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语感,各家学说见仁见智,没有一个严格完整的定义,但对语感的把握却有其一致性——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力,它往往可以不经过思维分析、逻辑判断,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直觉地感悟到其情味、意蕴、哲理,它是快捷的、直觉式的、整体的把握与感知。语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良好的语感,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确实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生活联系,领悟语感
  语文的学习与生活有密切关系,语感教学要加强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叶圣陶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并说:“唯有从生活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与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这说明语感学习一定要联系生活经验,将语言文字同它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具体领会它的意义和情味。七年级课本中的文章,大多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我们教学的时候,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散步》时,在上课前,我就先抛出两个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没有经常与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觉?通过交流,使大家认识到散步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学生把握好文章基调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去朗读课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审美的感染中培养语感
  以于漪的《往事依依》中的第四段为例,“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教学中我引入了骆宾王的《咏鹅》诗。当我抑扬顿挫地读完这首三岁小儿都会读会背的诗时,同学们笑了。接下来,我提问:“这首令七岁的骆宾王获得神童赞誉的诗到底好在哪里?”经过一番讨论、发言和教师的点拨,最后形成这样的共识:这首诗好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句色彩丰富,对照鲜明,形象生动,清新活泼,富于画面感。于是,接下来文中的“丽日蓝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等短语诗句,学生就易于感悟了。在感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对颜色的审视、对美的领悟,无疑会敏锐得多。
  三、通过不断的积累增强语感
  语感是自己的语感,语感的获得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经常朗读规范的语言作品,不仅要理解文意,还要对语法规则、修辞手段、表现方法等进行领会,领会了,则会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朗读越多,所得的感悟也就越多,语感也就越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同样的言语作品,就能迅速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了,语感也就发挥作用了。语感如鞋在脚,大小自知,所以文章必须自己读,别人是替代不了的。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精彩所在,让学生从主观上对文章消化吸收,进而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诵读把课文中的精彩字、词、句、段落变成自己的东西。
  四、在心灵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三者的对话,当以心灵的交流和共振最为重要。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月下归航”部分为例,主要写了行船的情景和偷吃罗汉豆的事。在这里。远离深门宅院免读“秩秩斯干”的鲁迅,获得了一次美妙无穷的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江南水乡的旷野,月光恬静,夜色优美,童年鲁迅的心灵得到了尽情地舒张。其实,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美妙体验,包括我们眼前天真活泼的学生。那么,课堂上只要能激活老师与学生那个深藏而又可能随时喷薄而出的记忆的“黑匣子”,一场心灵的碰撞、交流和对话就水到渠成了。于是,“激水声其更响亮”“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等句,也就迎刃而解。
  五、指导学生课堂练习把握语感
  课堂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主要手段,所以教读课文、领悟教材、写作训练等方面都要注重语感的培养。
  1 课文教读中训练语感的分析能力
  课文教读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值得我们去挖掘体味。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排字的使用,通过认真揣摩之后才能体会出来他寒酸而又不屑的神气。其次,要深切体味语境、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蹒跚”是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两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从中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2 在写作中的训练运用是语文的着眼点
  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是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语句的积累、仿写、改写、记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文章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日记等形式能让我们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如今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兴趣可以使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用幼儿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来鼓励他们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会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终身受益。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
上海违法建筑治理一直以行政执法为主要解决途径,从1993年《上海市整治违章搭建和违章建筑的若干规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多次调整和更新,但违法建筑依旧愈演愈烈。违法建筑
从社会发展来说,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倚重德来发展的社会,对道德和德性的弘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民主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同等重要且影响人类自身生存和未来发展去向的重大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有现代性的德育,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正强烈呼唤德育现代性的生成。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德育现代性才是制约德育实效性的根源,当前德育实效性不高,根源正在于其现代性不足。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内涵  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和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检验的有力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则是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写话热情,致使农村小学低年级写话水平偏低,小学阶段作文整体素质不高。无疑影响了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着
所谓双语教师,是指履行双语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模式在我省民族地区已实行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民族为主(占全州总人口的75.5%)的民族地区,自1952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汉双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大干部群众已逐步形成了共识:认为在民族地区实行
大部分的老师们在备课时会对教材作适当处理,因为确实教材中的有些主题已不吸引学生。但是,很少有老师去深入分析教材,对课本的上下节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中,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按照自己的计划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从内容的要求、技术操作的要求、语言的要求等作了重要的调整。几个学期下来,发现学生喜欢课堂,喜欢信息技术课,也喜欢自己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1、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课标首次提出“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感的培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语感?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是为了“应试教育”。2、是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神,主宰一切。3、是教学方法简单粗糙。那么要改变这种乡镇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更新观念是首要的。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实质,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研究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迫在眉睫。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能思善想的具有主观能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
一、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  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