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如果一位女士不敢在众目睽睽下演讲,这是矜持;如果一位女士跟男士一说话就脸红,这是羞涩;如果一位女士沉默寡言,这是含蓄。但是今天,如果一位女士总是“矜持、羞涩和含蓄”,不好意思,我们将称之为“社交障碍”。
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社交障碍,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拥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已成为每个职业人士必备的素质,然而社交障碍正困扰着职场女性,成为她们事业发展的瓶颈。
案例一:面试场的尴尬
李欣 26岁 文员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外向的人,朋友对我的评价也是开朗、自信之类,可是大学一毕业,我的问题就来了。我去应聘时,别的还好,一到面试阶段我就没戏了,比如我要是第二天面试,今晚我一定会失眠;见到面试官我就更加紧张,本来干练的我会变得词不达意、笨嘴拙舌,难以展示我的真实实力。面试时,我总感觉自己在被面试官审视着,有一种被透视的感觉,尤其是三四个面试官同时面试我时,那感觉更糟糕,简直不敢抬头正视他们的眼睛。本来凭我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一个好企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现在只能在小公司里混,真是太难受了。
支招:淡化主观目的
有个成语叫“无欲则刚”,当一个人在社交中没有任何欲求时,她就可以坚定和从容。当李小姐去面试时,不妨这样想,谁说我是来面试的,我来这里是为了表现自我,捎带观察有没有帅哥等等。至于面试中的问题,那些专业性的问题可以简单准备一下,其他的如实回答就好。你想那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就是琢磨人,想蒙也蒙不过去,不如就说实话。要不然,瞻前顾后地支支吾吾,就显得不老实了。
案例二:电话恐慌
胡琳 28岁 外企职员
一直以来,我对公务电话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有些工作是需要电话沟通的,比如约见客户、询问领导的意见和协调各部门运作之类的事情。虽然打个电话挺方便的,但是我总是能拖就拖。这么简单的事看起来不难,但是我拿起电话就不由自主地猜测和顾虑:对方要是在忙怎么办,要是他们对我说的不感兴趣怎么办,要是他们在气头上怎么办?尤其是打给领导或重要客户,这种状态就更明显。不仅如此,办公室里有电话响起,我也会尽可能躲避,不愿接听。要说我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吧,也不是,我的人缘不错,工作创意也不错,但不知怎么的,我总是回避公司电话,这对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支招:告别鸵鸟心态
人在情况明朗的社交环境中,最容易作出正确决定,而在情况不明的社交环境中,人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打电话过去,先问一句:“您现在方便吗?”要不还能怎么办,该打的电话躲得开吗?既然躲不开还是趁早行动吧,等到上司主动给你打电话时,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
案例三:我突然不会说话了
孙雪梅 30岁 大学教师
我是大学教师,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都认真听我的课,课下对我也很尊重,这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也督促我努力把课上得尽善尽美,把所学倾囊相授。然而一次上课改变了我的心态。我得了重感冒,仍然坚持带病上课,那节课足足有200多学生在听讲。我讲到一半时,忍不住连续打了几个很响的喷嚏,当时涕泪双流,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场面尴尬极了。以后,我—上课就会紧张,学生越多越不自信,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是否整洁,发型乱不乱。有时学生窃窃私语,我就怀疑他们是不是议论我。到这时我就变得结结巴巴,连课都进行不下去了。
支招:提前进行自我暗示
每个人在社交场景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定位。违反角色定位的角色不可能持久,但是过分强调角色定位,追求角色完美,会带来很大的角色压力。孙老师在上课前,可以给自己设计一套心理暗示:我打喷嚏怎么了,带病上课说明我工作勤奋,凭什么我上课就要衣着整洁,一尘不染,你们学生就可以染发、穿拖鞋?当然我们也可以推广开来,如果你也有一紧张就结巴的毛病,不妨也给自己设计一套,每天练习—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克服这个毛病。
克服“惧上”症
和上司沟通,很多下属都面露难色,尤其是很多白领丽人。其实上司对自己也算不错,而且彼此并无大的矛盾,心里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一工作起来,就会不自觉地减少与上司沟通的机会。或者减少沟通的内容。这种不愿甚至害怕和上司沟通的状况便是“惧上”症。
刘莹女士做事认真细致,和同事、下属关系融洽,可是她就是不愿意主动和上司交流。其实她很欣赏上司的敬业、有才华,但不知怎么,一遇见上司她就底气不足,对和上司沟通的事能躲就躲。有一次,她还因为没有听清上司交代的工作而耽误了工作进度,让公司受到损失。时间长了,刘女士一和上司沟通就紧张,出现脸红、说话不利索的状态,上司也避免和她单独沟通。后来遇到一次晋升的机会,刘女士很想去争取,但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因为新工作会面临比较复杂的关系,需要经常和领导沟通,她担心自己做不好。
解决方法:
抛弃“不宜与上司过多接触”的观念。有些白领认为,和上司走得太近,别人会有看法;和上司说得太多,言多必失。其实和上司沟通是很重要的,你可以从中了解上司意图,获得上司支持,把握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
改进沟通方式。沟通内容要观点清晰,重要内容有理有据,而且能够被理解;在沟通方式上采用上司易接受的沟通频率、语言风格、态度,初期尽量采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之后可以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
把握与同事的沟通技巧
技巧一:保持适当距离
