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比较亚裔人群Ⅱ~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间接比较亚裔人群Ⅱ~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通过数据库电子检索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选择Ⅱ~Ⅲ期亚裔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选择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为研究终点指标,通过Bucher校正间接比较法比较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2项研究纳入分析,1项研究涉及替吉奥(S-1)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1项研究涉及XELOX方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间接比较结果显示,S-1与XELOX方案对总生存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4,95%CI:0.62~1.44,P=0.79).S-1较XELOX方案复发风险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1,95%CI:0.80~1.53,P=0.54).结论 亚裔人群胃癌D2根治术后,S-1单药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疗效近似。

其他文献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0年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一线治疗,并标明其致胃肠道穿孔率为0.3%~2.4%,且往往是致命性的.在BRiTE和BEAT的临床研究中,原发灶未切除的mCRC患者肠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3.6%[1-2].但也有研究表明,原发灶未切除mCRC患者一线化疗是安全的,胃肠道并发症发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化疗(IMRT-TP)与单纯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入组2004年9月至2008年4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70例Ⅱ~Ⅲ期食管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MRT组(85例)和IMRT-TP组(8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6 MV-X线全程实施调强放疗,IMRT-TP组放疗剂量为60 Gy/30次,IM
一般认为,直肠前突的解剖结构性改变是常见的便秘原因[1].应用外科手术解决直肠前突治疗便秘的临床实践表明,术后复发令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2].本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在浙江中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便秘专科门诊就诊的44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直肠前突与便秘类型的关系,从而为直肠前突和便秘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关键词:直肠前突;便秘;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及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行辅助放化疗的4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的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质量的改变、同步放化疗期间体质量、营养状态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的
“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于2013年5月24-26日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便秘联谊会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办,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承办。中国便秘联谊会首任会长杨向东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近400余人.来自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以及肛肠科的33位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在本次论坛上作了专题演讲。
期刊
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早期主要是口服钡餐、X线下显影,后来出现胶囊胃镜.胶囊胃镜能清晰记录瞬时肠道图像,但其缺点是不能取病理和无法即时治疗[1-2].2003年,日本山本博德设计的推进式双气囊式小肠镜,由日本富士能研发生产.双气囊式小肠镜是由检测部、正压产生部、主机、显示器、光源、快速反应部及打印机组成,基本能完全检测小肠;不足之处是完成一次镜检时间较长(一般需2~3 h),患者不宜耐受[3-6]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然而,术前放化疗可导致肿瘤退缩、局部水肿、炎性改变、纤维化和坏死,影响新辅助治疗的影像学评价[1].现对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进行了新辅助放化疗的52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MRI的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探讨MRI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T分期及环周切缘(circumference r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CLM)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治理念的更新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CLM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预后得以改善.在CLM的临床实践中,依靠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化地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这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准确评估CLM的可切除性、规范化的手术及必要的综合治疗手段。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 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2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PC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处理,IPC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使用IPC.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和7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