味着铁路部门在平时的货运中已经向客户索取了垄断高价,以此为由在节日期间进一步向乘客索取高票价是不合理的。第四,假如由于政策或经营方面的原因,平时客运处于低效益甚至亏损状态,指望通过春运高峰来改善一下效益,那也不符合铁路建设和服务的宗旨。总之,用弥补损失来解释票价上浮难以使旅客信服。
  
  
其他文献
摘要: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商法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商人法,其产生具有深刻的背景。本文就中世纪欧洲商人法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行分析,并以时间为线索,对中世纪商人法的发展进行大致叙述。  关键字:中世纪欧洲商人法历史背景发展历程    中世纪的商法,又称商人法,是指调整城市商人之间商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和法律。它主要通过行会自治和习惯规划协调商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反对封建法制束缚,使商人、商业
期刊
摘要:禁治产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制度,溯源于罗马法,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有相关的规定和法理。本文拟对禁治产制度的含义和立法例做以简要的说明,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这一制度的利与弊,继而对于禁治产制度的完善和在未来民法典中的设计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使这一制度对现代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禁治产;民事行为能力;监护    引言  禁治产制度自罗马《十二表法》以来已有之,并被大陆法
期刊
摘要:个体工商户这一商事主体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个体工商户之地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发生了争议。笔者通过对这个体工商户这一商事主体的性质、特点以及现实地位的分析,提出了关于个体工商户这一商事主体的现实地位的思考。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性质;历史作用;现实地位    一、个体工商户概述  个体工商户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独立的社会阶层,它们承载着低层社会
期刊
摘要:近年来,法官的职业化建设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得到逐步推进,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有的失之偏颇。对于与法官职业化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应该给予重新思考和认识。本文从法官的基本素质、法官的思维模式及法官职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三个方面发表了对推进法官职业化的认识。  关键词:法官职业化 素质 思维方式    法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法,更需要良法的重要守护者。因此,近年来,推进法官职业化
期刊
摘要: 当前,商会在地区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商会的法律地位进行了分析和理论探讨,指出我国商会本质上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商法主体,并为我国商会法律地位的安排提供了立法建议。  关键词:商会 法律地位 立法规制    商会,是指以工商界为中心,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由商人自愿结合组成的经济社团组织。它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而出现,其雏形为9 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商人行会,即商人基尔特。商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扩大了内需,使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房价高涨、“全民炒房”等一系列问题。为抑制投机,控制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政府部门于2010年颁布了多项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国十一条”、“新国四条”、“新国十条”、“国五条”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几家典型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税负状况,旨在从税负角
期刊
1999年,全国基本养老基金收入1960亿元,发放1800亿元,盈余160亿元,滚存结余仅700亿元。名义积累与实际积累不符将使未来支付高峰到来时福利承诺的兑现风险增加,因此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其中如何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完善社保体系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全国的养老金有少部分盈余,但这部分盈余大多积累在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经济相对发达的地
期刊
摘要:新疆坎儿井的法律保护也逐渐成为水资源环境保护与遗产保护的一个研究热点。坎儿井要想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其首先应该具备的特征就是,其拥有法律上所保护的价值。坎儿井是一项水资源保护工程,也是一项文化遗产,其在法律上则反映正义、利益、文化传承等价值。  关键词:坎儿井法律保护价值正义利益文化传承    坎儿井与我国万里长城、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
期刊
摘要:在我国,对于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拆迁的操作流程及补偿安置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而对于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没有较为可行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由于缺失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拆迁,不规范的房屋补偿标准,公共利益的泛滥使用,房屋评估的随意性等,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制定和完善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房屋拆迁法律缺陷完善    一、广大农村需要有专门调整农村房屋
期刊
摘要: “十一五”期间,随着政府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农村消费状况得到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消费需求不足的困难。“十二五”期间, 全面小康和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将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农村消费。在内外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与动力就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