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都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我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总觉得政治课堂过于沉闷,学生只愿意听教师讲,不愿意自己思考参与课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也许是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感兴趣,才导致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怎样生成有效的问题,这的确是思品课课堂教学中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下面就我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有效提问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效提问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新奇的东西,一成不变的提问肯定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充盈智慧课堂;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去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素材,从而设计出接地气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经常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自行设计一些问题,打破教师设计问题的垄断话语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才观”时,很多学生对一些“高大上”的、体面的职业特别感兴趣,而对于身边的一些普通工作嗤之以鼻。这样的职业观明显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于是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国外职业理想的短片,国外学生的职业理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卡车司机,有的想成为动物饲养员,还有的想做家庭主妇……此时,我提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落实这一观念的?很多学生看完视频以后分享感受说,国外学生的理想就是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并不需要把自己的职业局限在大企业、大公司、大老板,很多平凡普通的岗位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样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知识上、情感上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的价值无处不在。
二、有效的提问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我想这里的“真实问题”指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发展政治学科的思维素质。然而政治教材中一些典型事例往往都是杰出人物、英雄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在这样的案例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相反,如果典型的事件、人物就在学生身边,很多学生就会侃侃而谈。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学知识,在体验中长见识,在生活中悟真理。
三、有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难度要适中。问题太简单,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举手回答,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问题太难又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信心,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会使提问失去价值。所以有效提问一定要紧紧扣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注意提问的梯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提问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才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四、有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个性化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很多学生会因为答对问题而对这门课更加在意,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独特的回答而收获更多的自信,而这些正是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
有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好的、有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说明教师在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当学生有了问题,多数学生有提问题的冲动,课堂才能生成知识,凝结思想,孕育智慧。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生活即教育,有效的提问应该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成长中来,到成长中去。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下面就我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有效提问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效提问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新奇的东西,一成不变的提问肯定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充盈智慧课堂;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去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素材,从而设计出接地气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经常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自行设计一些问题,打破教师设计问题的垄断话语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才观”时,很多学生对一些“高大上”的、体面的职业特别感兴趣,而对于身边的一些普通工作嗤之以鼻。这样的职业观明显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于是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国外职业理想的短片,国外学生的职业理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卡车司机,有的想成为动物饲养员,还有的想做家庭主妇……此时,我提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落实这一观念的?很多学生看完视频以后分享感受说,国外学生的理想就是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并不需要把自己的职业局限在大企业、大公司、大老板,很多平凡普通的岗位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样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知识上、情感上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的价值无处不在。
二、有效的提问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我想这里的“真实问题”指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发展政治学科的思维素质。然而政治教材中一些典型事例往往都是杰出人物、英雄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在这样的案例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相反,如果典型的事件、人物就在学生身边,很多学生就会侃侃而谈。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学知识,在体验中长见识,在生活中悟真理。
三、有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难度要适中。问题太简单,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举手回答,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问题太难又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信心,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会使提问失去价值。所以有效提问一定要紧紧扣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注意提问的梯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提问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才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四、有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个性化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很多学生会因为答对问题而对这门课更加在意,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独特的回答而收获更多的自信,而这些正是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
有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好的、有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说明教师在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当学生有了问题,多数学生有提问题的冲动,课堂才能生成知识,凝结思想,孕育智慧。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生活即教育,有效的提问应该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成长中来,到成长中去。