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武汉隔离病房的记者李潇:等北京最后一名医疗队员回家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我们拍了《生命缘》,我就觉得人要做什么事情,要把前前后后尽量想清楚讲清楚,要有一些提前的告知,要有一些准备。”李潇跟家里面说了很长时间,“最后说到麻木了,然后该走那天也就走了。”呃,够狠,可有时候,狠恰恰是最大的温情。
  人性纷呈,医护就是天使
  呃,李潇到第3个病房,碰到一个什么样的病人?一位病好了、核酸检测三次呈阴性、死活就是不出院的人。
  “那个人坐在床上,看到北医三院的沈宁院长就拉手,不停说谢谢,然后就开始哭。我就纳闷,她为什么不走?后来,她拉着沈院长的手说,‘3天前我丈夫刚刚在楼上去世了,我不知道我回到那个家里怎么办,我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我在这里还能看到你们,我还知道我在哪里,你放心,丈夫头7之前我会走的,只是让我在这多待几天’……”
  再一次,李潇控制不住自己了,防雾护目镜都让眼泪全弄湿了,眼泪根本止不住。
  “那个时候就觉得这场疫情带给人们的不单单只是救治,带给人的可能是一个很长久的沉痛的东西,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消化……”
  李潇说,患者是武汉人,虽然不愿意走,“从医性”很高,非常配合医生。
  “我到这来,没有时间欣赏武汉的风景,反倒是更先接触武汉人,他们热情、乐观、积极,大部分‘从医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例外,后来又进了一个病房,患者有点老年痴呆,不是很配合,他不吸氧,氧和指数一度下降到70%、60%,很危险。沈院长就在旁边不停劝,把氧气口尽量近地接近患者,但是依然效果很差。后来用了约束带,约束带是为了保护病人的,怕他摘吸氧面罩,就有生命危险。”
  “病人的女儿是在这里出院的,当时沈院长说,‘如果你踏出了这个门,你可能永远见不到他’。然而,女儿也没有办法,因为她也感染了肺炎,好不容易治好还拖着慢性病的身体,狠心出院了……疾病和疫情带给人们的情感太复杂。”
  当然,李潇在病房也看到有白发夫妻一方可以出院,但坚决要陪着老伴一起出院的。
  “要走两个人一起走,就能感觉到夫妻之间那种暖暖的爱!这种与子相伴、与子偕老的情感,很温暖人心。不同呈现,淋漓尽致,所以人性才复杂……”
  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家属的陪伴与照顾非常重要。然而,并不是每位家属都有陪伴的条件……
  最后一批北京医疗队员是谁?协和医生
  北京医疗队都在武汉疫情定点医院,侧重治疗危重症。
  4月9日零点,李潇从北京协和医院负责的病区隔离病房出来,压力很大,聊起来,她有唏嘘,有感悟。
  “好多医生们在坚持两个月之后,尤其是协和的医生还坚守在一线,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情感能承载得了的,更多的是专业性,是职业精神,特别珍贵,我特别敬佩。”
  “协和接手的都是危重病人,他们负责ICU。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人能不能活,而不是别的病房的怎么能治疗好。医生们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天天都有可能与死神擦肩甚至再擦肩。其中有一个病人去世之后,找不到家属,就联系街道、派出所、其他辖区……其实警察去做就可以,医生为什么还要做?他就觉得一定要告诉给逝去患者的家人,不能等。所以他就在工作6个小时之后又联系了2个小时……找到了,他才安心。这位协和医生的名字是徐源,让我感动。”
  “协和医生压力真的很大,救治的都是特别危重的病人,别的病区,医生可以和患者交流,有些决定患者也可以为自己做。但在这里不一样,患者都不能说话,跟家属说了,家属也不大懂,所以很多时候医生就要做决定。医生要不停地给他们各种诊断和治疗,就像亲人和家人一样在他们旁边守护着。这种感觉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医生的职责范围,就是亲人,就是家人。”
  “所以协和医生是最后一批走。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太强大了,要承受这些压力,要一直坚守到最后。越有专业的人,承载的压力越大,但凡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不会放弃。”
  什么是抵挡时间的强韧力量?甚至时间还倒过头来帮忙,把一路艰辛化为打磨过程,如“太阳晒熟的美果,月亮养成的宝贝”?
  是职业精神,是专业技能啊!可有哪一行例外?没有。
  如今,在武汉,生命再脆弱,有白衣天使在,大幸。
  武汉重启,他们缓缓归
  李潇说,武汉病房里,大家都喜欢听北京来的他们讲普通话。
  醫生说:“你看你把病房弄得挺热闹”,病人们很喜欢听李潇他们为之喊“加油”。
  曾经,一筹莫展、低头不语的病人,李潇得空就去聊一会儿,冰雪融化,病人讲了自己的苦衷,父亲离世,父子以前冰冻的情感未曾和解,并把隔离点的爱人介绍给李潇……
  方舱医院,要离开的医生,每一个人都眼含泪水,李潇说他们每一个都是英雄……
  中日友好医院负责的病区,主任坚决不许他们进,摄像侯雷钢在这位一直拥有着“战地记者”梦想的李潇的“威逼”下,与医生各种“斗智斗勇”,最终他们拍到了感人的战友之情,北京医生救护武汉医生……
  其实,这也是医与患共战疾病的“同袍”深意。
  后记
  故事太多,很多故事没法一一展现,采访素材量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
  李潇感叹:“每期十多万字的场记手稿,六七十页的场记单,是后期团队不舍昼夜一帧帧剪辑出来的结果。副主任邵晶、我的搭档也是制片人刘坐镇后期,主编书含、王迪、石璐娃,还有编辑刘径驰、王晓晖、王轩、刘影慧、乔丹丹、张育文等后期制作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武汉报道团队的坚强后盾。”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个团队在火线报道,我们也为武汉这座城市拼着命!”