有些白领丽人有这样的困惑,不知怎样与同事相处。关系远了,别人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关系近了,容易被人说闲话,领导也容易误解你在搞职场政治。所以说,只有和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成为真正受欢迎的人。
假设情境:与不如你的同事相处。
身边和你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遇,在公司里并没有你发展得快,因此相处时难免有些不自然:自己如果表现高傲,会留下“一朝得志,不可一世”的印象,过于随和,有不够成熟之嫌。只要放下心理包袱,一切都应付自如了。
技巧二:明哲保身之道
在大公司里工作的职员,难免碰上人事问题。面对对方的要求,直接拒绝也许会树敌,不利于日后的发展,言听计从又会让人认为你是“滥好人”,怎样进退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呢?
假设情境:其他部门主管向你下命令。
正确的态度是卑不亢地告诉他:“这些事我无权过问,请你与我上司商议吧。”如果这时上司不在,而对方又无理取闹、大发雷霆,请保持冷静与客观,因为你只需向你的上司负责,其他都是与你无关的。等待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再向他解释清楚。等上司回来,你就向他报告,请上司处理这些棘手的事情。
技巧三:说话的艺术
职场上,我们和同事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
诸如“我立刻去办!”“如果大家都不介意的话,让我来试试”“这话好像不适合在办公室里讲哟”“这方面您比我有经验,能听听您的看法吗”“这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都是会让同事对你顿生好感的话。
远离社交障碍的小贴士
1、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时间。要时常总结自己,才能积极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2、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时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也许她们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通过倾诉发泄一下苦闷的情绪。
3、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尝试给迎面而来的人一个善意的微笑。
4、忘记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
5、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6、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最好的”。
7、友善地对待别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是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令你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证明了自身价值的存在。
编辑/柳 迪
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社交障碍,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拥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已成为每个职业人士必备的素质,然而社交障碍正困扰着职场女性,成为她们事业发展的瓶颈。
案例一:面试场的尴尬
李欣 26岁 文员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外向的人,朋友对我的评价也是开朗、自信之类,可是大学一毕业,我的问题就来了。我去应聘时,别的还好,一到面试阶段我就没戏了,比如我要是第二天面试,今晚我一定会失眠;见到面试官我就更加紧张,本来干练的我会变得词不达意、笨嘴拙舌,难以展示我的真实实力。面试时,我总感觉自己在被面试官审视着,有一种被透视的感觉,尤其是三四个面试官同时面试我时,那感觉更糟糕,简直不敢抬头正视他们的眼睛。本来凭我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一个好企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现在只能在小公司里混,真是太难受了。
支招:淡化主观目的
有个成语叫“无欲则刚”,当一个人在社交中没有任何欲求时,她就可以坚定和从容。当李小姐去面试时,不妨这样想,谁说我是来面试的,我来这里是为了表现自我,捎带观察有没有帅哥等等。至于面试中的问题,那些专业性的问题可以简单准备一下,其他的如实回答就好。你想那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就是琢磨人,想蒙也蒙不过去,不如就说实话。要不然,瞻前顾后地支支吾吾,就显得不老实了。
案例二:电话恐慌
胡琳 28岁 外企职员
一直以来,我对公务电话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有些工作是需要电话沟通的,比如约见客户、询问领导的意见和协调各部门运作之类的事情。虽然打个电话挺方便的,但是我总是能拖就拖。这么简单的事看起来不难,但是我拿起电话就不由自主地猜测和顾虑:对方要是在忙怎么办,要是他们对我说的不感兴趣怎么办,要是他们在气头上怎么办?尤其是打给领导或重要客户,这种状态就更明显。不仅如此,办公室里有电话响起,我也会尽可能躲避,不愿接听。要说我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吧,也不是,我的人缘不错,工作创意也不错,但不知怎么的,我总是回避公司电话,这对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支招:告别鸵鸟心态
人在情况明朗的社交环境中,最容易作出正确决定,而在情况不明的社交环境中,人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打电话过去,先问一句:“您现在方便吗?”要不还能怎么办,该打的电话躲得开吗?既然躲不开还是趁早行动吧,等到上司主动给你打电话时,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
案例三:我突然不会说话了
孙雪梅 30岁 大学教师
