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源,穿越千年的叹息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此诗缅怀已于2014年7月5日下午6时50分回归星座的柴枫子,正是这位作家、地理学家、探险家,徒步考察云南河流状况时,确认了红河发源点,并由他牵头于1999年6月12日搞了一次立碑仪式活动,立下了刻有“额骨阿宝——大红河源”的石碑,并题写碑文《红河源祭》,以此确认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米麓么为红河的真实发源地点。
  ——题记
  之一:春之歌
  涓涓细流,汇聚,汇聚,汇聚……
  红河源,我的“额骨阿宝”
  筚路蓝缕,前世的野滩里蹒跚过
  今生的峡谷中挣扎着
  蜿蜒在千山万壑间,一路南下
  在九曲十八弯的巍山坝子
  她多么需要一次安睡
  从米麓么的深山老林里流出
  从徐霞客的《游滇记》中流来
  从李元阳的《永济桥碑记》中流来
  流过柴枫子的《红河源碑记》
  再从麦田、村庄、巨石、大坝
  和我们的骨髓和体温中流过
  水呵,也有流累的时候
  现在,红河源的第一弯
  古城的遗址,高高的山岗
  像父亲的手,把悠悠红河揽在怀里
  卵石和沙砾铺成的床,最温暖
  而我就是一滴累了的水
  蜷伏在那里,发出轻轻喘息
  晨雾散去,旷野如画
  村庄披一袭淡绿的衣衫
  缀满了油菜花碎片一样的金色补丁
  之二:夏之声
  风吹过西河边的稻田。七月
  每一滴雨水都藏着忧伤和思念
  我们省略所有的鲜花与阳光
  把对祖先的缅怀和祝福
  抛入永春桥下的涛涛洪流中
  那些日渐模糊的影子
  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浪堆。洪涛。漩涡
  雄性的大河,那些咆哮的语言
  是你心灵的呐喊
  每一块河坝,都有一万枝芦苇
  在聚集。每一道河堤
  都有一千株古柳
  在守卫。每一道水纹
  都是一个迷人的传说
  是什么搅动了你的平静
  红河源,我的“额骨阿宝”
  顺路。一座座巍峨白塔
  封住山川的美,封住阳瓜江的甜
  封住整个巍山坝子的富足
  从唐宋到明清,几千年气息
  一脉相承,护佑着水边的后世子孙
  之三:秋之思
  一水绕孤城。洪水绕过古老的小镇
  追着夏天的梦境退去
  昨夜的梦,还在继续,还在等待
  金灿灿的秋天,沿着河岸
  红花与绿叶,背井离乡
  老去了的“额骨阿宝”
  我的父亲。那漫天的芦花
  可是你头上斑斑的白发
  天蓝。水碧。秋高。气爽
  一条鱼沉入平静的河面
  仿佛一枚梭子,把岁月的裂口
  缝补。冷静下来的河滩边
  排兵部阵的稻草人
  用手挡了挡热辣辣的阳光
  阅读立秋。临水照影的候鸟
  飞过高高的隆庆关口
  把旧时的哀愁衔到南方
  瞧——轻风中的野菊花
  是十月里最温暖的那一部分
  神秘如画的风重归故里
  一片叶子扬起
  是你对村庄的诺言吗
  芦叶上振动翅膀的蝴蝶
  河滩上赤脚捕捉泥鳅的孩子
  以及在潺潺秋水里浣衣的彝家少女
  天地间,有什么比他们更美
  之四:冬之恋
  你瘦了,我的父亲
  天气越来越冷,整个冬天
  你掖紧河滩上早已枯萎的苇杆
  像一个人裹紧厚厚的绵衫
  怀想左岸的桃花红,有岸的梨花白
  不知所措的思念。让一江好水
  憔悴。疲惫。不再丰盈
  并适时放慢自己的流速
  看,这一滴滴潺弱的水
  被密鹿么彝家人的踏歌声浸泡过
  被大花盘的香蒲草浸润过
  被东莲花的一池蛙声浸染过
  流过楚雄,流过玉溪,流过红河
  74822平方公里的流域上
  都有来自南诏故地的声声祝福
  河口。越南。而太平洋的北部湾
  真的就是你最后的归宿吗
  太阳升起来了。柔软的冬天
  悠悠红河源,哺育着一方水土
  演绎着千古风云。守着你
  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
  日月轮回时。我的“额骨阿宝”
  你就是贯穿千年的那一声叹息
  而我,只想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
  和你一起晒晒太阳
其他文献
在祥云,许多人也许不认得罗金全这个人,但是只要一提起“大哑巴”名号可谓是家喻户晓。  “大哑巴”成了罗金全最为响亮的名号。  一个夏日,我自己驱车来到了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委会七宣村,找到了那个有名的“大哑巴”罗金全。  原始神秘“哑巴节”  七宣村是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祥云县禾甸镇东部,与禾甸镇政府相距12公里,东与祥云县东山乡相连、北与楚雄州大姚县接壤、西与祥云县米
期刊