  大家可以持续关注《生命缘》,真切感受李潇他们镜头背后的强悍存在。
  由于疲劳以及温差变化,李潇感冒了几天,自己和大家都吓一跳,还好,没大事。
  “第1次来武汉,看到的是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车开,只有红绿灯在闪烁,偶尔会看到零星的几个人,但是在病房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患者双手合十跟医生说感谢的时候,那一瞬间你感觉到武汉是有温度的一个城市。”
  特殊时期,武汉的温度被藏在某个地方了。
  李潇早有预判,北京医疗队撤回后,他们也还会坚守,归期待定,看武汉重启后的城市温度,等北京最后一批医疗人员回家……
  好,陌上花开,再不缓缓归,春深了。
其他文献
现在想来,很后悔当初没有把那封感谢信交给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以致那时曾经记得真真切切的他们的名字,现在竟一个都想不起来了,实在是太过意不去了。  其实,也不是当时不想写这封感谢信,很想很想,只是因为随后过度的悲伤,而冲断了那感激的情绪。  北京地坛医院,在这个春天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决战中,无论是冲锋在前援助湖北疫区救死扶伤,还是严防死守保卫首都北京的平安,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个个都堪称是舍生忘死,人人都
期刊
扎根麻风寨的女医生肖雄烛照医者灵魂深处的美  她,曾在电影《他们在相爱》《净土》及电视剧《林巧稚》中扮演过医生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就是首批被授予“德艺双馨”称号的演员之一、空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肖雄。  1978年8月1日,肖雄考入空政话剧团,从此成为一名军人,不到一年时间便跟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达式常合作了她人生的第一部影片《他们在相爱》。21岁的她,却饰演了比自己大的的眼科医生
期刊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草原小姐妹》《十面埋伏》等。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9年1 0月21日晚,在第八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教育家的颁奖现场,82岁高龄的刘德海演奏了新作《听茶》。而这也是刘德海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如今,人们再也听不到那如玉珠走盘的琴
期刊
期刊
“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廊桥文化能够发扬光大。”浙江泰顺“廊桥老人”周万巩自2002年与廊桥结缘后,便弃医办起展厅,义务讲解廊桥文化,与廊桥相依相守。  如今,92岁高龄的他虽休养在家,却仍旧心系廊桥,许多熟悉周万巩的朋友都说,这位耄耋老人“以身许桥”18载,传递出的是对故土最真挚的乡情。  周万巩是廊桥展厅的缔造者,也是廊桥文化的传播人。走进这位老者的家中,荣誉证书还有与廊桥的合影挂了满墙,引人注
期刊
王占义,生于1960年。他是前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前副社长,内蒙古十大藏书家之一。2015年,已潜心收藏40年的他,创办了内蒙古史料博物馆、世界报刊博物馆和毛泽东文献资料博物馆。本文摘自他为自己的《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写的序言:  时间不留人,留事,留书。我希望多年后,女儿从家中巨大的书架里,能抽出几本爸爸编写的书,从那里她能看到爸爸眼中的家乡,爸爸走过的路、想过的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先后出版
期刊
不久前播出的《水下中国》,曾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这是史上第一部以水下视角展示我国人文自然的高清纪录片。该片是湖南女孩周芳三年磨一剑,冒死拍摄出来的。她带团队走访中国24座城市,首次完整地拍到了很多水下古迹,才得以让全世界了解了那些被遗忘的中国文化……  湖南姑娘变身“美人鱼”  80后周芳是一个漂亮的长沙姑娘,拥有美国MBA学历,回国后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金领。她一直喜欢旅游和户外运动,对登山、徒步、
期刊
1950年4月22日,我军第一个雷达营在南京成立。70年来,一代代雷达兵发挥“千里眼”作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国土防空预警向空天战略预警转型,成长为我军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力量,用忠诚与奉献守望祖国空天。  为战而生,浴血荣光戍空天  在西南边境的友谊关雷达站,所有新兵的入营第一课,都设在山顶阵地上那座锈迹斑斑、弹痕累累的雷达方舱旁。他们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
期刊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为即将正式返校的中学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与中学生分享他从事科学研究近30年来的人生思考。施一公送给中学生八个字:独立、思考、尊重、科学,并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很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与当下每个人息息相关,一起来听听。以下是施一公的发言。  送给同学们8个字:独立、思考、尊重、科学  今天我讲的第一个词就是“独立”。为什么一开始开学要讲独立,自立,虽然你们还
期刊
2020年初,一场未知病毒的侵袭突如其来,一座期待团圆的大城市陡然“暂停”———为了遏制疫情蔓延,1100万人口、“九省通衢”的武汉宣布“封城”。与这座城市同时“休眠”的,还有林立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百个旅游文化景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从疫情之初开始写抗“疫”日记,记录他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感情,记载着他和同事们作为“国宝”守护人的日日夜夜。  为了24万件文物安然无恙  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