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利用语文课内外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引领他们走进书的世界,畅游其中,最终提升自我修养。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指导方法;氛围;习惯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86-01
一、在儿童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
阅读能够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也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阅读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必须要由孩子亲自阅读体会,在阅读中孩子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感悟,引发思考,在思考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感情地熏陶,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感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作为引导者,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自发地阅读,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二、恬静,享受自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外阅读氛围
要让学生萌发阅读意识,激发其潜在的阅读欲望,就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室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可适当地加以利用,花些心思布置起来。在墙壁上悬挂写有读书名言的字画,学生也许对这些经典名句的理解不如教师想象的那么深刻,但天天看着,时时念着,营造了一种读书的氛围。也可在空闲的角落放置适当高度的书架,把孩子们自愿捐来的书籍放在上面,取名为图书角,这样读书会成为课间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
农村家庭观念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孩子有机会看一些文艺作品之类的书籍,家长们会认为是不学好,他们认为读好课本才是正经事。为了不让家长反对,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又给孩子更多的读书机会,学校的图书室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教师定期地组织学生借阅图书,并让学生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适当的写写读后的感想,定期地进行交流。条件允许的话,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参观乡村文化站,在接触一些新事物的同时,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热情淳朴的村民,葱葱茏茏的花草树木,悠闲自在的牲畜……把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三、指导方法,促进阅读有效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需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上大量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很少有人有时间有精力读书,即使少数家长偶尔读,读的也是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所以学生要想有书可读,或有质量的书可读,就要以教师为主向学生推荐,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因此要找到有质量且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不摆卡片不读书”,卡片虽小作用却大。当阅读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时,一生当中会读大量的书籍。但是一个人想要仅凭记忆把读过的内容在大脑里保存下来很难,制作卡片,把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记录在卡片上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制作读书卡方便学生记忆、携带、收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引导,鼓励熏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要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学会主动的阅读,爱上阅读,陶醉于阅读,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养成的是思考的习惯。往往人们对所读过书的内容记得得不多,只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缺乏专心的思考。所以,要想让阅读得来的知识像食物一样消化吸收,转变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在阅读时就要一心一意,用心地领会文章的意境。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后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最后阅读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记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也可阅读之后参考文章的风格进行练笔,或把新学到的词运用到口语交流之中,作为语言的储备和积累,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文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适当介绍符合小学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读物给他们阅读,从而使他们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有所收获。
五、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要让学生多读书,就必须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板桥小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利用这节课借阅学校的图书,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努力去挤总会有的。”课间休息,午餐过后,晚上睡前……只要是有空,就鼓励学生拿出课外书多翻翻,也可以和同学交换阅读。翻着翻着,读书的乐趣就给翻出来了。许多学生甚至连上课了都不愿意放下。读得花样翻新,读得多姿多彩,读得津津有味,最终达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中思,读中获,读中悟。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有时完全能超出教师的想象,给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总之,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努力探求指导阅读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利用语文课内外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引领他们走进书的世界,暢游其中,最终提升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1]覃祚华.新课标之下[J].我的语文教学改革,2015(01).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指导方法;氛围;习惯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86-01
一、在儿童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
阅读能够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也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阅读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必须要由孩子亲自阅读体会,在阅读中孩子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感悟,引发思考,在思考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感情地熏陶,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感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作为引导者,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自发地阅读,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二、恬静,享受自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外阅读氛围
要让学生萌发阅读意识,激发其潜在的阅读欲望,就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室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可适当地加以利用,花些心思布置起来。在墙壁上悬挂写有读书名言的字画,学生也许对这些经典名句的理解不如教师想象的那么深刻,但天天看着,时时念着,营造了一种读书的氛围。也可在空闲的角落放置适当高度的书架,把孩子们自愿捐来的书籍放在上面,取名为图书角,这样读书会成为课间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
农村家庭观念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孩子有机会看一些文艺作品之类的书籍,家长们会认为是不学好,他们认为读好课本才是正经事。为了不让家长反对,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又给孩子更多的读书机会,学校的图书室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教师定期地组织学生借阅图书,并让学生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适当的写写读后的感想,定期地进行交流。条件允许的话,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参观乡村文化站,在接触一些新事物的同时,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热情淳朴的村民,葱葱茏茏的花草树木,悠闲自在的牲畜……把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三、指导方法,促进阅读有效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需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上大量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很少有人有时间有精力读书,即使少数家长偶尔读,读的也是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所以学生要想有书可读,或有质量的书可读,就要以教师为主向学生推荐,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因此要找到有质量且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不摆卡片不读书”,卡片虽小作用却大。当阅读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时,一生当中会读大量的书籍。但是一个人想要仅凭记忆把读过的内容在大脑里保存下来很难,制作卡片,把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记录在卡片上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制作读书卡方便学生记忆、携带、收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引导,鼓励熏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要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学会主动的阅读,爱上阅读,陶醉于阅读,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养成的是思考的习惯。往往人们对所读过书的内容记得得不多,只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缺乏专心的思考。所以,要想让阅读得来的知识像食物一样消化吸收,转变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在阅读时就要一心一意,用心地领会文章的意境。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后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最后阅读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记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也可阅读之后参考文章的风格进行练笔,或把新学到的词运用到口语交流之中,作为语言的储备和积累,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文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适当介绍符合小学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读物给他们阅读,从而使他们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有所收获。
五、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要让学生多读书,就必须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板桥小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利用这节课借阅学校的图书,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努力去挤总会有的。”课间休息,午餐过后,晚上睡前……只要是有空,就鼓励学生拿出课外书多翻翻,也可以和同学交换阅读。翻着翻着,读书的乐趣就给翻出来了。许多学生甚至连上课了都不愿意放下。读得花样翻新,读得多姿多彩,读得津津有味,最终达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中思,读中获,读中悟。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有时完全能超出教师的想象,给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总之,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努力探求指导阅读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利用语文课内外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引领他们走进书的世界,暢游其中,最终提升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1]覃祚华.新课标之下[J].我的语文教学改革,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