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类文明的精神,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中,同时,语文通过交流而存在,人在交流中学会语文,使自己成为“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
  因而,语文的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语文课程是一门集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思维品质、心理素质、智慧灵气和人格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根底的基本功外,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关注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着重整体感悟,着力多样化、个体化的教育,以工具性价值的实现为承载,实现目的性的价值,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感悟自由精神,应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自觉。
  人的生存空间及生存方式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显现出丰富多样性,反映人的生活的语文也同样具有了丰富多样性。因此,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就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现语文文本的人文关怀。
  重视地域文化及个人文化,重视个人潜能及人格尊严。这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语文文本应选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与共享性。同时,地方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意选用与学生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
  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就要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把语文课堂构建成生命活动展示场和生命对话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审判化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个性的自我实现者,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文化的人文性目标。
  语文文本都是作家、艺术家生命体验的迹化,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在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时,就是对艺术家原体验的二次体验。在面对文本时,他们的心里不是一张白纸,它的奥秘就根源于接受主体在接受艺术品时就已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先在的接受图式。
  同时,这种接受图式具有整体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它受主体的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影响,任何外在的强力因素都不能够驱迫个体即时产生与对象相匹配的体验,即使个体强迫自己对特定对象产生情感反应也往往无济于体验的产生和流动。当然,这种接受图式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
  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就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工具性价值的实现为承载,实现目的性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但如果语文学不好,不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词意不明、思路不清、想象匮乏,学习数理化就会望文生义、囫囵吞枣,不能明白无误地掌握其中的定义和定理,就不能深人透彻地阐发教材中的内容,就不能做出条理井然的精确分析,就不能施出异想天开的解题高招。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首先实现其基础综合学科的工具性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种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高层次表达是精神生活,具有精神性。那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蕴含着浓烈的正义感、英雄志、爱民心、报国情。阅读他们,学生就会沐浴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温馨中,感受语言世界的奥妙。
  利用语文文本的这一独特优势,一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正因为有对生活、对山川风物、对自己、对亲友的爱,才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才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诚挚友谊。
  这些诗文便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极好材料。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借助语文文本,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在阅读欣赏诗文的过程中,必然与作家的心灵发生碰撞,并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潜移默化地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总之,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及学生主体的独特个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实现工具实用性目标,更要实现人文价值性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利用教材,珍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学习理解、自主构建的差异性,着重每个学生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
  
  (河南省鹿邑县郑家集中学)
其他文献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  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
期刊
摘要:运用Internet网上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可以发挥辅助学校领导实施宏观决策、营造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改革与教学科研、实现教师备课的现代化、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等功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Internet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功能    由于Internet网上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具有显示多媒体化、处理数字化、检索超媒体化、来源全球性、传递即时性、
期刊
摘要: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在“电子黑板”上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正确、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古诗文教学、教学课件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
期刊
声明一下,绿色教育这个概念并非本人首创,比如最近就有人基于节约森林资源的美好愿望,提出应改变我国中小学生每学期都更换新教材的做法,教育学生爱护书本,象某些发达国家一样,将保护如新的书本留给下几届学生反复使用,以中国数量庞大的学生计,每年将节约森林多少亩云云。  可是我们要真这样与发达国家接轨却相当困难,这倒不是因为我们不在乎这点生态经济效益,更不是因为中国学生暴殄天物,糟蹋书本。我想,一学期一百多
期刊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    一、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展。可是,一旦给老师披上神秘的外衣,把教师看成真理的化身,智者、能者的体现,那就和“个人崇拜”没什么两样。  我班就有不少家长反映:学生不听家长的话,但是把老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活动课、小论文、辩论会、善质疑、重探讨都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研究性培养能力素质    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是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当今研究学习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关于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讲,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学习活动。 
期刊
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小学教育是 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转变那种教师为考而教;学和来考而学的教育 观念,树立为学生一生奠基的育人观。     一、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 ,使他们具备二十一世纪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各种新的理念成为了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成为了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革,同时也带来了班主任工作方式的改变。    一、新课程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学习者。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凡事居高临下,班主任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  然而,学生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
期刊
一、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程度,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的介绍,后者却大都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理解和高度概括,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理解理性历史概念须把握四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