我是大学教师,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都认真听我的课,课下对我也很尊重,这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也督促我努力把课上得尽善尽美,把所学倾囊相授。然而一次上课改变了我的心态。我得了重感冒,仍然坚持带病上课,那节课足足有200多学生在听讲。我讲到一半时,忍不住连续打了几个很响的喷嚏,当时涕泪双流,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场面尴尬极了。以后,我—上课就会紧张,学生越多越不自信,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是否整洁,发型乱不乱。有时学生窃窃私语,我就怀疑他们是不是议论我。到这时我就变得结结巴巴,连课都进行不下去了。
支招:提前进行自我暗示
每个人在社交场景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定位。违反角色定位的角色不可能持久,但是过分强调角色定位,追求角色完美,会带来很大的角色压力。孙老师在上课前,可以给自己设计一套心理暗示:我打喷嚏怎么了,带病上课说明我工作勤奋,凭什么我上课就要衣着整洁,一尘不染,你们学生就可以染发、穿拖鞋?当然我们也可以推广开来,如果你也有一紧张就结巴的毛病,不妨也给自己设计一套,每天练习—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克服这个毛病。
克服“惧上”症
和上司沟通,很多下属都面露难色,尤其是很多白领丽人。其实上司对自己也算不错,而且彼此并无大的矛盾,心里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一工作起来,就会不自觉地减少与上司沟通的机会。或者减少沟通的内容。这种不愿甚至害怕和上司沟通的状况便是“惧上”症。
刘莹女士做事认真细致,和同事、下属关系融洽,可是她就是不愿意主动和上司交流。其实她很欣赏上司的敬业、有才华,但不知怎么,一遇见上司她就底气不足,对和上司沟通的事能躲就躲。有一次,她还因为没有听清上司交代的工作而耽误了工作进度,让公司受到损失。时间长了,刘女士一和上司沟通就紧张,出现脸红、说话不利索的状态,上司也避免和她单独沟通。后来遇到一次晋升的机会,刘女士很想去争取,但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因为新工作会面临比较复杂的关系,需要经常和领导沟通,她担心自己做不好。
解决方法:
抛弃“不宜与上司过多接触”的观念。有些白领认为,和上司走得太近,别人会有看法;和上司说得太多,言多必失。其实和上司沟通是很重要的,你可以从中了解上司意图,获得上司支持,把握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
改进沟通方式。沟通内容要观点清晰,重要内容有理有据,而且能够被理解;在沟通方式上采用上司易接受的沟通频率、语言风格、态度,初期尽量采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之后可以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
把握与同事的沟通技巧
技巧一:保持适当距离
有些白领丽人有这样的困惑,不知怎样与同事相处。关系远了,别人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关系近了,容易被人说闲话,领导也容易误解你在搞职场政治。所以说,只有和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成为真正受欢迎的人。
假设情境:与不如你的同事相处。
身边和你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遇,在公司里并没有你发展得快,因此相处时难免有些不自然:自己如果表现高傲,会留下“一朝得志,不可一世”的印象,过于随和,有不够成熟之嫌。只要放下心理包袱,一切都应付自如了。
技巧二:明哲保身之道
在大公司里工作的职员,难免碰上人事问题。面对对方的要求,直接拒绝也许会树敌,不利于日后的发展,言听计从又会让人认为你是“滥好人”,怎样进退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呢?
假设情境:其他部门主管向你下命令。
正确的态度是卑不亢地告诉他:“这些事我无权过问,请你与我上司商议吧。”如果这时上司不在,而对方又无理取闹、大发雷霆,请保持冷静与客观,因为你只需向你的上司负责,其他都是与你无关的。等待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再向他解释清楚。等上司回来,你就向他报告,请上司处理这些棘手的事情。
技巧三:说话的艺术
职场上,我们和同事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
诸如“我立刻去办!”“如果大家都不介意的话,让我来试试”“这话好像不适合在办公室里讲哟”“这方面您比我有经验,能听听您的看法吗”“这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都是会让同事对你顿生好感的话。
远离社交障碍的小贴士
1、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时间。要时常总结自己,才能积极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2、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时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也许她们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通过倾诉发泄一下苦闷的情绪。
3、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尝试给迎面而来的人一个善意的微笑。
4、忘记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
5、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6、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最好的”。
7、友善地对待别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是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令你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证明了自身价值的存在。
编辑/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