北雁,原名王灿鑫。执著追求的边地写作者。出版长篇小说二部。发表作品若干。  妈!小魔仙睡了没有?唉、唉,宝贝,宝贝你还没睡啊?没睡等着啊,爸爸妈妈今晚就回来,现在已经出发了,对、对,就是回来跟你过生日的!……  奶奶那台老年手机如今就用一条扎头发的橡皮筋绑着,然后像是一台固定电话似地被摆在高桌子上,生怕一握在手里就散了骨架或是没了信号,所以每次电话铃一响,老眼昏花的奶奶可以抢在孙女儿的七手八脚之前
期刊
1  突然接到周小龙的电话。  他说,他现在正准备杀人。  我知道他最想杀的是谁,却故意装傻,问:杀哪个呀?  他冷冷地说:还能有谁?老舅和陈尚达呗。  我笑了,说:小龙呀,就不要过嘴瘾了,就你……  他打断我的话,极力表白说:叔叔,是真的,骗你我是狗日的……我,我把几个狗日的绑了!  听这口气,这事是真的了。但我还是希望不是,就问:真的?开不得玩笑嘎,这可是犯法的!  他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说:我知
期刊
到了大理,若能找个安静地方坐下,品品白族“三道茶”,再听上三两个故事,离开时方能无憾。  那是前年春节,我第一次有幸来到云南大理白族农家体验浓郁的民族风味。刚落座,热情好客的主人就端上一杯热茶。刚喝了第一口,就给了我个“下马威”。这是一杯颜色发黄的茶水,味道很苦。稍许,主人又递上了后面的第二杯和第三杯味道完全不同的茶水,并笑着说:“这就是大理白族人的‘三道茶’。”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家招待客
期刊
拉乌核桃谷:一片清凉入心脾  一脚踏进拉乌的山水,就已置身于连绵起伏的绿色浪涛之中了。绵延数十里的核桃长廊,在夏日的时光里,醉人地绿。  车在核桃林里穿行,就像在碧绿澄澈的溪流中游动。宾川县境内的拉乌乡。这一方绿色铺展的土地,被评为“中国生态之乡”,真是实至名归。  我和车里的美女说,关掉音乐吧,听听车窗外绿色的风,听听风里传来的蝉的清凉的鸣唱。在拉乌,做一只蝉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么多的绿荫,随便
期刊
防空警报与日本飞机轰炸下关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1938年全线通车后,下关成为滇西交通枢纽,国际援华军用物资运输必经之地。1942年龙陵、腾冲沦陷,大理从“大后方”变为靠近保山前线的后援根据地。军火、油料、粮食等,源源不断地用汽车、马匹和人力运往前方。日本侵略军的空军蓄意要破坏滇缅公路上的三个重要“据点”:功果桥、云南驿机场和下关。在盟军美国空军“飞虎队”尚未进驻祥云之前,日本飞机长驱直入,多次轰
期刊
桃花  和昨天一样,从公鸡的啼鸣中醒来  我很幸运,和你发动引擎平安通过红绿灯  一样,你也很幸运  春天的风又一次吹醒我居住的村子  那是我踩着碎花瓣经过田埂时  才发现的,那一树树妖娆的粉红  和我喝醉后冒出的那些念头一样  肆无忌惮  其实我和你,和桃花  都应该是有忧伤的,只是都不约而同  深藏,藏进泥土里,藏在根上  再一次笑着,笑着面对春风  一朵花开着,一朵花谢了  开着的花和赏花人
期刊
2015年5月6日,农历乙未年三月十八,立夏。  天亮前的一场细雨让晨光变得清明而净冽。天光微亮,起身,上巍宝山。  驱车到达山门外的停车场,还不到八点。宽敞的车场只停放了三四辆车。我们大概是今天上山的第一拨人了。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带着昨夜雨露的湿气,和着泥土、青草、树叶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满目澄明。踩着湿漉漉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过书着“万顷松涛”“青霞在望”的石坊,如同走入一卷浓淡
期刊
1  仍记得,第一次见洱海。  那是上初一那年的春天,班主任罗老师带我们去洱海坐游船。这是老师在上学期末就答应好的。学校里有组织春游的传统,以各班为单位组织,时间以一日为限。大约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之前,罗老师告诉大家说,好好学,好好考,等下学期开学,我们去春游,去洱海坐游船。那时候,县一中的好多新班级的春游都是去洱海坐游船。在我们民族班,所有的同学都是从各乡镇来的,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还不曾见过洱海。
期刊
办事是指操办红白喜事,包括所有请客送礼的事。现在的村里人新潮,办事不说办事,说“整一台事”。把办事说成“整一台”,事情能显份量,斤两会更足。仔细想想也是,现在办事的确不像从前办事那么简单,事前得拿捏清楚。比如,事情该不该办,办到什么火候,这都需要未雨绸缪、认真拿捏清楚。拿捏得好,事情没办就成功一半了。  今天,村里又有人“整一台事”。从热闹程度和相帮人的来头看,整这台事的人家事前认真拿捏过了,准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